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小湯山醫院


拜訪小湯山醫院

小湯山,自古聞名,它的名氣,源於溫泉。

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就有記載:"溼水又東,經昌平縣,溫水注入------療疾有驗。"元代建大都,小湯山,更是得天獨厚,被朝廷視為"聖湯"。明朝已在泉口修築漢白玉圍欄,闢為帝王宸遊禁地。清康熙五十四年,修建湯泉行宮;乾隆時期,更是不斷擴建。民國時,又成了封建軍閥達官顯貴的別墅山莊,世外桃源,名曰"湯山別業"。只有解放後,溫泉才真正歸屬於人民,成為人民療養、治病的場所。

小湯山,真正遠揚中外,還是2003年春天,非典時期。


拜訪小湯山醫院

2003年初春,肆虐的sars奇襲了我國,讓人們措手不及。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一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鬥打響了。

"一時間",小湯山冒出了個非典定點醫院,速度之快,效力之高,規模之大,使人嗟嘆。全國人民的目光一下子聚焦這裡,擔心與希望共存,責任和勝利齊飛。小湯山,成為抗擊非典的重要戰場。

小湯山,在哪兒?為什麼,非典定點醫院要建在那裡?小湯山給我留下了神秘的色彩、深刻的印象、濃厚的情感。幾回回,夢魂縈繞,總想有那麼一天到小湯山看看,畢竟是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路上行人多口罩,車中稀客少停留。滿城空巷無寧處,躲入高樓有隙憂"


拜訪小湯山醫院

今天終於實現了。從南往北,經過奧體東門,炎黃藝術館,北苑家園,天通苑,東三旗,平西府就來到了小湯山。因和故宮在一條皇城中軸線上,現在,小湯山,又被稱為"龍脈溫泉"。小湯山文化廣場,聳立著一座山形石碑:"小湯山——中國溫泉之鄉",2005年,中國礦業聯合會命名。碑記介紹著小湯山的歷史、現在,以及溫泉對某些疾病的療效和潤膚養顏、延年益壽的功效,被譽為"一盆金湯"。

從文化廣場西側,北行西去,就到了小湯山醫院。這裡院中有院,院裡含院。從醫院南門進去,東側便是療養院。筆直的甬道一直通往北面。怎麼也沒有想到,醫院的北面竟然藏著一個偌大的公園。遠山映照,近山環抱,綠木成林,別有風韻。迎面是"懷碧湖",湖中有堤,堤上有橋,橋上有亭,亭上有匾,曰:"治心亭"。看來是針對療養而言,療養就得心平氣和,自我求靜,自我調整------


拜訪小湯山醫院

四周各有石橋,南面的懷碧橋,算是最老的石橋,漢白玉雕欄,古樸典雅,挺立湖岸之間,為清乾隆擴建行宮時所建。湖的西面有龍鳳湖、龍鳳橋,真可謂,湖中有湖,湖外有湖,島內套島,島外環島。從北面龍泉橋進去,一條小河,環繞湖面,上了高岡,有一石碑,上書"龍王閣遺址",碑陰介紹:"清乾隆擴建行宮時,修浴室,並把龍王廟遷至湯山(即後山)東麓,曰:龍王閣。後面連岡,前面臨湖,景甚清麗。閣上為溪山無盡樓,閣裡有全身龍王一尊,樓上有全身佛像一尊,由樓梯上登,可以遠眺,可以納涼,實為消暑勝地。"今日,只剩下這可憐的追記石碑了。


拜訪小湯山醫院

岡前還有一碑,上書"清宮浴室遺址",旁邊幾個石坑像是過去的浴室模樣,據說是慈禧當年用過的浴池,真是時過境遷。想當初,慈禧老佛爺是何等的會享受。此碑不遠處,還有一碑:"九華分秀",碑陰介紹:"在北京北面,有三座孤立的小山,西邊一座較大,叫大湯山,中間一座,叫小湯山,東邊一座最小,叫後山,山巔北崖刻有'九華分秀'四個大字,是乾隆皇帝來遊覽時御筆。"相傳,乾隆從九華山回京,來到小湯山沐浴休息,隨後登上後山,不知觸動了哪根神經,竟然發出了"九華兮,秀也"的感嘆!因"兮"寫得像個"分",有人就認為乾隆寫得是"九華分秀"。"兮"也好,"分"也好,不管怎麼說,看來,這個地方過去曾修建過溫泉行宮那是沒有爭議的了,有了這一點就足夠了。


拜訪小湯山醫院

整個湖山北面,一棟一棟樓房,便是療養住所,規模依然很大。原來小湯山療養院是由四個療養院合併而成的,到如今已整整五十週年了,當然包括前面所有的部分。解放初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這裡視察,1957年1月,郭沫若光臨小湯山時還曾即興《試和毛主席韻.念奴嬌.》一詞:"京畿左翼,小湯山,一脈溫泉無色。廣廈萬間新建立,引入玉池清澈。冬日疑春,朔風孕暖,溪內遊龜鱉。華清何似?令人高下難說。小停懷碧橋邊,荒池待理,猶自封冰雪。遙指頹樓思往事,人道勝朝末截,那拉常遊,浴宮已毀,獨樂亡家國。請看今日,兵民同享溫熱。"


拜訪小湯山醫院

可想而知,那時的小湯山,遠不如今日。現在的小湯山,更是今非昔比,確確實實是從建築、修繕、綠化、美化、醫療、設備各個方面遠遠超過五十年代。環境幽雅,景色宜人,風光無限。不,已到了深秋,樹葉開始飄零。

經打聽掃樹葉的老漢,我才在有氧運動中心東側發現了一排白色木板房,上有"中建抗非典作貢獻"的字樣,這就是非典定點醫院了?看來還不像,是門診室吧?與裡面的一排排白色木板房還隔著一道牆呢!找了半天,才在西南角發現了一個拉樹葉的小門,幸虧鎖頭沒有鎖著,我便走了進去。


拜訪小湯山醫院

一排排白色木板房,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有的有門廊,有的有窗廊,有的掛著一病區、三病區的牌子------中間,都樹有一個白鐵皮包做的通上到下的大煙筒,像是抽氣、換氣用的------

思緒一下子飛越到2003年春天——那個肆虐的日子裡。黨中央、國務院,高屋建瓴,英明決策,修建這座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4月23日,北京建工集團5個單位立即抽調4000多名施工人員攜500臺裝備開赴施工現場,經過7天7夜的鏖戰,一座耗資2億,佔地122畝,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野戰傳染病院——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誕生了。


拜訪小湯山醫院

4月24日,中央軍委一聲令下,多少軍人、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舍自己為集體,紛紛請纓出戰,全軍13個大型單位114所醫院1383名官兵迅速集結,火速趕往小湯山。也許是唐山人,家住石家莊,更使我難忘的是:5月2日,北京、石家莊、唐山三地連線,新人同步上網,來自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護士史少蕊與遠在石家莊的新郎,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別開生面的網絡婚禮。那情、那景,都與小湯山緊密相連,都與這場決戰非典緊密相連。


拜訪小湯山醫院

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軍人,總是首當其衝,奉獻和犧牲是軍人的代名詞。臨危受命的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院長張雁靈曾在醫院門口說過,"小湯山非典醫院是一個定點醫院,更是一個焦點醫院,所以在小湯山無小事。因此,我們在國人面前代表著軍隊,在世界面前代表著中國。"


拜訪小湯山醫院

軍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創造了奇蹟:從5月1日開始收治第一批非典病人起,到6月20日最後一批患者康復出院止,這51天裡,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先後收治了680名非典患者,死亡僅8例,病亡率不到1.2%,為世界最低,全部官兵無一人感染。在這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鬥中,小湯山,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時成為一個特別的代名詞。

轉眼5年過去,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早已完成了歷史使命。Sars一露頭,一較量,在強大的人民面前,就畏縮了,再也沒敢反覆,人類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戰勝各種疾病------


拜訪小湯山醫院

留下的白色木板房,畢竟是有時間限制,風吹雨淋,霜欺雪打,月侵日蝕,已經開始破損,有的門窗脫落,有的房簷翹起------整個院子,雜草叢生,落葉漫地,鳥兒乍起,像是荒廢了一樣------

但是,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在這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鬥中,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將永遠牢記在人們心中------


拜訪小湯山醫院

我走著,特賦詩一首:"治心懷碧小湯山,一夜成名皆有源。昔日溫泉祛百病,今朝非典戰兇頑。"

這篇日記,原寫於2008年11月22日,

今天,為了給武漢人民加油,特意公開出來,以鼓勵人民,堅定信心,人定勝天。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新型病毒感染,勝利是屬於人民的!

九口2020-1-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