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昂山素季被西方國家紛紛拋棄了呢?

幸福地帶2


昂山素季被軟禁十八年後,帶著民主,人權的滿腔熱血走上政治舞臺,掌權之後,面對自己政權的鞏固,國家的貧窮落後與分裂,要想解決這些現實問題,西方的民主人權不太好用,反而對鄰國的高速發展,繁榮昌盛,政治體制有了認識。

昂山素季認識到,緬甸從經濟建設到完整統一,離不開中國的幫助合作,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是緬甸的一次機遇,中國的月亮必定先照緬甸的近水樓臺,與近鄰合作的潛力空間很大。

因此,昂山素季對西方這個遠鄰愛莫難交,漸行漸遠,對近鄰中國的態度有了轉變,積極通過外交努力,改善兩國關係,與中國展開合作,努力爭上中國一路一帶的發展快車,發展緬甸經濟,爭取中國在緬甸國內和解上,給緬甸政府更大的幫助。


以詩會友3


西方國家拋棄昂山素季是遲早的事,因為在此之前,昂山素季已經把他們拋棄了。

眾所周知,昂山素季是緬甸開國元勳昂山將軍的女兒,她兩歲離開緬甸,在海外連續生活了28年,期間她入讀牛津大學,在聯合國工作,嫁給了英國學者、牛津大學教授邁克·阿里斯,入了英國國籍。

這些經歷讓她從進入政治漩渦的那一刻起,就成為了西方人眼中標準的政治模板:良好的家世,西方的教育背景,具有國際視野,女性!也註定她可以很容易地獲得來自所謂“自由世界”的支持與援助。

昂山素季很善於利用這些優勢,在積攢了足夠的政治資本後,1988年她以照顧母親的名義返回緬甸,然後快速組建政黨,並以絕對優勢在1990年的緬甸大選中勝出,

首戰告捷,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彼時昂山素季的成功,具有十分複雜的背景!

首先是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全球範圍都颳起了一股“自由風”,強大的經濟實力令西方國家的制度優勢無可匹敵,尤其是經濟落後、改革乏力的緬甸,傳統的政黨在這股狂風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其次是昂山素季本人的魅力,昂山將軍的遺澤,加上其本人坎坷的經歷,讓緬甸百姓對她報以同情,同時也寄望於她能夠為國家帶來改變。

第三是外部勢力的支持,在西方人眼中,昂山素季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緬甸這個南亞小國的範圍,她的勝利代表了西方制度在中南半島的復辟,支持昂山就是支持自己。

有了這三點,昂山勝利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但強龍不壓地頭蛇,緬甸強大的軍政府可不願意乖乖就範,他們馬上宣佈昂山當選不合法,並將她囚禁起來。

出人意料的是,這種粗暴的做法成為了昂山政治生涯的轉折點,讓她在若干西方制度代言人中脫穎而出,並藉機蛻變為“曼德拉”式的人物,尤其是西方世界,他們樂於樹立一個亞洲反傳統的典型,一端是強大的國家機器,另一端是一個為民請命的弱女子,兩相對比,以達到攻心的目的。

1991年,昂山素季不出預料地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在演講詞中說道:

“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

這些做法都讓外界對她的評價加分不少,緬甸國內百姓更是對她頂禮膜拜,此後,她的名氣繼續看漲,直到最終當選。

但昂山當選後的所作所為,卻讓西方世界大跌眼鏡,尤其是在羅興亞人問題上,與前任做法如出一轍,想象中的自由、民主、仁愛,蕩然無存。

昂山為什麼說一套做一套,不顧西方國家對她的幫助與信任呢?

首先,政治和政治口號是兩碼事,比起純情又理想化的政治口號,政治就是骯髒不堪的黑暗勾當,嘴裡喊著公平公正,手裡做的都是無恥的利益分配,尤其是在傳統深厚、經濟又較為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如果抱著西方國家那一套理想主義,不僅幹不成事情,自身地位也難保。佔據緬甸人口絕大多數的是緬甸本土百姓,無論出於個人立場,還是選票,昂山都必須最大限度維護他們的利益,否則不僅難以施政,維持都是大問題。

其次,昂山身上帶有強烈的東方專制色彩,只是西方國家被她迷惑。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是緬甸的開國將軍,當年為了民族獨立,不惜與日本人合作,二戰後轉而與英國人苒和,可謂不擇手段。昂山素季雖然在國外長大,但緬甸傳統文化對她的影響不可忽略,1995年昂山素季為了延續政治生涯,在被釋放後拒絕返回英國看望生病的丈夫,直到對方去世。可以說,參政後的昂山素季已經是鐵石心腸,試問這樣的心態,又怎會在乎外部世界的褒貶。

第三,羅興亞問題本質上是西方國家殖民政策的產物,將其現狀歸咎於緬甸不公平,緬甸人也不會接受。昂山素季從沒有有在任何場合對此作出承諾,只是西方國家一廂情願的以為她會這麼做。

看到昂山素季上臺後的做法與起初期待的不一致,一些西方國家開始撕破臉皮,大肆鞭撻昂山素季,認為她背叛了信任,欺騙了西方國家的感情。

在日慕鄉關看來,作為一個緬甸人,昂山素季最需要忠於的不是西方國家,而是緬甸的百姓,比起國民的生計,個人的榮辱不必過於計較,至於那些來自外界的榮譽批評,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如果哪個西方政客或百姓真心想要幫助緬甸人,可以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是空洞地喊口號!



日慕鄉關


請為這個畫面配上對話字幕~



振刺青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解讀。


首先,美西方與昂山素季的分道揚鑣只能說明雙方此前對彼此存在錯誤認識,未能給雙方關係一個準確的定位。確實,在昂山素季被釋放之前,以及當政之前,美西方為了反對緬甸軍政府,為了推廣民主,向昂山素季提供了大量的支持,給了昂山素季很多讚譽。昂山素季也以美西方為靠山,在美西方支持下成功上臺。然而,昂山素季本質上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不是西方民主的代言人,不會什麼都聽西方的。美西方支持昂山素季也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有所企圖,也就是要昂山素季領導下的緬甸跟著美西方走。那麼,雙方可以說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他們的分道揚鑣也就是遲早的事。


其次,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昂山素季在掌權之前,可以肆意攻擊軍政府的政策,因為她不需要對此負責,只需抨擊就可以了。然而,掌權後,昂山素季發現軍政府的部分政策,特別是在羅興亞人方面,可能也有苦衷,不得不這樣做,或說原本就是對的。一來昂山素季內心可能認可軍政府的做法,認為這符合緬甸的長遠利益,不然,如果聽信西方的遙控,可能後患無窮。二來昂山素季為了得到軍方和國民的支持,在羅興亞人方面可能也不得不與軍方保持一致,也就是對羅興亞人實施強硬打壓,否則自己的政府可能很快就會垮臺。那麼,面對美西方的壓力,昂山素季也別無他法,肯定要以國家利益為重,不會為了得到西方讚譽就拿國家利益開玩笑,那麼自然就得罪西方。


因此,只能說,西方與昂山素季不存在誰拋棄了誰,雙方的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


西域都護


假著西方的民主、人權之衛衣上位後,卻不能為西方在緬甸的利益上代言!既然如此,那麼最終淪落到被卑鄙無恥的、偽善的、雙面的西方政客所拋棄也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了啊!

否則你還真以為上帝下凡了呢?




我本率真1


與其說西方國家拋棄昂山素季,不如說是昂山素季為了緬甸的利益而遠離西方國家。

在昂山素季被釋放並且全面參加政治之前,西方國家爭先恐後地給昂山素季貼標籤與“給榮譽”,這包括英國政府先後給昂山素季許多“民主與自由”榮譽,挪威、法國與美國也先後給她許多頭銜。不過,說到底,美歐這麼幹是為了打擊以軍人集團為主的緬甸政權,希望能把昂山素季扶上位後,確保美歐的利益能夠全面重返緬甸,進而影響或者控制緬甸的戰略利益。

美國與歐洲原認為,昂山素季如此之西化(比如說她老公是英國國民,兒子也是英國國藉,以及她多年也受西方的教育並且得到西方的支持),因此,她一旦解放並且上臺執政,那麼一定會帶領緬甸完全投身美歐的懷抱,然後跟著美國與歐洲一條路跑到底。

然而,美國與歐洲低估了昂山素季的民族與國家情懷。事實上,昂山素季在剛剛獲釋的時候,我有機會在仰光第一時間與她有過一次一對一的對話。在問及她是否會帶領未來的緬甸完全走向西方時,她明確地回答我說:緬甸的利益才是一切的根本,親美歐還是與鄰國繼續友誼完全是為此服務。而且她父親的家國情懷對她也影響至重。事實證明,美國與歐洲都沒有認識到昂山素季的家國情。

此外,昂山素季是非常現實的政治家。她上臺之後,當羅興亞問題讓歐洲與美國給她施加巨大壓力時,她終於體會到此前的政權所面臨的困境,並且也強化她無法讓步的行事方式。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與歐洲那些口惠而實不至的做法完全無助於她治理緬甸,因此,她選擇了也鄰國共同向前發展並且發展關係的道路,完全無視美國與歐洲對她的警告。在此背景下,美國與歐洲當然擺出“拋棄”昂山素季的姿態嘍,但這又有什麼重要的呢?畢竟緬甸民眾與各方都支持昂山素季。


邱永崢



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昂山素季其實是西方按照自己的意願樹立的一個典型,真正變化的不是昂山素季,而是西方媒體。在野時,西方需要一個鬥士,通過這個鬥士向緬甸軍政府施加壓力,而昂山素季的父親是緬甸獨立的推動者,又是軍人,在緬甸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到現在在緬甸國內有很高的支持度。同時,昂山素季接受西方的教育,長期生活在西方,有與西方溝通的技巧與能力,其丈夫更是外國人,這樣的人可以代表西方利益。


但是西方媒體沒有想到,在野黨的昂山素季與執政以後的昂山素季完全不同,在通過壓力,迫使緬甸軍人政權同意大選,最終昂山素季走向前臺,成為國家領導人的昂山素季已經不是在野黨的那個昂山素季,時時刻刻都需要維護緬甸的利益。包括在對待少數民族的態度。這樣的就與一貫正確的西方立場格格不入,他們認為昂山素季是叛徒,背叛了西方的教育,實際上,昂山素季是代表緬甸大多數人的利益,並且這樣的立場不能改變,如果改變,就是將被選民拋棄。


西方不願意聽昂山素季的解釋,認為緬甸對羅興亞人就是不人道,拼命向緬甸施加壓力,但是緬甸開始就不承認來自孟加拉的羅興亞人是緬甸人。這樣的認識差距更加加劇了西方對昂山素季的不滿,取消昂山素季的榮譽稱號,取消昂山素季的學位,取消昂山素季的各種頭銜,他們認為只要給昂山素季加大壓力,就可以逼迫緬甸就範,孰不知,在這件事上就緬甸軍方有很大的影響力,並不是昂山素季能夠左右。但所有的賬,西方還是算在昂山素季身上,認為她是叛徒,變節者。筆者認為,這就是西方為何在緬甸失敗的原因,問題的實質都沒有搞清,就擅自判斷的原因。


橋本看日本


在評價這件事情之前,首先介紹一下這位昂山素季。昂山素季,現年74歲,是緬甸獨立領袖昂山的女兒,現任緬甸聯邦共和國國務資政。緬甸實際領導者。緬甸議會發展聯合協商委員會主席。緬甸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總書記。他從西方國家的所推崇民主明星,希望女神,到現在又被西方國家和媒體所拋棄,這真應了那就話,成業蕭何敗也蕭何。她既然可以被西方媒體所吹起,也就可以把他打到。昂山素季是女版曼德拉,只不過曼德拉成功了,昂山素季失敗了。

西方國家和媒體之所以吹捧昂山素季是希望她上臺以後親西方,依附西方。是西方勢力扶持起來的“民主鬥士”。是西方所謂民主社會包裝起來的聖人。是他們給亞洲國家樹立起來的“民主樣板”。在西方國家裝裱之下,昂山素季成為緬甸民主的化身,無數的民主光環戴在了她的頭上,包括諾貝爾和平獎。昂山素季成為緬甸這個軍事獨裁國家的希望,大有天下安危寄予一人,但當時緬甸的軍政府並沒有搭理這個已經是英國國籍的女子,但緬甸普通民眾卻被“忽悠”起來,他們紛紛抗議,罷工而要讓昂山素季成為緬甸公民,參見選舉,更加希望她新緬甸的新總統

。當然,這也其父親的威望是離不開的。而昂山素季也被“忽悠”膨脹起來了,她也自詡為緬甸代言人,高呼民主,暢談西方制度先進。但所有的人都忘記了,她就是 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她一天議員沒有擔任過,沒有治理過一縣一市。更別說一國了。但隨著媒體的宣傳她自己也迷茫了,昂山素季似乎已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而昂山素季真正成為這個國家領導者的時候,她才知道罵人容易治國難,就會指責錯誤,而不會出主意治理的人,也一樣是個笨蛋,昂山素季當家的時才知道,治國有多難,民主不能當飯吃,對於一個每天收入不足1個美元的國家來說,這太過奢侈

,政治正確,那是西方媒體對別人,而不是自己。昂山素季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而對羅興人的做法,引發西方國家的抨擊,西方給的“榮譽”又給收回去了,如加拿大取消的這個“榮譽公民”稱號既是是打了自己的臉,也說明這個稱號的虛偽,當昂山素季的行為行為符合西方道德的時候,她就是女神,當昂山素季的行為背叛西方道德的時候他就是女巫。西方媒體虛偽可見一斑

現在的昂山素季已經不需要西方國家給她的包裝形象,她現在需要做的是她的自己,

她被西方文明釦上“踐踏人權”帽子的政權,而昨天昂山素季還是民主鬥士。我們不僅要問,到底哪一個才是昂山素季。經過幾年政治生涯,昂山素季更加現實,她首先要維護的是緬甸的國家主權和領土為完整,而不是給於羅興亞人所謂的“民主”。昂山素季向美國直言,“給我指出一個沒有人權問題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踐踏人權的問題,我正在嚴肅對待對本國侵犯人權的指責。但現在昂山素季已經更加務實,昨天她是民主衛士,但今天她更是國家領導人。地位的不同,也決定了昂山素季的行為方式。

緬甸。全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地區。國土面積大約6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40位。是東盟的成員國。19世紀淪為殖民地。1948獨立。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國際家發生動亂。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國家政權,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開始全面制裁緬甸。在2008年。在聯合國的斡旋之下。緬甸聯邦共和國重新建立,通過新憲法。昂山素季目前實際上控制著這個國家。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俗話說,端誰飯碗歸誰管!昂山素季是緬甸領導人,當然是緬甸服務的,緬甸利益是第1位的。

昂山素季當年吃的是西方的飯,當然西方國家喜歡聽什麼,她就要說什麼,所以西方給了他很多榮譽,好像很聽西方的話。

臺上臺下是兩回事兒,正所謂馬上得天下,而不能馬上治天下。掌握了緬甸的政權,必須從緬甸的現實出發。現實就是西方說大話,用小錢,緬甸得不到實惠。想想西方也是,支持昂山素季能花多少錢?支持緬甸一個國家發展需要多少錢?

所以緬甸權衡利弊發現加入一帶一路會有大發展,當然要和中國搞好關係。西方國家就感覺昂山素季背叛了西方,也叫拋棄了西方主張。國家最希望得到實惠,哪裡得到實惠就往哪裡去,所以西方沒必要指責昂山素季,有本事能拿出更大實惠,緬甸肯定跟著西方走,關鍵是西方也做不到。

葛優的一句臺詞很好的刻畫了這些人,可以貼在西方國家的臉上,地主也沒有餘糧啊!



大志遠思想空間


只是因為昂山素季不甘心出賣緬甸的利益給西方‘,而西方覺得失去投資價值了而已,同樣出現類似情況的還有敘利亞的巴沙爾。這兩個人的狀況十分相似,都是從最開始的支持,熱捧到嫌棄甚至反對。這兩人都沒有錯,就是立場轉變了而已。

緬甸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裡有兩個東西可以牽制到全世界,一個是緬甸的地理位置,這夾於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中間,印度跟東亞巨頭的人口總和逼近30億。這意味著西方只要能夠在緬甸立足建立貿易站,那麼將可以賺取大量的人口紅利。可是緬甸是在軍政府控制下的,軍政府怎麼可能讓這些外國人到自己的地盤上立足。這時候西方便鼓動昂山拉季去跟軍政府對抗,目的是開放緬甸口岸。

第二種則是毒品,緬甸的毒品可以牽制到全球。緬甸是最早是由英國開發起來種植鴉片的地方,現在緬甸的毒品生產依然是全球最多,每年給歐洲輸送的毒品價值大約有800億美元之多。西方同樣想要獲得這條毒品的生產線,現在這條貿易線控制在緬甸軍政府手裡,本打算捧昂山素季上來跟緬甸軍政府抗衡,然後再拿這條生產線當報酬。

可是昂山拉季在掌權後則選擇了跟軍政府和談,提出保證軍政府的利益,這樣就沒有土地可以供西方立足了,也沒有東西償給西方了。西方現在只能自認倒黴,投資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