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人很少存錢,卻生活的很好?

勇士卡拉比哈伊拉瓦


存錢少,生活水平很高的只有發達國家,因為發達國家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完善,福利多到令人髮指,從搖籃到墳墓,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發達國家的民眾沒有存錢的必要。


以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為例,美國2018年政府財政支出總額為7.1萬億美元,其中佔比最大的是政府醫療保健,其次是政府養老金,這兩項加起來差不多有3萬億美元,此外還有1.1萬億美元的教育支出。

各項福利待遇加起來,基本上能夠解決普通民眾的後顧之憂,所以美國人有錢就花,超過20%的美國人根本不存錢。社會福利完善,人們有錢就花,這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也有利於經濟增長,如果人們把錢存進銀行,而不是用來消費,長此以往,社會難以發展,經濟也會逐漸陷入停滯。

其實社會福利待遇最好的並不是美國,而是歐洲國家,畢竟美國每年有上千萬人的非法移民,政府的福利保障不可能面面俱到,歐洲國家做的更好。


以德國為例,德國擁有全民醫保政策,失業人員的醫療費用由國家承擔。德國兒童從0~20歲每月享受184歐元的補助金,德國的公立教育完全免費。

最讓人頭疼的房價問題,德國政府也在努力穩定,從2009年到2017年,德國一線城市房價上漲了80%左右,引起民眾遊行示威。為了穩定房價,德國政府將交易稅從4%提高到6%,房產出售時,增值部分的25%要上繳“投機稅”,增值部分的1/4上交政府,依靠買賣房產賺不到錢。





德國早在鐵血宰相俾斯麥時期就已經開始對工人進行全面的福利保障,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醫療保健、社會保險制度,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國家紛紛開始進行“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福利保障。

完善的保障機制之下,存錢的意義也就不那麼大了,所以歐美等發達國家有錢就花,維持很高的生活水平。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要保證了醫療、教育、住房和養老這四大問題,人們都可以放心消費。


視野新觀


據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半數美國人的存款佔收入不到5%,其中,18%的人根本不存款。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存款佔收入的10%。而咱中國人卻喜歡把錢往銀行裡面放。對此,多數專家指出,中國人擁有存錢和節儉美德,而西方人向來喜歡過用明天錢,過今天日子的透支生活。並且舉了西方老太太買房,提前享受房產,而中國老太太一定要存夠了錢,等死前才剛存完錢,即使買了房子,也享受不了住房的樂趣。

但是我想問一句,難道西方人天生就喜歡提前消費,而中國人天生就喜歡勒緊褲帶去存錢嗎?顯然,這樣說是不正確的。同時,中國人存大量的錢,還要面臨通脹來襲,貨幣貶值的苦惱,目前銀行存款長期處於負處率之中,存錢是存得越多,資產縮水就越多。實際上,對中國百姓來說,還不如像西方人那樣提前消費度日,來得更好一些。

現在問題來了,中國人為啥喜歡存錢,西方人為啥不存錢,日子卻過得卻更好?第一,中國人要存錢面對醫療、教育、購房這三座大山。自從1998年開始,中國就把醫療、教育、購房都完全市場化了,而忽略了對低收入弱勢群體的託底。而隨著看病貴,教育難、房價漲等因素,中國的老百姓真的是要存點錢,以應對急需時的支出。在中國誰要是不存點錢,那真的得了啥大病、子女結婚購房付首付,那就會有大的麻煩。

而在美國,年滿65歲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聯邦醫療保險卡,享受優惠的醫療和藥物價格。收入低的群體可以申請白卡,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此外,西方人結婚可以租房,並不一定要買房,年輕人多數租房住。而在教育方面,美國是誰的家庭越窮,誰可以申請到助學金的比例就越高。所以,中低收入家庭並不需要通過存款來留後路。

第二,西方人在養老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一般普通工人工作一輩子,可以拿到基本養老金,這是保障你最低的生活標準,讓你能夠活下去。此外,一些效益好的企業,對優秀員工可以通過支付企業年金,來增加其退休後的生活質量。當然,一些職工還有私人再買一份養老保險習慣,這樣可以讓自己退休生活過得更加體面、有質量。

第三,中國老一代人過得比較艱苦,他們習慣了勤儉節約,同時,老一代人也喜歡存點錢,為兒女做點貢獻。而在美國子女18歲後父母就不再負責,任何費用支出都要自己負責,所以美國孩子在經濟上都很早獨立。正因為不需要為自己子女留下任何財產,美國人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他們就更偏向於提前消費,花明天的錢為今天服務。

所以,並不是美國人天生喜歡用錢,而中國人天生喜歡存錢,而是兩個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全不同,生活理念也不一樣,中國人存錢是以備不時之需或留錢給子女。而對於美國人來說,正是因為解了決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四個環節的費用支出難題,子女也不會依賴老一輩人生活。所以,美國人要想不消費也很難,因為根本不知道錢要花在哪裡,對他們來說,活在當下,這就是最美好的人生。


不執著財經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政治書上就有這樣的一副漫畫,非常有意思,在漫畫裡有兩個老太太,第一位老太太是中國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手裡拿著廉價的菜,弓著腰擦著汗說,哎呀,攢了30年的錢,終於能夠買下一套房子,也就是說在這30年裡,她一直省吃儉用,然後將所有攢下來的錢購買了一套房子,在50多歲的時候才能夠搬進新房子裡。而在他旁邊呢,有一位外國老太太,外國老太太說,哎呀,真好呀,我終於還清了所有的房貸,也就是說,在30年前,外國老太太就用貸款購買了這樣的一套房產,在這30年裡,他不斷的還房貸最後還清了房貸。

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在外國,他們的福利政策以及商業保險制度都非常的健全,所以他們在一出生就購買了各種各樣不同的保險,以及國家給他們的福利和政策都非常的完善,看病不要錢,上學不要錢。所以他們更能夠放開了去消費,他們的消費市場也更好,更活躍。相反,中國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健全,大家要儘量的把錢存下來,以防萬一。所以你看中國人現在病不起,一旦家庭成員有重大疾病,就要花去家裡的所有儲蓄,這對於中國的家庭來說負擔是非常重的,所以外國人他不需要存錢,他的風險承受能力更高,而中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所以需要存錢。

但是這兩年中國的金融發展的也越來越好,保險行業也有著更好的起色,所以現在大家除了購買國家的保險之外,還會購買一部分商業保險,這一部分商業保險就能夠保障你的重大疾病,以及一些意外發生的時候,能給予一定的補償。


變革家


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半數美國人的存款佔不到收入的5%,其中,18%根本不存款。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存款佔收入的10%以上。為什麼美國人不願意存錢呢?

中國老太太在老的時候終於攢夠了買大房子的錢,住上了新的房子。而外國老太太在年輕的時候就住上了大房子,如今終於還清了貸款。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哪種方式了?

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年通貨膨脹率為7.5%,並保持在6-8%水平。全國食品價格上漲幅度為9.7%。這就意味著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你手裡的錢不值錢了。對很多人來說,存錢已經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多年後,你的錢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

外國人很少存錢,他們崇尚“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因此他們的生活質量相對來說更好。外國的福利制度較完善,在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對他們來說沒有“存錢防老”的概念,消費水平當然更高。

中國人為什麼要存錢?防止重大意外的發生,“一病回到解放前”,生一次病,可能一輩子的積蓄就沒有了。子女的教育、結婚生子等都需要父母拿錢,還要為自己老了打算,存點積蓄,老了還可以用。

政治體系、消費觀念、社會保障體系等的不同,造成外國人很少存錢,相比較緊衣縮食存錢的中國人來說,他們的錢都用來消費了,自然能夠生活的更好。


環球老虎財經


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存錢?存錢無外乎兩個目的:為自己存養老和看病的錢;為子女攢上學和結婚的錢。

這就是我們一生中大部分人存錢的目的。但是實際情況真的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嗎?

到了退休年齡,我們從工作崗位光榮下崗。工作了大半輩子,以為可以頤養天年了,但是目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退休後收入會明顯減少。如果想要退休後的生活水準不降低,就得在我們工作的幾十年裡提前掙夠養老錢。有一句話說,一病回到解放前。雖然現在有醫保,但是還是不得不面對進一次醫院花掉半個月收入的現實。   

另外現在教育費用水漲船高,對於有了子女的人來說,子女的教育費用當然是必須要提前攢的,而且得早攢。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同樣需要老爸老媽付出大半輩子的儲蓄,沒錢娶不起媳婦、沒房沒車沒有姑娘願意結婚是現在的大勢所趨。

這是國人的真實寫照。我們再來看看外國人的生活情況,我們就拿 美國來舉例子吧, 在美國他們收入高,物價低,美國人為什麼還是存不下錢?或者說為什麼他們沒有像我們這樣愛存錢,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 求學階段,美國人往往不靠積蓄付學費,他們靠助學金和貸款。

美國大學助學金申請是有講究的,許多學校有規定:誰越窮,申請到的助學金比例就越高。比如一些名牌私立大學,規定學生家庭年收入低於6.5萬美元,學費生活費就可以全免,低於12.5萬美元的學費全免。

第二 結婚不一定需要婚房。

美國人沒有結婚一定要買房的概念,男方更沒有結婚前一定要準備婚房的壓力,有房無房、有車無車更不是一對戀人是否結婚的決定因素。  

第三 醫療保險完善,全國上下都可以使用。

在美國,年滿65歲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聯邦醫療保險卡,用以享受優惠的醫療和藥物價格。窮人可以申請白卡,享受免費醫療服務,其中包括了長期護理費用。  

看到了沒有,美國人如果要存錢,根本就不知道錢要花在哪裡,所以也就沒有存款的必要性,選擇“活在當下”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中閩世界通


為什麼外國人很少存錢,卻生活的很好:因為外國人生存壓力小,沒有後顧之憂,不用為將來做打算,掙到手的錢就敢拿去消費,不用存錢生活也過的很輕鬆。

1衣

.朋友的孩子在國外留學,她去陪讀,回來跟我說了很多國外的事,她說國外的人穿的很隨意,不會看見別人的衣服好自己也去買,只要自己覺得穿起來舒服,其它的什麼也不在意。

2.食

吃的也很簡單,一個漢堡、一份麵條、一杯奶、一個麵包,都可以是一頓簡單的飯,出去吃飯都是AA制,根本看不到好多人吃飯點很多菜的場面,都是吃多少點多少,浪費的現象很少很少。

3.住

她說孩子到了十八歲,可以向政府申請住房,房子裡一應俱全,什麼也不用動,真的是拎包入住。

房子是按實際面積算的,就是說50平房的房子就是50平方米,沒有公攤面積、不算建築面積,是實打實的面積,她說同樣的房子在國外看起來比家裡的房子大很多。

用的熱水是二次供水、免費,是經過回收再利用的水。

涼水是地下水,打開自來水就可以喝,是收費的。

4.行

出門有很方便的地鐵、汽車,有公交卡,用起來很方便。

國外的人幾乎每年都定期出國旅遊,她說她們那裡夏天太熱的時候,人幾乎都去旅遊度假了,玩夠了再回來工作賺錢。

5.病

她說國外醫療免費,平時感冒發燒沒有人去醫院,因為醫生也不管,只有病重的時候才會入院治療。

我覺得平時不吃藥打針,免疫力很強,經常打點滴,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健康會受到影響。

6.學

她說國外的孩子上學免費,還能申請獎學金,孩子們學習沒有壓力,小時候上學都是以玩為主,到了大學學習很認真,想學什麼都是自己安排。

創造力來自興趣,來自無憂無慮的生活,來自不被壓制的想象。


艾玉芳


沙特阿拉伯人從不存錢,卻為何生活的很好。

眾所周知,沙特是土豪帝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依靠著石油帶來的巨大利益,沙特人生活的十分土豪,儘管沙特人非常有錢,但幾乎所有的沙特人都是月光族,他們從來沒有攢錢的習慣,這與沙特的社會福利有著巨大的關係。

沙特阿拉伯居民的教育和醫療全都是免費的,人們不用為了擔心孩子的教育和身體狀況去存錢,沙特阿拉伯最大的開銷在住房方面,但沙特王室對此也給予補貼。

  • 免費教育(從小學到大學)。
  • 免費醫療。
  • 住房的無息貸款(但等待線太長)。
  • 無息貸款+為沙特工業投資者提供財政援助。
  • 沙特農業投資者的無息貸款+土地。
  • 沒有稅。
  • 與全世界相比,相對便宜的石油+水電費。
  • 與全世界相比,相對便宜的食物。

據瞭解,沙特阿拉伯在全國範圍內的社會保障部門擁有高達106個辦事處,為包括孤兒,寡婦,離婚者以及殘疾人提供援助,據數據顯示,沙特王室給超過25萬處於貧困線以下的沙特人每天發放8美元的生活費,這是國際貧困標準的三倍多。

除此之外,沙特阿拉伯資源多,人又少,只要努力,賺錢的地方又很多,加上醫療、教育等方面都是免費的,所以,大多數沙特人生活的非常好。


走進伊拉克


這個問題問的太絕對了。

所謂的外國人,是中國之外的所有國家,難道他們都生活的很好嗎,不見得。很多國家國民生活質量,與中國人相比,是大為不如的。不是每一個外國人都生活的很好。

準確一點,應該是一些發達國家,他們的居民很少存錢,但生活的很好。

這種狀況是很正常的。

發達國家經過百多年的沉澱,生產技術、生產效率相對來說,都很高。而且,他們人均佔有的資源更多。用更好的技術,更高的生產效率,在更多的資源裡面,當然有更多的產出。這樣,同樣的時間,他們能夠幹出更多的成果,這樣他們當然有更多的時間用於休閒,生活質量當然比較高。比如,美國只有300萬農場主,卻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大國;中國還有數億農民;比如一些海灣國家,那麼點人口,卻擁有海量的石油資源。

存錢與否,是一種生活習慣問題,還有社會保障問題。

經濟發展起來了,有一些國家更重視居民的保障問題,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退休保障、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而且保障與福利水平較高。既然有這麼好的保障體系,為什麼要存錢?賺錢就是為了花,就是為了讓生活質量更高;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花錢才行,存錢不一定能。所以他們願意提前消費,讓自己的小日子過得舒服、舒心。

中國人現在的日子,也有非常大的進步。大部分人生活都不錯。但中國因為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所以整體來說,生活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國人,都有一種國富民強的奮鬥精神,他們願意為國家的富強而奮鬥,願意為後代提供更好的教育以及生活,所以顯得比較克勤克儉,更願意將錢存起來,而不是消費出去。這是一個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問題。

總之,伴隨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國人以後也會實現不存錢、過好日子去。當然,這是我們的後代享受的,是建立在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奮鬥之下。


波士財經


的確是這樣,在國外的一些國家存錢的少,享受型的多;在中國存錢的多,花消的少。這主要是國與國之間的福利待遇差距過大有關。譬如:瑞典,古巴,加拿大等一些國家。首先,醫療,教育都是免費的,這樣一來,免去了人們的後顧之憂。然而,在中國的老百姓,不存錢就無法生存,最起碼,你得存錢還房貸、車貸吧?你得存錢將來看病,存錢給孩子上學吧?近年來銀行率年年走低,結果,越存錢越少,越存越貶值,生活壓力也就越來越大。

加之,隨著企業、事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的差距問題,導致於中國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永遠走不出去的怪圈,那就是:越窮越存款,越富越貸款的局面。


劉年14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溪梅:

好像還真的是,不存錢,而且每天過的還很舒服,但是給我們的感覺生活過的還特別的好。他們基本不存錢,而且屬於那種先花錢,不管還的上不上的問題,就是先把前眼的一天過好就行。所以他們的生活質量來說會覺得很好。不會去想太多的後顧之憂。如果沒有存錢的意識,所以他們每天的消費的檔次會很高。如果存錢的話就不是這樣了。

在國外如果到了結婚的年紀,女方是不會要求太多一定要有車有房有存款,所以很多家庭不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購置房子或者車。但中國不同,結婚就像籌碼一定要有車房存款才肯嫁。這樣的話會給男方和他的家庭帶來經濟壓力。不要求這些硬件條件的話生活質量會比較好。

這就是不同,國人為什麼要存錢,就是想為了以後生活質量等保障更加的好。想的比較長遠。這就是兩國的思想和價值觀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