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期與飽漿期需要注意什麼?如何預防?

大俠田伯光


水稻抽穗期是決定水稻產量的關鍵期,是提高品質和保持秋季長期優良的最後階段,在此階段田間管理尤為重要,應引起農戶的注意。水稻抽穗期也就是指水稻從抽穗到稻穀成熟的這麼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很關鍵,正是穀物從包漿到形成子實的一個過程。

水稻抽穗包漿期的生長髮育特點



以形成子實為主:這個時間段的水稻的高度,水稻葉片已經停止發育,這個時間段主要的生理特點是碳水化合物代謝為主,形成子實。所以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通過管理方法保證穀粒的飽滿度。

怎樣在水稻抽穗期灌漿飽滿

1.保持水稻根系活力、防止水稻倒伏:這就要求水稻根系要健康牢固。所以我們在管理的時候,要注意科學管水,試圖讓土壤能夠良好的通氣,使水稻的根部能保持更新的活力。但是這個時期我們又不能一直用水淹沒根系,我們要間斷性的放水和儲水。水稻根系扎的深,水稻可以防止倒伏,而且水稻可以長得更茂盛,當水稻的葉片不發生枯黃、早衰的時候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穀粒子實的碳水化合物幹物質的積累,有利於增重增產。

2.這段時間對水稻補充營養可以通過向水稻葉的表面噴灑施肥。具體操作,我們可以一公頃地,噴灑磷酸二氫鉀2.5公斤,尿素4-5公斤,兌水400公斤來進行噴灑,效果比較好。也可以搭配市場上的一些產品,比如生物鉀、穗滿豐、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搭配使用。一方面可以使水稻枝幹保持活力,另一方面有利於子實灌漿,提高結實率。



3.防止病蟲害:如果水稻在抽穗季節發生連續的降雨的話,很容易發生一些疾病,比如稻瘟病、稻曲病。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市場上買相應的藥來使用。這些要你去市場上一問都知道,我就不在這裡給大家講了。然後在這個季節也容易發生蟲害,比如褐飛蝨、灰飛蝨蟲害會導致水稻葉發黃,稻穗發黑長黴。我們要注意加強管理,可選用一些高效低毒的農藥進行噴灑。

注意做好防倒伏、處理田間雜草、科學儲水放水、保證根系健康、防止病蟲害、保證水稻的包漿抽穗,利於其增重增產。


畜禽養殖學堂


,以寒地水稻為例,水稻抽穗階段,與灌漿階段兩個連續時段,從水稻整個生育期上看,都處於8月份的結實期,在實際生產中,水稻抽穗後依次開始揚花授粉,子房經一個葉齡期定長,兩個葉齡期左右長足寬度。結實期是水稻籽粒建成的物質充實積累時期,是水稻產量的生產期,是決定水稻產量的關鍵時期。

水稻抽穗期與包漿期需要注意什麼?怎麼預防?

水稻抽後生長進入中後期時段,總體上來說,高產水稻產量的90%以上,來自抽穗後的光合產物,(也就是空間營養,這些營養都是通過葉片轉換產生,最後四片功能葉,的健康完好,對產量至關重要。每個葉片對產量的貢獻各有不同,劍葉:52%,倒二葉:22%,倒三葉:7.7%,倒四葉:17.7%),後期光合產物積累越多,水稻產量越高。所以光合產物的多少,對最後形成產量起到關鍵性作用。

根據以上總總這兩個時段,我們應該注意防控病蟲害,保葉促根,加強田間水層管理。讓水稻充分利用中後期,光源,熱能,用水層調整田間群體小氣候。改善群體生態環境,保護好後4片功能葉片,爭取結實期幹物質的生產比值最大化。

結實期防控主要病害

穗頸瘟



枝梗瘟



鞘腐病



褐變穗



紋枯病



稻曲病



防治方法

1.在水稻拔節期初期,每畝用75%戊唑醇,嘧菌酯15~20克,或每畝用75%戊唑醇,肟菌酯15~20克均勻噴霧。

2.在水稻孕穗末期,出穗前3~4天,每畝用75%戊唑醇,肟菌酯15克加2%春雷黴素100毫升,加3%多抗黴素10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或每畝用75%戊唑醇,嘧菌酯15克加2%春雷黴素100毫升,加3%多抗黴素10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

3.每畝用40%稻瘟靈80毫升加2%春雷黴素100毫升加25%吡唑醚菌酯50~6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



結實期防控主要蟲害

1.每畝用阿維菌素40毫升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4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

2.每畝用毒死蜱40毫升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40毫升兌水20升均勻噴霧。

水稻抽穗期與飽漿期需要注意什麼?如何預防?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眾所周知,水稻產量主要由面位面積穗數、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四個因素構成,並且每個構成因素都有其形成的關鍵時期。抽稻前每畝有效穗已完全定型,抽穗後每穗總粒數也基本定型,而抽穗開花進入灌漿期主要是決定結實率和粒重的關鍵時期。

水稻結實率就是指飽滿籽粒佔總籽粒數的比率。

水稻抽穗以後,其穎花發育常出現3種情況。

一是授粉、受精不正常,不能灌漿,會直接形成空粒;

二是正常授粉、但灌漿不良,會直接形成秕粒;

三是隻有授粉受精和灌漿都正常,才會形成飽滿粒。

授粉、受精不正常,不能灌漿結實

影響抽穗灌漿期結實率和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除了品種自身可能存在的雌雄蕊發育不全、授粉受精過程不協調外,還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一、氣候條件

1、光照不足

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影響稻葉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穀粒的運轉。灌漿期的光合效率直接影響水稻產量。

2、高溫或低溫

抽穗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5~32℃(雜交稻25~30℃),當遇連續3天平均氣溫低於20℃(粳稻)或2~3天低於22℃(秈稻),易形成空殼和癟谷。

但氣溫在35~37℃以上(雜交稻32℃以上)造成結實率下降。

灌漿期:當秈稻低於20℃或高於40℃和粳稻低於15℃或高於38℃時,光合作用急劇減弱。

二、栽培管理

1、水分補充不合理

灌漿期對水分的要求,僅次於拔節長穗期和分櫱期,此期水分不足會影響葉片同化能力和灌漿物質的運輸,灌漿不足,造成減產並影響米質。

2、養分缺乏

對施肥早,葉色偏淡,長勢不旺,植株早衰,光合作用不強。

三、病蟲危害

1、 穗頸瘟、枝梗瘟、穀粒瘟

發病早的嚴重造成抽白穗,發病晚的造成秕穀增多,枝梗或穗抽受害造成小穗不實,一般減產10%-20%。

上圖水稻於抽穗期感染穗頸瘟,造成大面積白穗

2、紋枯病

主要引起鞘枯和葉枯,使水稻結實率降低,癟谷率增加,粒重下降,一般減產10%-30%,發生嚴重時可減產50% 。

如上圖所示,紋枯病的發生,越是上部葉片危害,危害等級越高,病害越重。1-3級主要影響千粒重降低,5-7級主要影響結實率、千粒重降低,9級危害直接絕收。

3、稻曲病

僅在水稻開花以後至乳熟期的穗部發生,使稻穀千粒重降低,秕穀、碎米增加,一般減產5%-10%;且病菌含有對畜禽有毒的物質及致病色素。

稻曲病前期危害狀,稻曲球為黃色,後期為墨綠色,整個穀粒失去原形,被病菌所包圍取代。

4、細菌性條斑病

病菌侵染過的部位開始乾枯死亡,呈現黃褐色,嚴重時整個葉片生長衰弱,失去正常生理功能。

細菌性條斑病危害症狀,暗綠至黃褐色的細條斑,病斑表面分泌出許多串珠狀黃色菌濃。

5、白葉枯病

水稻受害後,葉片乾枯,癟谷增多,米質鬆脆,千粒重降低,水稻白葉枯病一旦發生,一般可減產10%-30%左右,嚴重的可減產50%~60%。

水稻白葉枯病,先從葉尖或葉源開始發病,先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線狀斑,然後沿葉源兩側拓展,變成黃褐色或呈枯白色條斑。

6、稻飛蝨

植株生長受阻,基部枯萎,葉片褪綠變黃,穗變褐色,秕穀多,嚴重時全株枯死。

稻飛蝨危害水稻基部

7、稻縱卷葉螟

取食葉片,影響水稻發育,降低千粒重,增加秕穀,一般減產10%-20%。

稻縱卷葉螟危害水稻葉片,造成葉片卷白

抽穗灌漿期如何調控更豐產?

1、水稻抽穗灌漿結實階段的栽培管理的目標

水稻抽穗灌漿後,田間栽培管理的目標是:養根壯稈保葉、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蟲害,促進灌漿物質生產和運轉,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其中核心是養根保葉。

2、抽穗灌漿結實階段的長勢長相

水稻抽穗後的長勢長相主要體現在葉片上,比較理想的長勢長相有三個方面的表現:

一是要求抽穗後葉片的葉色略有加深,如葉色轉深不足且弱黃較快,則會出現早衰;但如果葉色太深,則也不利於灌漿物質的運轉,不利於灌漿。

二是後期葉色下降要平穩,一般要求在乳熟期(抽穗後10天左右)保持有4-5片,有利於灌漿。

三是高產田塊的長相是“青秀老健無病蟲、斜而不倒藤條式、莖葉活熟煞根清、粒粒飽滿黃澄澄”。

3、抽穗灌漿結實階段主要管理技術

(1)推廣葉面噴肥為主的粒肥施用技術

在灌漿初期採用葉面噴肥或噴施生長調節劑等手段,補充營養,防止早衰、促進葉片的光合能力和加速養分向籽粒轉化。

能促進養根保葉,提高結實率千粒重的產品:農博士®黃腐酸螯合鋅,農博士®蕓薹素內酯。

(2)繼續抓好病蟲害防治

抽穗灌漿期是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水稻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受前期病蟲發生基數高、6月初以來氣候條件有利等因素影響,今年水稻穗期“三病二蟲”(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蝨)呈偏重發生態勢,需抓住關鍵時期做好防範工作才會保產豐產。

(3)科學管水。

水漿管理是實現養根保葉、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的有效措施。水分不足會影響葉片(生產車間)的生產能力(水是生產原料)和灌漿物質的輸送(水是運輸的載體),造成灌漿不足,減產嚴重。但水分過多,長期浸水,也會不利於根系生長,活力下降。

水漿管理上應堅持間隙灌溉的水管方式,也就是灌一次淺水,2-3天田間自然落幹,溼潤2-3天,再上新水,但要防止田土發白,俗話“後期白一白,產量差一百”。

同時強調的是稻田後期斷水不能過早,一般要求在成熟前5-7天斷水待收,斷水過早,莖葉早枯,影響米質和粒重。

(4)高溫熱害管理

水稻灌漿期如連續3天以上日最高氣溫超過35℃時,就會形成高溫熱害,造成授粉不良,空殼秕粒增加。應及時採取日灌夜排的灌水方式,或通過根外追肥的方法,調節田間小氣候,改善植株生理功能,減輕高溫熱害影響。


葉老師的麻糖坊土豬


水稻抽穗期與灌漿期是水稻產量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需要及時的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以及合理的管理水層減少倒伏的風險。

水稻的抽穗期是從破口期開始計算,直至齊穗揚花期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稻穗會陸續的從莖稈中抽出,隨即進入水稻的揚花期。可以說,水稻的抽穗和揚花是同步的,只要稻穗抽出,就可以揚花散粉。在這個階段,是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褐變穗等病害的關鍵時期,防治不及時或者防治不到位,都會造成病害的發生影響水稻的授粉質量而影響產量和品質。可以選擇在破口期、齊穗期噴施蕓薹素和複合殺菌劑進行高效的防治,比如說咪鮮胺+春雷黴素;井岡黴素+富士一號或者單獨使用拿敵穩、禾技等藥劑進行防治;

除此之外,在抽穗期還需要保持田面淺水層。其實也可以排乾田面的積水,只要田面腳踩能出水就能滿足抽穗期對水分的需求。但是為了減少抽穗期低溫對授粉質量的影響,還是建議在抽穗期保持田面中有3-5釐米的淺水層,以便於保溫、護胎。如果這個階段田面過於乾旱,就會影響花粉的活性而造成水稻的授粉質量下降、出現大量空癟粒的情況;

同時,在抽穗期也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補充磷鉀元素促花粉活性、促早熟、促灌漿。也可以把磷酸二氫鉀與一些殺菌劑混合使用,既能增產也能防病,還能減少作業的次數降低種植成本。

而對於灌漿期來說,防病、防蟲、合理控制水層是關鍵,特別是保證後四片葉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是至關重要的。水稻的後四片葉是水稻灌漿期的有機物的主要供給來源,在灌漿期水稻的後四片葉很容易受稻螟蛉、紋枯病的危害。所以,在灌漿期及時的防治稻螟蛉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選擇吡蟲啉、蘇雲金桿菌、毒死蜱等殺蟲劑;而對於紋枯病和穗頸瘟來說,很容易造成灌漿的過程中後四片功能葉的死亡,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較大。而穗頸瘟則會影響到有機物向穗部的供給,造成產量和品質的下降甚至是絕產。所以,在灌漿期防治稻螟蛉、穗頸瘟、紋枯病來說也是必要的手段;

除此之外,水層的管理也很有必要。可以說,在齊穗之後稻田就可以排水進行間歇灌溉了。此時的水稻對水分的需求已經進入了低谷,只要田面土壤含水量能夠達到70%就能滿足水稻對水分的需求。同時,合理的進行間歇灌溉也能減少灌漿期倒伏的風險,特別是在有降水的情況下,更要提前打開排水口,減少積水的情況發生。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還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天上農間


一、水分管理

1、間歇灌水

在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需要採用間歇灌水方式管理,即一次灌水後等待水自然落幹,1天后再灌水,依次重複,這樣灌水有助於保持土壤透氣性,使得水稻根系能夠正常呼吸,達到促根系保葉片,葉片不早衰的目的。

在抽穗成熟期,若長期水淹造成土壤透氣性差,氧氣缺失,極其容易引發水稻根系中毒變黑現象,根系變黑會造成水稻吸收水分肥料能力下降,引發稻葉枯黃,早衰甚至提早死亡,嚴重影響產量。判斷水稻是否發生黑根現象,首先是看田間土壤及水分是否變黑變臭聚集結層,如果有臭雞蛋氣味,田間根系多半已經受到損傷,此時拔出水稻根系檢查看根系顏色即可確定。水稻具有幹長根、溼長芽、氣長根、水長芽的特點,水稻根系變黑後應立即排水曬田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

水稻根系:白根有勁、黃根保命、黑根生病、灰根要命

2、淺水灌溉

深水灌溉會導致水稻莖葉繼續生長,即貪青現象使得生育期延遲,株高增高,增加倒伏風險。因此在抽穗後提倡淺水灌溉,田間水層5釐米左右為宜,在抽穗20天以後可以採取跑馬水灌溉方式,即保持土壤溼潤即可,既可以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倒伏,又可以使得土壤硬化方便後期收割。


二、施肥管理

水稻抽穗期間,由於稻穗發育已經完全,粒數,穗數已經定型,即產量性狀已經初步定型,此時施肥主要是防止水稻脫肥和增加千粒重,因此施肥量不宜過多,過多會造成水稻貪青晚熟。

因此水稻抽穗期間施肥建議:抽穗前2天或者抽穗後7天施尿素3~5公斤、鉀肥2~3kg,施肥時候田裡要有淺水,施肥後不要立刻灌水,應等自然落幹後再次灌水。

三、病蟲害防治

1、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苯甲丙環唑或者井岡黴素噴施,能夠有效防治稻曲病危害,稻曲病只能預防,一旦發生基本上無藥可救,所以一定要在破口時候打藥防治。

2、防治穗頸瘟、紋枯病:每畝用2%春雷黴素乳油80 毫升。

3、防治稻飛蝨:每畝用25%噻嗪〃異丙威可溼性粉劑50 克。

4、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每畝用48%毒死蜱乳油80 克。

為防止農藥殘留,建議打藥在水稻抽穗初期進行。

四、特殊氣象災害如何應對

近些年各地都出現了水稻抽穗楊花期間遭遇高溫,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現象,小編也實地調查過各地情況,面對自然災害,不做任何抵抗的,損失較慘,而稍微管理下的都可以獲得較好產量,實地查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有兩個農戶相鄰田塊,相同品種相同播種期,一個未減產,一個減產50%以上,所以管理很重要。

在抽穗楊花期碰到高溫建議如下管理:日灌夜排,深水灌溉,提高適度,降低溫度;施氮肥促進植株抗逆能力和延長生育期躲避高溫;噴施水霧,提溼降溫,避免穎花乾枯。

在抽穗揚花期碰到連陰雨建議如下管理:深挖排水溝,降低田間溼度,白天停雨間隙用繩索趕水,促進水稻在停雨間隙開花授粉。


關於水稻抽穗灌漿期間高產的管理方法就是以上的內容了,除了在這個時期進行水稻高效的管理外,其它水稻生長期也不能馬虎對待,一定要時刻留意水稻的生長變化哦。


海豹秀


提高結實率、預防倒伏、防止早衰、增加粒重。\r 一、合理灌溉、提高土壤供肥供水能力。灌漿期是水稻對水較敏感的時期,灌漿初期應保持淺水層,以滿足水稻對水分的需求;灌漿中期,應採取間隙灌溉的方法,保持田間溼潤;後期以幹為主,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延長葉片壽命和防止倒伏\r 二、重視水稻粒肥施用,提高功能葉光合能力。灌漿初期根據田塊、品種、長勢適當追施化肥或噴施葉面肥,可提高上部葉片光合能力,延長葉片的功能期,維持根系活力,增加粒重。灌漿中後期如葉片出現脫肥現象,及時採用葉面噴肥,每畝150克尿素和1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50千克噴霧,促使葉片迅速轉綠增強光合效率,對提高千粒重有明顯效果。





種藥王李三


水稻從抽穗到成熟收穫為抽穗結實期,一般需要35天左右,個別達到40天.這一時期的營養生長已基本停止,為生殖生長期,根系吸收的水分、養分和葉片的光合產物以及莖稈葉鞘內貯藏的營養物質均向籽粒運輸,供灌漿結實.在代謝上以碳代謝為主.

二、管理措施

抽穗結實期是決定實粒數和粒重的重要時期,管理上的主攻目標是養根、保葉、增粒、增重,應抓好“以氣促根,以根保葉,以葉壯粒”,既要防止貪青晚熟,又要防止早衰和倒伏,影響灌漿結實.

1、補施粒肥。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葉色偏黃、劍葉短小的應補施,葉色濃綠、劍葉肥大的不施;瘦田補施,肥田不施,晴天多的補施,陰雨天多的不施。粒肥以氮肥為主,施用量是全生育期總用氮量10%,在水稻抽穗到其後15日內進行。

2.合理灌溉。灌漿結實期合理灌溉,可以養根保葉、減少空粒和秕粒。抽穗揚花期田間要保持一定水層。灌漿期以溼潤為主,乾乾溼溼間歇灌溉,即上水後自然落幹1~2天再灌水,以保持根系活力。透水性好的沙性土壤常因缺水而早衰,不宜採用此法,應保持薄水層。揚花期遇高溫或結實期遇低溫,要及早灌深水調節溫度,以減少空粒和秕粒。收割前不宜過早斷水。

3.抓好“三防”

(1)防治病蟲害。這一時期主要病蟲害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應將總莖櫱數偏多、長勢旺盛的田塊作為防治重點,抓住水稻破口關鍵時期進行防治.推薦使用意莎雷

(2)防倒伏。水稻倒伏主要發生在結實期,除加強肥水管理,防治病蟲害外,抑制穗下間節伸長,增強抗倒能力。

(3)防早衰。除增施粒肥,加強水漿管理外,還可葉面噴(富爾655),可明顯保葉防衰。

(4)促早熟.水稻齊穗期使用富爾655+磷酸二氫鉀可以促進活杆成熟,均勻灌漿提高出米率,搶積溫促早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