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同心風采】我們的“戰疫”

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六天了,這六天來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寫了幾篇工作日誌和思考建議,但作為一個始終有著一顆文學青年心的理科生,我覺得不寫一點自己內心的感受,總對不起自己長期以來喜歡“逼逼叨叨”對話生活的態度。所以趁今晚回家早,寫一點零零碎碎的感悟。

這個時代屬於“我輩”

1月26日下午接到通知去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當時的感受是“不幸”與“有幸”。不幸是因為內心對疫情還是有天然恐懼,特別是因為家裡有老人和小孩的情況下,挺害怕自己接觸了高危人群。而有幸是覺得在這個共同的“敵人”面前,我能夠成為一名上戰場的戰士,對得起四年的軍校生涯,對得起人防防護工程專業,對得起五年人防、三年應急工作的經歷。同時也因能夠和以醫藥衛生為主要界別的農工黨員一起並肩戰鬥,對得起兩年在農工黨市委會機關工作的歷練。也更加因為自己胸口彆著黨徽,在堅決的“逆行”中,堅定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我覺得這種有幸是一種責任!

【抗疫·同心風采】我們的“戰疫”

1月 27日工作完後,我發了第一條防疫工作朋友圈,我一個以前的女同事秒回覆,然後致電給我,說她沒有被抽到去參與防疫工作,覺得自己沒有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作用,心裡很失落。我看到了無數個像我一樣的80後,雖然心裡有恐懼,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都是一腔熱血,都不當觀眾。我想我們心裡都有一個同樣的心聲,就是這個時代是屬於“我輩”的,所以我們要用“我輩”的智慧和力量書寫屬於時代的精彩。

既要抬頭看天也要埋頭看路

1月27日至2月1日,總共敲了528扇門、敲開257扇,登記排查530人。左手中指背敲破了皮。一同參與防控的戰友說,小心別人叫我賠門。很多群眾很配合、部分群眾很提防、也有個別群眾很牴觸。入住率、人數底數不清是摸排宣傳工作面廣量大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及時建議向物業要來交房、交水費和開通了天然氣的數據,然後剔除那些無用數據,縮小了包圍圈。在第一輪宣傳中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來作為信息員,進行有針對性地核實摸排宣傳,效果非常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統戰思維在基層工作中的法寶作用。加強與前端各關口節點的點對點信息共享,儘量消除“覺悟化”和“君子式”排查帶來盲點。

基層工作真的挺難、挺複雜、很辛苦,但有人提出上面沒有明確這麼幹,我們怎麼幹?但我個人觀點是,凡事望著“上面”而忽略了“下面”,是一種變相的不擔當和甩包袱,如果只知道抬頭看天而忽略了埋頭看路,是很容易栽跟頭的。

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大家

1月31日,市委統戰部和農工黨市委會的領導關心我們,問我們需要換崗下來休息不?我們統戰部小分隊4名同志都異口同聲說,我們要再堅持。理由很簡單,一是經過幾天的工作,我們熟悉了情況。二是我們對如何加強自身防護有了自己的措施和方法。如果新換人很多工作不一定能夠有效銜接。部裡和我們自己的單位都一直在後方做好了各類“戰略物資”的補給,讓我們能夠在組織的關心下,安心地投入“戰疫”。

【抗疫·同心風采】我們的“戰疫”

當然,單位領導的囑咐也好,朋友圈中留言也罷,還是家人朋友從電話中給予的關心,頻率最多的就是五個字——保護好自己。曾經在大學時學的軍事理論中,教員說過不到萬不得已不進行肉搏。我們所學的人防工程防護是戰爭中的盾,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護好自己。同樣在今天這場“戰疫”中,我們也必須戰略上要藐視,但戰術上一定要重視。所以每天重複著必須要的重複。

早上七點從單獨地鋪的外陽臺起床,洗漱好後煮一碗麵,用自己單獨的碗筷吃罷,然後穿上雨衣、戴上眼鏡和口罩,把手機裝進密封袋,把用維達寧瓶子自制的酒精噴霧器揣進衣兜,戴上以前買在家裡啃鴨脖子用的一次性塑料手套出門。晚上地下車庫全身噴一遍酒精,把所有一次性的物品投入到專用的回收垃圾桶再進屋,把雨衣、褲子脫下掛在雜物間,然後衝進衛生間全身洗漱,戴好口罩坐得遠遠地看著兩個小傢伙淘氣,單獨在生活陽臺上吃飯……如此重複。作為醫務工作者而堅守崗位的老婆也一樣。

過去,我以前一直以洗得太乾淨抵抗力會下降的謬論來反駁老婆過分的愛乾淨,但這幾天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特愛乾淨,感覺皮膚都白了很多。我一哥們兒同樣在戰疫一線,每晚都說自己都不敢回去。我想他說出了很多人的擔憂。在面對很多人調侃“躺著為國家做貢獻”的無聊時,對於我們這些奔走著為了避免讓大家到醫院“躺著”,而勸說讓大家回家“躺著”的人來說,能夠安心在家躺著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農工黨自貢市委會 冉拉阿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