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之前如何設置相機的ISO、光圈和快門?

綿綿p1p1


理解了利弊就比較容易設置了。

Iso,弊端,過高損失畫質,畫面噪點明顯,髒。光線好的情況下,優先低感。光線不好的情況,最後考慮提高。

光圈,如果狗頭,一般最大光圈成像和解像力特差,如果牛頭和定焦忽略,這時候只考慮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模糊。反之。。。如果是大光圈定焦,比如,F:1.2、1.4、1.8這樣的,注意最大光圈隨著被攝物體的遠近,會造成對焦不實,雜光霧化等問題。越遠,光圈越小,一直到最佳光圈。忽略這個的話,光線好,隨意設置,光線不好,就得把景深問題考慮的進去了。

快門,拍運動的要快些,拍瀑布啥的,可慢可快,唯一注意手持的話,要保證手能持住不抖。但是攝影很多的樂趣在於快門速度的把控上。

綜合搭配的話,一般,光線好,隨意,iso低點就行。

光線暗而且手持的情況下,一般保證不抖動即可,再考慮的光圈的景深,不管景深的話,最大光圈就好,最後iso配合你要的畫面亮度。

但是切記,參數是活的,沒有固定參數











行走在鏡頭後的S


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但看前邊的老師的回答雖然說大體沒什麼問題,但都忽略了先後順序,所以我大體說一下我的理解。

ISO、光圈和快門,是攝影的三大要素,在拍攝前的設置上,我覺得有一定的順序,那就是先設置ISO,然後再根據題材或創作要求設置光圈和快門。

ISO

也就是感光度,是CMOS對光的敏感程度,它對照片最大的影響就是畫質!ISO越低畫質越好,ISO越高畫質越差,噪點增加。雖然說目前一些高感好的相機在一定的範圍內,高感光度表現良好,但上邊的規律也是一樣的。


由於對畫質的影響,在拍攝前,一定要根據環境光線的強弱,先確定一個合適的ISO,這個合適的ISO,就是以儘可能低為前提,以確保照片的畫質。

如果在室外,光線很好,ISO不用商量的就奔原生最低去了。還有就是,如果拍風光,並且有三角架的情況下,基本也是上邊的操作。

如果是拍移動的主體,像上圖中飛動的鳥,估計至少要1/800以上,如果快門速度達不到,並且光圈也開到最大了,不得已的情況下再去提高ISO。

ISO不但是第一個確定項,並且提醒各位除特殊情況外,一定不要用自動ISO,因為相機會自作主張地損失了照片畫質。

快門和光圈

確定好ISO後,快門和光圈是並列項,是根據需要來設定快門或光圈。像上圖中的鳥,由於主體移動速度快,那肯定是先確定一個更快的快門速度才行。

如果是拍流水、夜景之類的慢門拍攝,也是需要先確定快門速度。

如果是拍風光,需要一個更大的景深,那就是先確定一個小光圈來獲得一個大景深。

如果是人像或花卉,要通過虛實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體,那需要先確定一個大的光圈來獲得小景深。

快門和光圈,一定根據創作要求來確定先後順序的。

ISO確定了,再根據需要確定一個快門或光圈,那曝光組合的另一個就要通過增加或減小來滿足曝光的需要;如果已經到了極限值還不能滿足曝光需要,這時候再返回頭去提高ISO。


南方之南


拍攝之前不是先設置ISO、光圈和快門,而是先確定你拍的是什麼。

它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再確定使用光圈優先還是快門優先,不需要每個都要去調。

1.光圈優先:拍攝對象是靜止或輕微活動的物體,設置好光圈的大小,ISO自動,快門自動顯示曝光正常的速度。

建議拍輕微活動的物體不要把光圈調最大,最大光圈降3檔左右。具體光圈大小根據實時場景配匹的快門速度夠不夠手持安全快門。



2.快門優先:拍攝對象是運動的,設置好安全快門,ISO自動,光圈自動顯示曝光平衡的大小。

建議安全快門速度:正常行走(1/500秒),快速行走(1/1000秒),跑步或騎自行車(1/2000秒),行駛的汽車(1/4000秒)。類似差不多速度的套上去用就行了。



3.ISO設置:感光度默認情況下設為自動,ISO的自動值都是在光圈和快門不夠用的情況下,自動提高感光值,使畫面曝光平衡。

如快門優先時,在室內把快門提到1/300秒時,光圈已經最大了,但畫面還是欠曝,系統自動把ISO提高的正常曝光值。

4.不要急著用M檔:如果你連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都沒理解透,M檔根本就無從下手,因為3個都要自己調,尤其是換不同的場景時又重新調,機器能搞定的事為什麼非要人工的做呢?

當然,並不是說M檔很難,只要理解了曝光三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一些日常拍攝的曝光值心裡有個定數,M檔才能用得順手。

比如拍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快門速度確定為1/2000秒,光圈值為F5,此時就剩ISO了,來回撥動,直到曝光正常。ISO其實設為自動,操作會變得更簡單,確定了快門速度,只要調光圈就行了。



總結:

曝光三要素是互補的作用,都可以使畫面變亮或變暗。

光圈大,進光量多,快門就要加快,減少進光的時間;

反之,快門變慢,進光時間長,光圈就要縮小,減少進光量。

ISO不要主動亂調,它是在光圈和快門不能滿足正常曝光的情況下,以犧牲畫質的代價來保證曝光的平衡,默認設自動即可。


志勵好攝


ISO、光圈和快門是相機參數設置的“三大金剛”,在拍攝之前如何設置?我通常是根據拍攝內容而定。

1.在拍攝人像時,通常ISO調到100;定焦鏡頭光圈調最大光圈的小一檔,變焦鏡頭調最大光圈;快門通常在1/200左右;

2.拍攝風景的話,ISO調到100;光圈調f8-f16之間;快門1/200左右;還要根據天氣亮度調整,一般調整ISO和快門。

3.拍人文掃街的話,ISO調400;光圈f4-f8之間;快門1/250以上;根據環境亮度,一般調整ISO和光圈。


攝影小小新


拍攝基本要領,就是光圈、快門、ISO,那麼拍攝前如何設置?其實快門速度是首選要進行設置的,沒有正確的快門速度,任憑光圈ISO如何蹦躂也是白搭!

快門速度越快,進光量越少,照片就暗,雖然可以利用光圈還有ISO進行平衡,但是你首先得了解拍攝事物就可以正確設置快門速度!好比靜物一般,快門速度保持在1/125s左右就可以了,也可以利用安全快門這樣的概念進行調整,畢竟靜物類只需要保持自己手不是太抖的速度下就可以了!


人像類同樣也是適合靜物類的快門速度,1/125-1/200左右的快門速度即可,除非運動中的人物需要加快快門速度,其他基本上這樣的速度就沒問題的!快門速度調整好了,接下來就是光圈,光圈數值越大,進光量也少,光線越暗,反正,數值越小,光圈進光量就多,光線越亮,越亮的同時會帶來虛化效果!

ISO是令人又愛又恨的玩意,當快門速度已經達到安全快門的時候,光圈已經達到最大,仍然照片光線仍然不足的情況下,ISO是你唯一的選擇!正常情況下的ISO都是100,隨著條件允許,慢慢提高ISO來進行正常曝光!好的機身ISO上千上萬問題不大,差的機身ISO800左右就有明顯噪點出現,所以說,ISO最後設置,能不動就不動!


婚禮攝影師Tanke


1.ISO儘量設低(一般100,曝光實在不夠,再適當調高ISO)

保證較低得ISO可以提高拍攝畫面得純淨度,減少圖像得噪聲。所以一般光照環境比較好得時候我們都把ISO設為100,而去調節光圈和快門。

特殊題材需要時可以適當調高ISO:

a. 在拍攝人像時,為了保證畫面不虛,往往要安全快門,在光線環境不好得情況下,光圈已經調到了題材允許得最大情況時,在保證畫面純淨度得前提下可以適當調高ISO,一般全畫幅相機到800,不會太影響畫質。

b. 特殊題材如拍攝星空時,為了保證星空沒有拖影,在光圈和快門已經到達極限得情況下,可以適當調高ISO,此時全畫幅相機往往可以調節至3200或者6400。

2.快門根據題材確定(定格時間快門儘量快,記錄流逝適當慢)

快門參數得設置往往需要我們根據拍攝題和表達意圖來確定。個人覺得攝影參數設定最大的學問,就在快門的表現力上。攝影之所以迷人,不單單是因為相機能夠記錄我們人眼看到的光線,更是能夠創作出我們看不到的光線的流動,以此來拓寬我們的視野和認知。

快門設置之所以具有表現力往往是因為其可以記錄時光的流逝,或者定格瞬間的光輝。我們人眼看到的畫面往往在幾十ms左右,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對應快門大約在1/30秒左右。

當我們需要定格物體運動的瞬間的時候往往需要設計為幾千分之一秒,比如要定格振翅的蜂鳥就需要很快的快門。

當我們需要記錄時光的流逝時則需要幾秒甚至幾十秒的快門時間,例如要記錄流逝的溪水,縹緲的雲彩,穿流的車輛等等。

3 光圈綜合曝光與題材(虛化好大光圈,畫面清晰適當小)

光圈的調節要綜合曝光與題材選擇。光圈對於鏡頭來說決定了兩個成像參數,景深和進光量

從景深上來說,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一般在拍攝人像時,我們往往需要比較好看的背景虛化,來突出所要拍攝的人物主體,此時就需要我們設置到較大的拍攝光圈,一般中長焦的定焦鏡頭可以設置為最大。例如可以設置到f1.8,f1.5,f1.2等等。

在進行風光攝影拍攝時,為了保證畫面的每一處景色都清晰往往又需要設置為較小的光圈,例如一般可設置為f8~f16。

從進光量上來說,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在ISO和快門確定時可以進行上下微調來調整曝光量的大小

各位朋友們看怎麼呢?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的觀點!

我是獨立創意攝影師:Frank

更多攝影和數碼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小小拍攝官,每天都會與大家分享我的拍攝經驗和知識,也希望能與各位攝影愛好者一起交流拍攝心得!


Frank在努力生活


光圈、快門、感光度是平衡曝光的三個重要參數。如果你使用相機的全自動或者半自動功能(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等),你會發現不管這三個數值怎麼變,它們之間都會相互協調的讓最終的照片曝光正常。

那既然不管怎麼調,最終都是曝光正常的照片,那為什麼還要調整他們呢?那是因為雖然照片曝光都是正常的,但因為參數不同,對照片呈現效果會有所影響。

光圈對成像的影響

光圈大小對影響產生比較明顯的效果是背景的虛化程度不同,大光圈背景虛化大,小光圈虛化小甚至不虛化。小光圈甚至可以拍到燈光的星芒效果。所以根據你拍攝的效果攝像來調整光圈,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

快門對成像的影響

快門快慢對成像效果影響也不小,比如比較快的快門可以凝固畫面,即便運動中的物體也會被瞬間捕捉到清晰的畫面,隨著快門的變慢,運動的物體開始出現虛影,甚至無法成形,在畫面上只是一道痕跡。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去考慮拍攝流動的水,讓水流變得絲滑,可以去拍車燈光流,可以拍攝星軌等。

感光度對成像額影響

其實並不需要用感光度來影響成像,調整感光度是為了當光線條件不好時,提高感光度,來給快門或者光圈提供調整空間。但帶來的結果是,相對來說,感光度越大,成像出現噪點的情況越多,所以如果光線合適,儘量不要隨意提高感光度。

當你瞭解了不同參數下對影像的影響後,你就可以靈活的去調整他們,來滿足你的拍攝需求。當然,有些時候,不是直接調整就可以,因為某些條件並不是直接滿足的,還需要通過其他配件來輔助,這就需要慢慢學習了。


遊夢人Dream


攝影的最基礎知識就是需要搞懂感光度(ISO)以及光圈和快門的關係,首先要明白不同的ISO對畫面的影響,感光度設置感光元件對光的靈敏度的質數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對光線有點敏感高中住校的圖像噪音信號較多,清晰度也會下降。相反觀光度低,圖像噪音信號就少畫質會變得細膩。 感光度與畫質有著密切的關係,提高感光度圖像質量會降低,昏暗部分的躁點比明亮部分的明顯。高感光度使圖像模糊、噪點多、色彩飽和度低、有嚴重的偏色現象,圖像放大後品質略差,降低感光度可以是畫質清晰噪點少、色彩飽和度高,但會有輕微的色偏現象。 為了保證較好的畫質,感光度應該控制在不影響畫質的範圍內,儘管可以通過後期來調整,但會降低圖片的清晰度。

快門與光圈快門與光圈的關係 在光圈相同,拍攝場景相同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與感光度成反比,感光度越低,正確曝光所需要的快門速度越慢。感光度的設置能夠控制相機的快門速度,在暗光條件和感光度低的情況下快門速度會變得很慢,拍攝的畫面可能焦點不實或畫面模糊,這是可以可以適當調高感光度設置,感光度沒提高一檔快門速度也隨之變快一倍。 不同感光度適合不同的拍攝環境 不同的感光度所適合的拍攝環境大不相同,為了獲得最佳的拍攝效果,在不同的拍攝環境下隊感光度的設置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晴天或者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用較慢的快門,可講快門設置在50-200之間,以提高照片質量。 在光線不夠明亮的情況下且手持相機拍攝時,為了彌補光線不足,在保證畫質的情況下,可將感光度設置在200-400之間,同時使用鏡頭的大光圈在光線較暗的室內或者夜晚的燈光下,可將感光度設置在400-800之間,這樣就能提高快門速度,避免因相機震動造成照片模糊。 隨著數碼相機的技術提高,現在的高端相機在感光度較高的情況下也不會對畫面在成很大的影響了,所以拍照時一定要保證曝光準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盜驪


如果是白天拍攝風光,建議使用廣角鏡頭,這樣視野會更開闊,建議使用光圈優先功能,然後通過機身功能鍵調節光圈,為了讓景深大一些,使得從近處到遠處的景物都很清晰,建議使用小光圈,比如F8,F12,F16這幾檔光圈,最好能上三腳架並配合快門線,因為使用小光圈的時候,快門速度會相對比較低,為了確保畫面清晰度不會因抖動而模糊,因此有必要讓機身獲得穩固的支撐。其次我們還應使用低一些的感光度,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會顯得很細膩,而不會因為高感光度而變得很粗糙,在照片表面形成很大的顆粒,除非你有特殊需要,至於快門,你如果使用的是光圈優先,只要你設置了你需要的光圈,相機會根據測光結果自動給出合適的快門。至於快門優先就恰恰相反,你設置了需要的快門之後,相機會根據測光結果自定合適的光圈,一般我們在街頭抓拍時為了能讓抓拍中行動著的人物,動物清晰不至於模糊,可以使用快門優先,設定一個比較高的快門速度,比如1/250,或者1/500秒這樣的快門度度,還有拍飛鳥,拍昆蟲都需要更高的快門速度比如1/1000,甚至1/2000秒才能抓住快速移動的被攝對象。至於高感光度,我們一般應避免使用,它會使照片有很大的顆粒感,使得畫面粗糙。如果在很暗的環境裡,又必須抓拍,此時為了保證能拍到,可以使用高速快門,大光圈,高感光度,但也只能保證拍到而已,畫面的清晰度,質感就很難確保了,這也是有得有失的。至於夜景拍攝,就一定要使用三腳架,快門線,關閉機身防抖,然後把機器放在三腳架上,使用小光圈,此時可以使用光圈優先,設定好光圈,由相機自動給出快門速度,感光度低一些,確保畫面的細膩與質感。如果光線很暗,需要長時間曝光,建議使用小光圈,低感光度的同時使用B門,此時就不能使用光圈優先了,需要在相機肩部的旋鈕裡找到B門,也有的相機B門在M檔的快門速度調節裡,一直向低速快門部分調節,最後會出現B門,B門可以長時間曝光,使用時按下快門,等待達到需要的曝光時間後抬起手釋放快門,為了確保機身不抖動,應該使用快門線。

拍攝人像時,為了虛化背景,突出人物建議使用中長焦距鏡頭,並配合使用大光圈,低感光度,這樣可以既虛化了背景,突出人物,又保證了被攝人物的皮膚細膩,拍攝時間建議傍晚清晨,此時光線柔和,再配合離機閃光燈和反光板補光,可以拍出理想的人像。暫時說這麼多,打字手累了。


靜山高足


拍攝之前先要明確自己拍攝的內容是什麼根據拍攝主題確定使用ISO光圈和快門,在相機中ISO、光圈、快門、相互制約,調整ISO光圈會帶來快門速度的變化,快門加快或者放慢就會影響ISO和光圈。

在拍攝不同題材的時候先要確定一個數值,這個數值確定後就可以設置其他參數了,否則會相互影響。

ISO越高畫面噪點越多反之則更少,ISO過低畫質會增強但快門速度會受到影響,很多風光攝影師為了使用低ISO拍攝更高畫質都是攜帶三腳架來穩定相機拍攝清晰的畫面。

大光圈可以增加鏡頭通光量降低ISO帶來更快的快門速度,還可以虛化掉雜亂的背景,小光圈會減少鏡頭進光量增加ISO來提高快門速度。

在拍攝中ISO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現在大部分相機都自帶ISO自動功能,這個功能雖然可以很方便的幫助我們拍攝大部分照片,但儘量不要用相機有些情況會調整的非常高ISO,根據現場環境逐漸調整ISO最為合理。

ISO是這三個選項中最中心的一個參數,固定了ISO下一個考慮的就是使用的光圈大小,ISO和光圈大小調整完畢會直接影響快門速度,根據不同拍攝題材逐漸調整這兩個選項基本可以完成所有的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