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會不會重新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香堂風子


很明顯日本不太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了,近代日本率先學習西方,國內近代化較早,工業化開始也早於其他國家,所以那時候日本可以在亞洲屬於數一數二的強國,而亞洲這些大國目前都是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國力翻著跟頭地往上升,日本很難再超過它們。


一個國家強大了首先要具備兩點,第一是強,第二是大,過去有人說我們國家大而不強,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們很強大了,但是有些小國,比如歐洲那些國家或者日本,它們可以強,但是沒有辦法大。國土面積就那麼大,人口就那麼多,資源就那麼一點,如果不侵佔土地很難變大,而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在提倡和平,反對侵略,況且就那個體量,它們對戰爭的維持力並不強,誰也打不過,或者說打一仗之前的一切發展付之東流。


發達國家的標準更強調人均,所以那些百十來萬人口的小國多數都成了發達國家,可是如果要是看總體實力和發展潛力,它們遠遠不能和人口過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家相比。可以說它們現在的強已經到頭了,它們的人口和資源潛力也就到這了,那些大國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在亞洲體量比日本大,又正處在向上發展的國家恐怕不止一個,我們國家不必說,發展能力非常強,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雖說發展並不是那麼順風順水,但是畢竟是在向好發展,只要潛力尚在,超過日本的可能性別管大小,總歸是有的。


鍋蓋頭司令


日本本身就是亞洲第一強國這點是無可置疑的,從範圍上來說除了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就亞洲幾個國家來說,中國是世界大國,印度是區域大國,南亞的霸主。那亞洲第一強國的桂冠自然是日本的。

那日本有沒有可能超過印度成為區域性大國呢?這恐怕很難,眾所周知,綜合國力的組成是軍事、政治、經濟三大要素。

軍事上印度的軍事規模遠大於日本,而且擁有核武器、航母等進攻型武器。軍工科技上印度有國產戰艦,而日本的戰艦隻有空調是自己的。日本的“心神”戰鬥機在美國支持了雷達技術、發動機技術、航電技術的情況下,發動機推力僅有5噸,遠落後於印度“光輝”戰鬥機的8噸推力,和中美俄14噸以上的大推落後更多。

政治上印度在美俄兩國間左右逢源,且是南亞的地區性大國。而日本做為二戰的戰敗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多方限制,更有日本是美國的殖民地的說法,兩國政治上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經濟上日本略強於印度,但印度經濟在高速發展中,GDP增速長年在7%左右。而日本GDP長年零增長甚至負增長,被印度反超也是時間問題。

以體量來說日本做為無資源無能源且災害頻發的國家,能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本身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從日本人75歲退休來看,日本也是一個非常勤勞的民族,從中國抗日戰爭就有400萬漢奸到現在頭條上有依然有很多人為日本說話,說明日本也是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神奇的小波


我觀評論,恐日派,崇日派居多[笑哭],美其名曰客觀判斷,否定了中國現代的真真發展成果,與深厚文化歷史底蘊和國土面積戰略縱深、經濟體量人口潛力等實力…

我國有世界前三國土面積,無盡資源,戰略縱深。現軍事有核武器、世界前端導彈技術如東風系列;有航母,雖然有很多短板,但相信中國速度,很快能扶搖直上;經濟是世界第二經濟體。有世界領先宇航科技,許多衛星例如“北斗”世界使用國家已經超過美國GPS。科技方面我們有高速磁浮列車、“雜交水稻”、“超級計算機”。建設方面,中國基建,遍佈全球,有青藏鐵路(天路)、各大橋、大興機場還有長城。文化底蘊方面別說亞洲,是現存世界唯一“四大文明古國”,5000年曆史。人口數量占人類五分之一潛力巨大,有勞動力、有兵源。…

儘管在汽車、電子芯片等精密科技許多領域比起日本還有不少上升空間,但是我始終堅信,中國自古以來,在任何時代都能引領世界,明朝也不是中國最後一次引領世界,期待祖國重登巔峰,再回榮耀!


寂靜星空之夢



1942年至1945年間,日本被剝去了帝國的外衣,這個帝國曾經包括日本本土、琉球、朝鮮、中國東北三省、整個中國海岸、整個法屬印度支那(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荷蘭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西太平洋,一直延伸到關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以南。


在美國的地毯式轟炸下,日本的大城市變成了燃燒後的瓦礫,廣島和長崎變成了死城,日本二戰造成了200萬軍人傷亡,50萬到100萬平民死亡傷亡。 然而,在現代史上最具毀滅性的失敗25年後,日本自誇是世界上第二大、亞洲第一、最具活力的經濟體。




在麥克阿瑟的統治下,日本站了起來,宣佈放棄戰爭權,並在20世紀60年代達到10%的經濟年增長率,70年代達到5%,80年代達到4%。日本以三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資源貧乏,曾經創造了一個有美國一半的經濟奇蹟,而且在許多技術領先世界。 這是日本人的非凡成就。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似乎準備超越美國。 但沒有發生。日本的經濟萎縮到美國的三分之一。日本早就被中國超越,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讓日本相形見絀。 1988年,世界十大公司中有八家是日本公司。如今,日本前20名中沒有一家公司,前100名中只有6家。日本的國債是國內生產總值的200%。 日本要超過鄰居成為亞洲第一需要一個更大的奇蹟。



日本有1.27億人口,然而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日本人將減少2500萬。為什麼?日本是地球上最老齡化的國家,平均年齡為45歲,幾十年來生育率一直低於零人口增長率。 為了維持適當的人口,其婦女的生育率必須是2.1個孩子。日本的生育率是每名婦女生1.27個孩子,這還不到目前人口所需的三分之二。

1960年,當日本正大步超越西德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時,其49%的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不到8%的人超過60歲。 如今,日本只有23%的人口在25歲以下,超過30%的日本人超過60歲,日本的平均年齡已經飆升至45歲。 坦率地說,日本正在老齡化、萎縮和死亡。 到2050年,25歲以下的日本人不到19%,而44%的日本人將超過60歲。中位年齡將達到55歲。



日本1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已經連續28年下降。二十年來,日本高中畢業班的規模縮小了35%。 孩子都去哪裡了? 然而,日本發生的事情並不是日本獨有的。 俄羅斯人口的萎縮速度是日本的2到3倍,每年失去50萬人。德國和烏克蘭這方面和日本勢均力敵。

從現在到2050年,非洲人口將翻一番,達到20億。拉丁美洲和亞洲將增加10億以上的人口。 到2050年,預計只有孟加拉國、埃及、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這六個國家的總人口將增加近5億。 如果人口是國運,太陽現在已經不在旭日東昇的土地上,太陽正在西方落下,日本的時代已經過去。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就目前世界總體格局而言,日本永遠也不可能掘起為亞洲第一強國。

這是世界大國博弈的客觀結果所決定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不考慮日本自身的努力,因為就憑日本那點地方,那點資源,無論日本人怎麼的努力,也絕無成為亞洲第一的可能。

日本要成為亞洲第一,有倆道坎是必須要邁過去的:

第一,美國的衰落。美國跌下神壇,失去世界領袖的地位,風光不再。日本可以不受節制,為所欲為。

美國失去世界第一的可能性極大,但日本要想為所欲為,則難於上青天。

第二,美國失去世界領袖地位的同時,必然是另一個大國的掘起,這個大國放眼全世界,唯一可能的只有中國,中國掘起為世界第一,那當然的也是亞洲第一,日本成為第一的路就是絕路。


歲月如歌0898123456


如果不論國土不論人口,那麼現在的日本還是第一,這一點毋庸置疑。

日本已經平均綜合在亞洲最強了,那麼還談什麼崛起?你該說它能不能守住這亞洲第一。


“船小好調頭”

如果將世界比喻一片波濤洶湧的海洋,中國和日本相當於一艘貨輪和一艘快艇。

當年的改革日本很迅速自上而下就能夠做到迅速的改革,並且能夠迅速的吸收西方的優點,是因為日本整體的體量小,任何改革都能夠迅速實行。就像一艘走錯航線的快艇,輕輕一撥動船舵就能夠轉向。

而中國不同,中國的改革往往需要一個時間,而且過程很漫長,並且需要不停的適應,是因為中國的國體過於龐大,改革時期的中國就相當於一艘貨輪,它的轉向往往很漫長,但是一旦調整航線,就會乘風破浪暢通無阻。


日本守得住這個亞洲第一嗎?

很多評論員評論中國和日本時都會客觀的用一句話概括“差距在縮小”

日本從清朝末年就開始領先中國,直到中國改革開放前夕,日本當時領先中國“一百年”這點毋容置疑,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國力漸漸開始恢復,差距也就慢慢的縮小。

首先從國體來說,中國的國土資源和日本的國土資源比對,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基數上就高出日本幾個等級。中國現在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避開和中國做生意談合作,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來看,現在的中國是高於日本的。

再者隨著歐美國家的對中國的壓制和封鎖,中國這些年的製造業也在逆境中突破成長,中國的製造業現在已位居世界第一。

科技方面,在“科技是國家第一生產”的推動下,中國的科技創新也在逐年上升,2010年(SCI)收錄的世界科技論文總數量中國佔10.4%,直觀點:“航空航天”“中國高鐵”“天文觀測”“量子領域”“通訊領域”這些都邁入世界前列,而還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開始的成績。

隨著今年的“5G”的退出,又讓世界見識到中國“智造”。

軍事上,我無法評價,但國慶閱兵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不是嗎?

但中國人的素質還有待提高,整體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而且中國足球更要提高。


雖然中國今天的成績是可以值得稱讚的,但我們不能驕傲,不可以去小瞧這位“鄰居”,居安思危一直都是我們國人的優良品德之一,我們要為實現“中國夢”做奮鬥,要為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而做出努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


話說回來,全宇宙不都是韓國的?他們才是“第一”呵呵 ☺


花月鏡夢


不可能了,強國不僅僅是經濟,政治軍事都強才能稱之為強國。日本戰後已經成為美國人的半殖民地,軍事上依靠美國,政治上依附美國。美國人的話它不敢不聽。在中國軍事經濟實力全面超越日本的今天,看不出在美軍駐紮日本的情況下,日本人強國之路在何方。

美軍撤離日本遙遙無期。要知道美國與日本籤的不是租賃合同,沒有時間限制,美軍不撤,日本沒有任何辦法。

日本經濟實力再強,也是美國人的韭菜,想割就割。而日本連掙扎都不敢


草原風兒吹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了工業強國的發展,不僅完成了成長產業的替代,還在低速增長的背景下,實現了產業政策的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特別是日本工業確實從客觀來看,幫助了日本恢復到了一個經濟大國地位,經濟大國地位有了,那麼日本謀求戰略和軍事大國地位就開始了!日本現在還想恢復二戰前,亞洲第一強國的夢想基本不可能實現,因為現在的日本不具備爭奪第一的實力、國力。但對日本不可小視的是,日本仍然沒有放棄發展軍事力量!

日本近年來軍費大漲,日本防衛省一直認為增加防衛費用是當務之急。而日本首相安倍上臺後,每年都增加日本防衛費用,比如在2020年,增加的預算購買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改裝出雲號航母,研製日本下一代國產戰鬥機。

日本在2019年的防衛省費用增加到2000億日元,雖然日本債務負擔日益沉重,會限制日本發展軍力,但日本仍然在迅速發展軍事力量。近年來,日本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自衛隊武器系統升級、換代很快,尤其是潛艇、驅逐艦、防空導彈等武器上,比如日本擁有美國提供的愛國者-3防空導彈、新式宙斯盾戰艦27DDG,自行研製了一些坦克、反坦克導彈、運輸機等武器,特別是蒼龍級潛艇,目前的數量達到了12艘。由於美國的限制,日本對地攻擊武器和彈道導彈早前沒有發展,甚至日本妄想的洲際導彈、大型航母更不可能擁有。由於沒有大型的武器,日本自衛隊只能為美國軍隊“打工”,打下手。這造成了日本現在的國力、軍事實力很難實現亞洲第一,未來20年內基本不可能。

而要想成為大國,核武器也是必須的。雖然日本在國內擁有30噸核材料鈈,但是在美國的壓制下,日本想壓制核武器的苗頭基本沒有,並且日本國土狹小,戰略核打擊迴旋餘地很小,擁有核武器反而自己打不起核戰爭。美國也是防止日本崛起重要國家,美國擔心日本崛起後對美國造成威脅,造成了美國時時刻刻壓制日本武器發展。


浴火


會的雖然日本人現在給人感覺半死不活假象,日本好的東西超級多科技創新,精密度,材料合成,耐用度,工匠精神,雖然日本人出生率低這裡可能有造假成份,但是日本有1億幾人而且超級長壽人均壽命達到84歲了緊次於香港85歲,所以日本以後會有可能成亞洲第一強國,不過日本人比較保守老是認為自己觀念永遠是對比如手機一開始就走錯路線這最好的例子謝謝。


筍Sir


不知道你的強國定義,但如果是二戰前後的樣子,不大可能,正常化後走向法德之於歐洲,可能性更大,雖然有軍國主義,但已經是小眾文化,論人口的文明成熟度,比韓國好得多,不輸西方。

日本現在依然很強,只是高度發達後,進入正常化的調整週期。

日本面積和雲南差不多大,1億多人,再怎麼發達,日子也不會好過,民主體質下,自然調整到幾千萬人,對他們,其實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