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哪些企業能和韓國的三星集團不相上下?

君臨天下南海我家


別聽人把三星吹的過了。

三星集團支柱是三星電子,其他的基本上是旁支,有的就是掛了個“三星”的名字。

很多掛名三星的就是周邊企業,三星化工年營業額才3.47億,三星精密12.6億,三星這麼牛逼,那為什麼日本製裁韓國的時候,怎麼沒見三星救世?

不是挺牛的麼?


就拿三星電子來說,股權非常分散

最高持股比也就8.06%,已經是第一大股東了。

外國人持股超過一半。

這到底有什麼好吹的?



中國沒有三星,是因為中國不允許有財閥。

中國確實有大型集團,但是歸國家指揮,不會允許脫離國家管制範圍內。

世界500強第一名是沃爾瑪,二三四名是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

國資委作為管理國有資產的行政單位,也就部級,是在國務院之下的。

沒聽說哪個企業敢蹬鼻子上臉,甚至像三星一樣控制國家的。


韓國這種財閥國家本來就不正常。

韓國檢察院三番四次的查李健熙,甚至法院都判了,都被李健熙逃脫了。

財閥是老大,整個國家被財閥控制,導致韓國經濟都快窒息了。

除了那幾個財閥,這麼多年來,你又聽說過韓國出了什麼新型企業?

國家所有資源都往財閥傾斜,三星是賺的盆滿缽滿,甚至能夠左右韓國政壇,在韓國國內呼風喚雨,但是對外咧?

對外連日本的經濟制裁都扛不住。


小國才喜歡堆砌這種集團,不但是三星。

新加坡有淡馬錫集團。

沙特有阿美石油集團。

由於集團在國民經濟中佔比過大,導致一旦集團出事,整個國家都動搖。

大國不賭。


美國當年不是沒有出現過三星這種巨頭的,有,而且比三星還兇狠。

那就是標準石油公司,巔峰時期的標準石油公司佔了美國石油市場的92%,世界石油市場的75%。

結果美國人把它給拆了。


別說石油了,美國以及賣水果的----聯合果品公司,主要就是購買拉美地區的水果往美國和歐洲銷售。

硬是在拉美地區建立一大片的“香蕉共和國”。

什麼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之類的總統基本上就是這家公司任命的。


太大的集團容易觸發壟斷,像三星這種集團在很多國家是無法生存的。

三星如果在美國,早被拆了。

其實美國國內現在已經有人要求分拆谷歌,臉書之類的企業了。

一個國家要保持競爭的態勢才是一個健康的國家,財閥統治的國家本身是不健康的。


李建秋的世界


區區一個三星雜貨鋪,原諒我不厚道的笑容都懶得展示一下。

15年的時候,我的子公司已經遍佈全球。就連北極,我也在某處建造了一個天然礦泉水工廠,取冰化水,號稱來自地下一萬多米,每瓶售價6666塊,專供國外傻逼,供不應求。

順便提一句,三星雜貨鋪老闆最愛喝,根本停不下來。

我的人力資源中心首席執行官告訴我,目前全球已經有3838萬員工,平均工資每月每人10000左右。退休員工250萬,退休平均工資每月每人7000左右。

對於這種情況,我很生氣,如果不是一個絕色美女,我鐵定一個大嘴巴子呼過去。

我當即指示無論在職還是退休員工,其工資必須翻倍。

至於我的公司所涉及的行業,我只能用360行來籠統的概括一下。

此時此刻,我叼著一根軟白沙,桌子上擺著一碗光頭粉,一瓶牛欄山,陷入沉思——我的四星集團難道已經到了最高境界嗎?

人力資源中心首席執行官坐在我的對面,媚眼如絲,吐氣如蘭……

我頓悟——該是洗洗睡的時候了。



眸中之火


三星集團在韓國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韓國最大的財團。也許我們都聽說過,三星集團的營收佔韓國GDP的20%這一說法。可能我們印象裡韓國是一個小國,認為韓國GDP的20%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韓國的經濟實力卻不弱。2017年韓國的GDP為1538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2。韓國GDP的20%也超過3000億美元了,而三星集團的營收確實也有這個數目。

那麼我國有沒有哪些企業能和韓國三星集團不相上下?如果僅從營收額來看,確實是有的。目前我國營收額超過3000億美元的企業有三家,分別是國家電網、中石油和中石化,這三家企業也進入了世界五百強前五名。所以如果從營業額上看,這三家企業都能和三星集團相媲美。

但是如果從所經營的業務來看,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和三星集團相比的。不像我國的國家電網公司以電網為核心業務,中石油、中石化以石油化工為核心業務,三星集團所涉及的業務非常廣泛。三星成立於1938年,目前它旗下擁有85個下屬公司以及若干法人機構,所涉及的業務涵蓋了電子、化工、航空、機械、航運、保險、醫療等眾多方面,影響著韓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韓國也被戲稱為“三星共和國”,由此可見,三星集團在韓國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五百強並不算上整個三星集團,而三星集團旗下的公司卻有的進入了五百強企業榜單。2018年韓國有16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而三星旗下就有三星電子、三星人壽保險以及三星C &Y公司三家企業,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排名最前的五百強企業,僅這三家企業的營收額就達到了2660億美元,如果把三星集團旗下其它子公司的營收額算進來,其營收妥妥的超過3000億美元,所以三星集團營收額佔韓國GDP的20%並非空穴來風。當然也需要指出的是,營收額與GDP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三星集團為韓國創造了多少GDP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從三星集團營收佔韓國GDP20%的角度來看,我國就更沒有可能找出一家能和三星集團媲美的公司了。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2017年我國GDP高達12.24萬億美元,它的20%也有2.44萬億美元,2.44萬億美元僅略小於印度去年的GDP,這麼個天文數字,別說現在我國找不出這麼一家企業,以後也不會有。


錦繡中源


三星集團目前為韓國第一大集團公司,也是韓國第一財團,在韓國有一個說法:你可以不認識總統,但是不能不認識三星。三星整個集團目前已經滲透到韓國民眾的生老病死各個方面,在韓國生活,你根本無法離開三星。甚至有韓國人自己調侃,一生有三件事情無法避免,

死亡、稅收和三星。

三星有多大?

三星旗下目前有眾多的企業,比如:三星地產(迪拜塔、吉隆坡的雙子塔、臺北101大廈都是三星地產的傑作)、三星重工(號稱一個月可以造3艘萬噸級遊)、三星軍工(韓國的國防武器大部分都是三星軍工造的)、三星電子(這個名氣最大,也是三星集團裡規模最大的子公司,包括三星手機、電視、數碼影音、液晶顯示器等等),此外還有三星化工、三星物產、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網絡、三星證券、三星航空、三星保險、三星工程、三星生命等等,可以說三星集團就是一個大雜燴。

如果我們對比中國來說,三星在韓國的地位就相當於以下企業在中國的地位:一個三星=國有四大行+中船重工+中航集團+中兵集團+中石油+BAT+中國三大通訊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中鐵集團+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電網+中糧集團+中國航空等等。

由於三星集團並非每家都有上市及年報,所以三星集團具體總規模無從得知。但是從網上所有可查資料均顯示,三星集團的營收佔整個韓國GDP的20%左右,不過小看這20%,2018年韓國的GDP總量為1.62萬億美國,20%即為:1.62萬億*20%=324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22194億元。

中國的企業

目前我國營收最高的企業為國家電網,2018年營收金額為3289億美元,除了國家電網外,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規模與韓國三星集團的規模也基本相等,所以說三星的規模,在中國就相當於國家電網或兩桶油。


我國營收排名第四的為中國建築,規模約為1561億美元,尚不足三星集團的一半。如果以民營企業來看,我國第一的為臺灣省的鴻海精密(富士康的母公司),其營收約為1547億美元,跟中國建築差不多,也是三星的一半不到。如果是大陸的民企,營收第一為華為,201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總額為7212億元人民幣,摺合約為1052億美元,尚不足三星集團的三分之一。

總結

綜上所述,三星集團目前在世界上算得上是一個巨無霸,僅其旗下的三星電子,在2018年的世界500強中就排到了第十二位,規模為2119.4億美元,而高峰期時,三星集團曾有三家子公司進入了世界五百強榜單,所以三星集團不可小覷。當然如果算上我國隱形的巨無霸中國菸草,那麼應該有四家可以與三星匹敵。


鯉行者


三星確實龐大,三星在五百強裡是被拆分上榜的,光上榜的幾家三星分支合併起來,就可能進前三了。



想當好廚師的好裁縫


這種良心企業華為只能跟在屁股後面吃灰,為三星點贊👍




用戶7175906013485


說實話沒得比!

比三星體量大的我們國家確實有三家,但無一例外是國企,而且還是能源行業,中石油中石化和國家電網。

不是說國企就在體制上存在劣勢,說國企不好什麼的,畢竟三星也是舉國之力發展的。

咱們只討論行業差別,三星是作為科技公司,我們國家這三個是能源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來源於巨大的中國市場,三星在品牌力,科技實力以及未來行業發展潛力上要好於我們這幾家,現階段用體量去衡量對比意義是不大的。

但也不是沒得對比,個人認為和三星對比最合適的中國企業是華為,同是科技公司,同屬製造業。三星全球排名15,華為61,體量還有差距。但是進步空間是有的,華為在國際市場上得到認可,把體量做大,是可以直接威脅三星的(這裡只討論三星電子)。這也代表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新領域: 芯片,人工智能,5G等,中國獲得長足的進步,有了對抗全世界的實力。




free自變量


沒有!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公司,從柴米油鹽到飛機大炮,可以說什麼都做,而且在很多行業都是業內的佼佼者,其中三星電子是最為有名而且是最大的子公司,世界第一大手機廠商,佔據著20%以上的手機份額,可以說三星是一個商業帝國,涉及廣而精,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科技水平都是十分出色!

我國由於國情不同,沒有如此龐大的商業公司,尤其在手機科技領域,由於發展晚,技術水平有限,主要零部件需要向三星、高通等外國公司購買!

雖然沒有像三星這麼大體量的公司,但是還是有許多單個行業內發展很好的公司!如華為、聯想等!


暴走的學霸


對比於韓國而言,三星可以說是一座珠穆朗瑪一樣的大山,所有人抬頭就能看得見,而放在中國,三星同樣是大山,只不過是放在太平洋裡的大山而已。

縱眼望去全世界三星與韓國這樣的貌似僅此一家,這也是韓國他的基因決定的。

韓國的國家體量實在太小,又夾在東亞怪物房中間,對於他的鄰居們而言如若按政治影響力說話他實在是真的啥也不是,就是他的兄弟朝鮮都能沒事拿大炮威脅他。

而早早抱上了大腿,並且走向市場經濟的韓國又因為自身體量的原因只能選擇少數行業來進行發展,國家過度依靠這些企業來帶動經濟的同時還要讓這些企業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也就只能去繼續加大力度扶持,讓這些企業消化國內勞動力和生產力促進出口,企業越做越大的同時對於韓國這個“民主國家”而言,遊說,政治獻金等等問題皆存在的情況下政府和公務人員儼然變成為少數企業來服務的,這就逐漸的變成了寡頭經濟。這還只是在單純考慮市場經濟、國際競爭力以及韓國自身的問題上,更大的因素美國人的影響還沒考慮在內。

政府權利來自人民,韓國人民可能沒得選擇,就那麼企業,人民沒得選擇,你讓他們完蛋,他們帶著你一起完蛋。

而對中國這樣超大體量的國家而言就不會存在上述問題,個別體量大的公司和企業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是就業是帶動地方經濟可是對於國家而言,一個企業如果在長遠來看沒有發展前景,或者影響國家穩定和國家發展甭管做的再大也可以去打壓他。美國上世紀在洛克菲勒最強大的時候一紙反壟斷法就他就只能乖乖聽話拆分。中國也同樣可以。

有的人認為一個國家存在這樣的企業對國家有好處,但是看看韓國就明白了,一個相比國家達到韓國這樣的情況下時,企業會通過自身影響力去影響國家政策制定,並且有的是手段打壓競爭對手,吞併小企業,讓所有人為自己打工,短時間內提升品牌競爭力,長期情況下國內所有人都只能去打工而無法創業並且成為大公司,人們不願意去創業了,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國家競爭力,而對於大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力定然會在世界各地建工廠,建研究所,國內市場容量也對於企業而言沒有吸引力了,企業變成了國際企業,而國家呢卻還在企業的控制之下不得發展,也就是企業發現的餘量增到了國外,而國家發展卻會越來越難。

就我的觀點而言,中國肯定會出現一家乃至很多家同韓國三星一樣體量一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而不會出現像韓國三星一樣能夠掌控國家掌控民眾的企業。中國會去依賴企業的政府只會是地方政府,而國家政府為長遠考量,不會允許一家企業將影響力抬升到與國家同樣的地步。


我叫紀蘇席


中國的重工業集團太多了吧,

北方工業,中船重工,中航工業,隨便出來都壓垮三星 ,只是三星有美國的財團資金在裡面,並不是真正的韓國資本,

這就是混血集團。

也沒有什麼多大的本事,還是靠美國的技術及資金,像中國大陸的華為集團全世界都是自己開發的,也沒有國家的資金才是了不起的實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