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專家提議不要看暢銷書,要看源頭上的書!那什麼書是暢銷書,哪些書是源頭上的書?

常路明作家的文學世界


不看少看暢銷書,多看源頭書,是非常有道理的。看書,最重要的過程是思考,由點到面到框一直到局裡局外的思考,並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的過程。暢銷書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摘抄源頭書,作者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摘取部分符合自己觀念的觀點,造成斷章取義,論據不充分。二是直接給出結論。讀者缺少系統思考的過程。所以看多看源頭書。源頭書的知識,是原知識或第一性原理知識,它是創造知識的知識。學習它,能讓我看看問題更深刻。或對各領域的應用知識理解更透徹。如果看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那麼就非讀源頭書不可,而且更有效率。如果是休閒閱讀,那麼就隨意。


覺醒的意志1999


不要看暢銷書,要看源頭上的書!”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道理在哪兒呢?


(1)

  • 我們可以想見暢銷書,一定是文辭相對淺顯的、易讀的、篇幅短的,類似於雞湯和快餐。

  • 而源頭的書,無疑是指那些暢銷書所摘抄、彙編、洗稿的母本,是那些蘊含著原汁原味知識的經典書籍。

  • 當然,前者的優點還有便宜、輕薄易攜、裝幀漂亮;後者則昂貴、厚重、裝幀古板。

  • 例如,臺灣好幾個法師,都曾寫過上百種關於佛學知識的書籍,由於他們名氣特別大,以至他們的著作也十分暢銷。但是在佛學界這幾位法師的著作並不受待見,不僅因為他的說教淺顯,還因為他的許多佛學觀念並不純正。


(2)

  • 那麼,作為一個想了解佛學知識的讀者,為什麼不讀佛的源頭著作-佛經呢?


  • 因為我們通常會有一個習得的概念,和尚就是佛經的詮釋者,而我們自己是無法讀懂佛經的。其實我們錯了,佛經並不難以讀懂,相反佛經甚至更容易讀懂,因為佛經的所有論述會緊緊圍繞他要表達的主題。而許多解釋佛學的暢銷書為填滿字數,雲山霧罩胡扯扒拉,反而讓人讀完以後不知所云。



(3)

  • 類似的還有所謂成功學,厚黑學,人際關係學等等各種暢銷書充斥圖書市場,我覺得還是不讀也罷。如果自己覺得需要這方面的知識修養,那就應該選擇源頭經典書籍,譬如心理學,哲學、邏輯學等等。




只有閱讀正宗的、系統的、科學的經典知識,才能使自己讀了之後有所收穫又不走彎路。

聞道深般若


別聽這些專家胡說八道。很多人就是為了標新立異來顯示不同,不顧誤人子弟。

第一,暢銷書不一定不是好書

暢銷書和好書並不衝突。如果稍微有點文學發展歷程常識的人就應該知道,四大名著、金庸小說、張恨水、張愛玲等人的作品都是暢銷書,但並不妨礙它們是如今的經典作品。

《哈利波特》是不是精彩的故事?丹布朗的作品是不是絕對的暢銷?這些書不好嗎?很值得一讀。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它們在其他時代也能和讀者產生共鳴。就像我們讀魯迅感覺深刻、讀老舍感覺親切是一樣的。不能在其產生的時代暢銷,說明並不能被當時所認可。那這些作品就很難成為後世的經典。

畢竟不能被其所處時代認可的作品,憑什麼來反映、代表它們所處的時代呢?

第二,源頭上的書,不建議直接閱讀

很多人認為,想要了解《周易》就要去讀原文,想要了解《道德經》、《論語》也要去看原文。如果這麼做了,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看不看得懂。如果看不懂,除了浪費時間沒有任何用處。莫不如去找幾本簡單介紹這類書的作品,或者找一些名家對這些作品的解讀,這樣對自己的收穫會更大一點。

比如說想了解三國的歷史,直接去讀《三國志》可能會讓人感覺有點困難,一來並不好懂,而來篇幅很大。那可以先去看看易中天的《品三國》一類的書,對這段歷史有一個簡單瞭解,搭建起來一個框架,再去閱讀正史,除了更容易吸收之外,還會有更多的感悟。

如果想要了解古代文學,直接去讀作品可能因為篇目龐雜,沒有一個清晰的邏輯,那就先去找本文學史來讀,形成一種完整的概念,再用原作品去填充。這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

第三,為什麼有些專家總會去瞎說

因為通過幾十年實踐流傳下來的正確讀書方法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如果想要顯得自己有更高深的學問,自然要去標新立異。

看看這些專家總是鼓吹要去從元典讀起,從源頭讀起。但他們的讀書方法肯定不是這種。元典重要,源頭也重要,但是要考慮實際的可行性。

有些專家總是打著“經典”的幌子,宣傳“經典原文”的重要,但並不去考慮是否容易讀者理解與接受。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專家”宣傳的東西確實有道理,經典原文確實很重要,也應該讀,這就是被誤導的原因。

源頭上的書,不僅僅是翻過一遍,而是融會貫通,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有自己的思考,這才是讀書的目的。

先了解才能理解,還不會走就鼓勵跑,這就是那些專家對普通讀者的誤導。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比方說,《XX解孫子兵法》,《孫子兵法運用XXX》,…,這些都可算作暢銷書,但是《孫子兵法》的原本,就是源頭上的書。

這種例子很多,《XX品儒學》、《某某讀論語》之類,往往都是大白話,寫成小說體故事體,讓許多懶得動腦筋的人能看進去。

這種暢銷書,雖然比較易懂,但是卻屬於二手思想,加入了許多作者個人臆想的成份,很容易偏離原著的軌道。

這事現在很普遍,畢竟《易經》《尚書》《論語》《孫子兵法》《史記》等等經典相對而言實在枯燥無味,能看進去的人不多,因此大多數人寧願去讀些簡單的二手思想。

比如《紅樓夢》,部頭太大,好多人根本看不進去,但若是有人弄個《紅樓夢故事會》出來,那去看的人就多上十倍百倍。

若論價值,當然是那些偉大人物寫的原著好了,現代人二次加工的二手思想,易偏離原義不說,有時還會帶歪了節奏。

所以說,讀書要求甚解,要去讀源頭的書。

比如你想了解儒家,就要去讀源頭上的儒家經典,而不要去讀今人加工的二手儒家思想。

大約就是這個意思了。


江左在線


其實,這個說法對也不對。看書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文化底蘊是不一樣的,所以看書的選擇也不相同。有些人就喜歡看玄幻架空,你讓他抱本《辭源》肯定只能當枕頭。


什麼是暢銷書?


所謂暢銷書,就是指在一個時代,或者說時間段,非常受歡迎的書。比如說我們經常在書店中看到的暢銷榜單,那些穩居前幾名的都是暢銷書。這個詞,原本是美國人發明的,符合當下人的閱讀特點,就很可能是暢銷書。這個說法,有點類似自媒體寫作時候,出現的爆文,那就是暢銷書。

但是,暢銷書,不一定就是經典,但是如果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暢銷書就有可能成為經典。比如說,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他就是一本暢銷書,但同時也是成功學的經典著作。


什麼是源頭上的書?


源頭指的是水源的最上游,發源地。而書籍的源頭就是指某一領域或專業中最基礎最經典的書。比如說學習金融學,那麼《 經濟學原理》和《金融學基礎》等等就是基礎書籍。物理學的基礎比如《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等,這些都是學科的源頭。


要想做學問,肯定要打基礎,要把源頭書籍讀懂讀精讀深,只有把基礎打牢,後續才能向高精尖方向發展。這種做法無疑是對的。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未必能把源頭書籍讀的下去。這就要看個人的選擇。


予言茶事


不同的人,對讀書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很多專家提議不要看暢銷書,要看源頭上的書,這些話,我覺得是針對部分人群說的。什麼是暢銷書和源頭上的書呢,我的理解如下,供題主參考。

一、源頭上的書是指各個領域首創的書

把經典書簡單地理解成源頭上的書,這個概念是不太準確的,比如很多經典書都是暢銷書。大部分的經典書,當初都是暢銷書,暢銷了很多年,然後就成了經典書。

我覺得,源頭上的書是指各個領域首創的書,有開創性的思想,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或者創造了新的風格和類型,比如塞繆爾·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這些具有首創性的書,無疑都是經典,但不一定暢銷,至少當時不一定暢銷。

專家說,要看源頭上的書,主要是針對在專業上有追求、想去追根溯源的讀書人。要了解某種思想流派或者某種寫作形式和風格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當然要看源頭上的書,這樣才有自己的親身體會,只看別人的解讀當然是不夠的。

二、暢銷書值得讀嗎?

暢銷書的概念起源於美國,除了是一個統計學的概念(某一個時段銷售量最高的書),還有一些商業營銷的味道(暢銷書排行榜)。

暢銷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眾閱讀的偏好,是大眾閱讀的選擇。大部分的暢銷書,對於普通的讀書者來說,都是值得一讀的。既然暢銷,都有暢銷的道理,總有一些地方是能打動普通讀者的。

當然大部分的暢銷書,是很難持續暢銷的。比如我印象中的《誰動了我的乳酪》霸榜了很多年,然後突然就不暢銷了,這樣的例子很多。

有些書商和電商,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製造一些所謂的圖書排行榜,其實是為了營銷。有些暢銷書書,打著經典的幌子,內容只是簡單的解讀,在學術上可能都存在錯誤,但是雞湯味十足,只為滿足當下讀者的焦慮。更有甚者,為了跟風,跟熱點,編造一些所謂的暢銷書,然後進行宣傳,導致暢銷書的水準越來越低,讀者對所謂的暢銷書和排行榜越來越反感。專家提議大家不要看暢銷書,是在這個前提之下的,那種通過營銷製造出來的暢銷書,確實不值得看。

三,普通讀者應該怎樣選書

對於專業讀者來說,當然是要看經典的、源頭上的書。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源頭上的書,如果不是經典,其實也沒有必要讀,一是不一定感興趣,二是不一定讀得懂。

我個人覺得,大部分暢銷書還是值得一看的。當然,這裡的暢銷書是指真正由大眾選擇出來的,評分比較高的暢銷書,那些通過營銷出來的、評分低的暢銷書,還是不要浪費時間的好。

我讀書也是屬於大眾閱讀,各個領域,只要感興趣,都會去讀一讀。我讀書基本也不參考暢銷書排行榜,我一般讀一本書,覺得好,我會找一些類似的書繼續讀,這些書很可能就是剛剛讀過的書中提到的,或者就是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是這種類型的書中其他比較經典的作品。從一本書開始,找到下一本,然後找到多本書,就像瀏覽網頁一樣,只要感興趣就會不斷地鏈接下去,這樣很有連貫性,讀到好書的幾率會更大。不用看排行榜,也不用聽專家的話,自己的閱讀自己掌控。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寫最想寫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夠喜歡。


虎子的理想之路


我認為以上說的有相當的道理,為什麼我們讀書要讀源頭的書?

首先我們說一下暢銷書,對暢銷書,我們不該不能一概而論,說它都是精神快餐。但是暢銷書往往是針對當時的一些熱點或者一些熱點事件所著,暢銷書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因為有些很熱門的東西,往往過了幾年之後,回頭再來看,反倒顯得很平淡,這是暢銷書最大的軟肋。

而源頭的這些書,無一例外都是經過了時間的檢驗,比如我們說,孔子、老子、莊子的書,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書,釋迦牟尼的書,這些都是經過了2000多年的檢驗。而且不僅在我們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得到了相當的傳播。

另外,我們說讀書一定要讀源頭的書,是因為讀者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人們往往說,即使同一本書,100個讀者就可以有100種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別人的任何認識和感受都會與你不同,都不能代替你的閱讀。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西諺也有此說:“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所以當我們去讀人類源頭的這些書,我們才能真正知道,我們的祖先在2000年前,他們在面對社會,面對人生,他們的一些認識和感受,這才是第一手的著作。當你讀這些人類精神源頭的書籍的時候,你一定會讀到很多讓你心動不已的章節。

當代著名學者陳寅恪年輕時候,曾經很自負的或者開玩笑的說中國的書他已經讀完了。別人很不以為然,說中國文化幾千年,中國的書可謂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你怎麼能說讀完了?陳先生卻回答說,確實中國的書有那麼多,但是大部分的書都是在為聖人做註釋,真正有價值的書也就是源頭的那些那幾本,比如說周易,比如說論語,比如說老子,比如說莊子等等等等,把這些最源頭的書讀完,可以說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把中國的書也就讀完了,因為後人寫了那麼多但他們的書都是在給聖人的書來作註釋。

我的建議是:多讀人類文明人類精神源頭的書,一定可以讓你體驗到更精彩文明篇章。





老立


專家的提議是很有道理的,少看不看暢銷書,多看源頭上的書。暢銷書,顧名思義,當下銷售的非常火爆的書;源頭上的書,是指基礎知識含量高、價值高、有內涵的、有深度的書。



最有價值的書就是教科書了,是源頭上的書之中的代表。從啟蒙讀物《拼音表》、《三字經》,到高等教育,所有的教材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一代代的人學習知識,增長智慧,學業有成之後參加工作,為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源頭上的書,價值非凡,讀書令人成長。



暢銷書,當下銷售的非常的火爆的書,相比於源頭上的書,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也沒有什麼真材實料。很多粗製濫造的書,因為一些原因銷量好,或者蹭了社會的熱點,或者製造一些噱頭、編造假消息欺騙群眾,誘導群眾盲目購買。當然,暢銷書裡也有貨真價實的書,只不過佔的比例很小。

好讀書,讀好書,做一個有文化有內涵有深度的人。



祝所有努力生活的正常人開心快樂!


凡塵雲仙


很多專家提議不要看暢銷書,要看源頭上的書!那什麼書是暢銷書,哪些書是源頭上的書?

先說下自己的看法:專家說:“不要看暢銷書,要看源頭上的書”,某種情況下是正確的但有時又是不對的。存在即有道理,在這個專家遍地的年代,不能全信專家,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這是最重要的。


(1)、解釋一下什麼叫暢銷書、什麼叫源頭書

暢銷書:一段時間內熱銷的書,內容特別火的書。比如亞馬遜書籍暢銷排行榜、噹噹書籍暢銷榜等各類排行榜。分時間階段,這一段時間特別火,特別好賣,隔一段時間可能就不好賣了。

源頭書:源頭原指水發源地。源頭書一般代表有公共權威性,源遠流長的書籍。比如《史記》、《資治通鑑》、《字典》、《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等。


有沒有即是暢銷書又是源頭書的,有。但是非常稀少,而且也有時效性。比如一段時間國人崇尚古典文化,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古代權威典籍就很好賣,這種情況很少,但存在。



(2)為什麼說看暢銷書也是對的

這個問題就比如我們穿衣服一樣,每個人的審美和顏色愛好都不一樣,如果要求我們穿一樣的衣服,想想真是一個單調的世界,非常枯燥。所以說存在即有道理。


暢銷書為什麼一段時間會非常好賣?


答案是有很大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場。每個人的知識水平、專業程度都不一樣,源頭書大部分都是枯燥無趣的,專業人士才能理解研究。很多靈活的作者就針對這部分用戶,寫了很多科普知識,用平易近人的語句寫出來。我們看了,才發現,噢我的天,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下子豁然開朗,多了很多感悟。



暢銷書好賣,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近一段時間社會的熱點,或者能解決最近遇到的問題。多數人都是比較注重眼前的問題而忽視長遠的目標。

比如:最近工作很累,煩心事情很多,幹什麼事情總是靜不下心來。如果有一篇文章或書籍一下子引起我們共鳴或能提出一套方法讓我們解決當下的問題,我們就會好好讀一下這本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會去看枯燥無趣的源頭書了,因為本就很無趣了,再看更無趣的書籍,會無法忍受。


(3)

朝聞道,夕可死矣。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讀書可能和金錢無關,好的書會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更美好,生活更有意義。存在即有道理有道理,不用去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為自己活著,活出精彩,謝謝!


在下依然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答案

這種話還是有些道理的。

源頭是基礎,是出發點。

研究《紅樓夢》的人很多,那叫紅學。如果你也想研究紅樓,沒讀過紅樓夢,直接從研究著作、白話譯本開始看,很難形成自己的東西,也容易被人帶偏。

畢竟源頭原著是一切的起源,也許其中存在錯誤,但至少出發點是最原始的,而且從源頭開始看,掌握整個研究發展的脈絡,也容易掌握接下來的路。

暢銷書的缺點

暢銷書不是沒優點,比如引發很多人的興趣,比如通俗易懂。這裡就不多說了

說說缺點:

時間短,缺乏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人去評判檢驗。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既然有那麼多人去檢驗去評判,為什麼要用自己的時間去撞大運呢?

私貨太多。這些所謂的私活,未必對錯,但肯定是經過別人加工,插入了其他人的想法。所謂嚼過的饃,營養未必流失多少,但肯定不如新出鍋的,嚼頭、口感、營養。

在沒有確定原著的絕對錯誤或者公認超過原著的內容出現之前,還是先把源頭的原著放在心裡最好。

越早越讀原著,在你思考、研究的過程中,對其反思、研究的時間越長,不管發現問題錯誤,還是形成自己的理解,都是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