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戰國七雄比作七家公司在邏輯上說得通嗎?

-陌依尋-


在中國歷史上,自春秋以後,秦以前(公元前475年一一221年)這一階段稱為戰國時期,顧名思義,這一時期各諸侯國(秦齊楚魏趙燕韓)藩政割據,之間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少不了刀刃相見,戰爭不斷,後秦併吞了六國,建立了秦朝(贏政、始皇)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中央集權,領布了各項制度,如統一錢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按田畝納稅等,為抵抗北方外來侵犯,修築了千古文明的萬里長城,客觀上在當時也推動了會的發展,後因暴政而被漢取代。

言歸正傳,把戰國七雄比作七家公司,認為還是有點道理的,從長遠的歷史來看,諸小國把華夏大地割裂得零碎不堪,各自為政,爭來鬥去,有礙社會發展,只有統一起來實行中央集權,分級管理,在國家的統一佈署指揮下,七雄作為七家公司各司其職,各自利用其優勢協同發展,不斷增強國力,不僅可以造福人民,更有利抵禦外來侵犯。

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在祖國統一,政通人和的大環境下,各族人民齊心合力,才能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鴻英22


以公司角度來看說的通,商場就是戰場,確切地說應該比作七家同行業有著競爭關係的公司。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他們都有著一統天下的願望,這和公司希望壟斷市場一樣,對自身有著巨大利益。

但也有不同,戰國的統一更利於普通民眾,而市場的壟斷則對民眾來說是弊大於利。



嗅事江湖


戰國七雄比做七家公司,比喻嘛沒有那麼嚴謹,也不存在邏輯通與不通。本人以為,若把戰國七雄比做七家公司,反而更有趣更形象更貼近生活。因為,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集團還是一個公司,在團隊領導,公司治理和日常管理上是一致的,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把戰國七雄比做七家公司,更為直觀。

*發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說不通,戰國時代周天子已成虛職,周朝已經名存實亡,這七個強國都在各自發展,我大略分析下:

1.秦趙雜合了戎狄,已經不是傳統列國。

2.楚國居難蠻之地,始終不被正統接受。

3.齊國號稱禮儀之邦,但國君庸俗無能。

4.其它列國,勉強入列。


大漠文哥


這個怎麼可以說不通,但要看你如何融為一通,可能某些地方可以,比如管理、人才、市場經濟、業績戰果等!


義行之


所謂商場如戰場。所以公司間的競爭也跟戰場沒有多大區別。公司間的競爭優勝劣汰是市場法則。國家間的鬥爭。強勝弱忙。遵循的是自然規律,叢林法則。


手機用戶藍月詩雨


比喻是可以的,但也意義不完全。國家和公司有共性,也有很大的差異化。例如都需要很好的經營和管理。某種意義都需要為員工(人民)‘牟利’。儘管商場如戰場,但國家的範圍和領域更復雜,管理國家和管理公司是兩碼事,沒可比性。


石夢來


說不通!


安平五路於文濤


說不通


用戶3192488536682


可以行的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