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重頭再來254860354


自從有了老二我的脾氣莫名其妙的變得連我本人都懷疑自己,時不時的愛發火,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和情緒。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人們常說的“河東獅”“大嗓門”“高音炮”,一覺得不順心的都會提高分貝說話,非常缺乏耐心。

前不久老大貪玩不認真吃飯,開始我還溫柔細語的跟他說,叫他吃快點,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或者拿著筷子到處跑,他還是不聽,根本都沒有把我說的話聽進去耳朵裡似的。等我說第二遍的時候他也倒聽不聽的,還反抗說:“我就不吃,就不吃,就不吃嘛!”我當時火冒三丈了就直接大聲地說:“管你愛吃不吃,不吃餓了別找我要吃的”。當時的場面彷彿就像大人們吵架一樣,你一言我一句。看他太狂野了,我就拿一根衣架直接往他屁股打了幾下。他跑到牆角哭了,嘴裡還念著他沒錯為什麼要打他,很委屈的樣子。我打完了氣也消了,心裡也挺難受的,畢竟他還是個孩子呀,我這是怎麼了?為什麼老是控制不住自己呢?種種疑問冒出腦海。悔恨自己的行為,也知道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不愛他了,就變得膽怯又蠻狠。我這樣的脾氣持續了一段時間。

後來老大學校的老師反應說他在學校不愛說話了,也不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就自己一個人玩,變得好沉默。我頓時慌了,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做法,導致了孩子變成那樣子,他放學回來我儘量的去和他說說,談談他心的想法,慢慢的他又變得愛說話了,不沉默不語了,也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他的東西和心情了。在這個學期被評為“優秀娃娃”,高興的拿了獎狀回來給我看。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控制不住自己,把自己的情緒施壓在孩子身上,讓他們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那樣是不對的,不僅害了自己,還毀了孩子的一生。經過這些事後,我就懂得了怎樣教孩子,要與孩子像朋友一樣,有什麼事就敞開心扉的說出來,不要憋著,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時父母也是還長不大的孩子,也要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學怎樣做人做事哦!


媽咪寶貝的快樂


首先回答您,是可以補救的。既然您已經意識到了是因為自己的大吼大叫對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那我們現在就來說一下改正的方法。

您說的這個情況,其實我也經歷過,也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先來跟您說一下我的經歷。


我家兒子今年馬上6週歲了,一週多點會說話的他,從小開朗自信,口齒清楚,禮貌大方。見了人不用我提醒會主動問好。現在想想,跟家長有很大關係的是,我愛看書,他小的時候我會跟他說很多的話(普通話)。即使他聽不懂,我心裡煩悶了也會跟他說說,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他的語言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3週歲上幼兒園的時候,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我覺得很自豪。


他的變化始於4週歲的時候,準確的說是我的變化。因為我生了二胎了,陪伴他的時間減少了一半甚至更多,女兒身體不好,所以有時候兒子玩耍的時候鬧出很大的動靜我會說他,一次兩次不聽,就會喊他。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但是等我女兒大點我再回頭看看我兒子,變得膽怯、羞澀、不自信。一遇到事情就往我身後躲。我一下子心慌了。

現在想來,我的暴躁可能始於二胎以後生活的雜亂無章與工作,讓我心力交瘁,無意間兒子成了我的出氣筒。

發現問題以後,我馬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向兒子認錯

先向兒子道歉,告訴兒子是媽媽錯了,不該動不動對你大吼大叫。以後媽媽堅決改正

第二、約定一個方式,以免下次媽媽發脾氣兒子沒法控制

我兒子和我約定,下次你再生氣想喊我,我就摸摸你的臉,你就小聲一點,不要再對我大吼大叫。

第三、和孩子約定好,互相監督

告訴我兒子,媽媽很愛你,只是有時候犯錯誤了媽媽控制不住。和兒子約定互相監督。並不是說媽媽訓你了,就是不愛你了,媽媽犯錯你也可以批評。


現在兒子馬上6週歲了,正在慢慢恢復自信,活潑開朗。但是過程很漫長,開始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看你的臉色。怕你再衝他大吼大叫。但是現在他會跟我理論,好多了,做事情之前徵求一下我的意見,我會給他自主選擇的權利。媽媽覺得這件事這樣做比較好,但是媽媽會尊重你的選擇。有時候兒子會採納,有時候會依從自己的想法。

雖然不是主攻心理學,但是我也瞭解。
根據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3-6歲的孩子處於主動感對內疚感時期。主要表現為孩子想要幹什麼,但是如果孩子幹了一件事受到了批評,孩子就會覺得我錯了,馬上就會退縮了、畏懼了。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的主動感,要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去責備孩子做的不好。

其實現在想想,他也只是一個孩子而已,需要媽媽溫柔和愛。

站在媽媽的立場上,我覺得也沒有錯,孩子也不能不經歷一點點挫折,長大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現在壓力這麼大,孩子為什麼不讓我省點心。

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我還是個孩子,做事當然不能和成人比,為什麼媽媽就不給我犯錯的權利。

而且根據“踢貓效應”來看,其實大多發脾氣的,並不是因為孩子真的犯了天大的錯,大多是因為媽媽在生活中和職場上,有些不順利,遷怒於孩子了。假如今天彩票中了500萬,我相信孩子犯錯誤了大多家長都會去耐心跟孩子解釋,而不是衝孩子大吼大叫。


所以,想要改善孩子的性格,首先大人要成長。不能情緒化,心情要淡然一些。有很多的“自閉症”和“抑鬱症”孩子,是和大人有很大的關係的。過高的期望逼的孩子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逃避不願意面對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個職場媽媽,育兒路上陪你一起成長。有育兒問題和建議,隨時歡迎來諮詢。

(文章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好媽媽學育兒


我想說一定可以補救的,心理學是一個open的學科,任何時期開始心理教育,給予孩子心理營養都不晚,而且你已經意識到了問題,說明問題已經解決一半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先說說我經歷吧:我是一個9歲女孩的媽媽,我女兒上學前也是內心、膽小,說白了是沒有安全感。跟我對她的管教太嚴,有時候脾氣不好,衝孩子大哄大叫有關。


學習心理學,慢慢意識到孩子的問題,發覺孩子內心是缺乏心理養分的,安全感及其不足,也沒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即使自己很優秀,也骨子裡有很多的自卑,讓我非常的著急和傷心。


1.當我意識到問題以後,先正視自己,為什麼給孩子提供了這樣一個養育環境,通過剖析,發現原生家庭真的給我們父母帶來了很多影響,可父母我們無權力選擇,但我們可以回顧自己的童年,去與自己和解,可以改變的是事情帶給我們的影響。


先要做自己的好父母,鼓勵、欣賞、讚美自己,告訴自己這麼多年來很不容易。當真正自己不缺心理養分的時候。我們來給孩子去補充心理營養。


2.給女兒鄭重的道歉,告訴她,媽媽以前做的不好,媽媽也不懂,媽媽也沒有學會如何當媽媽,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管理和教育你,好像之前只會用大喊大叫,告訴她,媽媽真的也不會,請她原諒。當我這麼說時,我們母女都流下來幸福和感動的淚水,真的不容易,作為一個媽媽可以給女兒道歉。


3.給孩子做心理養分。孩子多年在喊叫環境生長,會有很多情緒,恐懼、害怕、擔心,這時候大腦經常處在緊張焦慮狀態,需要重新調整。改變家庭環境,改變喊叫,開始鼓勵、陪伴和讚美孩子,鼓勵孩子一點點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把自己膽小和內心的感受在適當的時候表達出來,要接納孩子的感受。媽媽知道你有一些害怕,不太敢當眾說話,我們可以在家裡練習一下。慢慢的,當孩子內心的負性情緒被處理,當孩子的內心和膽小可以被父母接納,慢慢孩子的問題反而解決了。


給孩子心裡補養,任何時候都不晚


多年的兒童心理教育工作,每當回憶曾經這段經歷,都經常被自己感動,感到到自己能意識到問題,並及時剎車,及時調轉方向。


樓主今天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問題真的已經解決一半了,只要持續的給自己和孩子增加心理養分,相信你的孩子必能長成參天大樹。


心理諮詢師心雨


根據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孩子內向、膽小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並不只是吼的問題,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一、女強男弱家庭

曾經有這麼一個男生,高一開學後不久就休學了,原因是這個孩子非常內向,不適應高中生活,內向喜歡某個女生,但是又不知如何表達,於是搞了個惡作劇,給女孩發了個恐嚇信息,他媽媽在他的日記裡,也發現了孩子寫的很多不太正常的日記,對女孩充滿了威脅。於是主動聯繫學校,讓孩子休學了。

在這過程中,我跟他父母接觸過幾次,最大的印象就是這個家庭的話全讓孩子的媽媽說了,嘟嘟地說個不停,而孩子的父親,整個過程顯得非常木訥,基本上是一言不發,孩子也是父親的性格,可以想象這個家庭的日常是什麼樣子的,這種環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

二、擁有一個“巨嬰”的父親

這種類型和第一種類型基本相似。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上完初中就輟學了,父母急著給張羅婚事,以便早抱孫子。誰知道,結婚後,男孩根本就沒有擔負起任何做父親的責任,一天到晚玩網絡遊戲,根本不和對象交流,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沒有管過,孩子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

三、過早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或者學屋

老家有個親戚,家裡有工廠,孩子小的時候,正式工廠起步階段,兩口子都一起經營工廠,孩子沒人管,但是又非常重視教育,把孩子送到城裡的一所最好的小學,但是因為無法住宿,所以在學校旁邊找了個學屋,就這樣一住6年,到了初中,又送到一所寄宿制民辦中學,所以孩子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和別人交流,說話聲音非常小。到了大學後,他爸爸想鍛鍊他,給他錢讓他請輔導員或者請宿舍舍友出去吃飯,他竟然都不敢請。假期回來,他爸爸讓我繼續開導他一下,結果說著說著,一個男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

四、父母經常打鬧,家庭不和諧

一個從小就親眼經常看到父母打架、吵架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也因為沒有安全感,而變得膽小、內向。

可以說,90%孩子的問題,都源自家庭和家長,其中家庭關係不和諧,父親長時間缺失是主要原因。有人說:母親決定孩子的智商,父親決定孩子的情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研究發現,在大腦負責記憶和思維的區域內,沒有父親的細胞;而在負責情感的區域,沒有發現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相反,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出現在負責語言和計劃能力的“執行區”。因此,他們相信對人類來說,母親的基因在大腦皮質的形成中有更大貢獻。

所以,當孩子出現內向、膽小的問題時,要想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親的迴歸,讓父親多陪陪孩子,多帶帶孩子,多做一些冒險的、刺激的優秀,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才是解決的關鍵,而且發現越早,越有利於解決問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我也經常對女兒大吼大叫,但前段時間女兒一句話,我再也不敢了!明白再不控制自己情緒,孩子都會被我害死!

老公在外地,我一個帶娃,兼顧上班,晚上

還加班,一天忙的陀螺轉。好不容易到家停下來,女兒東問西問,要我幫這幫那。本來工作事多加班,最近因為女兒晚睡上學遲到,被老師說,我又遲到被老闆說。現在她又折騰,我忍不住發火了,大罵她,責怪她,把責任情緒都推到她身上。女兒哭了,哭的很傷心,哭著哭著睡著了。。。事後又心疼不已,但每次看到她礙我事,依然控制不住發火!

直到2月24號晚上,幫女兒洗臉洗腳,女兒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以後不要打我了!當時我整個人懵了半天,原來這段時間我給女兒留下這麼壞的印象。我面目猙獰,嘴齒不饒人的樣子全深深印在她腦海裡了!

唯一讓我值的慶幸的是,女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也會開始拒絕說不了!不會被罵的不吭聲,或者以別的方式叛逆我,或者性情大變,沉默寡言,冷暴力。她還是個健康的孩子!趁她沒有被物化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心態了。

女兒之所以敢說不,和平時她爸的寵愛以及平時和她溝通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他爸除了不犯原則上錯誤,基本都是寵,給足了安全感。而我平時雖然比較嚴厲,但很多事情會徵求她的意見,比如我想吃她的零食,可不可以吃一點你的蛋糕,媽媽好餓了,看起來好好吃哦!再比如她要我幫忙開電視,當時正忙,我會直接表達,媽媽現在有點忙,可不可以等五分鐘?再比如她不願意分享零食,我會建議她分享零食,上次哥哥給了你兩包餅乾吃哦,這次可不可以也分享點哥哥吃呢?

大多都是以徵求她的意見為主,如果她不願意,也會問為什麼,要是她實在不願意,我們也不會勉強。她這麼小,以自我為中心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人的本性,好的留給自己。這是與生俱來!我不喜歡在公共場合為了維護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明明對方孩子錯了,偏偏教育自己孩子謙讓,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樣子!做錯了道個歉,我們還是好朋友。

我為什麼說這些,如果孩子長期被吼的膽小,內向,那麼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安全感和良好的溝通方式了,當然自己的情緒控制也非常重要!經常和孩子擁抱,親親,對孩子說我愛你,晚上半夜孩子睡醒,給足一個擁抱,再繼續睡。帶孩子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起加油!


復古平民公主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肯定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在採取任何補救措施之前,父母要放平心態,不要覺得只是採取辦法就立馬見到效果,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舉個例子,前兩天,我在忙工作寫東西,兒子非鬧著陪他玩,一不小心,把電腦弄關機了,資料沒來得及保存,我一下子就火了,衝他大吼大叫,問他到底要幹什麼,他的眼睛一下子蓄滿了淚水,想哭又不敢哭,因為他知道他幹了錯事,我抱著電腦離開房間,想讓自己冷靜下來,也想繼續工作,可是聽著他抽抽嗒嗒的哭泣聲,我一點思路也沒有了,我走回房間,把他摟進懷裡,“對不起,媽媽剛才衝你發火了,不是不愛你,是媽媽花費好長時間整理的資料因為你的任性都沒有了,媽媽還得重新做,你明白嗎?“ 他不說話,但也不哭了,我又說”媽媽因為脾氣不好跟你說對不起,你是不是應該為影響媽媽工作跟媽媽說一聲對不起呢?這樣我們就和好好不好?結局就如大家所料的那樣,他跟我說對不起,我們和好如初,我想說的是,對於這種最近發生的還能挽回道歉的,父母要及時做出反映,孩子做錯固然有他的錯,他是明白的,可是你衝他大吼大叫就是你自己情緒的問題,你要認識自己的錯誤,不要害怕去跟孩子道歉,孩子會理解你的,因為他是無條件愛我們的。

同為家長,我們都為孩子抓狂過,但我們也都曾經孩童過,換位思考一下,寬慰一下自己。如果您脾氣很爆,容易控制不住自己,那就和孩子發生衝突時,心裡從1數到10再說話,如果還是控制不住,就回屋避開冷靜一下,過後再談,對於問題根深蒂固的,家長要從慢慢改觀自己的形象開始,把孩子當作家裡大人看待,大小事都跟他提前商量一下,柴米油鹽,工作煩惱都可以跟他說說,相信我,孩子是最好的傾聽者,他會用他獨有的想法給你建議,只要你給他說話的機會,孩子因為你的大吼大叫變得膽小,你若改觀了,他自然會慢慢重拾他的自信。

最後補充一點,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夫妻關係一般也會伴隨吼叫,所以,在緩和跟孩子關係的同時,要營造和諧的夫妻關係,任何問題,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很敏感,父母的任何問題他都會歸結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不好,才造成的父母吵架,為了孩子自信健康,一起為他營造甜蜜蜜的家吧。


木子媽媽說


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病,得治!父母不改變,孩子絕對沒法改變。首先我們必須從心底開始接納孩子。“接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很難。尤其孩子上小學以後,這一點我是感觸良深,回憶起來也是痛心疾首。孩子上小學以前,看起來乖巧可愛,聰明伶俐,人見人愛。但是上小學以後,跟其他孩子一比就落了下風。老師每天在微信群發消息,批評不認真聽講,上課講話,寫字難看......都有我家孩子。尤其每次考試,我家孩子排名都是靠後。老師還三天兩頭叫我去學校談話。就這樣我和他媽媽的好脾氣一天天變得暴躁起來,從開始禁止打罵孩子到每次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從不動手變成天天動手。活潑愛笑的孩子開始一天天變得沉默寡言,而且每次回家開始寫作業他的雙手一直髮抖,寫字越來越差,因為他把注意力都放在擔心家長的棍棒啊,哪裡還有心思學習呢。後來,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學會接納孩子的一切。學校教育不是一切,孩子擁有快樂的心靈和健康的體魄更重要。我們跟學校老師溝通,適當減輕我家孩子的作業量,請老師在課堂上多多鼓勵他。我跟他媽媽互相監督,堅決杜絕打罵孩子。記得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句話,每一個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造成的。把這句話送給所有願意改變的家長。改變孩子,請家長先從自我改變開始。


古樓老僧


當然有補救的辦法。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個階段,最初在1~3歲,3~7歲,7~20歲,重塑的難易程度不太一樣。解決問題先找原因。

孩子膽子小,不僅僅是因為你經常大聲。1.每個人品種不同,有些小孩兒就是會相對膽小一點。這個是可以通過生日來分析的。2.父母的相處模式,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3.父母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這裡尤其是媽媽。這幾條路都要去調整。

我姐姐家的小女孩是6號人本身就會敏感、害怕犯錯,我姐姐是7號,又是347情緒波動大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但是敏感的孩子去的也不快。同時她的工作壓力也大,經常胸悶,又陷在我父親前幾年走了的不安與遺憾之中。孩子與家長溝通不僅僅是語言或肢體,她會感知到你的能量狀態同時複製過去。久而久之,我們妞妞講話最大聲都很輕,膽小很小又害怕犯錯。當我進入心靈這個領域之後,慢慢去幫她們調整。現在小妞活潑開朗,姐姐的小葉增生這些都好了很多。

你不用自責,儘快找到合理的途徑幫助到你就好了呀!做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才能養出聰明活潑的小寶貝!



意啟動


誰都年輕過,誰都有過錯!

首先我承認曾經的我,也這樣幹過!

但已不再這樣幹好多年。

那時候,年輕的我經濟基礎差,生活壓力大,對生活認知也不是那麼透徹。

一旦小孩頑皮,或犯錯,就忍不住惡言相向,暴怒如失控的獅子,狂暴而又兇惡!

孩子是脆弱的,那麼弱小稚嫩,又怎經得那麼恐怖經歷?

自然孩子就得小心翼翼,生怕惹得暴怒的父母暴跳如雷!

自然也就漸漸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我每每現在想來,內心總是無比慚愧!

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積累,以及對人生的醒悟,漸漸改變了那種粗暴而又簡單的模式!

常常微笑著😊鼓勵他,錯了就告訴他哪裡錯了,也告訴他誰都會出錯,坦然父母也會犯錯😊!只要能改正,那就是好孩子呢😊!

只要他表現好,就及時表揚他,語言和物質!特別是語言表揚,小孩是非常受用的😄😄😄!

漸漸自己也明白了,為什麼人們常說孩子是捧大的了!



小民雜談


停止你的行為,改變你的教育方法。

我也是小時候被打罵怕了,內向,自卑,但是高中時改變了。我那時候住在學校,學校氛圍很溫馨,大家對我都很友好,加上我平時也不在家住,學校還有好多上臺演出或者演講的機會,大家都鼓勵我參加,我每次的演出和演講都會獲得好評和鼓勵,慢慢的,我就變的自信、開朗,也不再膽小。而因為學校總是舉辦家庭性活動,爸媽都要來,我爸媽也是被我們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給“洗腦”了,他們變的願意跟我溝通,懂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們的關係也變好了。我們一家是靠著這種外力的幫助改變了之前糟糕的情況,這是我們的幸運,遇上這樣好的學校,但更多的是因為我們自己改變了,他們停止了之前錯誤的相處方式,我積極的調整了我自己,所以,外力只能是輔助作用,真的想改變,還是得靠你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