七個多月的孩子持續發燒,大家是怎麼物理降溫的一起分享一下?

尉氏小胖


醫學的發展史,是一個不斷糾錯的歷史。

從最早的巫醫,到現在號稱科學的西醫,是人們經過千百年的努力,不斷糾錯後達到的目前的現狀。

目前的現狀完美了嗎,科學了嗎?

沒有!

也許只認識到人體全部奧秘的十分之一而已。

作為一名1990年畢業的本科醫學生來說,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資料、學過的標準,《指南》,看過的論文等等,無一不在不斷地被否定,被修改。最早的鼻導管吸氧,到現在的各種吸氧管的設計都不符合客觀實際的要求。我設計的“吸氧管”獲國家發明專利,但是沒有人投資生產,只能置之高閣。現在的吸氧管的缺點是:不影響進氣,但是影響呼氣,所以,病情輕一些的人根本不願意吸氧,覺得彆扭,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關於感冒的問題也是如此。

感冒一詞是非常沒有用途的一個詞,一定會被廢棄的。看我頭條號裡的文章:廢棄感冒用傷微,把名詞感冒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還有:廢棄所有的感冒藥,所有的感冒藥組方都不合理。

對給予發熱的病人物理降溫的方法,一直持懷疑態度,近期有人發文稱,給予用酒精等擦拭身體降溫的方法不可取,更增加了我對物理降溫這一傳統方法的質疑。

講一下發燒的過程

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兩大類: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

引起感染性發熱的原因各不同,可粗略地分為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段,持續高溫段,體溫下降段。

在上升段的表現,因為進展的速度不同,嚴重程度不同,表現不同,前人們用的名詞也不同,此段的有:畏寒、惡(wù)寒、怕冷、非常冷,揪心地冷,打哆嗦,顫抖、寒戰。這個階段持續的時間長短不同的。出現寒戰是最重的,進展速度快的。出現輸液反應時最典型。此時用手去摸病人的四肢末梢,皮溫是很低的,包括額頭。測體溫並沒有明顯的升高。過一段時間,有十幾分鍾到半小時,甚至1小時不等,體溫升高到一定程度,一般要超過38.5度以後,病人就不會感覺很冷了,也不寒戰了,也不會覺得發熱的,這時的皮溫明顯升高,進入持續高溫階段,此階段還會有體溫的繼續升高,也不能絕對,因為致病因素的不同表現也有所不同。持續一段時間後,病人感覺有些發熱了,或覺得有要出汗的感覺時,就是體溫要回降的跡象。出汗越多,體溫回降的也越多、越快。不論是誰,吃或用了退燒藥後,只要一出汗,體溫就會回降,至於能否回降到正常範圍,要看病情的輕重,用藥的量及所用的藥物。“非典”期間大劑量用激素的原因就是,其他退燒藥和小劑量激素不能使體溫恢復至正常範圍。

仔細想一想,發熱反應的整個過程。體溫上升期是身體的保護反應,有利於殺死致病性生物,此時不能給病人物理降溫,只管給病人加被子,增加熱量。很多時候,這些方法在短時間內都見不到效果,見不到效果不等於無效,其實是有效的。如果不採取這些措施,那麼體溫上升期的那些症狀會持續得更長一些。體溫不斷上升達到持續期,在一定的高度,持續一定的時間,才有利於殺滅致病性生物,非要人為的迅速降低到正常範圍,就失去或降低了殺死/抑制致病性生物的機會了,反而使病情更加重,或不利於恢復。此期最適合給予合適溫度的飲料,保持足夠的水分利於身體與疾病抗爭。在體溫下降的出汗期,更不適合給予物理降溫。哪怕是用溫水。掀去蓋著的被子,而是要逐漸減少覆蓋量,讓汗慢慢地退去。有人在病人出汗期,就趕緊揭開被子或脫去衣服,給擦汗,或用酒精擦身或用溫水擦身的方法都不合理。要讓病人把汗出透,只管給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就是白開水裡加些鹽,或喝各種清淡的湯。在體溫持續期或下降期給予物理降溫的方法,對疾病的恢復沒有任何好處,而且病癒後,有的病人會出現皮膚調節機能的異常,比如局部不會出汗,怕風,怕寒等現象。這是西醫的醫生們根本沒有觀察到的,就覺得讓體溫快速降到正常就行。受這些錯誤思想的影響,才出現了亂用激素退燒的現象,因為激素退燒快而且猛烈啊!也就出生了小量無效用大量的錯誤做法。SARS流行期間,沒用大量用激素退燒的反而活下來的比例更多,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發燒本身就是對抗致病性微生物的反應,為什麼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引起非感染性發燒的過程和感染性的類似,也有不同。

比如腦出血,臨床上給予的冰帽或冰枕等降溫方法,這病人死了就無所謂了;如果沒死,會出現頭痛,頸部僵硬甚至疼痛的後遺症。我主張,高熱期,病人感覺非常熱,可以不蓋衣物,可以喝一些溫水,促進其出汗,從而帶走熱量,中藥裡用辛諒解表。而不是用低溫的水、或酒精擦拭身體,儘管當時覺得病人的皮膚溫度有所暫時降低,那樣會促使毛孔閉合,不利於後期的散熱,也不會利於病人恢復。

那怎麼做合適呢?

體溫上升期,只管加蓋衣物,增加熱量,利於體溫上升,當達到身體適合的溫度後,身體會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自行調整需要上升的溫度。體溫就不繼續上升了,病人就不覺得冷了,就進入了體溫持續的平臺期。這時,溫度不超過39.5度就不急於給降溫藥物,如果大於39,5度,就可以少量地口服降溫藥,不要大量,不要急於一下子讓體溫降到正常範圍。為什麼我頭條號裡的文章寫:廢棄所有的感冒藥,所有的感冒藥組方都不合理,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所有的 感冒藥裡都要數量不小的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不論燒與不燒,每天三次吃,一是沒有必要吃,二是吃了掩蓋病情,三是有肝毒性。所以在不遠的將來,感冒藥必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那麼在體溫下降期,上面已經提到了,不要急於去衣物,也不要急於給予擦拭身體上的汗,也不要急於給予溫水或酒精擦拭,也不要急於去洗熱水澡。有人說,衝個熱水澡就輕鬆了,舒服了。那是暫時的,病情輕微時可以,病情重時只會加重病情,本來已經要好的病症又加重了。

最後再提一點,不要在病情剛一恢復,尤其是重病恢復期,不要急於去洗澡,即使是熱水澡,更不能洗涼水澡。洗熱水澡時,因為身體沒有完全康復,可能會出現其他病症,發生暈厥等。洗冷水澡,可能讓病情出現反覆,或遺留將來怕冷,皮膚不愛出汗,天氣很熱也不愛出汗等奇怪的毛病。當出現那些疑難雜症時很難找對原因,找對原因了,又很難找到方法,治療起來很難。

所以,一定要慎重應用所謂的溫水、冷水、冰帽、酒精等物流降溫方法!

中醫的很多理論和方法是正確的,比如用辛溫解表,或辛諒解表,溫裡散寒等方法,促進毛孔的張開,促進汗液的排出,帶走熱量,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就很少會遺留不良的後遺症。

最後,提問者的問題之解決方法:首先找引起發熱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治療。去除原因就相當於釜底抽薪。如果溫度不高,可以觀察,不用退燒藥,讓子彈飛一陣子。如果溫度過高,適量用些退燒藥,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用單純的退燒藥相當於揚湯止沸!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揭秘白髮第一人


說說我的個人感受,孩子現在快四歲了,大大小小的發燒經歷了好多次,剛開始我也相信物理降溫,後來來回折騰後發現,物理降溫起不了啥作用,退熱貼之類的作用也不大,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了。

七個多月持續發燒,建議還是去醫院檢查,抽血看看,是不是有炎證,都用到持續二字了,估計不是物理降溫能處理的了了


小小的夢想在發芽


你們家孩子七個月發燒,如果沒其他症狀,排除感冒原因,很有可能是小兒急疹,小兒急疹不用吃藥,但要觀察,燒一段時間會從耳後開始起紅疹,而後全身,疹退了就好了。前幾天去看老中醫,說起了小孩發燒,老先生說他孫女發燒只要精神好著從不給藥,就讓燒,退燒很容易,一杯濃的白糖水就退了,但發燒對孩子很重要,中醫叫變蒸,燒透一次她免疫力會提高一大截。我想起我孩子小時候,我也聽別人說過,所以只要孩子精神好就讓她燒,但一直監控著體溫,而且家裡的退燒藥一直備著(如布洛芬,但我們從來沒用過,那藥副作用大,都是到期了扔,再買一瓶備上),有時候因為感冒發燒的,晚上我們大人堅持不住了,我就物理降溫或按摩手臂,也能暫時降下來,還用過在肚臍貼上沾霍香正氣水的棉花球(這個管用,貼上一會溫度就下了,但不知道有沒有副作用,我想肯定比布洛芬強),我小孩子最高燒到40度,不過那次精神還可以,還在看動畫片,就沒管,幾個小時後就退了,而且那次以後她再發燒沒超過39度。以後我一定備上一杯白糖水。試試😊


無心之語容見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寶寶發燒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很多家長怕吃藥吃多了會影響身體,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去降體溫。

怎樣給孩子物理降溫?

如果患兒發熱,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使用物理降溫,一般只是在患兒體溫超過39時方採取物理降溫措施。此外,既往有高熱驚厥史,此次高熱伴有極度煩躁不安、驚跳、抽動時,也應及時採用物理降溫。物理降溫的具體方法如下:

(1)頭部冷敷。將涼毛巾敷在前額部,每5-10分鐘換1次。也可將涼水灌進熱水袋,枕在後腦,或置於足下。如有冰塊,可將冰砸成小塊,放在熱水袋中作為冷枕。

(2)溫溼敷。用毛巾浸泡在低於患兒體溫2-3度的溫水中,取出擰乾水,敷蓋在患兒胸腹部,每10-15分鐘更換1次。如溫敷後患兒發抖,面色發灰,則應立即停止敷用。

(3)乙醇(酒精)擦浴。取一些乙醇(酒精)和白酒,加入適量溫水,配成30%-50%的溫乙醇(酒精),用小毛巾浸溼後摩擦患兒全身,特別是血管豐富的腋窩、腹股溝區、肘部、膕窩、頸部、前胸、後背、手心、足心等處。小嬰兒要避開心臟部位。要注意避風,如室內溫度較低,不要著涼。做乙醇(酒精)擦浴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臉色、呼吸及脈搏,30分鐘後再測體溫。

(4)冷鹽水灌腸。有條件時可用等滲鹽水300-500毫升灌腸,降溫效果明顯。本法對細菌性痢疾患兒尤為適宜,即可降溫,又可緩解症狀,衝出糞便,有助於診斷。此外,對較小的嬰兒,如室溫不太低,發熱時可將包被打開,適當暴露身體,亦有退熱作用,但一定要防止受涼.



奶油蛋糕媽媽


據孩子發熱的程度不同,我們可以採取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的方法。孩子體溫在38°以內的時候也就是中等熱和低落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就是溫水浴或者溫水擦浴。對小孩子呢,我要提醒我們的家長在孩子出現發熱的時候要注意我們的環境溫度,因為孩子的體溫會隨環境溫度波動非常劇烈,所以當環境溫度過高的時候當孩子包被過多,或者穿的衣服過多的時候是不利用散熱的,當我們控制好環境溫度,當我們掌握好孩子的包被和衣物的時候,體溫還是控制得不理想,小孩子就建議採用溫水浴的方法退熱了,水溫可以選擇接近孩子體溫的溫度一般36-7°就可以。

溫水浴的時間可以看孩子的耐受程度,如果孩子精神好,耐受的好,可以再及時的,充分的給他補充水分的前提下,讓他進行溫水浴,我們沒有必要太嚴格的控制溫水浴的時間。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採用溫水擦浴,用接近孩子體溫的溫水擦一擦,孩子全身也可以達到有效的控制體溫的目的。

如果孩子體溫出現高熱38°5以上就要採用要降溫了常用的藥物有兩種成分,一種是布洛芬,一種是對乙酰氨基酚。根據孩子的年齡,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劑型有口服液有混懸液,還有滴劑,如果孩子口服耐受不好的話,這兩種藥物都有直腸給藥的退熱栓栓劑。

那麼直腸給藥吸收的非常快,也可以做一個藥物降溫的,非常好的一個選擇。不過在孩子發熱的居家處理的時候我要提醒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如果孩子本身就有基礎病本身就體弱多病,本身就是早產兒本身就有嚴重的,劇烈的嘔吐或者腹瀉或者孩子在退燒的過程中出現了精神差,那麼就不建議在家裡邊兒進行居家處理了,要積極就醫。是因為我們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他的表現一般是持續的高熱或者退兒又生。那麼建議如果孩子精神好,如果孩子尿量正常,孩子沒有嘔吐,腹瀉,那麼家長完全可以不用緊張。我們一定要注意休息補充水分飲食清淡。




嘉琪媽聊育兒成長


對於小寶寶來說,如果發燒的溫度不是特別的高,應該不給寶寶吃退燒的藥物,不然退燒的藥物副作用是非常大的,還容易造成依賴性,而且有很多疾病,如果發燒不出來,還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現象,所以大多數寶寶發燒之後,寶媽們都會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那麼七個月寶寶物理降溫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7個月寶寶發燒如果服用退燒的藥物,對於孩子的身體和大腦等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性,甚至會導致孩子的大腦受損等,因此很多媽媽們一般都會選擇使用一些物理降溫的方法來給寶寶降溫,那麼到底7個月寶寶發燒物理降溫有哪些方法?

一般寶寶7個月時,寶寶從母體中帶來的免疫力已經逐漸散去,抵抗力下降了,都會有1、2次發熱的,這是正常的。從某種角度說,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專家認為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力。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發燒太著急,只要控制孩子的體溫不要過高,引起高熱驚厥就不會有大問題。

1、頭部冷溼敷:用20℃-30℃冷水浸溼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摺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溼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兒科醫生李樹珍


一般寶寶7個月時,寶寶從母體中帶來的免疫力已經逐漸散去,抵抗力下降了,都會有1、2次發熱的,這是正常的。從某種角度說,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專家認為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力。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發燒太著急,只要控制孩子的體溫不要過高,引起高熱驚厥就不會有大問題。

物理降溫方法:

1、頭部冷溼敷:用20℃-30℃冷水浸溼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摺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溼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嘻嘻


嬰兒體溫(以腋下溫度為準)超過37℃可認為發熱,體溫在37.5℃~38℃為低熱,38.1℃~39℃為中度發熱,39.1~40.4℃為高熱 40.5℃以上位超高熱。

嬰兒大腦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成熟,有時體溫高於37℃,但在37.5℃以下,仍為正常體溫。

1、嬰兒在38℃以下,一般不需處理,在38℃~39℃之間時,可將嬰兒襁褓打開,暴露在室內,通過皮膚散熱降溫或枕冷袋降溫。

2.對於39℃以上高熱的嬰兒,可用75%的酒精加一半水,用紗布蘸著擦頸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處,方可退燒。

3.在降溫時必須注意,一旦體溫下降就應去除降溫措施,防止矯枉過正。

4.在炎熱的夏季,常因喝水太少引起發熱,除以上處理外,每隔2個小時給嬰兒喂5~10毫升白開水或白糖水,一般在24小時內就可退熱。

5.對嬰兒高熱,除了採用物理降溫外,還必須找出高熱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進行治療。

6.高燒後的嬰兒易發便秘,可用肥皂沾水塞入肛門即可,不要給寶寶服瀉藥。





糾結的70後


物理降溫是寶寶發燒退熱的首選,如果寶寶發燒沒有超過38.5度,可以選擇溫水浴,退熱貼,或者用毛巾溼溫水敷在寶寶頭部,也可採用擦酒精降溫(注意用量,以防酒精過量導致中毒),同時不要給寶寶捂的太嚴,以保證散熱。如果超過39度,需要去醫院化驗一下,看看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有些寶寶是積食引起的發燒,注意消食化積







萌娃爸爸育兒記


在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發燒是在所難免的,寶寶一發燒,做爸媽的最是坐立不安了,看著小小的身軀在懷裡燒的滾燙,沒有一點點精神,心裡最難受,通常遇到這種情況,作為爸媽的一定要高度重視起來,

引起發燒的原因比較多,例如呼吸道感染性的因素可以導致發燒,胃腸道的症狀可以有發燒的表現。

其它的臟器感染也有可能會有發燒的情況,發燒的症狀是比較普遍,不論什麼原因導致的發燒。

對症退燒處理的原則都是差不多,如果不超過38.5度,首先需要進行物理降溫,物理降溫有以下的方法

一、讓孩子多喝溫水,做溫水擦浴,可以用毛巾蘸溫水擦拭孩子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有大血管的部位,利於散熱,禁止擦拭前胸、腹部等重要臟器部位,防止著涼。二、如果室內溫暖可以洗個溫水澡,或者用退熱貼貼於孩子前額、兩側太陽穴及後頸部,同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切記,越是發燒,做家鄉的越不能捂著孩子,要保證通風,透氣

如果體溫比較高超過38.5度,還需要考慮用退燒藥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等,也需要注意觀察一下是否有其他的症狀。

家長切記,每隔兩個小時給寶寶測量體溫,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9度,持續高燒不退,家長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