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上司,你看手下,人品重要還是能力重要?為什麼?

我在杭州城西大走廊


很遺憾,

能力更重要

幾個原因。

一、有能力才能完成工作任務,有人品不行。

二、團隊中人品好的人多了,氛圍會較為和諧,溝通會更加流暢,團隊中正能量會更多,員工的人際關係壓力會比較輕;但並不是所有的團隊都需要這種和諧氣氛的,太融洽的團隊可能會讓人情氾濫,規定細則執行走樣。

三、有句話說得好:有良心的人,是管理不了人的。從全局、從長遠看,合適的冷冰冰的規則,才是讓團隊走遠走好的法寶,單純的人性化、好人品不是。

四、人是會變的。比如你讓一個人品好的人來管賬,但當他家庭困難、面對貪汙幾千萬而不會被發現的情況時,是否能堅持住呢,很難講;但制度制約可以讓他堅持住!

總而言之,能力低了不好提升,但人品不好,可以用規則來限制

所以,能力更重要。

事實上,現實中很多身居高位者,人品都不見的好,但能力必有過人之處。

然而,作為個人,還是要做個人品好的人,無他,人品好,心底坦蕩,過得開心。


第七聖典


如果二選一: 人品。

如果可以多選,那麼人品和能力都重要。

記得筆者工作3年左右的時候,帶領一個公司的採購團隊,大概有五六個人,其實工作倒是不重,對專業性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因為是採購職業,所謂對人品要求很高。

其中在一個項目上,因為剛啟動,工作比較累,跟項目的採購員很是辛苦,當時筆者在想,項目結束了以後,給這個採購員申請一筆獎金作為獎勵,但是在某一天我看審批單的時候發現了問題,平時90元左右的採購材料,審批單上寫了102元,並且採購量比較大,因為這個供應商是老供應商,和筆者關係很好,我就打電話問,供應商支支吾吾說不清楚,筆者大概就知道了怎麼回事。

第二天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筆者去了供應商的公司瞭解情況,去了以後和供應商一談,果不其然,那位採購人員讓供應商提高採購價格,拿回扣謀利,筆者訓斥了供應商,同時也把談話錄了音,回到公司把採購員叫到辦公室,給他聽了錄音,他解釋說: 什麼家裡困難,缺錢等等,後來上報老闆直接開除,他的工作由臨時招聘的一個沒有經驗的採購員頂替,經過指導加上新採購員勤快愛學習,項目一直到結束都進行得很順利。

之所以把這個案例拿出來就是告訴各位,人品有問題絕對不能用,沒有能力可以學習,可以指導,如果一個人的人品有問題,那麼損失的不僅僅是公司,而且會對其他人造成一種不良風氣。

誰願意和和人品有問題,不道德的人一起共事工作呢?


清流職場


如果你是上司,你看手下,人品重要還是能力重要?明確說,如果我是上司,我一定注重選擇和使用人品好的人。因為,人品好是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團隊發展的基礎。如果光注重一個人的能力,光注重一個人的才能,而忽視職業道德敗壞,他們給整個團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與那些沒有才能的人相比,將是更加惡劣的、甚至是災難性的。下面,結合本人多年領導工作實踐,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人品好是事業發展的根基。

可以說,現在職場上,許多入職員工的條件差別很小,無論從學歷、學識、能力以及智商和情商方面,幾乎沒有多大的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那些人品好的人,才能夠容易獲得領導的欣賞,才能夠容易獲得廣大員工的擁護,如此,才能夠在事業上得到很好的發展。

二,人品好是整個團隊的凝聚力。

在工作任務、工作業績相近的情況下,人品好的人,更能夠容易獲得大家的信任,同時,也更能夠激發整個團隊的奮鬥熱情。可以說,他們就是整個團隊的榜樣,是優秀員工的表率,更是整個團隊的凝結劑,你依靠他們,足可以團結和影響整個團隊,更好地為實現團隊事業遠大目標而努力工作。

三,人品好是提拔重用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官場上,如果提拔選用幹部,必須要遵循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也就是說,在領導幹部培養、選拔、任用上,必須要堅持人品好這個基本原則。這樣的幹部,才能夠得到重用,才能夠讓他們掌握相應的權力。否則,讓能力強、人品差的人掌握了權力,他們會利令智昏,公權私用,謀取私利,禍國殃民。縱觀近年來在反腐敗鬥爭中被拉下馬的眾多領導幹部,可以說,大都是能力非常強的幹部,但是,就因為他們人品太差,貪汙腐敗,違法亂紀,最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所以說,在職場上,任何一個明智的上司,在培養、選拔和任用幹部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個基本原則,必須堅持人品中調這個基本常識,這才是最好的識人之道、選人之道、用人之道。


職場成功術


德才兼備。人品屬於德的範疇,能力屬於才的範圍。德排一,才排二,當然人品重要些。人品好能力弱點可以培養,而能力強人品不好的人很難駕馭約束,更容易辦壞事。我當過十幾年大單位的人事部門主管,在我所知的幹部任用中,幾屆局黨委領導從沒用過能力強而人品不好的人。


中心825911


我是職場二十年,職場老人了,做過下屬,當過上司。


從實踐的角度回答你這個問題:

一、人品和能力是兩個不同維度,本身沒有可比性。

二、兩個極端(無能和人品差)的都不能要。

1、無論什麼情況下,做上司的都不希望手下無能,無能的手下即使人品再好,也沒用。畢竟業績要靠能力才能做出來。下屬是用來做事的,不是白養的老爺。

2、有能力,但人品很差。這種人說白了,他就不是你的菜,即使有能力,他也不會用在你想要的地方,說不定,他還會用他的能力為自己謀福利,造成公司的損失。



選手下,要按能力+人品的順序排列優選,比如:

能力分為4等:A(超強),B(強),C(一般),D(差);

人品分為4等:1(非常好),2(好),3(一般),4(差);

優選順序依次應為:

A1>A2>B1>B2>A3>B3>C1 (C1屬於特批,用在對技術性要求不強的崗位)

後面能力只是一般/差的,人品好不好,都沒必要要,畢竟人品不能當飯吃。



職場二十年


【毅中天】為你深度解析:

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帶團隊的人都會有體會,對於一個多年帶團隊的我同樣如此,我看手下從內心

會認為人品更重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每個人的品德是多年積累出來的,很難改變!而能力是可以通過後期大量培訓和刻意練習而得以提升!再說,當下人才濟濟的社會,我可以從人品好的人當中去擇優選擇能力強的人!

人品,是一個人真正的最高學歷和最好的名片,是一個人能力建立和提升的基礎,這是底層操作系統,其他所有一切都是在操作系統上運營的。人品決定心態,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動態,動態決定最後的結果。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人品的重要性,我相信不用多說,沒有人會願意信任、重用一個人品欠佳的員工。好人品已成為現代人職業晉升的敬業標杆與成功人生的堅實根基。即便你當時使用,那也是暫時!絕對不可能長期重用!雖然三國時期的曹操用人觀是“唯才是舉”。但我想說的是他是在特殊時期且他的格局高!我們大部分還是普通人多!

在講到人品,會有很多素養,比如:誠信、忠誠、進取、奉獻…但我最想強調的是“感恩”!如果一個人連感恩之心都沒有,那麼我想他也就那樣了。我們感恩父母,感恩老婆,感恩老師,感恩領導,感恩朋友,感恩敵人,感恩路人…只有內心豁達的時侯,人的心境才會靜!才會受人尊重。

總結:對於能力和人品,我認為人品更重要!我沒見過哪個人品差的人有很大的成就!


--END--

點擊上方關注【毅中天】:多年職場高管和創業經歷,為你深度解剖更多的職場問題、提供思維和實戰方法論,助你職場快成長!也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毅中天


對於能力和人品的比較,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能從自身所處的地位、個人的價值觀以及個人的經歷中給出自己的判斷。無怪乎一個比一個重要,或者兩個一樣重要。對於這個話題,古人也又很多論述: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告誡幼主要親賢人、遠小人,就是認識到品德的重要性。古人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最能看出品德的重要性。

能力在一個人成功的道路上固然重要,但是能力如果偏離了跑道,失去了人品的約束,就是災難。歷史上很多奸相,比如秦檜、嚴嵩、高俅,他們這些人不可能沒有才華,但是人品極差,為了一己私利,至國家利益和個人身家性命於不顧,做了多少仇者快、親者痛的勾當,最後遺臭萬年。

很多單位選人用人都比較講究德為先,這是充分認識到德(人品)的重要性,一個人的人品一旦出現問題,他的整個人生基礎(價值觀)就垮塌了,就容易為了一己私利,做出很多有害國家危害民族的事情,抗日戰爭中的很多漢奸走狗就是這樣精神缺鈣的人。

獵頭公司在推薦人才時都要做背調,也是要考察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因為專業能力過關了,而忽視了人品。一個能力強的人,人品一旦不好,危害巨大。能力要放對了地方,要用在合適的事情上,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如果整天去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這樣的人被選拔上來,公司的未來還會有希望麼?同樣,一個人雖然有才,他不願意發揮,而且持才傲物,不聽管教,或者以才能要高位要待遇,達不到目地又消極怠工,這樣有能力的人,試問誰敢用呢。


生活可能並不完美


首先兩個極端不能要,無能和人品低劣……

正常情況下,我會選擇人品好的,可能也是我工作環境的原因!個人認為很多工作做的久了,就成熟練工或者說是操作工了,能力這時就顯得不是這麼重要,人品是保證工作不出差錯,好管理,不會動太多歪腦筋。

如果是能力要求很高的崗位,人品好的能力一般的做不了,只能選能力強的!

能力強人品差,闖禍的本事也大


花間酒說職場


職場中,究竟是能力重要,還是人品重要?有人說,能力重要,因為請一個員工來公司是要他創造價值的,而不是做個好人。有人則說,人品重要,因為這是做一個人的根本,如果連人都做不好,怎麼把工作幹好。

這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究竟誰更重要?如果以“能力”和“人品”作為衡量一個員工的兩個維度,則會形成四個不同的象限,而這四個不同的象限象徵著職場中的四類人:

1、精英:人品好、能力強

這類人在職場中最受歡迎,即有好的人品,又有好的工作能力,但是可遇而不可求。

2、小白:人品好但能力不足

這類人是人品超級好,但是工作能力有所欠缺的,很多職場小白都屬於這一類,初入職場,能力不足,但是說話做事都很守規矩,樂於奉獻,甘於付出。所以,這類人很容易升級再造,從小白變為精英。

3、殺手:能力強但人品差

這類人之所以稱為“殺手”,是因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總會用他們的超強能力做出不盡人意或者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所以,這類人我們常常敬而遠之,“敬”他的能力,但“遠”離他的破壞力。

4、廢材:沒人品也沒能力

這類人人品和能力都處在負數,所以,只能等待著被淘汰。

從這四個象限,不難看出,精英人見人愛,廢材不受待見,而小白和殺手最受爭議,不少管理者都會糾結於“這兩類人,到底是留還是裁“。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人品和能力到底哪個更重要。

那麼,我們來看看,人品和能力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1、人品指向做人,能力指向做事

人品指的是一個人的品格、素養等內在品質,而在互聯網領域,我們常說“人品爆發”,這裡的人品指的則是運氣好。但是不論哪個領域的定義,人品講的都是人的品行道德,我們經常說“某某人品好”,其實也是在誇他內在素養高,比如有愛心、通情達理等。所以,人品指向的是做人。

能力指的是完成一項任務或達成一個目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比如完成一篇報告的撰寫,需要具備思考能力、撰寫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等。我們通常說“某某能力強”,其實更多的是說他們能夠高效完成工作。

在職場中,能力分為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專業能力指的是能夠完成某些特定工作所需要的資格,比如程序員,就必須具備編程的專業能力。通用能力是非專業能力,是在各種場景、各種工作中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溝通能力、情緒壓力管理能力等。

不論能力怎麼分類,也不論我們對一個人的能力如果做出評價,我們談到能力時,都會將它和具體的事情相關聯,所以,能力指向的做事。

2、人品是道德標準,能力是職場競爭力

人品指向做人,那麼說到做人,就不得不說道德標準。好的人品的體現,最直接的便是遵守道德標準,比如尊老愛幼、拾金不昧、互助友愛,這些都是基本的道德標準,而人品好的人是絕對不會違背道德標準的。

然而,在一個企業中,人品好的人不僅體現在遵守道德標準,還體現在遵守公司制度、認同企業文化。因為企業如同一個小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需要遵守企業內的制度,而非挑戰企業制度和文化。所以,人品是我們做人的道德標準。

能力則不同,能力指向做事,一個人在職場中不斷提升能力,並不能給他的人品加分,而是會不斷增強他的職業競爭力,成為一個在做事上不可替代的人。所以,能力是我們職場競爭力的表現。

3、能人要以好人為前提,好人要向能人強靠近

人品好的人是“好人”,有能力的人是“能人”,在職場中,好人和能力同等重要。

一個能人,他能力很強,但是如果這個能力發揮到了錯誤的方向,不能創造出正向結果時,這個能力再強也不被認可,甚至會違背道德、觸犯法律。比如高水平的小偷,他們的能力絕對不強,但是用在錯誤的地方。

能人做好事和做壞事的能力是對等的,所以,能人要在企業裡創造價值的前提是,他必須是好人。

當然,如果我們在職場中,只單純注重人品好,只招聘好人,也會存在一定風險,就是這些人可能不能為企業創造多少價值。

企業的職能不是好人發放好人卡,所以,好人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向能人不斷靠近。

既然能力和人品同等重要,兩者相輔相成,作為一名職場人,我們如何平衡好兩者的關係?在此有三個建議:

1、職場新人從好人做起

很多職場新人進入企業後,每天只做一些簡單的工作,甚至只是給同事打打下手,很多時候都會產生很深的失落感,覺得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現。

其實,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由於還處在適應期,對環境、業務都還不熟悉,根本談不上為企業貢獻價值,甚至連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都沒有。所以,職場新人不要一上來就去想著做一個能人,而是要學會做一個好人,踏踏實實,本本分分,認真謙虛。先學會做人,而後再慢慢學著做事。

2、職場中人在做好人下著力發展能力

經歷了職場頭幾年的磨練,到了職場中期時,很多人反而把剛入職時迫切相當能人的激情丟失了,過上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職場生活。

其實,

職業發展到中期,是我們一個人加速成長,快速提升能力的最佳時機。這個階段,通常個人的體力和精力都還保持在良好的狀態,同時已經非常熟悉所做的業務和工作內容,因此,這時候如果能持續投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這個階段是人職業發展的黃金期,是實現人生躍遷的最佳時機,所以,在成為好人的基礎上,要大力發展能力,構建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3、職場老鳥要不斷打破能力邊界

不少職場老司機,越往後走,越為懈怠。不願意接觸和學習新東西,總覺得自己經驗豐富,工作已經非常熟練。可是,時代在進步,企業在發展,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法來解決今天的問題,可能會有效,但絕不是高效,更不是最優。所以,對於職場老鳥來說,打破能力的邊界很重要。

學會做人是一個人初入職場的必修課,而到了職業發展的中後期,做事是一個人面臨的新挑戰。如果停滯學習和更新自己,那麼,即便是個好人,也會因為能力不滿足企業的需要而被淘汰。

綜上所述,能力和人品是衡量一個職場人的兩個維度,只有既會做人,又會做事的人,才能受到企業的歡迎。所以,初入職場修行做人,發展到中後期,著力提升能力,並且保持終身學習、終身提升的習慣,自始自終都做企業裡的“精英”員工。


一語隨行


曾經我也以為但凡是企業應當沒有任何質疑的選擇人品第一。

後來在自己創業的時候發現招人很難,招個人才更難,招個又有人品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難上加難。我們不像那些動輒有投資的企業,就是自己拿錢出來扛的企業,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幾個夥伴的錢。剛創業的時候不是選人的時候,能有個人進來就不錯,開張半年陸陸續續通過朋友介紹、降低錄用條件總算招齊了那個十來個人,幸運的是招的人當中有一個能力很強的業務,跨行業來做的,悟性很高,上手很快,不到一個月所有的業務流程、方案編寫都會,第二個月就能簽下大單子,後續每個月都有很好的銷售業績。

但是期間有個不好的情形是有個女同事來私底下找我們投訴,說這個男員工騷擾她,甚至還有微信證據等。作為管理者我應當處罰這個能力強的員工,但是作為創業公司的合夥人這樣做很可能會讓他負氣而走對剛剛起步的公司帶來業務上的衝擊。

期間我試過一些調解、比較溫和的談話,但是沒用,就像題目所說類似,人品和能力彷彿不能共存一樣,他並沒有什麼改變。權衡再三後,我們選擇了企業更為重要,冷處理這件事,給女員工換區域不和他接觸,如果女員工要走,我們也可以賠付錢。

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是權宜之計,如果企業一旦做大後,容不得沙子,這樣的情況絕對不能有,但是一個剛剛起步把合作伙伴的心血都投入的小嬰兒企業,我們捨不得讓他受到一風一浪,所以只能在管理藏汙納垢,選擇能力。

所以,實踐告訴我,作為上司,在特殊情況下、特殊時期、用人之際能力更重要。

當然了,所有人都想兩者都有,也不是所有的情況一定是隻有其中一折必須捨棄另一個。現實中更多的是一個有,兩個不差只是弱了一點,所以現實中這樣的問題其實還更好處理。

以上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