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在翡翠界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三分料子七分工”,好的原料再加上好的技藝與創意,保留原料特色的基礎上,運用皮色,紋理, 顏色進行巧雕與巧雕,將玉雕師的情感揉入到作品中去,每一件都是孤品,獨一無二,難以複製,也使作品本身發揮到最大的價值!優秀的雕刻師們正是深喑此道,因此創作出許多經典之作,來自福建莆田的青年雕刻師鄒金峰也是其中一位,他匠心獨運,技藝超群,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獲得業界的一致好評!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鄒金峰,原名鄒金芳。1985年出生於福建莆田,玉雕師、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師,廣東玉雕金牌工匠。自幼喜歡藝術的他之前一直從事壽山石的雕刻工作!2006年,鄒金峰在愛好的驅使下改行從事玉雕行業,師從鄒祖陽大師。翡翠的雕刻工藝雖與其他玉石的技藝不同,但作品表現手法確有相似之處。由於有多年的壽山石雕刻經驗為基礎,觸類旁通,加之自己的辛勤努力,鄒金峰很快就熟知原料特性,懂得雕刻技巧,熟練操作技能並靈活運用的基礎上再有所創新。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2010年鄒金峰在佛山平洲成立玉品軒玉雕工作室(2017年改名為秋之匠工作室),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一開始,他把工作室建的很大,請了不少工人,準備大幹一番。但在平洲這個遍地都是玉石市場的地方,想幹出名堂來談何容易?曾幾何時,他低迷過,頹廢過,甚至想到過放棄,多虧雕刻大師鄒萬通的提點,溝通與幫助,才使他走出那段困境!既是良師,亦是益友,鄒金峰被其大匠精神所鼓舞,漸漸地找出了自身的不足,縮小門面,只做精品,重拾起其創業的決心。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在創作過程中,他逐漸找出了自身的定位,創作原料以翡翠為主,擅長傳統佛教人物和藏傳佛教人物雕刻,作品風格整體以傳統寫實為主,虛實結合,人物造型傳統大氣,比例和諧;精於通過動態細節的刻畫帶動畫面氛圍,意蘊生動自然,展現出深厚紮實的傳統佛教文化內涵和玉雕功底,亦收穫很多。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2018年,鄒金峰廣東四會玉石雕刻“華表獎”評選中獲優秀獎;

2018年,鄒金峰在“中國金藝獎”評選中獲國際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獎金獎;

2018年鄒金峰在“中國金藝獎”評選賽中獲國際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獎銀獎 。

而在近期,最讓鄒金峰滿意的作品,便是他創作的這件是《藏傳佛教綠度母》。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原料起初是因為太厚有點暗綠,摻雜著些許裂和棉,鄒金峰本來是想做一尊觀音,後來無意間和鄒萬通大師一起喝茶聊天,共同研究下,最終定為藏傳佛教綠度母。在處理細節方面,進行俏色巧雕,鏤空調水避裂紋,整體創作線條流暢細膩,顏色配比均勻,重點突出。綠度母造像為菩薩裝,全身呈翠綠色,是藏傳佛教的事業部之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一面二臂,面容姣好,身材纖細,美貌絕倫。其左右手各拈蓮花,象徵施予一切眾生無畏、慈悲滿願,悲智雙願;綠度母坐菩薩座於蓮花月輪上,雙腳屈左展右,左腿單坐,右腿向下舒展,踏在蓮花上表示隨時準備起身救度苦難眾生,如慈愛的母親一般,目光深沉,拯救鍾愛的孩子。整體形象華貴大氣,慈祥莊嚴,聖潔美麗。最後在底座的巧妙處理上,釆用了藏傳唐卡風格的銅座鍍金工藝,再鑲嵌上南紅和綠松,使整件作品做工精湛,渾然天成,美倫美煥,無無倫比。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記廣東青年玉雕金牌工匠鄒金峰


“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耗費了半年多的心血和無數個夜以繼日的努力,最終換來的卻是獨一無二完美之作,鄒金峰最大的感悟是值得的,幸福的……我們期待他的這件作品在以後的評選中再創佳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