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購買力計算世界GDP,你覺得排名會怎樣?為什麼?

晨曦清風16


朋友們好!

如果按照實際購買力計算世界GDP,也就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方法來計算GDP總量,那麼我們的GDP總量將稍微排名靠前一些。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在經濟學上來說,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可以更方便地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

一個計算購買力平價的著名的例子就是“巨無霸指數”。比如,一份巨無霸漢堡包的價格在中國為15元人民幣,在美國為3.73美元,由此來測算,那麼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應該為4.02:1,這樣看起來就比現在的實際匯率低了很多。

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之處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還有一個不足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現在更高水平的服務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增值。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用現行匯率計算GDP的方法很簡單,按照當時的匯率直接將統計出的GDP總量轉換為美元單位即可。而“購買力平價法”的計算顯然要複雜得多,而且測算出來的數據也不能說很準,只能是具有參考意義。

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計算的GDP

如果是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來計算GDP,無疑,我們的GDP是最高的。這個感覺有點不符合現狀。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過一系列測算,最後就公佈了一個2019年各國購買力平價PPP排名。

從最新的201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排名中可以看出來,世界總共生產總值達到了135.2萬億國際元。

中國排名第一,達到了25.3萬億國際元。

美國排名第二,到達了20.5萬億國際元。

印度排名第三,達到了10.4萬億國際元。

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尼,巴西,英國,法國,分列從第四名到第十名。

可以看出來,這個跟大家公認的世界強國的排名是不太一樣的,這個就是購買力平價標準排名的侷限所在了。按照購買力平價排名,發展中國家反而容易排在前面,但是發展中國家科技實力等方面肯定是趕不上美國等強國的。

因此,購買力平價排名只能是作為參考。而GDP排名可能更能夠準確的反映各國經濟水平發展的高低。


綜上所述,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排名,我們排在第一。但是購買力平價排名並不能反映科技實力,也不能反映真實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感覺還是GDP排名更加科學一點,更能夠反映國家的真實的經濟水平和規模實力。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先了解什麼是購買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中國一斤大米需要2元人民幣,美國一斤大米需要1美元,那麼美元和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就是 1美元=2人民幣,當然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不是這麼簡單計算的,而是綜合計算一籃子商品的購買力。按照世界銀行公佈了人民幣和美元的購買力對比,1美元=3.55人民幣,相比於現在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人民幣是被低估了

,2018年我國GDP為90.03萬億,按照1美元=3.55人民幣計算,我國GDP按照購買力計算為25.36萬億美元,而2018年美國的GDP為20.49萬億美元,中國成為世界上GDP最高的國家。

按照購買力計算的全球GDP前10強國家

按照購買力計算GDP前10名依次是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西、英國和法國。

不按照購買計算的GDP前10名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

  • 2018年按照購買力計算,GDP排名最高的是中國,中國的GDP最高,達到25.36萬億美元。

  • 美國以20.49萬億美元排名第2。

  • 印度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10.49萬億美元,排名第3,不按照購買力計算GDP排名第7。

  • 日本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5.48萬億美元,排名第4,不按照購買力計算GDP排名第3。

  • 德國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4.50萬億美元,排名第5,不按照購買力計算GDP排名第4。

  • 俄羅斯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3.98萬億美元,排名第6,不按照購買計算GDP排名第11。

  • 印度尼西亞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3.49萬億美元,排名第7,按照購買計算GDP排名第16。

  • 巴西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3.36萬億美元,排名第8,按照購買計算GDP排名第9。

  • 英國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3.07萬億美元,排名第9,按照購買計算GDP排名第5。

  • 法國按照購買力計算的GDP為3.07萬億美元,排名第10,按照購買計算GDP排名第6。


互金圈


中國GDP是被顯著低估了,有兩個原因,一是統計方法,另一個是購買力平價。

中國和美國計算GDP的方法不完全一樣,中國側重生產指標,美國側重消費。如果以消費法計算,中國GDP要高很多,舉個例子,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277萬億元,約40萬億美元,如果考慮到1:3.5的購買力平價,中國實際的GDP要遠高於對外公佈的14萬億美元。

考慮這兩個因素,中國實際的GDP應該是美國的兩到三倍之間,人均GDP應該在美國的80%,2025年人均可以趕上美國。


隔壁老陳201


1、中國的實際生活水平比人均GDP排名高!

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GDP,中國的經濟地位會大幅上升,其實我們作為普通人一直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我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了40年,取得了如此之多的經濟成就,也有如此之多的世界級別的企業,但是我們的人均GDP才剛剛接近1萬美元,在全球排名82名,還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一點,和墨西哥、土耳其、巴西、馬來西亞、俄羅斯差不多。

但是我們出去後,感覺我們的生活水平要比這些國家要好,數據上的排名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感受出現了反差,這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其實是我們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比在國外要強的原因,這個就牽涉到不同的計價方式了,我們一般的人均GDP是按照匯率計算的,就是外匯市場的匯率去計算的。

但是我們的經濟水平還有一個計算方法,就

是你的貨幣在國內能夠購買一攬子的商品的價值,因為絕大部分人的消費和購買支付是在國內完成的,所以能夠用到了匯率很少,更多的是看在國內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力水平!

2、為什麼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強?

2.1、服務的價格較低,比如我們的快遞服務,幾乎是可以當天到,多的也就是兩三天,這個速度在歐美國家是不可想象的,他們的人工費用遠遠要比中國的高,因為我們的人工成本低,我們人口多,目前大多人的工資水平並不高,所以他們提供相同的服務,但是我們只需要支付少得多的成本就可以獲得。

在歐美國家,你要是修個家電、補個房子、裝個電,你一般是不願意去請工人的,原因無他,就是太貴了,還不如親自下場,所以他們基本各個都是電工、瓦匠。

2.2、工業品便宜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家,也是最大的製造業國家,2018年中國的製造業產值達到了4萬億美元,等於美國+德國+日本的總和,中國的生產成本低,而且還產能過剩,這個就導致最終的工業品和製造業產品的銷售價比較低,這個就導致我們以較少的價格就能獲得質量不錯的產品。

比如家電,都非常便宜,20年前,兩三千就可以購買電視機,到今天這個價格還可以購買一臺電視機。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早就了我們的商品的價格比較低。

2.3、基礎服務便宜

這個基礎服務重點要講一下公路和鐵路,我們知道鐵路總公司總的負債數萬億人民幣,公司還是虧損的,但是我們的鐵路票價多少年都沒有漲過,即便是升級到了動車和高鐵這種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票價真心還不貴,因為這是鐵路總公司在“補貼”我們。

我們經常說看病難,看病貴,但是當你在歐美去看病的時候,恐怕是更難、更貴,這都是國家在“補貼”,鐵路職工的收入並不高,醫務人員的收入福利也並沒有比普通的職業高多少,但是在歐美要高得多,醫生是最高是職業之一,這都是人為壓低“成本”,然後補貼給“全民”。

最近出現了很多的互聯網公司,比如美團、滴滴、拼多多,他們都是在“補貼”用戶,這是用股東的錢在補貼用戶,滴滴一家企業就補貼了千億的規模。而最終我們消費者享受到的是比較低廉的服務和商品。

3、國內購買力強導致我們的生活水平的實際獲得感要高

實際上上文闡述了這麼多,最後用一句專業的話來概述就是“購買力平價”,這個在國際上也是經常用的一個GDP的計量方式,如果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那麼中國的GDP總量要比現在大得多,平均水平也要高得多。

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量GDP,中國2018年的GDP是25.36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國,超過美國24%,按照這個計量方法,中國在2013年就超越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國,其實在國際上也不乏這種聲音在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了美國,這個是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來計算的。

當然了,按照這種計算方式,印度的GDP也登上了10萬億美元,而2018年印度的GDP也才2.7萬億美元,所以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的話,印度的經濟總量會大幅提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GDP,不少國家的經濟總量都會增加,世界GDP總量也從85萬億美元增加到136萬億美元,而增加的額度是51萬億美元,而中國只佔其中的12萬億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後中國人均GDP達到了1.82萬美元,世界排名81位,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低於泰國、阿根廷和利比亞和伊朗。


中國實際的經濟獲得感是要比排名高的,核心原因在第二段中已經說明過 ,中國的經濟增速是十大經濟體中最快的,2018年的經濟增量就是1.4萬億美元,相當於一個澳大利亞的GDP總量,中國是執行力最強的政府,對經濟的增長和穩定性有這強力的手腕能力,未來的十年,絕對體量會更。


壹號股權


用人均購買力平價GDP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生活水平狀況還可以理解,可假如用總的購買力評價GDP指標來說明一個國家的實力,那還是不一定能夠表現真正的實力水平。

按照全球購買力平價GDP排名,中國以23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排在全球第一,美國19萬億第二、印度9.5萬億第三、日本5.5萬億第四。但我國人均購買力平價GDP只有1.6萬美元,接近美國人均GDP5.9萬的1/4。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我國的人均購買力GDP指標是印度的2倍以上。

假如認為我國排在第一就是超過了美國,那是排在第三的印度同樣也超過了日本、德國。

因此、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實力不能簡單地用購買力平價指標進行比較。


什麼是購買力平價GDP?

(1)麵包平價指標

假如大家全部進行購餐服務,中國的平均每餐費用1美元、日本4美元、美國5美國。則13.6億人的中國人每年消耗1.36億美元,日本1.26億人口每年提供0.5萬億的餐飲購買力,美國3.2億人口每年提供1.6萬億美元。

可如果採用以美國為統一標準的5美元指標,也就是購買力平價指數來計算,那麼中國將達到6.8萬億、日本0.6萬億,美國不變還是1.6萬億。

(2)租房需求指標

假如大家都是提供租房來提供居住,中國按每人1000美元/年,日本4000美元/年、美國5000美元/年。則中國每年1.36萬億美元,日本0.5萬億美元,美國1.6萬億美元。

同樣採用以美國為統一標準人均年租金費用5000美元指標,也就是購買力平價指數來計算,那麼中國將達到6.8萬億、日本0.6萬億,美國不變還是1.6萬億。

通過這兩項指標彙總,不常用平價指數計算,中國為2.72萬億美元,日本為1.0萬億美元,美國3.2萬億美元。可一旦採用統一的購買力平價指標來換算,則變成了中國13.6萬億美元,日本1.2萬億美元,美國不變3.2萬億美元。

通過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很快從2.72萬億,增加到13.6萬億。從只佔10%左右,上升到50%以上。

其實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看購買力平價GDP不可靠、看GDP也不靠譜,看人均GDP還是牽強,要看就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


鞅論財經


毫無疑問,超過美國應該只是近年的事了,未來的世界第一大國只能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締造的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

而且,老金認為毛主席創建的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民主集中制是最好的社會政治制度!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種政治制度會逐步主導世界政治、社會舞臺!!!\r

而相形見絀紛爭不斷,高福利無以為繼的多黨議會形式民主制將日益沒落或與中固選賢任能的實際民主靠攏。\r

甚至中國文字、中國文化亦直接取代或引領世界文字、文化走向!中國歷史將主導世界歷史,世界文明史亦將以中國歷史為主軸!\r

當然,科技、經濟、軍事領先是必須的!世界和平更加有希望!因為中國的富強與先進是以聰明勤奮加團結一致奮鬥出來的,而不是靠強權霸主侵略殖民掠奪而來的一一因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任何時候都應保留聰明勤勞,團結奮鬥的傳統!!!\r

今天晚上央視一套電視連續劇巜偉大的轉折》主題歌又響起了"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深沉洪亮的主旋律聲音,令人激動啊!!!(2019年8月26日)


金鵬144964690


人均購買力又是多少名?別一天到晚整沒用的,大多數老百姓的購買力低的很。


心手一相應


如果按購買力平均(PPP)計算GDP,那麼中國將排世界第一,美國第二,印度、日本和德國分列三四五名。


所謂購買力平價(英語:Purchasing Power Parity,縮寫PPP),是指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

簡單點說,就是根據各個國家貨幣的實際購買力計算出來的數據。

那麼,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呢?因為我們現在常見的國際匯率GDP,是根據貨幣匯率計算出來的數據,也就是拿本國的貨幣和美元按照匯率計算出來的。但是,這種數據的統計方式並不能完全體現一個國家的真實經濟水平。

舉個例子,前幾年日元貶值,日元兌換美元的數據相應減少,日本以美元為換算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相應減少。可是,這並不表明日本人變窮了。因為如果以日元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麼因為貨幣貶值而導致的數據下滑,並不會帶來日本人的生活質量的惡化。

也就是說,如果日元貶值,那麼按國際匯率計算,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是降低的。但實際上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並沒有降低。而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不過,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出的GDP,也是有缺點的。

首先,這種計算模式忽略了國際資本流動對匯率的影響。

其次,購買力平價忽視了非貿易品因素,也忽視了貿易成本和貿易壁壘對國際商品套購的制約。

用人話說就是:購買力平價算法,會高估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低估發達國家的貨幣購買力

比如看第一張表,按購買力平均計算,中國的GDP增加了一番,俄羅斯增加了三倍,印度和印尼是四倍。而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則幾乎沒有變化。

所以,購買力平均這種計算方式,目前很多國家都沒有當回事。正經的國際排名,還是以國際匯率計算的國家為標準。


Mer86


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發行的貨幣,在統計部門對國民經濟進行核算的時候,當然採用的是本地單位。美國使用美元,中國使用人民幣,日本使用日元,等等。

這麼多貨幣,如果要進行國際比較的時候怎麼辦?兩種方法。一種是統按匯率統一折算成世界通用貨幣,一般就是折算成美元。這種方法叫做匯率法。第二種方法就是購買力平價法,設立一種虛擬貨幣,各國貨幣的購買力和虛擬貨幣幣值為匯率,進行折算。這種虛擬的貨幣就是國際元。



如果按照匯率法,2018年全球前十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意大利、巴西、加拿大。這10個國家GDP最高的是美國20.49萬億美元,最低的是加拿大1.71萬億美元。

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法,2018年全球前十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尼、巴西、英國、法國。我最高達到了25.36萬億國際元,美國是20.49萬億國際元,排名第十的法國為3.07萬億國際元。


匯率法和購買力平價法,算出來的GDP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剛來說發展中國家,通過購買力評價法測算出來的GDP要大於匯率法。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用匯率法存在幣值低估。

以印度為例子,如果採用匯率法的話,從2018年畢業於2.73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7位。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法,印度GDP將達到10.05萬億國際元排名全球第3,僅次於中國和美國。

俄羅斯也是,如果採用匯率法,它成為不了全球十大經濟體。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方法,則它可以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財經知識局


如果按這個表單,中國只是印度的2.5倍不到,這個肯定不對,那中國的總量還應該上升,應該是1:2,那中國現在是30到40萬億美元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