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脫毒紅薯嗎?增產效果咋樣?沒有脫毒種薯的情況下如何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農耕子


幾乎市面上的紅薯苗都是脫毒紅薯

紅薯因連年種植,其自身會攜帶多種病毒,其病毒會抑制紅薯的生長。而為紅薯苗脫毒其實就是將紅薯自身攜帶的病毒脫去,恢復紅薯的生長本性,以達到紅薯增產的目地。

脫毒紅薯增產效果明顯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北京553脫毒紅薯比未脫毒的紅薯增產88%,這增產效果算可以了吧?

減少未脫毒紅薯病毒感染機會

  • 種植前使用消毒劑對紅薯消毒,減少種薯病菌的傳播。

  • 在紅薯出苗後使用新高脂膜800倍液來紅薯植株,降低病毒感染的機率。
  • 及時防治紅薯中的病蟲害,減少其病毒感染的機會。

農村王小霞


紅薯經過脫毒後,農藝性狀、產量和品質均有明顯提升。增產效果平均可以達到35%左右,出幹率和出粉率提高1%以上,而且對黑斑病和黑痣病也有防治效果。


一、品種不同增產效果不同

實驗表明,所有的紅薯品種經過脫毒後都表現不同程度的增產,但增產效果因不同品種、不同種薯級別、不同地區而有很大差別,

總的來說,平均增產42.9%。



二、對病毒抵抗能力不同的品種增產不同

對病毒抵抗能力不同的品種經過脫毒後增產效果有明顯不同。

較耐病毒的品種脫毒後增產幅度大,而重感病毒的品種脫毒後增產幅度很大。徐薯18號為較耐病毒的品種,脫毒後增產16.9%—40%;重感病毒的新大紫和群力2號脫毒後增產幅度分別達到46.1%—224%和42.3%—96.4%。


三、不同等級的脫毒苗增產效果也有明顯不同

不同等級的脫毒苗增產效果也有明顯不同雖然都表現增產,但總的來講,原原種的增產效果最好,其次為原種,再其次為良種。



紅薯中後期,易遭紅薯天蛾等食葉蟲危害,這時可用菊酯類藥物防治1-2次。黑斑病也對紅薯危害很大,可在裂縫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灌根。


固德威紅薯深加工


感謝大家的認可,我是鄉野農夫,可以關注一下,我會持續為大家找到最全面對三農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很高興為大家解疑答惑!

經過多年的實驗與推廣脫毒苗的經驗,總結出脫毒苗的優勢如下:1、 增產效果明顯 與相同品種的普通甘薯相比,脫毒甘薯的增產幅度可達20%~200%,具體增產幅度依品種對病毒感染的耐性差異而不同,病毒感染越嚴重,脫毒後增產幅度越大。2、 生長勢增強 甘薯經過脫毒以後,地上部生長勢明顯增強。田間春栽或夏栽均表現還苗快,莖節粗短,葉片肥厚,生長勢旺,葉面積係數增加,莖分枝數增加。3、 品質提高 脫毒甘薯的品質性狀優於普通甘薯,薯皮光滑,色澤鮮亮,薯塊整齊,切幹率和出粉率提高1%以上。並且育苗時較普通甘薯提早2~3 d出苗,產苗量增加15%~35%,百苗重增加20%以上,苗粗壯,質量好。4、減少多種病害發生 脫毒甘薯不僅脫去了病毒,通過莖尖培養還去除去了多種真菌、細菌、線蟲(黑痣病、黑斑病和莖線蟲病)等病原菌,使其發生的幾率大大減少。

1、為什麼脫毒薯能增產?

在不少地方種甘薯都會有這樣一種情況:連年種越種產量越低,結的越來越小,品質變劣,蔓變長現象。大家把這叫退化,現在人們才弄清退化是由病毒引起的。解決退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脫毒。脫毒就是將不帶病毒的生長點取出進行組培擴繁、脫毒檢測等。形象地講就是"返老還童",使它生長勢、產量和幹率提高,薯皮光滑,商品性提高,抗病性增強。一般增產30%-50%,甚至成倍增產。但脫毒薯在大田栽培,易遭蚜蟲侵害,仍會重新感染病毒,導致產量逐年快速下降。因此,甘薯經過脫毒以後,第一年增產效果顯著,然後逐年降低,所以引種脫毒薯並非一勞永逸,應及時更換種薯(苗)。在生產中不宜繼續留種,而需每年更換新的脫毒種薯,方能保證高產、穩產。年年種植脫毒薯就能讓老品種"永葆青春"。

2、為什麼提倡高剪苗?

目前很多地區習慣上從苗床拔苗,這種方法有很多弊端。原因是種薯常常攜帶黑斑病、根腐病及線蟲,拔苗容易將薯肉及薯芽基部的病原物帶入田間。高剪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帶病薯下地。

3、如何在甘薯田使用地膜覆蓋技術?

在甘薯栽插後覆蓋地膜可提高地溫,保持水分,提高成活率,防止土壤板結。覆膜後因土溫提高及土壤通透性改善可大幅度提高產量,改善薯塊的外觀品質,達到早栽早收提高種植效益的目的。覆膜可將春薯的栽插期提前10天左右,通過促早栽培分期收穫,可提早於在7-8月提早供應市場,填補市場空白。畝收入在2000元以上,而且減少儲藏風險,方便輪作倒茬。甘薯質量提高,澱粉含量高,適口性好。

4、薯苗購回家後如何保存?

薯苗購回家後將薯苗用加有殺菌劑、殺蟲劑和生根粉的稀泥蘸根,放置在涼爽室內上蓋塑料薄膜,早春一般可保存一週左右,夏季可保存2-3天,隨栽隨取。注意保持溼潤,不要給葉片上撒水。如存放時間過長就要採用假植方法。

藥劑如下: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500~700倍液、生根粉微量外加30%辛硫磷微膠囊劑按1:4的比例加水配好藥液,加入乾麵土製成稀泥漿,再將薯苗基部10-15cm完全浸入稀泥漿中,使藥液充分附著在薯苗表面。

5、如何確保栽苗成活率,一次全苗?

要做到栽一棵活一棵一次全苗,保溫、保溼、防燒苗是關鍵。一般採用:(1)"定根水"要澆足水,一窩紅薯一大碗水。(2)栽苗蓋土厚度要合適,水平改良扦插法平躺深度3-5釐米,過深結薯差,過淺易受旱死苗。(3)及時覆蓋地膜,栽一行蓋一行。覆蓋塑料膜有利於保溫、保溼,為防止燒苗也可在膜上用土將薯苗蓋上,過兩天生根後去土。

6、為什麼栽插時要埋葉,不能栽旗杆苗?

薯苗栽插成活對水分有較高的需求。此時如果將大部分葉片暴露在土壤表面,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剛剪下的薯苗沒有根系,僅靠埋入土中的莖部難以吸收足夠的水分,結果造成外露葉片與莖尖爭水,萎焉嚴重時造成薯苗枯死。而將大部分葉片埋入溼土中,葉片還可從土壤中吸收水,保證莖尖能夠儘快返青生長。埋葉法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及早返苗。

7、在甘薯田有那些除草鋤草方法?

(1)在甘薯田有效使用除草劑可節省大量的勞力,減少除草作業對薯壟的破壞。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乙草胺等除草劑,具體方法是在栽插前噴灑藥液,地乾旱應注意多兌水,儘量不要噴到薯苗上。特別注意施用量和施用方法。

(2)黑色地膜在甘薯田除草效果非常好,黑地膜內基本沒雜草。

(3)行間雜草可等小苗成活後再用滅殺性除草劑百草枯除去,噴頭上帶個防護罩,一定不要噴在薯苗上。

8、為什麼栽插早時漫灌會造成返苗慢?

有些地區栽早甘薯為了節約工時而採取栽後灌溝或在大雨後栽插,這種方法雖說可保證較高的成活率,但往往出現長時間薯苗生長不旺。原因在於漫灌后土溫偏冷,根系生長緩慢,同時土壤變得板結妨礙了根系的生長。採用澆窩水埋葉法栽插的田塊,土壤氧氣充足,土溫較高,薯苗返苗快,生長勢強。

9、怎樣預防紅薯晚霜危害?

常言講:雪落高山,霜打凹地。晚霜危害受地形影響比較大。一般採取如下方法預防:(1)搭小拱棚:即用棚竿在畦面上拱好棚架,架上覆蓋塑料膜,待晚霜過後即可拆除拱棚。(2)煙燻法:在田塊周圍堆放好燻煙的柴草,根據天氣預報進行燻煙防霜。此法對輕霜有效,對重霜效果不佳。(3)覆蓋法:在種植面積不大的情況下,也可用土或麥草、塑料膜將薯苗蓋上。(4)噴霧法:幼苗噴磷酸二氫鉀或沼液可減輕霜害。

10、如何減少薯塊裂皮?

薯塊裂皮目前認為是土壤水分、通氣性不當及某些病蟲害造成的。品種間也有差別。在生產上要注意選用抗裂皮的品種,避免土壤過溼,不施用生糞,多施腐熟有機肥增加土壤通透性。

11、紅薯旺長怎麼辦?

氮肥施肥量過大,澆水過量,後期長期陰雨等是造成旺長的主要原因。預防辦法:⑴施肥採取補鉀,穩磷,控氮的原則,實踐證明氮磷鉀的合理比例是1:1:2。⑵掌握合理密度,一般密度掌握在3500株左右,掌握春薯稀些,夏薯密些,薄地密些,肥地稀些。⑶加強中後期的管理,長蔓品種可打頂控秧,中期實行提蔓,不要翻蔓,有旺長趨勢要儘早利用多效唑化控。⑷適當澆水,不要澆大水。要做到旱時能灌,澇時能排。

12、為什麼單行種甘薯有利生產機械化?

單壟種植有明顯的優越性。除去產量優勢外,單壟可在做壟、打蔓、收穫等環節利於採用機械化,這是雙行種植無法達到的。機械化是甘薯生產發展的方向。 機械化生產不僅可節省大量的人工,提高勞動效率,還可提高產量,降低損耗。如與小四輪拖拉機配套使用的甘薯起壟器的工作效率為每小時3-4畝,壟子比較均勻,有利於高產栽培。切蔓機可將薯蔓就地切碎還田,節省勞力,保持地力。收穫器的工作效率相當於50-60人進行人工刨收,且壞爛率與漏收率均大大低於傳統人工收穫方式。機械化對於大規模商品薯生產更為重要。

13、紅薯怎樣巧澆水?

有人認為紅薯不敢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紅薯要高產就要適當澆水。澆水要看天、看地、看長相。澆水規律:小水滲灌,不要大水漫灌。頭水要澆"定根水",二水要澆"甩秧水",三水澆好"膨大水",及時澆水奪高產。頭水在栽插時壟上開溝或挖窩澆足水栽苗可保證一次齊苗,不燒苗,"一棵苗,一碗水",保證一次全苗;二水在生長前期栽插後30天澆"甩秧水",保證7-8成墒,以促苗快長,早封壟;三水在生長中期伏天薯塊膨大期澆"膨大水",保證6-7成墒,以確保豐產;後期不旱不澆。收穫前一月不要澆水。

14、為什麼不要翻蔓?

長期陰雨天造成土表潮溼,接觸土壤薯蔓的節間處容易產生細根,有些可以膨大成塊根,造成一定的養分流失。傳統方式是翻蔓。實驗結果表明,翻蔓會打亂甘薯的生長秩序,導致產量降低。控制蔓長一般採用合理水、肥管理和適時化控。

15、結長條薯的關鍵問題?

特別注意:底肥足,地深翻,土疏鬆,栽法對,栽後結薯部位不缺墒是多結薯,結長條薯的關鍵,否則薯形和單株結薯數會因栽培條件不良而有所改變。

栽培技術是關鍵,品種是保障。紅薯先長,長後長粗。紅薯要結長條薯,地要深翻土要松,栽後根部不缺墒。旱薄地、鐵板地下雨紅薯才長大,長大多是大圓蛋。

16、什麼是“迷你甘薯”?

迷你甘薯是指單個薯塊一兩到三兩,質地細膩,風味濃的小型食用甘薯。迷你甘薯適合現代小家庭微波烘烤或整個蒸煮,粗精糧搭配食用,在杭州、上海等地超市價格較普通甘薯高4倍,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其種植面積呈快速上升的趨勢。

17、特用品種有什麼特點?

包括彩色品種、菜用和水果型甘薯等。紅肉薯富含胡籮卜素,紫色薯富含花青素,能提取天然色素作為食品添加劑,同時紫甘薯微量元素含量高,具有抗癌保健作用,備受消費者喜愛。菜用品種是指食用莖尖和嫩葉,要求地上部莖葉鮮嫩,無絨毛,分枝多,再生能力強,適於多次採割。炒食味道鮮美,無苦澀味。最近一些媒體宣傳所謂的水果型甘薯,其實質是幹物率比較低,鮮食較脆,比較甜,可當水果鮮食或作為火鍋原料。

18、早熟脫毒紅薯啥時收穫合適?

地膜(雙、三膜)薯是利用設施條件進行的反季節生產方式,其目的是利用6~8月份鮮薯市場空檔,儘早上市奪取最佳效益。原則上應根據薯塊大小和市場需求,搶早上市。為搶早上市,也可在植株生長後期採用"掏蛋"方式先將較大的薯塊掏出賣掉,再培些土加大水肥管理使剩餘小薯繼續生長以提高效益。


尋味大巴扎


將帶毒植株或塊根,塊莖上的頂部生長點切下,進行組織培養,生成小苗。通過檢測從中選出無毒苗。紅薯脫毒後就很少會染上病毒的,

脫毒紅薯苗的好處,

1:增產效果明顯,

2:品質高。


蓮姐茶品坊


脫毒馬鈴薯產量高的原因下面就為你撩開脫毒馬鈴薯的面紗--採用小種薯播種是當前國內外馬鈴薯生產上的一項先進技術  

 就是這種土豆,畝產能達到3000多公斤了,高產可達4000-5000公斤。而且,它薯皮光滑、外形美觀、黃皮黃肉、食味好、品質優。當然,它不是一般的土豆,而是煙臺奇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人員利用尖端生物技術,精心研究栽培的———脫毒馬鈴薯。   

馬鈴薯又名土豆是一種重要的糧菜兼用作物,其營養成分之全,是其他糧食作物所不能比的。而且,馬鈴薯還是食品和醫藥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良好的飼料和綠肥。由於馬鈴薯使用塊莖進行繁殖,容易受到病毒侵染,病毒在馬鈴薯植株內繁殖,逐代積累,如此年復一年,病毒就會越積越多,最終使其喪失食用和種用價值。使用脫毒種薯後,不但會平均每畝增產50%左右,而且品質也會大大得到改善。煙臺奇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對目前的主栽品種“荷蘭7”進行了脫毒快繁,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種薯繁育體系和優質可靠的種薯繁育基地。“荷蘭7”為早熟品種,生育期65天左右,適合於春秋兩季栽培。   

培育脫毒馬鈴薯的第一個工作流程———脫毒

莖尖是馬鈴薯的生長點,也是唯一沒有病毒侵害的地方,技術人員要在這個“超淨工作臺”上小心地剝離0.1-0.3毫米的莖尖,術語稱之為“莖尖剝離”。  

 接下來,這些微小的生命體將被盛放在特製的玻璃培養器裡精心培養,五六個月後再到實驗室對它們進行病毒檢測,這是第二和第三個流程。那些帶病毒的將被淘汰掉,不帶病毒的少數此刻已經長成了約10釐米的幼苗。   必須再到接種室,因為第四個流程———“脫毒試管苗快繁”   技術人員用手術刀把這些幼苗的每個芽頭分割下來,再次放入玻璃容器,然後逐一對它們進行編號。這些幸運的小生命就被送到培養室再次培養。眼前這些經不起任何挫傷的溫室幼苗,就是將來創造奇蹟的馬鈴薯,而且只要經過20到30天的時間,它們就可以永遠告別這個溫室,它們依然那麼脆弱,但畢竟這是它們生命成長過程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   採用微型種薯大田直播節省投入降低生產成本   一、微型種薯的特徵:   1、直徑在5毫米至15毫米大小,薯重1一3克的小塊莖。   2 、具有大種薯的特徵,有較強的種用價值,可以在田間直接擴繁原種。   3、在高溫和蚜蟲危害的條件下容易發生退化。   二、種用價值:   1、脫毒微型種薯是利用生物技術與無土栽培技術相結合在防蚜條件下以工廠化生產的脫毒的小塊莖,是健康的原原種。   2、微型薯的休眠時間長。以荷蘭七號為例:大種薯的休眠期45天左右,而微型種薯在90天左右,生產上必須用已經經過處理通過休眠期的種薯作種。通過休眠期的種薯發芽率可以達到100%。   3、微型種薯的豐產性,畝用種量5000—8000粒,精細栽培和管理,畝產原種達1500—2000kg。產量水平和栽培技術和條件有關。   莖尖脫毒 為了獲得沒有病毒的馬鈴薯,目前世界上普遍採用了莖尖脫毒技術。即把感染了病毒、出現退化症狀的植株,在無菌操作下,將植株或分枝或塊莖上芽的頂部生長點剝離,進行組織培養。經過4個月左右的培養,莖尖即可長成小苗。這些小苗長到4-5片葉時即可切段繁殖。繁殖的莖尖苗首先要作病毒檢測,經過ELISA或指示植物接種等方法檢測,淘汰仍帶有病毒的莖尖苗,保留確實無病毒的莖尖苗。這個過程就是莖尖脫毒。   應當指出,剝取、培養的莖尖有幾十個或幾百個,經過檢測最後留下無病毒的莖尖苗只有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淘汰的帶毒苗是大量的,因此,培養成活的莖尖苗在未經檢測前不能認為是脫毒苗,不宜繁殖推廣。只有經過檢測而無病毒的莖尖苗才是真正的脫毒苗,才能用於種薯生產。利用脫毒苗生產的各級種薯為脫毒種薯。   種馬鈴薯一定要用脫毒種薯   馬鈴薯又叫土豆、洋芋,因其植株矮小,適於間作套種,經濟效益較高,深受農民的歡迎。   引起馬鈴薯退化的內因是病毒。馬鈴薯感染病毒後,表現有花葉類型、卷葉類型和束頂類型,有的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失綠,有的表現為葉片捲曲壞死,有的表現為植株頂部葉片變色、捲縮,塊莖變小、龜裂、變尖,內部網狀壞死,嚴重者失去發芽能力,不能作種,一般減產20%~30%,嚴重者減產80%以上,病情逐年加重,最後失去種用價值。馬鈴薯是性喜冷涼的作物,河南、安徽及山東等省一般夏季酷熱、冬天寒冷,在馬鈴薯生態區劃上屬於中原春、秋二作區,是歷史上馬鈴薯退化最嚴重和就地留種最困難的地區。   馬鈴薯脫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復了原品種的特性,達到了復壯的目的;同時在脫毒過程中也將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細菌病原物一併脫除,脫毒微型薯沒有病毒、細菌和真菌病害,其生活力特別旺盛。馬鈴薯經脫毒後比普通馬鈴薯產量增加30%~50%,加工率高,口感好。未脫毒馬鈴薯大田留種,種植以後表現極差,產量極低。因此,種植馬鈴薯一定要選擇脫毒種薯。   煙臺奇山種業有限公司利用高科技生物脫毒技術培育產生優良脫毒微型種薯(原原種),第二年在防蟲防毒網室內生產原種,第三年在煙臺生產出大田用種:脫毒馬鈴薯荷蘭7號原種一代、   脫毒苗、試管薯(微型薯)→原原種(脫毒小薯)→原種→一代原種→一級良種→二級良種→農民用種   微型薯良種繁育體系減少了種薯繁殖週期和有關環節,能夠有效保證質量,顯著提高馬鈴薯生產水平,加快脫毒薯在生產上的應用推廣,減少用種量,顯著地降低種薯調用成本。目前美國、荷蘭等許多國家都在利用微型種薯繁育體系,馬鈴薯網室脫毒微型薯可以用於生產馬鈴薯脫毒原種和大田生產,解決了馬鈴薯切塊及切塊引起青枯病、環腐病等流行、發生的問題。  


北山小農事


你可進行土壞消毒殺菌,然後種薯進行伴種消毒就可以種植了,苗後植保做好就可以了。


15517844408


必須要向農業專家請教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