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文|誠言呈語


這兩天無意中看到了一組外國學生學漢語的統計數據,大概是這樣的:

英國有5200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2020年預計全英學習漢語的人數會達到40萬;

法國在150餘所大學、700多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他們的教育部還專門為此設立了個漢語總督的職務;

意大利有4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專業,註冊漢語學員3萬多人;

就連總人口還不到4700萬的西班牙,學漢語的人也已經超過了4萬。

……

數據不一定特別詳實,但可以看出的是,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不僅越來越多,而且增長速度也越來越快。

曾經被英語虐到懷疑人生的我,在看到這組數據時暗自欣喜:期盼了將近20年的“報仇”機會,終於來了!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學漢語?我覺得你們對漢語的難度可能有什麼誤解。

這門被全世界公認為最難的語言,這些年可謂讓無數外國人領略到了當弟弟的感覺。

打開社交媒體,經常能找到這種畫風的帖子。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一張通篇是X的漢語試卷,一段歇斯底里的沙雕哭嚎。像極了過去學英語時的自己。

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而這種歇斯底里的崩潰,其實比比皆是,槽點遍佈了每一個漢語學習的難點。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難點一:音調

漢語的第一個神奇之處,就是每個讀音都自帶四個聲調,有的還有輕音。

可能和臉盲有相似之處,大部分初學者都分不出聲調的差別。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但是聲調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哪怕是一個字的聲調讀錯,就可能讓整句話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比如走到點餐檯前問服務員:“姑娘,水餃多少錢一碗”。你把“水餃”改個聲調試試看。

這要是在東北,你就祈禱自己還能回得了國吧。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難點二:單詞

學英語的時候,背單詞總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不過沒關係,讓外國人背漢語詞彙,同樣也是件讓人頭禿的事。

我們當年學英語時,經常會用漢語字詞去“備註”英文單詞的發音。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但是也有很多玩砸了的。

很多這麼做過的人,經常要麼是無意中罵了人,要麼就得有一個“短命”的家庭成員。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這種“學習經驗”,其實也被不少外國人汲取了過去。

“擬聲詞記憶法”甚至被印上了教材。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在成語記憶中,甚至還出現了中英混用的進階版。

至於效果如何,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結合著聲調這個難點來看,今後的表情包,一定會出現一大批外國人系列。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難點三:書寫

英文一共26個字母,即便是算上大小寫也就52個。

但是漢字,是論筆畫算的…

外國人第一次看到漢字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也許可以參照我們自己看韓國字時的感受:都長得差不多。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於是,外國學生為此絞盡了腦汁,想出了各種沙雕記憶法。

比如“聯想記憶法”。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坐擁六套房,任誰看也都會“哈哈哈哈”。

再比如“類比法”。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用DNA的造型,來記“事”這個字。

也許這可能真的會有些成效,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的老祖宗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他們在造字的時候,還發明瞭一類生僻字,讓你的“聯想記憶法”毫無聯想的空間。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別說寫,你就是畫都不見得能畫得像。

而且在一些社交平臺上,萬能的中國網友還會“熱心”地去教他們“齉(nàng)”、“爨”(cuàn)”這些字,為外國友人的漢語進階“掃平道路”。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難點四:遣詞造句

還記得學英語時,被定語、從語、狀語、祈使句、倒裝句支配的恐懼嗎?

把這種恐懼放大若干倍,就是外國學生學漢語時的感受。

漢語中的語法本身就和英語差別很大,而且根據方言習慣的不同,可以有各種變換的形式。

所以,即便你有個中國朋友可以去求助,但也可能因為他的方言,讓你考試時通篇都是紅叉。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難點五:來到中國

有的外國學生感覺中文學得差不多了,想身臨其境“試試水”。

但是大多數人在踏上這片神秘的東方土地時,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學以致用,好像是完全都沒有用。

到了北方的外國學生,會被吞字、兒化音、倒裝句、連音詞、地方詞折磨得欲仙欲死。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而到了南方的外國學生,則可能會默默地掏出機票,看看自己飛的到底是不是中國。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即便是硬著頭皮和熱情的中國人交談上之後,還經常會覺得自己的中文可能都白學了。

講道理,很多口語中的那些語義,可能也只有中國人自己能聽得懂。

比如,“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和“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中國乒乓球誰都打不過”和“中國男足誰都打不過”。

這種常規操作足以讓每一個初入中國練漢語的外國人倍感思鄉。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不過也要提醒我們熱情的“陪練”們,我們自己的普通話,可能也會讓外國人根本聽不懂。

在聽不懂對方說什麼的時候,你會有什麼反應?

一定是給予對方肯定的回答,顯得自己聽懂了。

所以和外國友人交談時,得到了肯定的回覆也不要感到意外,這不一定是你的普通話很標準,而是他大概一個字都沒聽懂。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結語

英文中有句口語叫“It's Chinese to me”。

翻譯過來就是“這對我來說就像漢語一樣難。”

看來漢語的難,似乎是全世界公認的。

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法阻擋全人類學中文的步伐。

比如和我們有廣泛合作的非洲兄弟,學會普通話那妥妥的能算是硬技能。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也曾呼籲本國兒童放棄法語,改學漢語。

奔馳、佳能、三星等知名的跨國公司,開始把漢語考級的成績,列入了員工考核的參考條件之一。

而戰鬥民族俄羅斯,更是把漢語納入了本國的高考。

外國學生:我要學中文。中國網友:你先弄清楚這5件事再說

漢語是不是真的難學?我認為是的,因為語言是文化的積澱。

5000年延綿不斷的中華文明雖然古老,但至今仍然根深葉茂、生機勃勃。但凡是數千年來延續不斷的文明,一定有它的獨特之處和偉大的智慧。

這個偉大文明在今天所展示出的一切,絕不是簡約的西方語言所能描述的。

那麼中文難學,也是必然的。

我們一直把英語作為必修主課,是因為在過去的200年裡,世界話語權掌握在英語語系的國家手中,我們需要融入。

但是隨著我們的復興,外國人會越來越迫切地需要融入中國。當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重回世界的中心時,也許那時的外國人,就不會再抱怨中文難學了。


『誠言呈語』從每天為您解讀教育、育兒難題。

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