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國的國土面積究竟有多大?

門釘兒會說話


三國蜀漢的國土面積可以說是變化比較多的,其下面我們可以分時期來看。

鼎盛時期,公元209年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荊南四郡,211年劉備入川,214年劉備拿下益州,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步入蜀國最鼎盛時期。

劉備拿下漢中稱王后,關羽北伐襄樊前,鼎盛時期地跨荊、益兩州,總國土面積約106平方公里,這是公園219年。

蜀國主要分為四部:蜀、巴、漢中、南中。

蜀國六郡,分別是蜀郡、廣漢郡、犍為郡、江陽郡、汶山郡、漢嘉郡。

巴有五郡,分別是巴郡、巴東郡、巴西郡、涪陵郡、宕渠郡。

漢中七郡,分別是漢中郡、魏興郡、上庸郡、新城郡、武都郡、陰平郡、梓潼郡。

南中七郡,分別是牂柯郡、越嶲郡、益州郡、永昌郡、朱提郡、雲南郡、興古郡。

加上益州全部和荊州的南部、武陵、零陵三郡,此時劉備的蜀國達到鼎盛。


到後期,這種局勢並沒有維持多久,東吳趁關羽北伐之時,偷襲了荊州,瞬間丟失了荊州地區全部領土。

即便是劉備稱帝后東征,也是在夷陵大戰中敗北,損失慘重,這時蜀漢政權只擁有益州和漢中地區。

劉備死後,南中蠻夷開始叛亂,雖然此時的諸葛亮掌握了蜀漢的權證,但蜀國也大傷元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蜀漢權證只有益州和漢中地區。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蜀漢權政的版圖基本確定,除了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奪得了武都陰平之外基本沒有變化了。


後世估計其領土面積大概在106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在110萬左右。


百里赤雲


先說說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大致國土面積,其中魏國最大,擁有87郡12州,人口約500萬人,疆域291萬平方公里;

吳國其次,擁有32郡3州,後期增加了廣州,人口約250萬人,疆域145萬平方公里;

蜀國最小,擁有22郡1州,就是益州,人口約110萬人,疆域107萬平方公里;


(219年三足鼎立圖)

有人就說蜀國這麼小的國家竟然還能三足鼎立,確實不容易,那麼蜀國的疆域領土究竟包括了哪些地區?蜀國國土面積大致是

(蜀漢)

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
西達緬甸東部;

大致在雲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這些地區在蜀國的統治下,大多都得到開發,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而蜀國整個疆域包括荊州、益州、南中地區。

一:荊州

荊州是在赤壁之戰後,孫權借了南郡給劉備,讓他抵禦魏國,後來劉備攻下江南四郡, 所以劉備當時在荊州地區實際有南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五個郡。

(荊州劃分圖)

(荊州)

後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被孫權奪回,雙方又以湘水為界,荊州中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也就是說在荊州劉備只有三郡。直到呂蒙偷襲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

二:益州

益州主要有漢中、巴、蜀三個地區

(益州)

蜀主要分為6郡(蜀郡、廣漢郡、犍為郡、江陽郡、汶山郡、漢嘉郡)

巴主要分為5郡(巴郡、巴東郡、巴西郡、涪陵郡、宕渠郡)

漢中主要分為7郡(漢中郡、魏興郡、上庸郡、新城郡、武都郡、陰平郡、梓潼郡)

三:南中

南中主要分為7郡(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嶲郡、後增設朱提郡、雲南郡、興古郡)


(南中)

以上就是蜀國包含的區域。


貓眼觀史


蜀國一般指蜀漢,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蜀漢(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國之一。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經歷了兩個皇帝,歷時四十三年。在群雄爭霸的時期,“蜀國”其實就不大,就如同現在“四川”的三分之二加上“雲南”的一部分,可以說是非常小了。但當時蜀國的面積是不斷髮生變化的,具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最巔峰時期,最為鼎盛的時期,總國土面積大概有120萬平方公里。第二個時期是穩定時期,一直是穩定到滅亡時期還剩下106萬平方公里。第三個時期是滅亡時期,也是歷史上最為失落的時候,國土的面積縮小到70萬,一直到諸葛亮執政期間才恢復到106萬的疆土。


範麗麗


蜀國面積由於天下形勢的變化,也歷經數次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鼎盛上升期。

公元209年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荊南四郡,211年劉備入川,214年劉備拿下益州,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步入蜀國最鼎盛時期,劉備拿下漢中稱王后,關羽北伐襄樊前,鼎盛時期地跨荊、益兩州,總國土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這是公元219年。



二、衰弱下降期。

219年12月關羽兵敗被殺,222年劉備夷陵大敗,蜀漢失去荊州五郡,劉備死後,益州南部蠻夷叛亂,此時是蜀國曆史上最失落的時期,總國土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這是公元223年。



三、穩定發展期。

諸葛亮於225年領兵平叛南蠻,討伐雍闓、孟獲,當年秋天平定所有亂事,穩定南部邊界,同時結盟孫權,穩定東部邊界,積極發展生產,準備北伐,至此蜀漢國界一直穩定到滅亡,總國土面積約106萬平方公里。



蜀漢國界北至漢中,隔秦嶺與曹魏對峙,東至巫峽(現長江三峽的巫峽)、巴郡(現重慶地區)與東吳交界,最西邊靠南與今天的印度、緬甸交界,並佔有緬甸東部部分地區,最南邊到達今天的老撾和越南北部,佔有很小一部分老撾與越南北部地區,共25郡,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赤壁之後,三國鼎立

曹操赤壁一戰失敗之後,標誌著曹操在短時間內無法消滅孫權,滅掉劉備統一南方地區。

赤壁戰敗之後曹操也就退去北方修養精銳,並且趁機拿下了涼州以及漢中等地。而劉備也趁機奪下了劉章的益州,孫權則是趁機開始向南擴充實力圈,最後在中華地區形成了三方力量相對峙的局面,歷史上稱之為三國時代。

從三國時代開始,蜀漢的劉備就屬於最弱的一方。與之相對比,曹操所建立的曹魏是最強大的。無論地盤還是人口,都是其他兩個國家無法相比。

三國時代的時候,各國國土面積有多大呢?

歷史雖將其稱之為三國時代,不過按照標準來說應該是四國時代,除了魏蜀吳三個實力較強的在爭霸之外,還有一個割據在東北地區的公孫家。

不過由於東北地區的公孫家族割據勢力相對弱小,而且只是和魏國相交,在曹丕稱帝之後還直接選擇了俯首稱臣,所以我們暫且將當時的天下格局劃分為三國。

根據三國史料記載。在三國穩定之時曹魏的領土面積有87郡12州,人口大約500萬,名義控制面積為291萬平方公里。因為還有一些屬於軍閥割據,只是暫時歸屬到魏國名下。

吳國從實力上上排行第二,擁有32軍郡3州,人口大約有250萬,疆域為145萬平方公里。

而蜀國有22郡一個州,人口大約有110萬,疆域為106萬平方公里。

不過這些都是三國名義上的統治軍區,但是實際的有效統治區並不好推算。比如說蜀國當時從名義上也統治了雲南以及緬甸越南部分地區,但是此地只是歸屬於蜀國的名號,但實際上由當地的軍閥進行管轄罷了。

而蜀國所控制領土的面積區應該是分為了三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

也就是劉備初具規模興盛之時。在曹操赤壁戰敗之後,劉備當時佔據了荊州部分地區。

由於地盤相對弱小,和曹操有著絕對實力的差距,所以劉備在龐統等人的建議之下西進巴蜀奪取益州。

劉備在諸葛亮等人的幫助之下迅速穩定了益州,並且讓關羽鎮守荊州,此之時剛好曹操剛佔據了漢中之地。

於是劉備發兵北上奪回漢中,趕走曹操,並且藉機自封漢中王。當時蜀漢可以說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總控制面積達120萬平方公里,此時為公元219年。

第二個時代

在劉備剛拿下漢中之後,關羽為了配合劉備的軍隊,從荊州發兵北上想要奪去襄樊,不料襄樊二城沒有奪到手反而丟失了荊州,後來關羽也被孫權所殺。

劉備在成都準備兩年之後便揮師東進想要奪回荊州並且為關羽報仇,不料卻吃了敗仗,並且在之不久之後大病而亡。

劉備死了之後,南方各地開始叛亂,想要擁兵自立。而此時蜀漢也進入了最衰弱的時期,當時所統治的面積還不到70萬公平方公里。

第三個時代

後來諸葛亮上臺之後平定了南方,通過七擒七放孟獲讓諸多軍閥心服口服,如此的一個狀態,一直延續到了蜀國滅亡。

蜀漢自從劉備登基稱帝,到後來走向滅亡一共經歷了43年時間。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蜀國真正的有效統治面積可能也就是70萬平方公里。

因為南方的地區雖然說建成完成了名義上的統治,但是畢竟此地土地貧瘠,人口稀疏,很難為與蜀國大事作出貢獻。


夏目歷史君


公元221年,漢中王劉備在成都稱帝,以漢作為國號。因其國偏居於蜀地,所以史書稱其為“蜀國”或“蜀漢”,這就是三國之一的蜀國。劉備勢力在全盛時期曾經擁有益州全境和荊州的大部分地區。但在劉備稱帝之前,已經失去了荊州,所以蜀漢立國之本就是益州。

此外,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朝南中地區進軍,平定了越巂、永昌等地,稍微開發了比較落後的西南,並設置了“庲降都督”來管理遼闊的南中地區。



據《三國志》記載,魏國以洛陽為都,擁有司隸、冀州、幷州、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幽州、涼州,以及揚州北部、荊州北部,實力最強,人口最多。

吳國以建業為都,擁有交州、揚州大部分、荊州大部分,實力次之。

蜀國以成都為都,擁有益州(包括後來佔領的南中地區)

,實力最弱。對此,《三國郡縣表》也稱,蜀只有1州23郡189縣。

(劉備稱帝時的疆域)

因此,蜀國實際控制範圍只有益州和南中。雖然蜀國也曾封馬超為雍州牧、姜維為涼州刺史、李恢為交州刺史。但要知道,雍州、涼州都是魏國的領土,而交州則是吳國領土,所以這些職位都是虛職,沒有辦法統領實際的土地。
(諸葛亮佔領的南中)

總體來看,蜀國全盛時的疆域大致上包括今天雲南全省,四川和貴州的大部分,以及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廣西的西北部與緬甸東部分地區、越南部分地區,名義上擁有12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但蜀國的統治核心實際上只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盆地,對其他邊遠地區的控制力很弱。


歷史的荒野


都別搶,我來答。

三國時期蜀國的面積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分別是發展期,巔峰期和衰落期,三個階段的蜀國在面積上都不相同。

  • 發展期

蜀國的面積是跟隨著劉備的發發展而發展的,在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他基本上就是流落四方、浪跡天涯的浪子,要兵沒有兵,要錢沒有錢。你從他的活動跡象就可以看出來,幾乎可以說劉備的足跡跑遍了彼時大半個中國。

劉備最開始依附的人是公孫瓚,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公孫瓚的地盤遠在遼東,後來因為曹操攻打陶謙,當時剛剛救完孔融的劉備於是南下前往徐州幫助陶謙。後來因為和呂布產生了矛盾,好好一個徐州還被呂布給搶了去。

所以劉備又跑到了曹操那裡,結果他覺得曹操可能容不下自己,後來又因為密謀“衣帶詔”事件,劉備只好從曹操那裡逃出來,跑到袁紹那裡。但是在袁紹那裡劉備也覺得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於是又跑到劉表那裡,所以你看的足跡基本上已經踏足了半個中國,從公孫瓚那裡一路南下,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最終的歸宿是在更南方的四川。

在劉表那裡,劉備終於找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諸葛亮,對方向他提出“隆中對戰略”以後。劉備因為和東吳一起對抗曹操,並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並藉此機會打著劉表的長子劉琦的名義南征荊州四郡。

劉琦死後,劉備被表為荊州牧,手裡掌握著荊州四郡以及一個從東吳手中借來的江陵郡,這個時候劉備的地盤總共是荊州五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南郡),這就是初期劉備的勢力版圖,主要集中在荊州這個地方。

想想劉備也確實不容易,輾轉多年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 發展中期

劉備在建安十五年(210年)佔據荊州五郡以後,在次年接受益州劉璋的邀請入蜀,幫助劉璋一起對抗佔據漢中的張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備在法正和張松等人的幫助下奪取了劉璋的益州,成功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戰略”中提出的跨有荊益兩州的目標。

這個時候劉備政權的版圖得到大大的增加,儼然成為一個稱霸一方的軍閥。但是這場爭奪益州的戰爭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它持續了三年的時間劉備才順利的奪取益州的統治權。也就是在這一年,由於劉備食言,導致自己和東吳產生了矛盾。

因為當時劉備向孫權許諾只要自己奪得益州以後,就會把之前借走的南郡還給東吳,但是劉備顯然食言了,所以當時劉備和東吳還幹了一仗,結果東吳也沒有搶走。結果這事整的挺鬧心的,為將來關羽北伐時,東吳偷襲關羽埋下了禍端。

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時候,曹操看到劉備的事業越來越大,曹老闆也很著急,當得知劉備奪得益州以後,他抱著“若無漢中,則無蜀矣”的目標開始西征漢中,從戰略上對劉備進行遏止。所以當時劉備也挺著急,連忙北上去爭奪漢中。

這裡還要一個小插曲,當時曹操和劉備都在攻打漢中,所以張魯面臨著一個投降於誰的選擇,當時張魯這個人對劉備很是討厭,因此說“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最後投降了曹操,所以但是曹操沒有廢多大的勁就佔領了漢中。

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魯,魯走巴中。先主將迎之,而魯功曹巴西閻圃說魯北降歸魏武:“贊以大事,宜附託;不然,西結劉備以歸之。”魯勃然曰:“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遂委質魏武——《華陽國志》

等曹操的主力一退走,劉備就開始猛攻漢中,當時曹軍在漢中的駐防還是不錯的,所以曹老闆起初也沒有在意,後來一看劉備來勢兇猛,不得已才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帶著軍隊跑到長安駐防觀望,如果守得住呢就不過去,守不住就得去支援。

這場仗一直打到次年,直到夏侯淵被斬後,曹老闆心疼不已,連忙跑去支援。但是過去支援了兩個月就撤退了,因為他有顧慮,一個是荊州方面的關羽,另一個就是緊盯著合肥不放的孫權。所以過來支援兩個月就跑了。

由此劉備佔據漢中,順便還把勢力版圖推進到上庸和房陵兩郡,連成一條和荊州關羽遙相呼應的展現,形成對樊城和襄陽的掎角之勢。可是劉封和孟達無能,當時關羽北伐時要求他們出兵援助,結果這兩貨選擇觀望,白白浪費上庸這個戰略要點。

而這個時候蜀國的版圖得到了巔峰,形成一個跨有荊益兩州,以及漢中且練成一片的版圖,而且佔據上庸兩郡,對曹操形成非常大的威脅。

  • 衰落期

漢中之戰以後蜀國的版圖達到最巔峰,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這種形勢很快隨著關羽北伐失利而煙消雲散,劉備政權失去了在荊州的全部地盤,連上庸兩郡都給丟了。自此蜀漢集團的勢力版圖僅僅只有益州和漢中兩個地方。

但是由於當時北方漢中和曹魏之間阻絕著一條秦嶺山脈,所以蜀漢想要出兵曹魏是非常困難的,而東吳還不得不和它保持表面上的外交關係,所以當時蜀國也不敢去奪回荊州,畢竟那樣只會讓孫權投入曹操的懷抱。

這樣一來的話蜀漢集團的形勢就會更加危急,沒有辦法,諸葛亮只好認命了。劉備一死,立馬就派人去和東吳議和,以前的事情都不要談了,現在大家只有一個敵人曹老闆。而這時候蜀國的地圖也衰落的厲害,更要命的之前的大好形勢不復存在。

從此蜀國基本上就被困死在了巴蜀之地這個地方動彈不得。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贊關注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圍爐談史


蜀漢是劉備於公元221年建立的政權,此時劉備在荊州的地盤已經失去,包括關羽鎮守的南郡和荊州在江南的各郡,以及劉封、孟達鎮守的上庸三郡。


蜀漢政權正式建立時,行政範圍基本集中在原益州刺史部一州,相當於一個“省”就是一個國。但蜀漢政權的行政區劃並不是那麼簡單,其“省級”行政機構至少有11個之多:

  1. 益州刺史部,治成都;

  2. 永安都督區,治永安;

  3. 江州都督區,治江州;

  4. 漢中都督區,治南鄭;

  5. 庲降都督區,治南昌;

  6. 兗州刺史部:遙領;

  7. 冀州刺史部:遙領;

  8. 幷州刺史部:遙領;

  9. 涼州刺史部:遙領;

  10. 交州刺史部:遙領;

  11. 司隸校尉部:遙領。

以上所謂“都督區”,是東漢之前沒有的,其下轄有郡國,“級別”相當於刺史部,與益州刺史部的行政地位相當。

兗州、冀州、幷州、涼州以及司隸校尉部的一部分是吳蜀“分天下”時,雙方達成協議中未來歸蜀漢的地盤,當然其並不在蜀漢控制之下,所以只能“遙領”。

雖然如此,蜀漢仍很重視這些地方,任命了一批刺史和州牧,如馬超遙領過涼州牧、魏延遙領過涼州刺史、張飛遙領過司隸校尉。

總的來說,蜀漢政權下面主要有5個“省級”行政區,這是蜀漢的地盤範圍,其共轄郡國27個,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

益州刺史部下轄蜀郡、廣漢、梓潼、陰平、南廣、汶山、東廣漢、江陽、漢嘉、宕渠、巴西、犍為等12個郡國;

  • 永安都督區下轄巴東、建平、固陵等3郡;

  • 江州都督區下轄巴郡、黔安、涪陵等3郡;


  • 漢中都督區下轄漢中、武都等2郡;

  • 庲降都督區下轄朱提、越嶲、建寧、興古、永昌、雲南、牂牁等7郡。

相對於東漢時益州刺史部的12個郡國,蜀漢治下的益州郡國數大量增加,但其下轄的縣數量增加不多,東漢時益州共118個縣,蜀漢27個郡國下轄的縣只不過169個。

轄有縣最多的是建寧郡,領縣17個,包括味縣、滇池、俞元、谷昌、牧靡、昆澤、同瀨、連然、秦臧、同勞、雙柏、建伶、存馬、新定、修雲、同並、毋單等,但這樣的大郡只是少數。

有不少郡下面只有三四個縣,如陰平郡、江陽郡只有3個縣,巴郡、朱提郡只有4個縣。這樣看來,蜀漢的行政區劃多少有點兒湊數的嫌疑,只是為了讓郡國數多一些更好看。

劉備稱帝時,蜀漢在籍戶口分別為二十萬戶與九十萬人,至蜀滅亡時(263年),共有戶數二十八萬、民數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

但這並非蜀漢的全部人口數,據《中國人口通史》的分析,加上兵籍、吏籍、漏籍、蔭戶、佃客及少數民族等不納入統計的人群,蜀漢總人口數約在400萬左右。


南門太守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歧義的。

如果單純討論蜀國的話,面積是很小的。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季漢"。這就是蜀國。

蜀國建立的時候,關羽已經敗亡。荊州大片土地和上庸三郡都已經丟掉了。只剩下益州和漢中地區。

具體地講:蜀漢王朝疆域北至武都、漢中,東到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到蜀漢滅亡的前一年(公元262年),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蜀國主要分為四部分:蜀、巴、漢中、南中

蜀有六郡,分別是蜀郡、廣漢郡、犍為郡、江陽郡、汶山郡、漢嘉郡。

巴有五郡,分別是巴郡、巴東郡、巴西郡、涪陵郡、宕渠郡。

漢中有七郡,分別是漢中郡、魏興郡、上庸郡、新城郡、武都郡、陰平郡、梓潼郡。

*南中

南中七郡,分別是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嶲郡、朱提郡、雲南郡、興古郡。

如果是討論劉備集團佔領的最大區域,那應該是在公元219年。這一年,劉備打敗曹操,佔領漢中。加上益州全部和荊州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劉備集團達到鼎盛。

但是這也是曇花一現,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荊州就丟了。


上將噯福斯


劉備佔據的是益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一帶,所以被成為蜀國。

劉備的蜀國,面積一直在變化,比如一開始擁有荊州,後來又失去了荊州。雲南本來控制不住的,後來諸葛亮七擒孟獲,控制住了雲南。

所以,只能說蜀國後期的面積有多大。



劉備的蜀國,北方與曹操對峙在秦嶺一帶,大家熟悉的陽平關,陰平關都在那一塊,基本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現在,也只有一條盤山公路,古代的馬匹根本過不去。

東面和孫權對峙,大約就是現在的長江三峽和江陵那一片。

南面的範圍基本到達雲南,貴州,廣西一片,但是當時的雲南貴州廣西人煙稀少,基本屬於荒地。

按現在的說法,蜀國控制了好幾個省,但是除了成都,江陵,巴郡,其他地方人煙稀少,根本收不來什麼賦稅。所以,蜀國的國力是很弱的。

大家經常玩三國有戲,那裡面的地圖,基本情況是洛陽,許昌,陳留,南陽,襄陽,人口和人才比較多,雲南,番禺,根本就沒有人。三國時代的經濟,和現在分佈的差別是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