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為何要在廁所自盡?

Jack゛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搞政治是很恐怖的,絕非普通人能勝任的。

因為政治是無情的,政治鬥爭不但可以輕易殺掉政敵,甚至為了斬草除根連他的全家都能幹掉。

自古以來,自殺的政客很多。

他們倒不見得就是怕死,而是受不了這場長期巨大的壓力。

韓馥就是一個不適合搞政治的可憐蟲。

首先,韓馥是個土包子。

韓馥本來是袁紹家族的門生,一個資格挺老的文官,才能平庸。

涼州軍閥董卓入主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封韓馥為冀州牧。

當時天下大亂,而冀州是個大州,而且沒有受到黃巾起義的太多波及,人口眾多,是全國最富裕繁華的地方。

而韓馥是冀州牧,地位比當時的曹操、劉備、孫堅、袁紹等都要高得多。

只要他有一些才幹,未必不會成為強大諸侯。

然而,韓馥是個土包子。

最搞笑的可謂是斬華雄一幕!

參加十八路諸侯反董作戰中,韓馥有句名言:“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

所謂的上將潘鳳,還沒遇到呂布,就被華雄幾招砍了。

韓馥卻認為潘鳳這個菜鳥可以殺掉華雄。

由此可見,韓馥的見識短淺,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厲害。

土包子只是之一,韓馥還是膽小且耳根子軟的人,很容易被人忽悠。

袁紹實力很弱,僅僅是一個渤海太守而已,需要佔據冀州的地盤。

於是,袁紹使用了一個拙劣的計策。

袁紹先寫信聯絡公孫瓚,許諾平分冀州。

有勇無謀的公孫瓚立即出兵殺過來!

韓馥久聞公孫瓚白馬義從的名氣,嚇得魂不附體。

隨後,袁紹買通韓馥部下忽悠他,意思是反正守不住冀州,乾脆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舊主公的兒子袁紹。

韓馥一來被公孫瓚大軍嚇破了膽,二來性格懦弱怕事,立即同意了,將冀州交給袁紹。

韓馥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得知後勸阻韓馥說:“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我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立刻可以將其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

韓馥說:“我過去是袁氏的屬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紹。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謙讓,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為什麼覺得不好呢?”

在這以前,韓馥的從事趙浮、程渙率領一萬能開硬弓的士卒駐守孟津,知道這個情況,帶領軍隊飛速趕回,請求抵禦袁紹,韓馥又沒有聽從。

接著韓馥讓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趙忠的舊宅居住,派其子給袁紹送去印綬從而讓位。

沒想到,袁紹接管冀州之後,卻對韓馥不放心。

韓馥沒有才能,在這裡畢竟做了很多年土皇帝,有很多部署和黨羽。

所以,袁紹一面給韓馥虛職,一面命令部下突襲韓馥的家,想要將他殺掉。

好在韓馥反應很快,跳牆逃走,但大兒子卻被士兵打成了殘疾。

韓馥逃到陳留郡太守張邈,試圖藉機保命。

袁紹並不知道韓馥在張這裡,1個月後照例派出使者同張去商量事情。

然而,韓馥膽子太小。當時他和張邈等人在飲酒,發現袁紹的使者趕來,認為肯定是要殺他的。

韓馥怕落到袁紹手中不得好死,立即離開酒席,逃到廁所裡,用刮削簡牘的書刀自殺。

其實,當時韓馥已經沒有地盤和手下,袁紹不會趕盡殺絕。


薩沙


準確的說韓馥是在恐懼中用自身攜帶的小刀自殺的,可見尋死的意志非常頑強,基本沒有人能夠阻擋,那麼這個悲劇的發生是如何導致的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韓馥為何要死在廁所吧。

韓馥其人其事。

韓馥是潁川人,屬於袁氏的門生故吏,一直在朝廷擔任御史中丞,如果沒有後來的董卓之亂,他大概有可能會位列三公,或者在御史中丞位子上做到退休回老家。作為老實人的代表,韓馥深受剛掌握朝政的董卓信任。

第一,韓馥擔任冀州牧。

韓馥能夠擔任冀州牧還得感謝尚書武威周毖和城門校尉汝南伍瓊舉薦,這倆人向董卓出餿主意,他們說:“你糾正先帝以來的弊政,就需要啟用天下有名望的人來擔任州牧,這樣他們就會感謝你,替你穩定局勢。”董卓還真的被他們兩個忽悠了,就任命了一大批人到各地擔任州牧,各州的行政和軍事全部歸州牧一人管理,自此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就完全形成了。

深得董卓信任的韓馥被任命為冀州牧,這個冀州戶口百萬,士民殷實;而且為了制衡袁紹,就把袁紹封為勃海太守,放在韓馥轄區,這樣就可以壓制袁紹的發展。然而老實的韓馥如何是有四海之望的袁紹的對手呢?

第二,韓馥遇到的難題。

自從袁紹來冀州擔任勃海太守之後,韓馥就沒有舒坦過,先是關東諸侯要討伐董卓,自己轄區的袁紹反倒成了領頭人,而作為袁紹的上級韓馥成了附議之人,這就讓天下人看來,冀州的主人不再是韓馥,而是勃海太守袁紹;韓馥心裡很著急,但是沒有其他的辦法。因此當關東起兵之後,韓馥實際上只是作為糧草官坐鎮冀州,為袁紹做後勤供應。

自關東興兵以來,韓馥時刻擔心北方公孫瓚,這人英勇善戰,把北方的那些不聽話人打得服服帖帖的,罕逢敵手。在掃平北方後,公孫瓚時刻覬覦身邊的冀州,韓馥坐臥不安,不知道這個獅子什麼時候撲過來,夜不能眠。

第三,袁紹奪取冀州的計策。

袁紹自從倡導義兵後,隨著附和自己的人愈來愈多後,深感地盤太小,糧草太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廟太小,養不了那麼多和尚。”袁紹就想著如何把廟擴大一點,環顧四周,冀州是一個屯軍聚糧的好地方。

袁紹其實很為難,韓馥是袁氏門生故吏,而且對自己也是言聽計從,要糧有糧,要人給人,從不說二話;如果強行奪取,天下人會說閒話的。要破這個難題就需要找韓馥的軟肋,那麼韓馥的軟肋是什麼呢?就是公孫瓚,知道這個軟肋,袁紹就知道咋辦了。

袁紹暗中派人和公孫瓚聯絡,雙方約定一起攻打韓馥共同瓜分冀州,一直對冀州俯視耽耽的公孫瓚不假思索的答應了,並且派兵進攻韓馥。

驚聞公孫瓚來攻打冀州,韓馥連覺都睡不著,此時陳留高幹和潁川荀諶來拜訪韓馥,在他們兩人的忽悠之下,韓馥答應把冀州之位讓給袁紹,自己到後方去做一個富家翁,每天養生過一輩子舒服日子。

韓馥的軟肋。

韓馥是一個老實人,經不起別人的威逼利誘。在那個戰亂頻繁,人吃人的時代,韓馥能夠繼續活著確實是一個奇蹟。

第一,韓馥不但是一個老實人,而且性格比較懦弱。

當初董卓看上韓馥就是他是一個老實人,不會翻起大浪,容易控制,但是董卓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容易控制韓馥,別人同樣也容易控制他。董卓隔的遠,控制不到,而袁紹盡在眼前很容易控制。在公孫瓚的威嚇下,韓馥很容易徹底倒向了袁紹,畢竟在他看來,自己是袁氏門生故吏,怎麼也不會虧待自己吧。

老實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想別人,自己善待袁紹,那麼袁紹同樣也會善待自己,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話理論沒有錯,但是袁紹不會按照常理出牌,況且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第二,韓馥多謀少斷。

當有人來規勸韓馥把冀州之位讓給袁紹的時候,其實有人就勸過韓馥千萬別這麼做。從事趙浮和程奐就千幸萬苦的勸說韓馥,並且率軍防禦袁紹的進攻,他倆告訴韓馥說:“袁紹兵少糧也少,只要我們堅守不出,不過十幾天,他們就潰散而去。”此時的韓馥完全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聽倆人的善言,還讓自己的兒子把冀州牧印綬交給了袁紹。

韓馥的結局。

韓馥把冀州牧讓給袁紹後,本以為袁紹不會虧待自己,哪裡想到袁紹只是給他封了一個奮威將軍的虛銜,手下既沒有兵也沒有官吏,更沒有封地,這下韓馥徹底的涼了,此時的韓馥已經後悔莫及,沒權沒勢的情況下,韓馥只能更加老實呆在自己的宅院裡不出來,釣魚就在自己院子裡面釣。

韓馥縮在家裡不出來,並不意味著很安全;雖然老虎沒有牙齒,但是他還是老虎,只有死老虎才不會讓人害怕。袁紹任命朱漢為州從事,這人以前被韓馥辱罵過,一直懷恨在心,朱漢大白天公然帶兵上門要誅殺韓馥。

朱漢包圍了韓馥的府邸,韓馥跳上屋頂跑得快,但是他得大兒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被朱漢抓住後砍掉了雙腿,成了一個不能夠走路的廢人。

朱漢做的事情被袁紹知道後,就將朱漢殺了;朱漢雖然死了,但韓馥已經留下了巨大的陰影,他不知道整個事情到底是朱漢自作主張還是袁紹指使,反正冀州是呆不下去了,再這樣下去就會死得不明不白的。

經過多次哀求之後,袁紹就讓韓馥離開了,韓馥沒有地方去,就去找老朋友張邈,張邈待他還是很不錯,有吃有喝的養起來。但是韓馥內心的恐懼依然沒有消除,甚至日勝一日。

有一次,袁紹派使者找張邈商量事情,韓馥看到使者來了之後,他深感恐懼,以為使者是來抓他回去,就躲到廁所裡不出來,左思右想,一時想不開,就拿起平時用來裁剪紙張用的小刀自殺了。一代英豪居然就這樣在恐懼中自殺了,而且還是死在廁所裡,成了千古奇談。對於韓馥韓馥來說,如其這樣整日生活在恐懼中,還不如自我了結來得痛快。

由此可見,韓馥死在廁所裡面,純粹是由於自身的性格問題導致。


笑看三國風雲


說起無不利害的三國史話,我們對其中層出不窮的梟雄肯定深有惦念與感觸。三國多的就是集一身武藝的猛將,最不缺的也是這些各有本領的武將與策士,他們有的能以一敵百,有的能運籌帷幄如顯神通。但是在當人們認為三國曆史中只有勇猛的英雄時,卻怎麼也沒想到三國裡能出現稱不上英雄的存在。這位憋屈又畏縮的君子不僅不是小人物,更能在三國初期稱得上是諸侯。

這位諸侯雖然坐擁為數百萬的軍隊、國庫裡有著能提供軍隊將近十年的糧草,但是在最後卻因為膽小怕事,拿著小刀躲進廁所裡自刎。他就是漢末的冀州刺史——韓馥。

說韓馥可能有人對他沒什麼印象,但是說起那句著名的名言: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大家肯定也都知道他是誰了。韓馥最初的勢力發展得還是可以的,不說這句可以斬殺華雄的自信之言,他還參與了各路諸侯討伐亂權董卓的戰役,不可謂不勇猛。試想一下坐擁“東潘鳳、西呂布”中的潘鳳,還擁有將近百萬的精兵良將,國庫還這麼充實,怎麼這韓馥最終卻落得一個在廁所裡自殺的烏龍結局呢?

首先我們還是要講到袁紹,雖說在董卓亂權時期,袁紹這人還在四處逃竄。但袁紹胸有大志,意欲成大事,在尋找落腳點的時候,就把韓馥坐擁的這一方冀州定為了目標。不過袁紹並沒有豪奪強取,而是先通知公孫瓚攻打冀州,再使用了一通計謀,派使勸說韓馥將冀州拱手相讓。

雖說這怎麼也說不過去,無論是公孫瓚還是袁紹,以韓馥當時的實力絕對是不會不敵的。韓馥手下的策士在當時都勸說韓馥不要輕易放棄,但韓馥卻認為,自己在天下大勢中已經被孤立,自己被滅也只是時間問題。直到後來,袁紹進駐了冀州,他手下一個名叫朱漢的人私自入侵了韓馥的官邸,把韓馥的愛子打成重傷,原來這個名叫朱漢的人原先與韓馥結仇,現在又在袁紹手下得到重用,韓馥才覺得大勢不敵。

交出冀州這一舉動,完全可以看出韓馥其人的膽小怕事。但是這還沒完,在後來,韓馥又投奔了張邈勢力,本來以為得以安身,不久卻發現,張邈這來了一個袁紹的使者。使者在與張邈附耳交談,而韓馥則坐在旁邊,也聽不到他們在說什麼。

膽小的韓馥認為,頗具心機的袁紹這是在準備聯合張邈除掉自己,以免後患。於是想多了的韓馥終於被恐懼壓垮,借去廁所為由先行離開。最後韓馥在廁所裡一邊恐懼萬分,一邊拿出了自己準備好的小刀,終於自刎,死在了廁所裡。


歷史雲頂


韓馥被大家熟知,成為網紅,是因為他說過一句話。 想當年十八路聯軍討董卓時,董卓部將華雄自告奮勇在汜水關抵擋十八路諸侯聯軍的進攻。

華雄先是大敗十八路諸侯的先鋒孫堅,並斬了孫堅部將祖茂。

後來又在陣前斬大將俞涉,各路諸侯們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三國演義》第五回是這麼寫的: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

此後,“無雙上將” 潘鳳便成了韓馥的一個梗,更有好事者寫了《無雙上將列傳》,譏諷韓馥無識人之能。

不過確切的說,正史上的韓馥也的確是個庸才。

袁紹手下謀士逢紀就說:“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 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韓馥與袁紹之間出現了矛盾,韓馥的部將將麴義投了袁紹,袁紹便有了奪取韓馥的冀州之心。

袁紹聯合公孫瓚計劃暗中偷襲韓馥。同時又派外甥高幹去和韓馥說公孫瓚很厲害,你根本不是對手,不如把冀州獻給袁紹,這樣公孫瓚就不敢來了,你便能保住性命。


韓馥本來就是個草包,一聽有理,就把冀州讓給了袁紹。

袁紹得到冀州後,給了韓馥一個空頭將軍的虛職,又派一個韓馥的仇人朱漢去監視他。

這個朱漢自作聰明,以為袁紹想迫不及待的除掉韓馥,有一次喝了酒,居然帶人來殺韓馥。

雖然韓馥逃掉了,但韓馥的兒子死於非命。

袁紹為了捂住人的嘴巴,裝模作樣的殺掉了朱漢,並承諾不會傷害韓馥。


(袁紹)

可韓馥已是驚弓之鳥,說什麼也不敢在冀州呆下去了。

韓馥和陳留太守張邈是朋友,於是投奔了張邈。

沒想到袁紹又使出毒計,故意派人緊跟著去見張邈,而且在張邈耳邊神叼叼的嘀咕,並且故意讓韓馥看到。

韓馥膽子小,以為袁紹不放過自己,就偷偷跑到廁所裡自殺了。

韓馥是個膽小鬼,要說他有勇氣自殺,我是不會信的。

這明擺著就是袁紹想弄死韓馥,又怕別人說閒話,畢竟人家把冀州送給了你。

所以殺韓馥不能明著來,最好的辦法是逼他自殺。 朱漢殺韓馥,這事就有很多疑點。


(被嚇)

首先袁紹知道兩人有仇,還派朱漢去韓馥身邊,這就是有意給朱漢製造機會。

朱漢應該是個沒腦子的武夫,被袁紹利用了。

朱漢畢竟沒有殺掉韓馥,袁紹迫不及待的殺人滅口,更是欲蓋彌彰。

韓馥投奔張邈,袁紹馬上派使者來,還做出一幅神秘的樣子。

要是真有機密事,不知道避開韓馥麼?非要在他面前秀這場秀?這就是一齣戲,必須讓韓馥看到的戲罷了。

韓馥明白,袁紹不逼死自己不會罷休。

雖然現在韓馥沒有實力了,但總還有點號召力。這對雀佔鳩巢的袁紹始終是個威脅。只有死了,袁紹還有可能善待自己的家人。

所以曾經的堂堂冀州牧,封疆大吏,就這麼死在了廁所。

這個時候,我是真的懷念“無雙上將” 潘鳳。若潘鳳尚在,袁紹豈敢打冀州的主意!

原創文章,謝絕抄襲,喜歡的請關注,謝謝!


剛日讀史


你說一個大本營都被人家搶了的諸侯,寄人籬下的滋味可不好受,劉備這樣的越挫越勇的人能有幾個?


冀州來了位不速之客

韓馥出生在潁川,韓家是潁川四大文化世家之一,所以說韓馥也是個文化人,門第也不低。同時他還是汝南袁家門生,就是四世三公的那位,所以在門閥觀念日漸興盛的漢末,韓馥很快就背靠大樹,成為了冀州刺史。

在董卓進京不久,他的冀州就來了位不速之客,也就是袁紹。這時袁紹得罪了董卓,就跑到了冀州,而董卓呢忌憚袁家,還封了他一個渤海太守。就這樣,袁紹從法理上就成了自己家門生韓馥的手下。

韓馥這時候考慮的並不是怎麼對待袁紹,而是怎麼把這位瘟神請走,因為他認為袁紹高舉反董大旗,萬一董卓震怒,遷怒於冀州,這不就是引火燒身嗎?

可是這個時候曹操搞了個反董大盟,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韓馥這時進退兩難,最終選擇擁眾在冀州與河內境界較近的鄴城以供給前方糧草之名而免去了衝鋒陷陣。說到底,韓馥就想應付了事。


擁立劉虞——韓馥與袁紹的打算

話說這十八路諸侯剛剛吃了一鼻子灰各回各家,韓馥和袁紹就導演了一場鬧劇,他們倆打算擁立劉虞稱帝。

袁紹還為此和袁術起了矛盾,袁紹給袁術寫信,要他支持擁立劉虞稱帝,可惜袁術根本不答應。這一事件讓兩人的矛盾開始公開化。

其實這個時候這倆兄弟估計都開始打算坐龍椅了,但是倆兄弟策略不同。袁術是不願意再搞出一個皇帝出來,等拳頭再硬些就自己當了,擁立個皇帝不是擋前程嗎?袁紹的打算呢,就知道自己現在實力不夠,想搞一個皇帝大旗先用著。

那韓馥的打算也是和袁紹一樣的嗎?這倒未必,韓馥眼看著自己的部下袁紹當上了盟主,威名一日勝過一日,韓馥這心理不平衡啊,這要不搞點事情,袁紹不功高震主了嗎?


被袁紹陰了一手

這倆人擁立劉虞的事情被劉虞嚴詞拒絕了後也就不了了之了,畢竟袁紹的眼睛已經紅了,他盯上了冀州這塊肥肉。

可是袁紹心想自己的實力畢竟還不夠強,強上容易折了腰。所以他就找上了公孫瓚。兩人可謂一拍即合,冀州這肥肉你一半我一半,好兄弟就來冀州分肉!

這韓馥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韓馥還想著怎麼鎮住袁紹呢,這袁紹和公孫瓚就兩面夾擊,陳兵他的冀州邊境了。

韓馥正在苦惱怎麼應敵的時候,袁紹的使者來了,也沒啥說的,就是讓他交出冀州。這韓馥眼看著打不過了,也挺乾脆,就把冀州交給了袁紹。當然,他有沒有坐山觀虎鬥,看袁紹和公孫瓚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坐收漁翁之利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韓馥之死

在韓馥讓出冀州的一段時間裡,確實如他所想,公孫瓚和袁紹交惡,兩人爆發大戰,而且公孫瓚一路攻城略地,把袁紹壓著打。

可是界橋一戰,袁紹突然反敗為勝,直接一下子打的公孫瓚爬不起來,無力再戰,就此退出冀州。

韓馥這下傻眼了,袁紹徹底入主冀州了,他這個舊主人再也不能穩坐釣魚臺了,他擔心袁紹不會放過他,就丟妻棄子遠遁到了陳留。

陳留當時的太守是張邈,張邈又和袁紹交惡,所以韓馥認為他在陳留舒服一段日子還是可以的。

可是他還沒舒服多久,袁紹的使者就來了,正好讓韓馥撞見了,韓馥直接出門左轉進了茅坑就再也沒出來。《三國志·袁紹傳》中是這麼記載的,說“紹遣使詣邀,有所計議,與邈耳語。”


作為一州刺史的韓馥,寄人籬下本來就心中鬱悶,又看到袁紹的使者和張邈交頭接耳不知道在幹啥,韓馥一下子就絕望了,心想從前的地位沒有了,現在的安身之所也沒有了,活著還有啥意思?於是韓馥就自殺於茅廁中。人絕望到一定地步,連死哪也根本不在乎了。


邯鄲醉


漢末三國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強者跨州連郡,弱者宰割縣邑,使得當時的中國混亂不已。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軍閥當中,割據冀州的韓馥帶甲百萬、據地千里,勢力一度很強大,但卻聽信老友的蠱惑,不戰而降於袁紹,最終又落得被嚇死的下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無比窩囊的諸侯。



韓馥字文節,潁川郡人,在漢靈帝、獻帝年間出任御史中丞,在官場上沒少得到司空袁逢(袁紹生父)、太傅袁隗(袁紹叔父)兄弟二人的提攜,由是成為袁家門生。等到國賊董卓專制朝政後,為了鎮撫關東州郡,便任命韓馥為冀州牧,時在中平元年(189年)。當時,袁紹擔任渤海太守的職務,恰好歸韓馥節制。


韓馥自知家世、能力均比不上袁紹,所以為了提防後者篡奪他的職位,便經常派人在袁紹的門口把守,限制他的一舉一動。等到東郡太守橋瑁矯詔天下討伐董卓、關東諸侯紛紛響應時,韓馥迫於形勢參與其中,並與其他諸侯一起推戴袁紹為盟主,受他節制。不過,韓馥雖然表面上聽從袁紹的派遣,但仍然對他心懷疑慮,為此經常暗地裡減扣軍糧,想使袁紹的軍心動搖,由是讓後者憤懣不已。



聯軍與董卓鏖戰1年多時間,最終因內部矛盾重重而瓦解,等到聯盟解體後,關東諸侯為爭搶地盤,相互間打得不可開交。此時,袁紹雖有逐鹿中原的志向,但苦於沒有足夠大的地盤,心中甚是苦惱。恰在此時,韓馥的部將麴義舉兵造反,袁紹認為有機可乘,便在謀士逢紀的建議下,一方面跟麴義結盟,一方面則寫信給佔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要求他率軍進攻韓馥,一旦拿下冀州,定會與他平分。


公孫瓚看到袁紹的信件後,果然便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南下,韓馥得到消息後甚為驚恐。此時,袁紹又派外甥高幹及潁川名士荀諶(荀彧之弟,韓馥的同鄉好友)去勸說韓馥,半是威脅半是勸說地要求他讓位給袁紹,否則後者將與麴義、公孫瓚聯手將他消滅。韓馥生性怯懦,加上素來跟荀諶要好,所以在聽到老友的建議後,便決定照此執行。



此時,韓馥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得到消息後,馬上便趕來勸說韓馥,稱:“冀州轄區方圓千餘里,帶甲之士百萬(數據嚴重誇大),糧食足夠吃十年。袁紹不過是一個寄居在冀州,需要靠我們養活的人,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便會即刻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況且,袁紹為人外寬內忌,使君若是把冀州交給他,恐怕不會被他相容。”


不僅如此,從事趙浮、程渙也率精兵萬餘人趕到鄴城,請求韓馥派他們抵禦袁紹、公孫瓚的聯軍。但此時韓馥已被袁紹、公孫瓚嚇破膽,加上對荀諶言聽計從,便斷然拒絕沮授等人的建議,派兒子將刺史的印信交給袁紹,接著又搬出官邸。就這樣,袁紹不費吹灰之力,僅憑著荀諶的三寸之舌,便把冀州收入囊中,一躍而成為河北最強大的諸侯。



韓馥讓出冀州後,被袁紹拜為奮武將軍,但手底下沒有一兵一卒,也沒有自己的官署。至此,韓馥方知上了袁紹的當,心中懊悔不迭。韓馥失勢後,不僅先前的僚屬不再恭維他,而且有甚者還對他進行報復。將軍朱漢先前曾受韓馥的輕慢,此時依仗著袁紹的信任,便發兵圍攻韓馥的宅邸,不僅拔刀登屋威脅他,還將其長子的雙腳折斷,場面慘不忍睹。


袁紹聞訊後,雖然立刻逮捕並處死朱漢,但韓馥由於驚恐憂慮,自知再不能在冀州待下去,便向他請求離開並得到同意。韓馥離開鄴城後,轉而投奔老友陳留太守張邈。然而沒多久,袁紹便派遣使者去見張邈,並且在他的耳邊悄聲密語多時,巧合的是,韓馥當時正在會客廳中,見到此情此景後,難免會以為袁紹在授意張邈除掉他。



韓馥越想越害怕,為了防止自己落得慘死的下場,便起身走進廁所,用刮削簡牘的書刀抹了脖子(“後紹遣使詣邈,有所計議,與邈耳語;在坐上,謂為見圖,無何,起至溷,以書刀自殺。”見《資治通鑑·卷六十》),時在初平二年(191年),距他讓位給袁紹,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韓馥據地千里、帶甲百萬,本有希望幹一番大事業,但最終卻不戰而降,還落得被嚇死的結局,堪稱漢末三國最窩囊的諸侯。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在反董卓的隊伍中韓馥也是個人物,當時袁紹接管冀州的時候封韓馥為將軍,但是沒給兵也沒給屬地。後來袁紹封了朱漢為都官從事。朱漢原來被韓馥欺負過,這個時候又為了給袁紹拍馬屁就擅自發兵把韓馥的家給包圍了又把韓馥的大兒子腳打斷。袁紹知道後很生氣就把朱漢處死了。但是韓馥還是很驚恐就求袁紹自己要離開。袁紹同意後韓馥就投奔了張邈。後來有一次袁紹派人去見張邈商議機密的事情。當時袁紹派來的人在張邈的耳邊悄聲細語。韓馥當時就在旁邊,以為是在算計自己。過了一會他就起身走進廁所,用刮簡牘的刀自殺了。


夏了一夏天


韓馥很悲劇,也很無奈。

諸君真以為他不知道袁紹在圖謀冀州?

他知道,也明白,袁紹一個小小的渤海太守有幾個兵,斷絕糧草立即可以將袁紹餓死。

然而,韓馥不能,也不敢這麼做。

🐧首先,袁紹是關東諸侯推舉的盟主,行車騎將軍,擁有代替朝廷任命官員的權力,而這個權力是諸侯歃血為盟通過的。從道義與大義上說,韓馥不敢這麼對付袁紹。

🐧其次,韓馥是袁家舉薦的孝廉。所以面對袁紹,韓馥自身就矮了一層。韓馥敢與座師家族翻臉?

🐧最後,袁紹對韓馥確實有極大壓力。袁紹出身高貴,禮賢下士,名聲極大。在講究名氣的世家社會中,袁紹的家世、威望、能力、人脈都讓韓馥不敢翻臉。

事實上,袁紹的家世與盟主身份令之在北方順風順水,想打誰就打誰。舉個例子,陶謙死後託州劉備,劉備竟因自身條件而不敢接任,陳登寫信給袁紹說明,袁紹回信以盟主身份同意之後,徐州的世家官員們才勉強接受劉備接管徐州,這就可見袁紹影響力。就連曹操也是掌握漢獻帝才獲得了正面硬槓袁紹的底氣。

那麼,不敢與袁紹爭鋒,韓馥又被奪取了冀州軍政權力,除了躲避外逃,沒有其他出路。當在張藐處,看到袁紹使者說了幾句悄悄話,韓馥絕望了,以為這是袁紹想斬草除根,讓張藐殺了自己。為避免受辱,就託詞上廁所,用刮竹簡的刀自殺了。


四川達州


內容不瞭解,不便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