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60歲的一些老人還要外出打工?

taooolu


60歲老人還要出去打工,更多的原因是被生活所迫,農村跟城市是不一樣的,城市60歲都到了退休年齡,每個月還會有退休工資,但是在農村60歲的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只能靠打工掙錢維持家庭開支,在我們這裡的農村60歲左右老人都是在在打工,一年四季只有春節過年和忙收秋種的時候會在家,其餘時間都是在外打工,農村的老人確實不容易,希望大家遇到需要幫助的老人,可以給予一些幫助



農村王浩


其實這個問題在農村是普遍性的,要想說清楚還真的不是幾句話就能回答的。這裡僅說我一個老鄉的例子,也許其中的答案就不言自明瞭。

這個老鄉從安徽老家來上海郊區種菜十多年,來時二個孩子小,老家沒人帶只能留在上海讀書,老婆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幹農活,白天黑夜,日曬雨淋最後身體落下了腰痛病。孩子大了又無法在上海中考只能選擇回老家,辛苦幾年二個孩子都沒考上大學,如今只能選擇出門打工。按理說家裡的經濟條件也還過得去了,最起碼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有的。可是,往往願望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二個兒子大的都快三十了親事還沒邊兒,眼下農村的壞風氣想想都害怕:“房子、彩禮、車子”這幾樣你沒有還想取老婆?何況家裡還有個長年病的老婆不能幹活要照顧,光靠二個孩子打工那點收入又何償不是杯水車薪?老鄉雖然62歲了,只能選擇再次出門去崑山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臨走那天,看著比自己還大一歲走路都弓著背象七八十歲老太婆的老婆,心酸的只能背過身去抹抹眼淚,狠心地頭也不回地走了……

“房子、車子、彩禮”這三座大山的重壓及驚人的數字本領域的其它朋都已經說得十份具體了,這裡我也不想重複了。但是在農村,又有多少60歲的老人家裡“房子、車子、彩禮”都置辦齊了還有錢在家裡安享晚年而不用出門打工呢?心酸我那個老鄉,心疼農村那些60歲以上為了兒子還要出門打工、家人天各一方的所有老人,現實真的無情,生活充滿心酸。

好在國家已經在大力整治農村的不良攀比風氣,特別是結婚彩禮越要越高的道德敗壞行為。

希望今後能還農村一片清靜的天地,還60歲老人一個安逸的晚年。


老楊不想老


年過花甲之年還要出去打工,背井離鄉,揹負的是更多的無奈和心酸。


一.經濟條件所迫,說到底都是被錢逼的。

1,生兒不為養老,可能是來坑老爹的。就像我打工的地方一起租房的一個鄰居,夫妻兩人都已年近60了,男的在環衛所做臨時工每天早早上班打掃街道,女的幫老鄉帶孩子。問起打工的原因,都是為老兒子娶媳婦欠債了,只能外出打工掙點還債,偶爾還要為大兒子貼補點家用。每次見他們那苦澀的笑特別的心酸。

2.為了自已能掙點零用錢,能自由支配。說實話在家靠種地可能入不敷出,在家沒錢給孫輩買點東西自覺很憋屈。兒女的壓力也很可能無顧及的父母,一輩子不求人的老人們為生活所迫可能遠走他鄉打工;

3.自我感覺身體狀況尚好至少還有勞動能力,並且自信可以找到工作,不求人只求已。

二.社會還有需求,能夠為老人們提供勞動崗位,如環衛工人,農場工人,公園裡的清潔工人等。

三.福利還不夠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60歲的老人出門在外靠自已的雙手掙錢,讓我們力所能及的善待老人,幫助他們,物質上不富裕,精神上能滿足。


爛漫花開


農村60歲的老人打工的很多呀,為什麼呢?農村一般收入有限。可以說現在農村的年輕人有那個不啃老呢?

現在農村的孩子為了生活,娶妻都去縣城賣房了,一套房現在每平房差不多五千在我們這,一套房需要六七十萬,付了首付,還要月月交貸款。老人60歲他的孩子也就差不多40吧,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老人不幹行嗎?就是不停地幹負擔壓的都喘不過氣。

有老人年輕人都指望老人能幫襯點,我也是個農民,父母早早的就離開了我,我現在生活很困難,小孩小,自己身體又不好。農村有沒有特別賺錢的門路,生活實在是難。什麼都需要自己拿主意。

我們這80歲的老人都還打工,這是農民的本色,只要身體好,都不願在家閒著。誰家的老人不是為自己的兒女著想呢!



王大在農村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農村60歲還外出打工?現在結婚大部分需要車子房子樓,哦,老人都想為兒女減輕一份負擔,就像我老爸70歲了,還外出打工,沒辦法,父母總是為兒女分擔,再有一個是我們農民沒有退休金,只有老年錢,不知道是什麼錢,就是過60歲,可能每個月領個100塊錢,不能夠維持生活,所以像那些身體比較好的60歲老年人都選擇外出打工,現在農民在家種地嗯,農閒的時候就外出打工 爸經常說自己能動手就不連累兒女,我相信天下的父親都是一樣的,都想為兒女盡一份綿薄之力


鄉間小慄


農村六十歲的老人還出去打工,在我們哪兒已經不是什麼希奇的事了,以前的農村人只要沒有事業單位上班就沒得社保養老保險這塊得,哪個年代就業機會又少,有點錢都是修房造屋,供小孩讀書。我小時候,爸爸又沒有手藝,三姐妹又要讀書,種的穀子還不夠吃,哪個日子呀回想起來都好堅難。娃兒些長大成人,老的還要拿錢出來買房,結婚生子,到最後養老錢都沒得了。只要還幹得,都想辦法出去打工掙錢,一句話農村人不容易


瀘縣張二妹


題主說,心酸,農村60歲老人還外出打工一事,我來回答!

一,心酸,不排除有的60歲家庭負擔重,而且家運不好,還有子女未成家,需要彩禮,購房,大量需要鈔票,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貼補家用,自己還要省吃儉用,那怕再累也捨得休息一天,如何這種情況的老人確實心酸。

二,一般在農村只要身體沒病,60歲在外打工還很正常,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的身體素質跟著提高了,現在60歲身體還很強健。

三,人們正習慣於把年滿60歲,作為人老的標準,應該享清福,其實錯了,現在人的平均壽命大有提高,在安徽為例,最近數據表明,平均壽命達到78歲,對老年人標準今後可能要調整。

四,60歲打並非農村人才有,其他階層的60歲退休後,也有重新工作的,但是他們的工作不叫打工,比打工文明多了,現舉例說明!

I,一位市財政局幹部,今年67歲退休給私企做會計工作。

2,一位鄉鎮書記,今年76歲,還到農村幫修家譜。

3,教師退休後,不在家辦輔導班的,就被學校反聘,二次走上講臺。

4,一位陳姓企退人員,月養金303O元,今年72歲,他還起早摸黑做他的老本行(蔑匠)賺錢。

四,現在農民60歲不像機關事業單位有穩定的養老金,由於改革開放農村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農民生活水準普遍得到了提高,多數老人生活還能過的下去,而且國家把農民的養老金,已納入正常增長機制。

五,總結,隨著經濟的發展,黨和政府已把三農工作納入重中之重,而且以工業反哺農業,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城鄉差別越來越小,農民的養老問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與關懷,今後會越來越好。


蔣山老徐


首先你說的沒錯,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人口總量依舊高達七億人左右,其中6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我國農村地區也在逐步進入老齡化,而在此社會大背景,超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不得不再度向他們的晚輩一樣,背起行囊,踏上南下或者北上的列車,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一員。


在老人收入渠道受限,而傳統的糧食種植或者農業生產活動收益一般的情況下,很多農村老人為了維持生計,增加自己以及家庭的整體收入,才會出此下策。個人以為,導致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兩點,
第一,農村地區的勞動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這背後是我國農村地區普遍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所導致的後遺症。打個比方來說,在20年前,耕種十畝地,需要大約十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而到了現在完成同樣的農活兒,可能只需要兩個人,三個人剩餘中的八個人則需要另謀出路。

第二點,我國目前農村地區的發展與城市地區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不管是在就業崗位還是發展前景方面都是如此,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能夠為人民們帶來更多收益的工作崗位,絕大多數出現在城市,農村地區可供提供較高收入的就業方式和途徑依舊比較稀少。


在我國,整個社會大環境步入老齡化的背景下,很多農村老人也像城鎮老人一樣,不得不面臨著年邁,卻依舊要迫於生計而繼續工作的壓力和困擾,而客觀來說,這一情況在今後可能會繼續存在,畢竟社會福利保障並不能夠完全顧及每一個,這也就註定了很多農村老人即便是在達到已經足以退休的高齡之後,還是無法在第一時間安享晚年。而我國農村老人的境遇則更加的悽慘一些,不但沒有豐厚的退休金,甚至還要在年邁的時候繼續奔波,拼命。


鍾情三農


農村60歲的老人還需要外出打工,這在農村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如果這些人農村60歲老人像城裡人一樣有退休金的話,也不會到城市裡去搶那些年輕人的崗位的。不要說農民不知道享福,不要說農民習慣於幹活,習慣於賺錢,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都願意不想幹活去享福。農民天生的宿命就是活到老幹到老,如果農民不幹活的話,就有可能吃不上飯危險。



對於在農村60歲的老人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比較多。這一代人也是受過罪的人,也過過苦日子,勤儉節約,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的生活作風應該是這一代人的代名詞。對於這代人的子女相對來說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不但孩子要上學,而且還要有樓房車貸等壓力。作為60歲的老人必須自己努力幹活來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至少能在能力範圍之內,能幹一點就算一點。



對於農村60歲的老人似乎現在這個歲月裡還依舊是幹活的年紀,畢竟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好了一些。60歲的老人的確沒有養老的保障他們只有靠那每月100多元的農村養老金,是不能夠維持自己的養老的生活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打工賺錢,去流血流汗的賺錢,才能夠承擔起家庭的正常的開支的需求的責任。對於60歲的老人在農村幹活還是比較有體力的,但是在城市裡想找工作就相當難了,特別對要求那些三高比較嚴的工作崗位,這部分老人是找不到這樣的工作了。所以農村60歲老人只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比如說門衛、保安、清潔工、環衛工等等,這些工作相對來說報酬是非常低的,一般在兩千到三千元之間。



農村60歲的老人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或者是為了承擔起家庭的經濟重擔,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因為他們已經不能夠再去接受更多的新生事物再去幹一些技術類的活,只有靠出苦力再賺一點錢。60歲的農村老人體力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差一些的,所以工資也不是太高了,但是這也是別無他法,因為農民不勞動就沒有其他的收入,沒有收入家庭就會出現經濟危機,所以農村老人還是必須得勞動的。



總之,對於農村60歲上的老人外出打工賺錢,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60歲已到了花甲的年齡可以說,是不能夠在幹一些重體力勞動,健康是最重要的,可是家庭的生存需要開支更重要,所以農村60歲老人也還要外出打工賺錢,畢竟還要吃飯還要穿衣,還要其他方面的經濟開支,如果解決不了生存的問題其他的都是空談。因為農村60歲上老人沒有退休金,只有那一點點的養老金不能夠解決農村老人的基本的生活開支,活到老幹到老,這就是農民的宿命。如果農民即便是老了以後不幹活是不可能,因為至少自己還要穿衣吃飯。


三農一姐


農村60歲老人外出打工是必不得已。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有的家裡兒子還要結婚,女兒要出嫁還要很多錢用。家裡又沒什麼錢。

2,在家幹農活賺不到多少錢,又需要很多錢用。

3,農民沒有退休保障。想賺些錢養老。

4,孩子們賺的錢不多,還要帶孫子要錢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