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如何種植能提高產量?

農友君


紅薯根系發達,吸肥力強,且需肥量大。而我們農戶習慣上是把紅薯種在旱地、薄地、丘陵地上,這些地方的地力普遍低下,養分滿足不了紅薯生長的需求。普遍肥力不足,恰恰是影響紅薯產量長期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我來說說紅薯如何種植才能提高產量,僅供大家參考!

一、選地整地:紅薯適應能力很強,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怎麼嚴格。但要保證高產穩產,紅薯田必須具備耕層深厚、地力肥沃、質地疏鬆和保墒儲水良好等基本條件。

【1】耕層深厚:耕層深厚的土壤能貯存和提供更多的水分、空氣和養分,有利於紅薯根系伸展。紅薯的根系可扎入土壤1米以上,但80%的根系分佈在30釐米左右的耕作層內。土層0~15釐米處水分不足,莖塊難以長大;25釐米以下通透性差,會影響塊莖膨大,根據種植戶多年經驗,耕作層深度30釐米左右最適合紅薯生長。

【2】土壤條件:根據種植經驗,紅薯對鉀肥需要量較多,對磷肥需要量較少,但都需要滿足供應。土壤中的氮肥必須適當,如果氮肥過量,則會造成莖葉徒長。一般整地前需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3500~4000公斤、鉀肥20公斤、磷肥25公斤左右、氮肥15公斤左右。把上述肥料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再進行深耕,把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

【3】酸鹼度對紅薯的影響:紅薯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為pH值4.5~8之間均能生長,pH值6.5~7.5最為適宜,否則有產量降低的趨勢。土壤中如果含鹽量超過0.2%,便對紅薯生長不利。

【4】保墒性能:紅薯多種於旱地,降水是紅薯生長需水是主要來源。最大限度的積蓄水分、減少消耗、增加土壤蓄水量,合理使用地下水是紅薯增產的重要措施。

可見,紅薯雖然適應能力很強,但仍需要滿足較充分的條件要求,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一般來說,砂壤土較適合紅薯生長,但是,通過合理的耕作改善土壤條件,實行科學施肥、管理,可在更寬的土壤條件範圍取得理想的收穫。

二、種植方式:種植紅薯主要採取壟作栽培方式。除土壤砂性太強或陡坡山地靠深耕深翻採用平作外,一般的平地都宜壟作栽培。因為壟作栽培具有加厚土層、改善通氣條件,同時也有利於排水和灌水,免受澇災、旱災的影響。

【1】小壟單行:在地勢較高、水肥條件比較差的地方較多采用小壟單行栽培。一般壟距70~80釐米,壟高20~25釐米,株距15~20釐米,每壟插苗單行。此方法植株分佈比較均勻,莖葉封壟較早,但因壟低小,抗旱、抗澇能力較差。

【2】大壟雙行:在土質較好、土層較松的平地上,用大壟雙行栽培優勢較大。壟距90~120釐米,高30~35釐米,株距25~30釐米,壟上插雙行紅薯苗。密度依品種要求確定,一般每畝栽4000株,產量較小壟單行栽培提高12%,紅薯增產的原因在於大壟雙行株距加大,密度增加,但分佈較合理。在無霜期較短的北方,大壟雙行也適用於地膜覆蓋技術,對保溫保溼防澇有利。

【3】大壟單行:大壟單行壟距達到100~120釐米,株距適當縮小到20~25釐米,壟高達到30~35釐米。由於壟高溝深,便於排灌,使結薯土層保持通氣狀況,在易澇多雨年份,增產效果比小壟單行要高。在生長期長、灌水次數多的情況下,以採取大壟單行密植為好。

三、栽培方法:適時的栽培時間,正確的栽培方法,是紅薯增產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地區不同,品種不同,傳統的栽培時間和方法都略有差異。在栽培紅薯時,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栽培。

【1】適時定植有利於高產:早栽的目的在於延長紅薯的生長期,在我們南方秋冬薯區適用於延長收穫,大部分薯區都因後期低溫,莖葉受害影響莖塊膨大,因而只能利用早栽的途徑延長生長期,以提高產量。

葉片是製造營養的主要器官,在一定範圍內,紅薯莖葉生長愈茂盛,生長期越長,紅薯產量就越高。根據多年觀察,適時早栽,由於植株莖葉生長茂盛,單株結薯數量和重量比遲栽產量要高。

【2】確定適時定植的原則:溫度必須達到髮根的溫度以上。紅薯生長所需要的最低溫度是16℃,當地溫開始穩定通過15℃以上時,其淺土層地溫已經達到了17~18℃,掌握這段時間栽插比較適宜。如果採用保護地措施,也必須在地溫16℃以上,氣溫15℃以上才可以再插,否則會造成幼苗生長遲緩、發僵或死亡。

一般地方不一樣,栽培時間上也有區別。華北地區春季氣候寒冷,5月份氣溫才能回升到16℃,屬於一年一熟地區。栽培時間為5月上、中旬比較合適。越冷的地區栽培時間還應適當推遲。而長江流域以南地區,4月中下旬即可栽培,5月上旬基本栽培結束。

【3】插栽方法:災插方法對產量的形成關係密切,應當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選擇栽培方法。

① 水平插條法:當薯苗長到25~30釐米以上時使用此方法較為適宜。插條入土各節平栽在3釐米深的淺土層內,其優點是結薯數量多而均勻,但抗旱性能較差,如果水肥條件差,由於紅薯數量多,營養跟不上,也會影響產量。

② 斜插法:優點是耐旱,操作容易,抗風,早成活,單株薯塊較大等,適用於短苗插栽。其缺點是紅薯所結數量少。

③ 船底形栽法:苗高基部在淺土層2~3釐米之間,中部各節略深4~6釐米,砂地深些,黏土地淺些。適用於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水肥條件好的地塊。由於入土節位多,具備水平插法的優點。其缺點是,入土較深的節位如果管理不當,容易成孔節。

④ 直插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個節位。優點是大薯履高,抗旱、緩苗快,適用於山坡地和乾旱瘠薄的地塊。其缺點是結薯數量少,應以密植保證產量。

⑤ 壓藤插法:將去頂的薯苗,全部壓在土中,而薯葉露出地表,栽好後用土壓實後澆水,其優點是,由於插前打頂,破壞了頂端優勢,可使插條腋芽早發,節節萌發分枝生根結薯,莖多葉多,促進薯的數量多,薯的塊莖大,而且不易徒長。其缺點是,抗旱性能差,費工,多采用小面積種植或夏薯種植。

四、田間管理:紅薯在生長過程中,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採用相應的措施,創造適宜的環境,促控結合,協調地上、地下的矛盾,以求達到更好的產量。

【1】補苗:在苗期苗壯是奪取紅薯高產的基礎。但整地粗放、高低不平、虛實不等、有旱有靠等不良條件造成缺苗或弱苗。或秧苗壯弱及長短不一,剪苗時上部苗或下部苗不分,不同,強弱紅薯苗,在同等條件下生長造成缺苗或弱苗。或者栽後乾旱、澆水不及時造成曬死或大緩苗,或栽插手法不一,過深或過淺、壓土不一致,引發根先後深淺不一,造成缺苗弱苗。或株距不等,植株所得營養面積不等,大苗遮小苗造成大小苗。

針對缺苗弱苗產生的原因,除做到秧苗分級、及時處理、及時栽種外,還應採取查苗補苗。並及時追肥澆水、中耕的辦法,提高紅薯的再生能力,促苗快長。

【2】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除草和培土是露天種植的重要措施。中耕使土表疏鬆透氣,並提高前期地溫;除草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與紅薯爭水肥的問題;培土則是根據紅薯宜在疏鬆的土壤環境中生長的特性,認為地創造良好的環境以提高產量。但是,採用地膜覆蓋保護地種植措施,則減少了很多繁瑣的工作量,如地膜覆蓋下紅薯中耕除草就僅限在壟溝中,還省去了培土時環節。如果栽後對壟溝進行一次封閉性除草,基本上在紅薯的整個生長期都不用除草。

【3】藤蔓管理:根據紅薯藤的長勢,應該促控結合。促是促進莖葉快速生長,增加葉面積係數,提高光合作用的功能,以達到提高紅薯產量的目的。控則是採取人為手段,控制莖葉徒長,保證營養有效地供應塊莖的膨大。

傳統的栽培階段翻蔓被看作是一個必要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從試驗、實踐中證明,翻蔓的措施對紅薯生長有害無益,還有部分地區有摘葉控制生長的做法,其實也是錯誤的。

促的措施是適時澆水、追肥、中耕鬆土、促進莖蔓生長,提蔓、摘心則是控的有效途徑。

① 提蔓:在莖葉生長過旺的情況下,將紅薯蔓自地面輕輕提起,然後放回原地,斷掉不定根,同時可降低田間土壤溼度,改善通風條件,抑制莖葉徒長。但夏天旱地或生長後期不宜採用此方法,以免影響產量。

② 摘心:摘心管理能控制主要莖蔓生長,促進分枝,使株形分散,改善群體瘦光條件,增加光合作用。具體做法是,當紅薯定植後15天左右的摘去頂心,促進地上部分三節發芽分枝,待三芽長到三展葉時,進行第二次摘心,促進9個分枝生長,9個分枝三展葉時再摘心。發現紅薯藤長勢過旺時,一次或幾次摘心,能控制紅薯藤徒長。但要注意摘心後應配合澆水施肥方法起到促控結合的目的。摘心也應根據苗情,因苗、因地制宜,控制好一定的次數和程度。

【4】合理灌溉:紅薯的灌溉受生理需水和生態需水規律所支配,又由於紅薯生理需水具有一定的變化幅度,而環境條件與農業技術本身有存在著極大差異,所以,在實踐中必須因地制宜,靈活地掌握灌溉技術。

一般在紅薯的整個生長期,要澆好五次水,一是栽前水,在紅薯定植前3~4天完成,然後適時畦壟,使土壤既有充足的水分,又疏鬆透氣,是保證成活和促進前期生長的有效措施;二是髮根水,也叫定根水,在定植紅薯秧後立即澆下,是確保秧苗成活、全苗、壯苗的重要措施;三是催苗水,紅薯苗成活後,為促進加速分枝速度,早結薯塊,需澆1~次小水;四是攻蔓水,在紅薯髮根分枝結薯期與薯蔓並長期進行,以促進莖葉生長,加大光和麵積,促使塊莖膨大;五是發塊水,壓薯蔓並長後期至薯葉落黃期、薯塊成長前期灌溉。

【5】及時排水:由於地區不同,降雨量不同,在降雨量集中的時期,因地表積水形成澇災,造成紅薯上部徒長,或因土壤板結,通透性差造成植株生長受限,或者因土壤長期過溼,在紅薯生育前期不能成為均衡的生長營養體,後期則影響營養的積累,甚至造成薯塊腐爛。因此,因地制宜地採取排水防澇措施,也是紅薯獲得豐產高產的重要環節。

【6】施肥方法: 紅薯生長前期是以生長莖葉與纖維根為主的時期和植株製造的養料主要是供莖葉生長的需要,需氮肥較多。早期應畝施尿素6公斤左右,以促進地上部分植株生長,擴大綠葉面積,進行更多的光合作用。在紅薯生長後期,紅薯回秧,葉後落黃稍快,容易引發早衰或莖葉長勢差的地塊可追施少量速效氮肥,防止莖葉早衰,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促使薯塊膨大。一般每畝人畜糞水250公斤兌水500公斤,或施尿素5.5公斤兌水500公斤。在紅薯生長後期還可以進行根外噴施磷肥、鉀肥,具有很好的增產效果。可噴施3%~5%過磷酸鈣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內15天噴霧一次,連續噴霧2次,可增產0.8%左右。

五、病蟲害防治:在紅薯的栽培中,病蟲害比較多,如果不加以防治,不但會影響紅薯品質,還會給紅薯造成大量減產。紅薯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結線蟲病、軟腐病等,蟲害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

【1】黑斑病的防治:黑斑病是紅薯的一種疫性病害,主要侵擾幼苗。在防治時,一是要給種薯消毒,二是在秧苗發病時,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浸泡秧苗10分鐘後再進行插栽。

【2】根結線蟲病的防治:紅薯線蟲病俗稱糠心病、空心病等,是紅薯的主要病害。線蟲主要侵害薯塊,使紅薯失去可食性。防治時,用50%辛硫磷乳油0.3~0.35公斤兌水適量,拌細沙土20~25公斤,栽前施入穴中,然後澆水掩埋。

【3】軟腐病的防治:紅薯軟腐病是紅薯貯藏期間較常見病害。病害首先侵擾傷口,致使整個紅薯腐爛變質。防治時一是避免機械損傷紅薯,二是收穫後立即入窖,利用窖內原來較高溫度促進傷口癒合。或存放在溫暖的室內,促進呼吸放熱癒合傷口。如果能人為控制溫度,只要保持35℃溫度10分鐘即可將病菌殺死。

【4】蟲害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的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主要侵害紅薯塊莖、幼嫩莖葉、種子等。在防治時,一是耕地前用辛硫磷乳油0.2~0.35公斤兌水後拌適量細土撒入地表,然後深翻土地,殺死地下害蟲;二是用辛硫磷乳油0.5~0.8公斤兌水適量再拌入菜籽餅粉末,然後施入植株根部進行誘殺。

【我是鄂硒農技,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加關注,可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你們的點贊,就是我寫作的動力!本文系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鄂硒農技


大家好我是農村養殖1978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種植紅薯怎麼樣才能提高產量,

大家好我是種植的白皮紅薯這種紅薯產量高但是要看土質肥瘦,土地肥種植紅薯特別好,我是種植玉米地中間種植的紅薯,不要太密種植西點,種植下去了除兩次草施肥兩次,到了6---7月把插藤給摑了!這樣的紅薯可以提高產量,但是我種植的紅薯是以做紅薯粉給紅薯粉條,紅薯渣我給豬吃給雞吃,我主要是養殖給種植,種植玉米花生紅薯,養殖的是,雞,兔,鴨,所以紅薯用途很大,現在我種植的是純天然綠色食品也筍乾為主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我。謝謝大家!











農村養殖1978


我家在河南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種幾畝紅薯或自己吃或賣。在我印象裡紅薯幾乎是一個冬天早餐的主要食材,紅薯玉米糝,炸紅薯塊。紅薯絲包子哎兒時的美味啊。紅薯怎麼種才能高產呢。首先是地塊選擇,我記得媽媽種紅薯都是選擇沙土地,沙土地產量高,紅薯甜,易收穫。紅薯個頭均勻。


栽種前要翻地起壟,壟高在65公分左右。生長過程中首先種植戶要對紅薯進行提蔓、摘頂。提蔓就是把紅薯秧,輕輕的提起來,然後再放下,以免紅薯莖葉受損。等到紅薯主莖長到50公分左右時,種植戶可以摘取頂芽。紅薯分枝長大35公分左右時,摘取部分頂芽。種植戶提蔓、摘頂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紅薯不定根的形成,抑制紅薯莖葉的生長,這樣有利於紅薯的塊根膨大。

其次要做到對紅薯控上、促下。種植戶們每畝可用80克左右的多效唑,然後兌水30公斤水,進行噴霧。也可以用90克左右的甲哌鎓,兌水30公斤。這樣能夠有效地控制紅薯莖蔓的徒長。對紅薯促下,種植戶可以每隔10天左右,噴施0.5%磷酸二氫鉀等多元微肥,這樣效果更好。

紅薯耐旱怕澇 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紅薯病蟲害最後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這期間主要的害蟲有斜紋夜蛾、卷葉蟲、紅薯天蛾等。種植戶可以在幼蟲三齡前的早晨露水乾的時候,或者傍晚噴粉、噴霧防治。

希望對你有用


村東頭的馬小賤


紅薯是人們比較愛吃的食物之一,在農村地方種植非常常見。但是隻有真正瞭解紅薯正確的種植管理方法,才能實現紅薯優質高產。

那麼怎樣進行紅薯種植管理,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標呢?



溫度、光照

紅薯喜歡溫暖環境,但是卻又比較怕冷,一般地溫在10℃以下,根部就會停止發育和生長。它的根部最佳生長溫度為17~30℃,因此種植過程中的土壤溫度對紅薯來說也是非常的重要。溫度越高,紅薯生長就越快,但是要實現紅薯根塊的膨脹,也並不是溫度越高越好。一般在21~26攝氏度的低溫最適宜,紅薯根塊膨大生長。

紅薯也是一種喜歡充分光照的植物,在有充分光照的條件下,紅薯的顏色會比較的濃郁,而且莖蔓長的也比較粗壯。這樣就更有利於紅薯手快對於養分的吸收,促進薯塊的迅速膨大。因此在選擇種植地時,一定要選擇具有充分陽光光照的地方,至少每天光照10小時以上更有利於對於根塊發育。



土壤和水分需求

紅薯是一種喜肥植物,它對於養分的需求也是比較高,特別是在薯塊膨大期間,它對於氮磷鉀需求之外,對於鐵、鈣、鎂等營養元素需求也比較旺盛。因此我們在施加基肥的時候,要施足足夠的腐熟的農家肥,並且是農家肥和土壤充分混合,最後做壟、開溝,在栽植之後及時澆透水。

其次到了紅薯膨大期間,要不間斷的進行施肥澆水,以保證其營養的需求,同時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發現蟲害,比如卷葉螟、小象甲、金龜子、地老虎等蟲害要及時購買藥物進行噴灑防治。



最後到了收穫時節,就要及時收穫。收穫的時間點,對於紅薯的產量,儲藏,加工利用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我們都會在氣溫下降到14℃左右的時候就開始進行開挖,而且最好要在寒露節氣前要收穫完畢。這樣的紅薯營養更豐富,而且更耐儲存,品質也更好。


鄉村波比


怎麼種紅薯提高產量?

我們這裡叫插紅薯,或者叫插紅芋,從來不叫種紅薯,只將小麥油菜等作物叫種,因為紅薯是用藤插的,不是用種子種的。

在從前,紅薯曾經是我們這裡的主糧,新鮮的從當年的農曆九月一直吃過第二年的農曆四月份,乾的紅薯片、紅薯絲一年四季家中都有,紅薯粉大多數表賣錢用了。扎紅薯粉過濾後的渣,有些欠收的年份都拿來磨粉做粑吃。

講吃飯,其實每餐都是吃紅薯為主,因為稻穀要交公糧和餘糧,剩下的很少很少了。只有匠人來了、親戚來了、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一碗真正的白米飯。平時,每餐都少不了紅薯或紅薯片、紅薯絲的。紅薯粉還要賣一些錢用用。

現在生活好了,不用吃紅薯了,插點紅薯就是為了改點口味,加工薯粉。有的人家為了有點豬飼料。

所以,我們這裡的人,非常重視種植紅薯。

紅芋都是用藤插,所以都先做一塊肥一點的地,下足基肥,主要是水糞、火糞、地灰等,提前培栽好紅薯娘。



做法是這樣,在每年的春分後清明前,挑選個頭中等以上、沒有爛點、形狀較好的紅薯,在晴天均勻的埋在已下足基肥的土墑裡,蓋好薄膜,讓其在土中發芽後長藤。



紅薯藤出土後,掀去薄膜,鋤一次草,再挑一次水龔,並施加適量尿素,把藤長得肥肥的、壯壯的、長長的。

在農曆的四月中下旬至五月上旬,午季作物油菜、小麥等收割後,備地裁插。

紅薯地一般有兩種做法:

1.一種做法是地耕耙後,鋤出長墑,把肥放入墒中。這種墑較窄較低,優點是載插紅薯後,藤多,農家養豬有充足的青飼料。缺點是,土易板結,不耐旱,紅薯個頭較小。



2.另一種做法是,不做墒,做墩,這墩墩面有大有小,各人做法不一,一般長一米左右,寬50公分左右,墑高土松,土不易板結,耐旱,紅薯個頭大,皮面光滑。

現在農戶不知因為什麼,很少養豬了。如果從提高紅薯的產量著想,最好選擇第二種方法。



無論第一種方法,還是第二種方法,土墑裡最好多下草木灰和複合肥,藤要去掉靠近紅薯孃的那幾節,插的時侯隨手用手指按壓一下,就很容易成活了。

後期再適當的管理,只要天氣不是幾個月的乾旱期,紅薯一定會豐收的。


一生好人大司馬


高壠密植能夠加深土層,增大土壤受光面積,晝夜溫差大,擴大根系活動範圍,有利於根系吸收,以及塊根迅速膨大提高產量。一般壟高30-40釐米,每壟栽插兩行,夏秋薯畝栽5000株左右,採用斜插或平插,畝入土3-5釐米,壓土要緊實,以提高成活苗率。
推廣薄膜覆蓋釀熱溫床育苗技術。

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為主,追肥為輔。底肥畝過磷酸鈣20-25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碳酸氫銨25公斤。追肥以氮素肥為主,根據長勢分期使用,一般栽後5-7天追促苗肥,畝碳銨5-8公斤。30-40天后追壯株肥,畝碳銨80-100公斤。後期看苗情況,提倡根外噴肥,畝0.5公斤尿素、磷酸二氫鉀0.2公斤兌水30-40公斤傍晚噴施。


加強管理,栽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掌握紅薯生長規律,做到促控結合。髮根分枝結薯期,打頂促分枝。蔓薯並長期抑制莖葉生長,打亂葉片均勻分佈,減弱葉片光合效能。影響養分運轉與積累常造成減產。薯塊盛長期,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500克兌水40公斤根外噴施。清溝排漬,防止爛薯。


放心果農


地瓜其實是很多薯類的總稱,但是由於紅薯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的最多的,後來地瓜也就成為了紅薯的另一個稱呼。而現在紅薯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品種,不僅產量提高了,而且紅薯的種植跟以前相比也有了些許不同,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現在種植紅薯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吧。

倒栽:先剪去紅薯秧苗頂尖的2~3節莖,然後按4個節莖截取為一段,將每段上面的兩節莖的葉柄和葉片剪去,保留下面的兩節莖的葉柄和葉片,倒栽在壟廂上,以留出一個葉柄基部露出壟面為宜,苗距一般為15釐米左右。倒栽的紅薯雖然比順栽的生長緩慢些,但由於莖中輸導組織輸送根部吸收水分及有機物的方向逆轉,輸送速度減慢,有機養料大量積壓在根部,有利於薯塊膨大,可提高產量一半以上。

摘頂:當紅薯主莖長至40~50釐米時,選晴好天氣上午摘去頂芽;分枝長至30~35釐米時繼續把頂芽摘除。此法可抑制莖蔓徒長、避免養分損耗、促進根塊膨大,可增產20~30%。

裂縫灌肥:紅薯進入塊根膨大期,表土層會出現裂縫。此時,每畝用清水糞肥750~1000千克,兌磷酸二氫鉀500克(也可用過磷酸鈣5千克、草木灰50千克,分別用水浸泡過濾),混合在糞肥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縫灌施,灌後用土填塞裂縫,可增產20~30%。

噴縮節胺:當紅薯秧長至50~60釐米長時,每畝噴縮節胺10毫升或助長素20~25毫升,能起到控上部促下部、促使塊根迅速生長作用,可增產15~20%。





野草食堂


怎樣種植紅薯才能高產?以前農戶都沒有關注這個問題,種下去後就沒有如何管理,只是靠天收穫。現在人們才慢慢醒識過來,原來紅薯長得好不好,增量增收,也是要科學的種植和管理才能實現。要想紅薯高產,只在注重選地、選種,合理種植、施肥,科學管理、病蟲害防治,這三個方面,紅薯高產就不難了。下面就分享一下種植方法:

一、選地、選種,紅薯的生長能力強,只要有土壤的地方都能生長。但是要想高產選地是先決條件,地選好了高產就成功了一半。地質層較厚,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紅壤土最佳。至於其它地形、其它形式的土壤只要經過後期的管理也會增產的。第二就是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的品種,選擇品種時看你栽種的紅薯做什麼用途而定。可參考白瓢、黃瓢這兩種,我們當地多數都是種植這兩種,因為它們的粉質高可以進行二次加工成其它產品,如果要追求經濟效率可試種紫紅薯,但不要冒然行事,根據當地的銷量而定。

二、合理種植、施肥,把土地深翻施足底肥,每畝可施農家肥1000公斤,但一定要充分發酵後才能使用,另外還可以加尿素20公斤/畝、磷肥30公斤/畝,要更完美的話可在下種前用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起壟蓋膜,壟高適中,壟間距60釐米,株距30釐米,收穫時如果要用機械化,起畦時就要根據機器的尺寸進行適當調整。種植時可採用水平淺種和倒插法(這種方法先前我已講過,可去查看。),水平法可以增加薯藤入土節數,提高結薯數量,倒插法可以增加紅薯的膨大,兩種方法可結合起來使用。倒插法它會抑制土表薯藤的瘋長,這樣就相對藤蔓間留有多餘的空間出來,通風,透氣,增加了光照,更有利於防止病害的發生。不管採用哪種方法,都要控制栽種密度,一般畝種植3500-4000株為宜。過密影響光合作用植株長勢不好,過稀又浪費了土地。

三、科學管理、病蟲害防治,1、栽種30-40天后由於氣溫升高,莖葉長得快,要及時鬆土,除草,讓薯能夠加快生長,同時注意還在施一次肥5公斤尿素每畝,能夠及時為紅薯提供養分,高溫時可少量澆水。當藤蔓長到50釐米以上時,提藤摘頂,提藤為了不讓長節須,不然水分和營養就會被節須攔截,影響到紅薯主根的生長。摘頂也是為了保證水分和養分及時有效地輸送到根部,增加紅薯的膨大速度。主要方法:在主枝50釐米處摘掉嫩枝,主枝上選擇保留三根健壯的側枝,側枝也要打頂比主枝要短只留置30釐米。這樣可抑止莖蔓徒長,避免養分的消耗,促進根塊的膨大。2、莖葉盛長根塊膨大期時,要及時控葉控溫,打頂方法控葉,這時正值高溫,及時澆水控溫,少澆為宜。根塊膨大速度加快,需要的養分更多,這時就在進行增加施肥,可用農家肥根部施300公斤/畝,或者只用草木灰葉面平撒,葉面只要滿灰就可,最好選擇在晴天撒施這樣草木灰能葉子上,還會消滅葉面害蟲。我反對打膨大素。3、莖葉退化紅薯膨大時期,做好正常管理外,防乾旱也要及時澆水,及時追最後一次肥葉面肥,不能過多過濃。這個時候莖葉停止生長,養分輸送到根部促進紅薯的膨大,生長由地面轉到了地下,所以只要控制好水分,不讓土壤乾裂為好。4、病蟲害的防治,我不建議藥物噴撒,可採用物理防治法,燈光殺蟲,當費用較高。農村草木灰滿撒。菸葉水噴撒三種有效的有機防治法。增加了紅薯的品質,也會增加農戶的收入。

總之,提高紅薯的產量,是離不開科學的種植和管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啟發。歡迎大家留言關注。@歸耘鄉愁


歸耘鄉愁


說到地瓜,每個人都很熟悉。特別是烤紅薯,味道會流口水。但是地瓜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另外,它對人體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非常有幫助,其作用非常大。大多數地區都種植紅薯,但是根據我對如何實現高產量的長期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選種,當我們選擇一個物種時,我們需要仔細選擇。如何選擇優質的紅薯幼苗,首先要看的是選擇肝臟,斷面較短,最好4-5,高度可以在28釐米左右。選擇優質的甘薯幼苗不僅可以抗病,而且可以顯著提高產量。

 二,育苗

  幼樹苗我們有室外幼苗,其中一些是溫室幼苗。如果您在溫室中生長,請選擇二月份的溫室。但是在室外苗圃中,您需要從高於15攝氏度的溫度開始。否則它將無法很好地生長。您需要確保溫度為25攝氏度。開放的幼苗是在清明節之後。它基本上會在一個月內出現。我們需要確保幼苗溼潤。

 三,施肥

  施肥是甘薯栽培的主要時期,是增加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施肥我們最好使用農民的肥料。最適合4立方米的農場隔間。尿素約為14公斤。我們需要攪拌均勻,使所有層平坦。

四,清草

  在紅薯的生長和擴張過程中,這是最需要滋養地面的時間,應清潔草地,並且不應該滋養紅薯以影響紅薯的生長。我們還希望使地瓜在風中浸泡並吸收陽光。我們要種植藤蔓,控制甘薯,並在甘薯藤比較結實時使甘薯生長良好。


鮮果果紅姐


要使紅薯達到高產量,那麼要選擇脫毒品種培育壯苗,提供土質疏鬆肥沃、土層深層的土壤條件,在大暑前後種植,種植密度不宜太密太疏,一畝畝插3800-4000株。等種苗生根長出新葉後,要合理施肥和澆水,並注意防治病蟲害。

  一、培育壯苗

  紅薯品種的高產性能與薯苗質量,是決定產量的內在因素。優良的品種才能把優良的基因遺傳下來,使後代也保持優良的性狀。在種植時儘量選擇健壯的薯苗,因此,搞好薯塊育苗,提高薯苗質量,提純復壯種性,才能提高紅薯產量。

  二、選擇土壤

  紅薯是塊根作物,它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透氣、爽水的土壤條件。凡利用水田種植秋薯的要滲沙改土。如果水分太多了,影響根的呼吸作用,土壤也要選擇比較疏鬆、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保證紅薯生長。

  三、適時種植

  紅薯是喜溫作物,塊根形成最適溫度是24-25℃,塊根膨大最適溫度是22-24℃。要根據紅薯生育要求的條件和本地氣候特點,抓緊季節,在"大暑"前後種植,使紅薯前期能充分利用7-8月份的高溫強光條件,及時長好莖葉,早分枝,早結薯,多結薯。1月份是氣溫最低的月份,對紅薯生長髮育不利,甚至出現凍害。因此,必須掌握適期早種植,爭取早結薯,早膨大,延長薯塊有效膨大期,才能使紅薯高產。

  四、水平淺種插足苗

  紅薯插植密度和插植方法對產量也有一定影響。不宜過疏,也不宜太密,密了,光合作用就比較弱,植株就長不好,太疏了不僅浪費土壤也使紅薯生長受到影響。一般畝插3800-4000株,採用高畦細壟單行植,水平淺種的方法。起成畦寬90釐米(包坑),高36釐米的梯形畦,株距17釐米,水平淺種2-3釐米。並且一定要在晴天中午割苗,下午種植,紅薯產量才高。

  五、合理施肥和水

  秋薯應按照"前輕、中攻、後補"的原則,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進行勤施薄施。起畦時,每畝用草木灰50-100公斤,撒於畦心溝底;種植時,畝施清糞水30擔作定根肥。本田全期共8次,施肥總量摺合氮24.6公斤、磷16.5公斤、鉀23.3公斤,做到氮、磷、鉀三要素的適當配合。

  六、藥注意防治病蟲害

  紅薯也是容易遭蟲害的,要經常去看看,一旦出現蟲害要及時殺蟲。如紅薯瘡痂病可噴施代森銨。紅薯天蛾幼蟲可噴施5%高效魚藤氰3500-4000倍液防治。紅薯象鼻蟲可用樂果加敵百蟲噴殺等等。

要想紅薯高產量那麼我們要從育苗開始做起,每一步都決定了紅薯未來的產量,環環相扣 步步相扶。所以能否高產量方法和步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