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奇怪的武器分享?

大毛與大白2


戰爭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時代,也出現不過奇形怪狀的冷兵器,這些武器因造型奇特,並未被大量使用,很多也不被人熟知。這次,就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古時候造型奇特的冷兵器。

1.撾、也稱為“抓”,大約是在秦朝時候出現的,只有勇猛的將士,才能駕馭得它,是古代的兵械之一;其形狀奇特,好像是一個人手握拳頭,拳頭裡拿一支筆一樣,其約長一丈三尺,純鐵打造,重量跟斧鉞差不多,在古代儀仗隊中經常出現。

2.判官筆、又稱狀元筆。器形似筆,筆頭尖細,筆把粗圓,也有兩端均為筆頭的,筆身中間有一圓環,形狀比較接近峨眉刺,環套在手指筆可以旋轉,還有的只是一端有筆頭在筆的尾部有環也是可以讓筆旋轉的。筆長約20釐米——30釐米,前端稍重於後端,多以硬木或金屬製成。主要用法有穿、點、挑、刺、戳等。

3.乾坤日月刀、這個兵器是四門拳械具有代表的器械之一,但總給人一種不小心就傷到自己的感覺。全長約兩米左右(可根據習練者本人的身高可長可短), 它由兩頭相同的弧形刀和中段一對護手月牙組合而成,故又稱護手雙頭刀。也有叫六合雙頭刀。其兩端弧形利刃取象為日器械中段一對月牙護手取象為月,乾坤象徵天地陰陽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六合雙頭刀來歷因此刀為雙頭在實戰運用時以左右手刀法相互結合運用,技法以前後左右上下攻防,故也稱六合護手雙頭刀。

4.龍頭大鍘刀、這個武器看起來造型複雜,可能美觀性要大於實用性。龍頭大鍘刀是氣功長拳門的獨特兵器。氣功長拳門吳氏兄弟受包青天中龍頭鍘的啟發,創造的勉強能稱為器械的產品。大鍘刀形制為龍頭魚尾,但又不失鍘刀型制,全長180—200釐米,把為扁方型握把,握把處長130釐米左右,活動空間較大。龍套化鍘刀內似蛟龍出海,口吐八卦太極圖為陰陽魚,展現出神龍之威,鍘刀尾部為魚尾形,中有一古錢幣圖形,更彰顯出沒啥不能沒錢的道理,龍頭魚尾之形既彰顯出魚化龍的時間久遠,又不失其鉤掛撩砍之功能。

這就是給大家列舉的造型奇特的冷兵器,還有哪些奇怪的武器,大家可以說出來一起討論一下。


關河南望


駁殼槍就很奇怪。

世界各大國,除了中國大量列裝駁殼槍之外,其他國家無一列裝此槍的,包括駁殼槍的製造國德國。

為什麼呢?

駁殼槍的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但是,由於中國人太喜歡它了,以至於給他起了更多的名字。

  1. 諸如盒子炮,以炮看待之,一支手槍而已,就因為可以有效殺敵,故稱呼為炮,可見把此槍視若炮用過。

  2. 諸如快慢機,以機槍看待之,一支手槍而已,就因為他有二十響,可見曾經把此槍當機槍用過。

  3. 其他諸如大鏡面,大肚匣子,匣子槍等等,不一而足。

問題是,於一支槍來說,它長的可真醜,毫無工業美感,尤其那一個木槍套,粗笨無比,偏還把木槍套設計成了可拆卸槍托,也是沒誰了。

在它的故鄉,無人待見他——沒有人買。

而,當年毛瑟兵工廠可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廠,其老闆毛瑟能力巨大,他動用了各種關係,希望西方的某個國家軍隊可以大批量採購駁殼槍,列裝軍隊,“多好的槍呀!既可以當手槍用,也可以當步槍用,還可以當機槍用。”

無人理會他!那麼大的一支手槍,又醜又貴,不好看,槍管總往上跳,不買!

西方不亮東方亮,毛瑟遇到了中國北洋政府。

當時,全世界列強為了防止中國崛起,正聯合實施對中國“武器禁運”,各種高精尖的武器不準賣給中國人,尤其日本盯得緊,西方各大兵工廠凡是敢有賣給中國先進武器的,日本人就斷絕和他們的生意。

於是,北洋政府也就只能買些別人淘汰的步槍什麼的,買機槍都有數目限制,基本上要靠著走私才可以買幾桿最先進的機槍。

“毛瑟軍用手槍”出現了!

手槍而已,當然不在禁運範圍之內了,買吧,大量的買吧!

最有意思的是,中國人想出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不僅解決了槍口上跳難題,而且將它轉化為全自動速射的掃射優勢--槍手右手持握駁殼槍,將槍機扳至速射檔,手心向上舉槍,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槍口的上跳作用使駁殼槍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舉槍時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槍時完全相反--這真是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來之筆!

如上面所說,中國人可沒有把它當做簡單的手槍只發給軍官使用,完全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把這一支槍打出了機槍的效果,打出了步槍的效果,打出了小炮的效果。

這一支槍,在抗日戰場上,在解放戰場上,在朝鮮戰場上,在剿匪戰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多少人對他有情有感。

現在是槍械類最受歡迎的收藏品了。


葭明通半瓶歷史


在人類歷史上,自有基本的社會形態以來,就有戰爭仇殺,就此產生了武器,從刀耕火種年代到冷兵器時代,從火器時代再發展到高科核武時代,出現過的武器數以萬計,難以盡數,但所有的武器都有一個共同點,它的首要目標是通過打擊敵人進而保護自己,惟有近代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類武器,它出現的目的卻是通過犧牲使用者的生命來達到殺傷對手的目的,那就是在二戰末期太平洋戰場上出現的集體性自殺式武器,由日本海軍航空兵所創建的神風特攻隊所使用,一經使用,先不管能不能傷害到敵人,首先它的操作者是永遠不會再活著回來了。。。


神風特攻隊的由來


“神風特攻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太平洋戰場上陷入絕境的日本帝國主義最後的喪心病狂之舉,是以日本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武裝無知的青年士兵後組建的特別攻擊隊,其戰鬥目標是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針對美軍艦艇做自殺式攻擊,以妄圖挽救日本帝國主義在太平洋戰場及二戰中無可挽回的失敗。


1944年,日本海軍繼中途島海戰中損失4艘重型航空母艦後,又連續在多場大規模海戰中被美軍擊敗,海軍主力損失殆盡,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已經看到了帝國的末日。但日本軍國主義不甘心失敗,在新任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大西瀧治郎中將的倡議下,提出了最後的瘋狂戰術,即“一機換一艦”的集體自殺式攻擊,並迅速組織已為數不多的戰鬥機飛行員進行了特別演練,併為之配備了特種自殺性武器,以圖換回敗局。


自殺性武器


櫻花特種攻擊機

單人制特種攻擊機,長6.06米,翼展5.12米,全木製(因為日本戰略資源已近枯竭,無法為之配備鋼鐵機身),載有1200千克烈性炸藥,單人座位,無任何武器加裝,無傘具。


攻擊方式:因該機沒有主動起飛能力,本身動力也嚴重不足,只能懸掛或綁縛在轟炸機或戰鬥機腹部,在空戰中脫離母機,以滑翔方式尋找敵艦進行撞擊。也就是說,該機一旦脫離母機進入攻擊模式,無論攻擊能否成功,都不可能活著返回。


迴天魚雷


單人人工操作魚雷,\t直徑1米,外觀看上去跟普通魚雷沒有什麼區別,惟一不同的是,該魚雷加裝有單人駕駛艙,可裝載乘員1名(無逃生艙),可在發射後由乘員進行操縱以尋找目標進行攻擊。該魚雷裝載炸藥量比一般魚雷多3倍。

攻擊方式:由魚雷艇靠近敵艦近距離發射後再由乘員通過潛望鏡觀察敵艦位置後操控魚雷撞擊敵艦。該魚雷沒有逃生艙,也沒有返回裝置,一經進入攻擊模式,無論攻擊是否成功,都不可能返回。


另外,神風特攻隊還裝備有零式戰鬥機,彗星式艦載俯衝轟炸機等自殺式攻擊武器,不過這些武器總算還有主動起降的能力,即使攻擊不成功理論上還能返回,至少還不那麼奇葩。。。


自殺式攻擊戰果


“神風特攻隊”第一次正式出戰是在1944年10月底的菲律賓萊特灣海戰,取得了一定的戰果,然後隨著日軍太平洋戰場總體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在後續的硫磺島戰役及沖繩島戰役中更大規模地進行了應用,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的最後一戰--沖繩島戰役,面臨最終覆滅絕境的日本海軍將其可以運用的所有戰略資源:最後的4000架戰鬥機全部投入到自殺性作戰中,先後組織了十次特種攻擊作戰(代號”菊水行動“)採用瘋狂的自殺式攻擊戰術攻擊美軍登陸艦隊,在付出慘重傷亡的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戰果: 4000架飛機損失率達90%以上,擊沉美軍軍艦33艘,擊傷360餘艘。


然而,再瘋狂的戰術也無法挽救日本軍國主義最終覆滅的命運。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攻佔沖繩後數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在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戰鬥之後,終於贏得了最終勝利。



我是天涯,歡迎關注,一起品讀精彩的歷史。


天涯史館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面臨戰敗的前夕,研製過一款氣球炸彈用來攻擊美國。

那是在馬里亞納海戰後,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損失嚴重,其艦載航空兵幾乎損失完了,日本也沒有長程重型飛機可以打擊美國。

面對節節敗退局面,日本軍工部門研製出一款“秘密”武器,氣球炸彈,它是利用從日本東海岸高空吹向美國西部的定向氣流,讓氣球裝上一個吊藍放置炸彈,從高空讓其隨氣流飄向美國。

從1944年,日本陸續釋放了幾千個氣球炸彈,有一部分飄到了美國西海岸地區,造成了一定損失,但由於美國嚴格封鎖消息,使的日本無法瞭解到攻擊效果,面對日益緊張的戰爭物資短缺,日本停止了氣球炸彈攻擊。

二戰戰敗後,氣球炸彈發明人也被美軍審判判刑。



嶺南隨行記


奇葩武器,一個一個看

這是57年的東西,4條履帶!麻長得好像外星人!應用了當時很先進的液壓懸掛。當發現前方核能預警的時候,這貨可以主動降低重心防止被衝擊波掀翻。後來赫魯曉夫可能覺得這玩意太沒有審美了,同時覺得在未來核戰爭中重型坦克意義不大,砍掉了所有HT的開發。


美國M-388核火箭筒,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之一,用於對付龐大的蘇軍裝甲集群,使用W54核彈頭(重約23公斤),可選擇10噸或20噸當量的設定。可由兩種發射器:120毫米的M28射程約兩公里,155毫米的M29射程約四公里。M-388被譽為上個世紀“最愚蠢的武器”。


蘇聯“赫魯曉夫彈”,試爆當天剛好赫魯曉夫60歲壽辰,因此得名。它也被稱為“大伊萬”。這是人類歷史上最High的核武器,原設計1億噸TNT當量,但找不到適合的試驗場,因此當量減半成5000萬噸。試爆時全球地震儀都有它的爆炸記錄。



AT15噴火坦克,203mm的裝甲


在戰場上德軍可通過遙控指揮該“坦克”裝載運輸約50多公斤的炸藥,秘密前往敵軍的裝甲車底部、建築物、碉堡或者工事戰壕中,以達到炸燬敵軍物質和殺傷敵軍的目的。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二戰時期,日本製造的一款槍械,被公認為當代長相最難看、造型最怪異、作戰性能最差的輕機槍,它就是“聞名天下”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該機槍人機工程惡劣、可靠性極差、故障率高;說到該槍械,國人應該非常熟悉,在日本侵華時期被日軍廣泛裝備,因其怪異的槍托彎曲設計,中國老百姓很形象貼切的稱其為“歪把子”。


蘇軍:反坦克狗


反坦克狗並不是機器狗,而是有血有肉的真狗。這些狗被教授在坦克底下找食物,開戰前,它們會被餓上好一段時間。戰鬥時,這些狗的背上就係著炸彈衝上戰場,炸彈上的撥杆只要觸到坦克底部就會發生爆炸。


美軍:蝙蝠炸彈


蝙蝠炸彈原理很簡單:將燃燒彈裝置安在墨西哥遊離尾蝠身上,降低炸彈內部溫度以保證它不會在運輸過程中爆炸,然後往敵城釋放這種蝙蝠,它們會棲息在敵城的基礎設施中。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所有的蝙蝠都會爆炸,燒燬整個城市。


英軍:粘性反坦克手雷

二戰英國出品,目的是扔出去後粘在坦克上爆炸。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實戰中坦克太髒,根本粘不上去。後來的建議是讓士兵躲起來然後手動粘到敵軍坦克上去。然後他們有五秒時間可以跑路。前提是手榴彈沒有粘在衣服上。



英軍:槍盾

這玩意兒基本上就是在火槍頭上套了個金屬盾牌。英軍配備了一百把這玩意。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盾實在太沉,根本沒法好好舉起來瞄準。


潘加朱姆火箭車。這款武器的研製是為了打破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因此這款武器設計直徑有十英尺,還擁有動力裝置以及在中間缸內裝有爆破裝置。潘加朱姆火箭車在登陸艦上啟動出發,由火箭推進器讓其加速衝向海灘然後在遇到海灘上的阻礙物後將其炸開。但是這款武器可以走向任何方向就是不能夠走直線,而且它的驅動火箭經常脫落。因此這款武器從未參與實戰,停留在了開發試驗階段。


做潛望鏡彎管步槍。這款步槍是由德軍在STG44突擊步槍基礎上改造而來的,它可以讓射手躲在角落裡射擊而且可以為坦克乘員使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款武器不僅易磨損還報廢速度快,當然這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所限,這個技術理念卻是被德軍一直沿用至今的。

鼠式超重型坦克。這款武器雖然是採用了航空發動機來驅動坦克車行動,但是在實際上並不能為其提供充足的動力,再加上在德軍投降後就停止研發了所以這款先進的設計並沒有面世但可以從庫賓卡的原型車來看到它的可怕。

=TOG”:一戰坦克靈魂附體。這款奇葩武器來自於英國人,而且它擁有的狹長外形可以翻越山和大海,當然它也存在著缺點,就是它採用複雜的油電混合動力使其測試時故障不斷,因此高層明確的將其否定了。


小段說科技


以色列的二元臭氣彈 蘇聯暴風雪多管火箭炮的泡沫乙炔彈 多管火箭炮用的小型戰術核武器冷戰時佈置在東德邊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