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豪哥雜談


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遞交的投降書。但是,這一幕汪精衛是沒有看到的,因為早在1944年11月的時候,他就死在了日本。

儘管1944年的時候,日本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是,畢竟那時候的他們還沒有完全失敗,汪精衛對他們肯定還是抱有希望的。

當然了汪精衛那時候已經預料到,自己肯定是賣國賊,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之柱上了。要不他也不會去日本。

事實上汪精衛之所以要去日本,就是因為他的生命危險受到了威脅。國內很多愛國人士,都是想要幹掉他的。

汪精衛之所以會在1944年死掉,就是和一次謀殺有關。

這一次謀殺汪精衛的人是斧頭幫大佬王亞樵安排的。當時汪精衛正在開會,謀殺汪精衛的人,直接把子彈打到了汪精衛的背上。

但是,這次射到汪精衛的子彈,並沒有打中汪精衛的要害。所以,他也沒有死去。不過,之後的一些年,他一直都是飽受病痛的折磨。

當然了這些都是汪精衛應該得的,誰讓他在中華民族最為危險的時刻,選擇賣國了呢。

汪精衛知道有很多人,想要謀殺自己的時候,他就意識到國內自己是待不下去了。所以,他就到了越南。

但是,越南對於他來說,也是不安全的。要知道軍統戴笠派的人,已經去越南暗殺他去了。

越南也不能待了,他不得不去日本,暫時避避風頭了。

那麼,汪精衛本來是國民黨元老級別的人物,為何他會當賣國賊呢?

說實話自從抗日戰爭打響開始,他就對中國沒有看好過。在他看來,中國肯定是抵不過日本的。

因為日本的武器比較先進,現代化實戰經驗比較強。對比當時的中國,簡直相差太多了。所以,他對中國持悲觀態度,因此,他不主張對抗日本。

那時候國民黨內部,也是暗流湧動,蔣介石和汪精衛他們兩個都想當老大,儘管說汪精衛的資歷比較老,但是,他沒有掌握軍隊。

沒有軍隊,也沒有話語權。

自從蔣介石當了黃埔軍校的校長之後,軍權就牢牢的握在了蔣介石的手裡。就這才有了後來蔣介石管理的南京國民政府和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

日本侵華的時候,他們一開始想要扶持蔣介石,讓蔣介石當日本的傀儡,蔣介石不給日本人合作,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又找到了汪精衛。

汪精衛答應了日本人,還給日本人簽訂了很多賣國條約,從此汪精衛就走上了賣國的道路。

後來,他賣國的事蹟,都被自己曾經的秘書給曝光了出來。

汪精衛的賣國行為,被國人知道了。

一時之間,汪精衛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所以,在中國混不下去的時候,他不得不選擇投靠日本人去了日本。

因為他身體有病,在日本療傷的時候,因醫治無效,最終汪精衛還是死在了日本。他並沒有看到中國抗日勝利的這一幕。

若是他看到抗日勝利了,我想他肯定會悔恨當初自己的決定的,畢竟他也是中國人。誰都不想當賣國賊,汪精衛肯定也不想。

但是,最終他卻成為了賣國賊。


漢史趣聞


事實上,大漢奸汪精衛在日本投降前夕就已經離奇去世了。因此,他並沒有在日本投降後受到國家審判。據汪精衛的下屬回憶,在1944年元旦,汪精衛在南京工作時突感身體不適,從此便一直臥床不起。

這是因為汪精衛當年曾經遭到過王亞樵派出的刺客的槍擊,而那枚子彈一直深陷在汪精衛的體內沒有取出。隨著時間推移,子彈中的鉛毒逐漸擴散並侵入骨髓,導致汪精衛晚年飽受病痛的折磨。


到了1944年3月,日本人允許了汪精衛到日本名古屋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的請求。據日本方面稱,日本的醫生給汪精衛進行了最好的手術治療。但是沒過幾天,汪精衛的病情便繼續惡化,最終病發身亡。11月10日下午4點多,大漢奸汪精衛在日本名古屋大學附屬醫院停止了呼吸,終年62歲。

對於汪精衛的起因,歷來眾說紛紜。除了日本官方所公佈的不治身亡的說法以外,還有毒殺、自殺等各種各樣說法。不過,無論汪精衛到底是怎麼死的,但他當時似乎已經預感到了日本最終會失敗,所以留下了一篇日記來替自己洗白。試想,

如果汪精衛在抗戰結束後還活著,他又會作何感想呢?

大漢奸汪精衛臨終之前,曾向夫人陳璧君口述了一番話,並被陳璧君記在了筆記裡。在筆記裡,汪精衛一直替自己百般辯解,一再強調自己當年是出於“曲線圖存”和保全蔣介石政府的目的,才會放棄人格向日本人委曲求全。

然而,國民政府可不吃這一套。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憤怒地下令炸開了汪精衛的墳墓,並將其屍體挫骨揚灰,用以懲戒其投靠日本人的罪惡行為。

不過以汪精衛的風格來看,如果他在日本戰敗時還活著,想必又會向南京國民政府拋出另一番長篇大論,並“慷慨”敘述自己的“曲線救國”特色。


歷史的荒野


1944年,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大漢奸汪精衛心情很沮喪。在他的《最後之心情》一文中:汪精衛儘管對自己充當民族罪人的犯罪事實百般推脫,但也不得不承認:“自毀其人格,置四十年來為國家奮鬥之歷史不顧!亦以此為歷史所未有之非常時期,計非出此險局為危策,不足以延國脈於一線。”說白了:我汪精衛是漢奸沒錯,但我那是曲線救國嘛!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精衛是他的筆名。他是廣東三水人,父親是縣衙的幕僚。得益於“家學深厚”,加上他刻苦攻讀。1902年參加番禺的縣試,汪兆銘就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隨後他又參加廣州府試,一舉拿下第一名。十九歲少年府試第一成為當時廣州城內流傳的熱點新聞。時八國聯軍侵華,清廷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有志之士,無不憤慨。感到救國圖存的重要性。汪精衛和古應芬、朱執信、胡毅生等愛國青年,在廣州創立群益學社。“講求實學,相互策勵”。

1905年7月,留學法國的汪精衛加入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建的同盟會,並幫忙起草了同盟會會章。由於文筆出色,他經常在《民報》上發表評論文章,痛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保皇謬論。

另外他口才出眾,跟在孫中山後,為發動武裝起義下南洋遊說華人募捐。

1907年至1908年,由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紛紛遭到鎮壓以失敗告終,同盟會內部又發生分裂,反清活動轉入低谷,大家士氣低落,瀰漫著失敗的悲觀。汪精衛認為,只有採取“直接激烈之行為”,才能喚起大家推翻清政府的熱情。1909年,他不顧孫中山、黃興、胡漢民等人的反對,潛入北京,誓“與虜酋拼命”。

誰知暗殺攝政王載灃一事敗洩露,他被捕入獄,判為終身監禁。可以說年輕時的汪精衛,熱血沸騰,是令人欽佩的愛國青年。

但是汪精衛有個致命的缺點——立場不夠堅定!

關入大牢的汪精衛抵擋不了肅親王善耆的“糖衣炮彈”,曾寫下“引刀一快,不負少年頭”的他,這時在獄中改口,寫下“瓜蔓已都無可摘,豆萁何苦更相煎。”竟暗暗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辛亥革命後,他又被袁世凱利用,跟袁克定結拜為兄弟,公然違背同盟會的綱領,聲稱:中國若再鬧下去,必將引來外人瓜分。標榜要調和南北,共濟國事。1911年底,孫中山歸國,不久他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反對和議,汪精衛就對孫中山施壓。“你不贊成和議,難道是捨不得總統之位?”

後孫中山病逝,作為孫中山逝世的見證人,同時也是遺囑的起草者。汪精衛本應在國民黨內獲得更高政治地位,可不管他怎麼機關算盡,總是位居蔣介石之後。他不甘心當個“萬年老二”。跟蔣介石几番交手後,總是敗下陣來。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汪精衛終於等來他“羊眉吐氣”的那天,他抵擋不了日本人的誘惑,在這年的12月29日,公然投靠日本鬼子。說什麼“一個弱國對於一強國,不得已而戰,極度的犧牲是萬萬不能免的。”他認為“中國戰下去,日本不免傷,中國則只有死而已。”

1941年,汪偽政權在南京設立偽“中央儲備銀行”,發行大量沒有儲備金的偽鈔,日寇用刺刀保證這些廢紙流通,南京城內的軍用物資則大量流往日本。汪精衛大力推行奴化教育,開展“新國民運動”,灌輸“中日親善”、“共建大東亞共榮圈”、“共存共榮”等。

1944年11月10日,大漢奸汪精衛病死在日本名古屋,總算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本草百曉生


其實汪精衛在1944年就去世了,他沒有活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不過,我們可以一起來猜猜汪精衛看見日本戰敗的時候會有什麼心情:

一:震驚。



至1939年汪精衛集團投靠日本,棄全國人民於不顧之後,相信那時候的汪精衛對日本是充滿了信心與恐懼。但是他絕對沒有想到,在5年浴血奮戰之後,看似不可一世的日本會被中國乃至盟軍幹趴下。那囂張跋扈的日本,那揚言一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那號稱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日本,就那樣徑直的倒下了,倒在神州大地上,倒在純潔又正直、飽受欺凌的中國人民的腳下。

1945年戰敗的日本,如果汪精衛可以活到投降的那一天,他一定會感到非常震驚。

二:後悔。



汪精衛本來是一箇中國人,一個在國名黨身任要職的政治領袖。他如果一直待在中國,一直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相信他和萬萬中國人一起堅持下去,他也可以看見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可是汪精衛卻生性軟弱,受到了梅思平、陶希聖之流的勸降煽動,再加上汪精衛自身政治立場不堅定,最後踏上了成為日本傀儡的這條萬劫不復的道路。



如果汪精衛活到了戰爭勝利的那一天,當他看見日本投降,他應該會後悔,後悔當初沒有堅持留在中國人民的一邊,後悔沒有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後悔聽了那些投降派的鬼話。

三:絕望。



汪精衛如果活到了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天,他一定會被盟軍從日本遣送回中國,並且作為戰犯的身份受到審判。要知道汪精衛領導的汪偽政府旗下的軍隊以及情報特務機構在抗日戰爭時期,給那些正義的抗日勇士增加了不少的麻煩,他們手下沾染了不少正義人士的鮮血。汪精衛作為汪偽政府的首領,必然要為這一切付出代價。



汪精衛如果一直待在中國,站在人民這一邊,他就可以繼續待著國民黨政府裡面,繼續做他的國民黨領袖。他也不用作為汪偽政府的最大黑手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正義聯盟的制裁。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汪精衛還是在抗戰勝利前那一年因病去世了。汪精衛一死,汪偽政府也失去了最大的代言人。他的去世對於他自己來說是幸運的,因為他逃脫了即將到來的審判。不過抗戰結束後,蔣介石還是將他的安葬之所予以銷燬,做為汪精衛對中國人民所做出的罪惡之事的謝罪之舉。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有關汪精衛的問題,萬萬沒想到,被很多人稱之為“漢奸”。我在之前那個問題說過,我不想為汪精衛洗白,更沒有必要為他洗白。我只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的汪精衛。可笑的是,有人問我,“還原真實的汪精衛有什麼用?他是漢奸就是漢奸”。這個回答實在好笑,那我大可以問,那你看去看歷史有什麼用?還不如去看抗日神劇,裡面的一個個漢奸全部都是沒有人性,出生就是漢奸的人,那看著八路軍一槍突突好幾個豈不是更過癮?胡適說“歷史不是認人打扮的小姑娘”,看歷史的目的,是看歷史中真實的人性以及人類走過的那些彎路。

好了,言歸正傳,來說說汪精衛晚年的心境。我不得不再次強調,不管汪精衛成立“汪偽政權”有什麼高尚的打算,但歷史事實證明,他的確是被盯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汪精衛作為中華民族的罪人本無可非議。但是我們仍舊要了解汪精衛在成立“汪偽政權”之後的所思所想,給後人以借鑑。

汪精衛是死於1944年11月10日下午4點,現在網上很多人說他是被日本人殺害,只是因為他最後死在日本,所以很多人都有此猜測。汪精衛的死因完全是因為1935年被人刺殺,傷口感染所致。當然,間接原因是因為汪精衛晚年鬱悶悲苦的心境。

汪精衛之所以投降日本,完全是他天真的幻想,他覺得可以以此來與日本討價還價,最後達成保存國家實力的目的。汪精衛其實早就料到自己會被罵成賣國賊,他曾經說,我“要經常不斷的被罵為賣國賊,漢奸。但我已經做了捱罵的思想準備。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與我們約定的那樣,在中國廣泛宣傳……我們在那個時候,才能與抗日的青年們見面,互相笑著說明以前各自所走的不同的道路,一切都是為了落後的亞洲的繁榮”。

可是,令汪精衛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人並沒有按照他的意願與自己談判,汪精衛所希望的,自己成立的政府要絕對自由,保持“青天白日旗”不分裂政府的主張,遭到了日本的拒絕。因此,汪精衛心中異常悲苦。他曾經說,我已經喝了毒酒,即使現在不喝,我也將必死(大意)。

因為汪精衛是1944年去世的,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投降。不過當戰爭到持久戰階段的時候,汪精衛及其周佛海等人,就已經預料到了日本必將失敗。因為汪精衛晚年留下的資料比較少,我們只有從周佛海的日記中揣測一二。周佛海曾在日記裡感慨,他和汪精衛都感到前途渺茫。他們錯誤估計了日本強大的軍事實力,也把中國的戰鬥力估計得過低。當然,更沒有想到美國會介入戰爭。“一念之差,百劫不回!”汪精衛在去世前,曾做過一首詞叫《金縷曲》,頗能反應他的心境,裡面有“我亦瘡痍今滿體,忍須臾,一見欃槍掃。逢地下,兩含笑。”這裡既說的是他的身體狀況,更是他痛苦後悔的心境。


兮兮說事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汪精衛的失敗在於兩點:第一,權力慾望過於強烈;第二,嚴重缺乏軍事能力。


第一,權力慾望過於強烈

汪精衛年輕時候是一個單純的革命者,不考慮自己,只是一味的為國為民。

但汪精衛很快變為一個政客。

在孫中山去世時,汪精衛認為他應該繼承國民黨領袖地位。他跟隨孫中山的時間更長,黨內地位更高。

在汪精衛成為孫中山左膀右臂時,蔣介石還是小角色。

可惜,當時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時代,汪精衛不懂軍事,所以黨內必須倚重蔣介石,最終蔣成為國民黨的領袖,蓋過了汪精衛、胡漢民等人。

汪精衛並不私心,從孫中山去世以後他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和蔣介石爭權。

北伐戰爭時期,汪精衛甚至搞出了寧漢分流,自立武漢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對立,但最終崩盤。

在中原大戰時期,汪精衛幾乎成為反對派的精神領袖和最高領袖,然而中原大戰以反對派軍人慘敗告終。

隨後還有很多的爭權奪利行為,汪精衛全部失敗。

抗戰爆發後,汪精衛名義上是副總裁,並無實權,等於是個閒人。

政客是會不顧一切奪權的,汪精衛也不例外。

日本人找到他讓他做兒皇帝,他猶豫一番也就統一了。

第二,嚴重缺乏軍事能力。

抗戰爆發以後,國軍連續戰敗,國土淪陷大半。

然而,在武漢會戰以後,蔣介石、毛澤東以及國內有識之士,認為抗戰必勝,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因為以日本的國力不能支持持久戰爭,同時日本和英美法又不可調和的矛盾,必然開戰。

以日本的國力和英美法作對,也就必敗無疑。

但汪精衛卻不懂這點,他是文人不懂軍事。

汪精衛只看到國軍不是日軍對手,連戰連敗。

淞滬會戰,我軍使用70萬,日軍使用20多萬。我軍兵力約是敵人三倍,然而都是輕裝步兵,根本不是日軍大量重武器的對手。苦戰3個月,最終上海還是淪陷,國軍傷亡20萬,日軍傷亡5萬多人。

此次作戰,國軍使用了大量中央軍,連本錢都掏出來了,也沒有打贏。

汪精衛由此認為,抗戰國軍必敗,還不如在全面崩潰、無條件投降之前,先屈膝投降挽回一些利益。

這種觀點是可笑的。

為什麼汪精衛有如此稚嫩的軍事觀點,主要他身邊沒有軍事方面的幕僚,而都是一群文人,不能給他提供正確建議。

其實,汪精衛剛剛投靠日本人就後悔了。

當時日本人許諾由他獨立組建偽國民政府,有自己的軍隊和行政大權,中日平等建交,日本只是有一些特權。

但汪精衛投降以後,日本立即不認賬,《日汪密約》要求:

承認偽滿洲國,日、“支”、“滿”“三國”提攜;

定蒙疆(當時的綏遠、察哈爾兩省和山西省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為“日支強度結合地帶”,由日軍長期佔領;

汪偽政府自中央至地方都由日本顧問或職員監督;

汪偽軍和警察由日本供給武器並加以訓練;

汪偽政府的財政經濟政策和工農交通事業由日本控制,一切資源由日本任意開發;

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其實,以上條款同無條件投降也差不多了。

汪精衛極為懊悔,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的幕僚梅思平、陶希聖不願意毫無好處又去賣國,脫離汪精衛陣營逃走。

汪精衛死前,是懊悔無比的。


薩沙


嘗試站在汪精衛的立場上,日本快要戰敗時,他大約一是為國家慶幸,二是為自己悲哀吧。

汪精衛的身份是叛國的漢奸,這個無可洗白。不過,個人覺得汪精衛身為國民黨副總裁,他之所以投靠日本,除了為個人的地位權勢外,大約也確實有“按我的方法才能救中國”的想法吧。

年輕時的汪精衛,也曾是謀刺滿清王爺,不畏死亡的熱血青年。此後他作為孫中山的助手,一直是國民黨高層。在七七事變前後,他還是很積極地呼號抗日。他投靠日本的時間,是在1938年,正值抗戰防禦階段向相持階段轉換,當時日軍氣勢如虹,一年時間已經吞下了中國半壁江山已經打下了武漢,可以說氣焰囂張。而汪精衛本身文人氣息太重,歷次和蔣介石的鬥爭都是沉不住氣,不敢直面困難,所以才被蔣介石排擠邊緣化。現在,他老毛病又犯了,覺得日本這麼厲害,我們打不過嘛,還是投降可以保全民族血脈。

也別光怪他了,就現在頭條上,還有不少人叫囂,認為西安事變逼蔣抗日錯了,因為當時敵強我弱,打不贏,打起來一年丟了半個中國,還不如跟以前一樣慢慢一個省一個省送。你看,在日本鬼子已經被打敗70多年的今天,還有人這麼說,當時汪精衛又沒開穿越眼,他害怕求和也不是啥怪事吧。

閒話少說,汪精衛唯一沒想到,過去他對蔣介石退讓、躲避、妥協是黨內鬥爭,如今他對日本人妥協、求和、投降卻是民族大節。總而言之,他心甘情願趟進了這糞坑,就得做好這方面覺悟——當然,也有人說,這是蔣汪二人的合作。一個留在同盟國陣營,一個去軸心國陣營,這樣不管那個陣營勝利,中國都可以當戰勝國。

總而言之,到1944年,盟軍勝利可以說大局已定。中國已經和英美結盟,那麼未來可以以勝利者的身份走進戰後世界。這一點,我覺得汪精衛甚至可能還有些高興,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的路走到了頭,必將遭到民族的審判,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對一個政治人物而言,這也是可悲可怕的命運吧,可能比死還可怕。這樣一想,他在日本投降前死於日本醫生之手,對他到算是比較好的結局了。


巴山夜雨涮鍋


汪精衛死於日本投降前夕,這個民國第一大漢奸並沒有受到人民的制裁,便宜他了。

看到題主的題目,有點滑稽,如果每個漢奸都在死前痛改前非,悔悟贖罪,他們做的事情就可以一筆勾銷了嗎?當然不是,歷史上,漢奸和賣國,都沒有什麼好下場,而汪精衛,在日本投降前夕,就死在了日本,因此,沒有所謂的心理描述。下面,小雪關於這段歷史,給大家聊一聊。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曾經豪情壯志,卻敗給了自己懦弱的性格

汪精衛從小就生在書香門第,自己的親弟和他,都考上了當年的進士,聰明、機敏是少年汪精衛的代名詞。

長大了,面對飢寒交迫的中國,汪精衛也曾經抱著一腔熱血,希望報銷國家,拯救億萬萬中國人於水生火熱之中。

早年的汪精衛,在日本加入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曾經還為了革命,去緬甸、東南亞等國籌措軍費。

1910年1月,汪精衛和一同進京的同盟會成員黃復生一起,組織暗殺攝政王載灃,結果沒有成功,被抓進監獄。有趣的是,年輕氣盛的汪精衛在監獄飲恨“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情。

汪精衛的一生,從他被肅親王善耆從監獄中救出來以後,他的人生從此走向了不歸路。

死裡逃生,讓汪精衛對生命的看法變得不同,優柔寡斷、懦弱自卑的性格開始暴露出來,民主革命以後,汪精衛徹底成了日本人的走狗

要說汪精衛,在民主革命時期對革命是有貢獻的,而在民主革命後期,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原則。

孫中山先生去世以後,革命黨面臨分裂和改組的危險,而汪精衛是一箇中立派的角色,在廣州被提為國民政府主席。

從這個時候,汪精衛就和蔣介石兩個,開始了明爭暗鬥,權力爭鬥下的汪精衛漸漸失去了曾經的豪情壯志,開始走了下坡路。

九一八事變以後,汪精衛基本和蔣介石達成了合作,而在一二八事變淞滬會戰如火如荼的時候,汪精衛就感覺大勢不對,淞滬會戰失敗,汪精衛就成為了日本的走狗,開始了他的漢奸歲月。

汪精衛在1944年日本名古屋病死,死因是骨髓腫,而關於汪精衛具體的死因,至今也沒有公開披露,但是一個事實是,賣國求榮的汪精衛,躲過了人民的審判,但是結局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汪精衛早年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他是孫中山先生最堅定的追隨者,因此深得孫中山的信任。汪精衛一開始的時候為了推翻清朝統治,不顧個人生死,的確算得上是英雄豪傑。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人,在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之時,他竟然選擇了當漢奸。汪精衛的叛變,如果孫中山先生知道,又會作何感想!



汪精衛的叛變有人認為是受到蔣介石的壓迫所致,不過我倒是認為這是汪精衛的意志不堅定導致。中國與日本當時國力是相差很大,但是汪精衛作為孫中山的接班人,沒想著如何打敗日本人,反而為虎作倀,實在讓人不齒。


汪精衛的叛變與其夫人陳壁君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壁君此人野心太大,她作為一個女人對於權力有著很大的慾望。而這一切的實現,都要仰仗於汪精衛。汪精衛當時在國民黨已經身居二把手的高位,可是她依舊不甘心,慫恿汪精衛去當漢奸。後來日本無條件投降,陳壁君上法庭受審,依舊沒有半點悔過之意。

汪精衛是在1944年11月死亡,那時候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國人打得節節敗退,而反觀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在處處反擊,日軍也死傷慘重。汪精衛看到如此形勢,自然是十分後悔。他從前認為抗日戰爭中國打不贏,然而事實證明了,只要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就能戰勝一切來犯之敵。


麥地傳奇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出現了重大的轉折,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不得不從瓜達爾卡達爾和布納撤退,到了五月,美軍在阿圖島登陸成功,島上的日軍全軍覆沒。

中日戰爭即將以中國的勝利和日本的失敗而告終,這一點是汪精衛集團始料未及的,該集團的頭面人物之一週佛海就非常後悔當初對形勢觀察的錯誤,汪精衛同樣因為日本戰敗的局面無法挽回而陷入絕望。

【汪精衛】

汪精衛這個人,向來是以風度翩翩、溫文爾雅著稱,但在此時此刻,他卻大改往日的作風,動輒大發脾氣,和過去簡直判若兩人。這一年的5月4號,是汪精衛的生日,褚民誼在汪公館為汪精衛舉行生日清河的儀式,汪精衛在這宴會上寫了一首名為《盛懷詩》詩,照抄如下:

六十年 無一事成,不須悲慨不須驚,但存一息人間世,種種還如今日生。

同年的重陽節,他又寫了一首《朝中措》:

城樓百尺倚空倉,雁背正低翔;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 欄杆拍偏,心頭塊壘,眼底風光,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這首詞序雲:“重九登北極閣,讀元遺山詞,至故園江山如畫,醉來忘卻興亡,悲不絕於心,亦作一首。

【陳璧君與汪精衛】

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詞中充滿對當前局勢的擔憂,以及對他個人命運的擔憂。日本的戰敗即將到來,而汪精衛的人生也即將走到盡頭。汪精衛在1935年於國民黨中央總部遇刺,雖然多方醫治,但背部的子彈一直沒有取出,到43年這一年,他的病況惡化,鉛毒在體內蔓延,雖吃了不少藥,但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

而在這個時期,汪精衛仍然不遺餘力,要協助日本人完成“大東亞戰爭”,一會兒去視察清鄉,一會兒搞物資統制,一會兒辦新國民運動,日本要搞絕對國防圈,汪精衛又飛到日本,沒兩天又回到南京,一個多月後再去東京參加“大東亞會議”,汪精衛實在支持不住,請求日本人找個名醫給他看病,但他明面上卻說是給自己的老婆陳璧君看病。日本就派了內科專家黑川利雄去南京給陳璧君看病。

【汪精衛】

黑川給陳璧君看完之後,也給汪精衛看了,黑川診斷除了糖尿病、肝病之外,槍傷沒有傷及骨頭,汪精衛問黑川有沒有必要把子彈取出來,黑川表示沒有這個必要。但是汪精衛的病情卻一天天地惡化下去,不得已只好去南京日本陸軍醫院由院長後藤診治,後藤替他把子彈取出,一開始汪精衛的病情還算是穩定,到了44年開春,汪精衛的病情繼續惡化,在黑川的建議下,汪精衛赴日治病,但黑川早對陳公博說,汪精衛的病基本上是沒救了。

【陳公博】

汪精衛赴日前,將政務交給陳公博、周佛海,日方為了給汪精衛治療,匯聚了當時日本各科的著名醫生,助手團也是一流名手,當時日本本土正面臨美國飛機轟炸,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是垂死掙扎,本土的物資匱乏到難以想象的地步,但日本人仍然克服了一切困難,對汪精衛精心救治——這不是因為日本人對汪精衛有多麼的喜愛,而是當時日本迫切需要通過汪精衛跟重慶方面的關係,想要誘使重慶國內民政府和日本談判,推行所謂的“和平計劃”。日本方面認為,在汪偽政府之中,除了汪精衛一人,其餘的人是沒有辦法和重慶方面站在對等離場進行談話的。

【周佛海】

但是汪精衛已經病入膏肓了,在病狀的反覆進退之後,終於在44年11月10日下午四點一命嗚呼了。汪精衛死後,日本將死訊告知陳公博和周佛海兩人,這兩人物傷其類,悲痛欲絕,汪精衛後被安葬於南京中山門外的梅花山頂,梅花山在中山陵的右側,汪精衛的意思是他生前是孫中山的助手,死了之後也要跟隨孫中山先生左右,當然他是不可能了結這個心願的,日本投降之後,蔣介石授意何應欽親自佈置,將汪墓秘密炸燬了,汪精衛的屍體和棺材則全部火化,骨灰被棄於荒郊野嶺,這就是一代大漢奸的可恥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