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雍正時期的第一將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雍正朝的三大武將:年羹堯、嶽鍾琪、博爾濟吉特策稜,年羹堯只能說是雍正初期的第一將軍。

至於為什麼這個原因要從雍正皇帝來說起,歷史上我們都知道‘康乾盛世’,可能不熟悉歷史的還不知道中間有一個超級工作狂皇帝雍正。雖然雍正在位時間並不長,如果論功績的話我認為他應該是清帝國皇帝中最大的一個。就說康熙去世時國庫虧空幾百萬兩白銀,而到了雍正去世乾隆接班的時候國庫是正的七千萬兩白銀。包括他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政策的實施為清朝中後期的統治打下牢固的基礎。這些足以體現了雍正的文治之功,而雍正在武功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西藏青海的叛亂大大小小很多次,都一一得到解決,這裡面有很大的功勞成分都歸年羹堯的。

年羹堯在雍正初期是很受寵的,他和隆科多組成了雍正的左膀右臂,他因為卓越的戰功被雍正封為撫遠大將軍,負責西北軍政事物。年羹堯這個人是正爾八經的進士出身,有智謀會帶兵打仗,由他坐鎮西北,基本蕩平了西北,所以剛開始雍正才會那麼喜歡他,讓他總攬西北軍務,在雍正初期可以稱得是第一武將。

不過年羹堯這個人仗著雍正的寵信,最後自己飄飄然起來了,做了許多出格的事情。

最後雍正雍正羅列了他92條大罪,被賜死,嶽仲琪接替他的職位。

所以他只是雍正朝前期的第一武將。


阿杜帶你品歷史


雍正手下有四員大將,有一為是岳飛的後代,一位是成吉思汗的後裔,而年羹堯也是這四位中間的一個,且來看看年羹堯能否排名第一。

雖然雍正上位的手段不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雍正的手段,可以說“康乾盛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有雍正帝這個中間橋樑。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雍正手下有哪些武將,這樣年羹堯是否能排名第一一目瞭然。

當時雍正有四員猛將,分別是:年羹堯、嶽鍾琪、鄂爾泰、策稜

年羹堯

年羹堯此人早在康熙時期就有過大展神威,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鎮守在川陝一代,讓敵人聞風喪膽,在朝中積累了大量的聲望。

雍正繼位之後並沒有整治年羹堯,反而將他和隆科多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在朝期間負責鎮壓各處的叛亂,鮮有敗績,但是人性大多有一個相同的弱點,就是野心會隨著自己的地位增加而擴大。

有著背後雍正的信賴,年羹堯後來就非常的肆無忌憚,面對同級就像是面對自己的下屬一樣,最終引起了雍正的不滿,連下92道大罪,剝落了年羹堯的官位並刺死。

嶽鍾琪

精忠報國的岳飛我們都知道,這嶽鍾琪就是岳飛的後人,為第二十一世孫,也是在康熙年間就初有名氣,不過因為有年羹堯的存在,再加上嶽鍾琪只喜歡排兵佈陣所以名聲不響。

在年羹堯被賜死之後接替了他的川陝總督位置,但是其實力還是跟年羹堯有一定的差距,在跟準噶爾多次交戰中失敗居多,最終被政敵彈劾,一直關到乾隆年間才得以放出。

鄂爾泰

年羹堯和嶽鍾琪先後擔任的是川陝總督,這個鄂爾泰擔任的是雲貴總督,其實力可見一斑,在雲貴地區因為有大量少數民族,並且這些民族思想落後,還在執行著土司制度,也就是酋長制。

鄂爾泰在鎮壓之後並沒有不管不顧,反而是更改了當地的土司制度,這一舉動讓清朝又獲得了大片了土地。

策稜

策稜全名為博爾濟吉特-策稜,嶽鍾琪為名將岳飛的後裔,這位策稜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其作戰能力非常顯著,在投奔康熙之後每次跟準噶爾部作戰都勇猛無比。

年羹堯是雍正三年被賜死,而在雍正九年的時候,準噶爾部再次來犯,沒有了年羹堯,清軍一時間接連敗退無力挽回戰局,最終雍正派出策稜前去迎戰,其結果就是策稜用計再加自身勇猛,狠狠地打擊了準噶爾部,可以說是年羹堯之後的又一猛將。

總結

從這四位武將的生平來看,年羹堯在武力和智力上都排名前列,雖然策稜一生可圈可點,但是這也是在年羹堯死後大放異彩,這也說明,年羹堯在世時可以穩壓策稜一頭。

剩餘兩位將軍的功績雖然沒有前兩位多,但也為當時的盛世創造了條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可以說雍正能創造出現在這種盛世離不來這四位武將的護國安邦,排名都是虛的,護國的心都是統一的。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是文青,如果覺得不錯,原創構思不易,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文青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謝謝你,陌生的朋友。


文青聊史


今天大年初三,炒米祝各位條友新春快樂,萬事順遂!避免出行,多刷頭條!

年羹堯是文官掌兵,他的成就有歷史的機遇,更是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合力成就的。

年羹堯是康熙39年的進士,原本是庶吉士出身,按照明清文官進階的傳統,他是要入閣的,的確他外放四川之前,也是做到了內閣學士的。

康熙48年,年羹堯作為康熙的親信,被外放四川,成為四川總督,也就成了封疆大吏。四川由於是清廷深入西部的橋頭堡,所有事關西部的戰爭,四川都是兵力集結、糧草調配的重要基地。所以非皇帝的親信不可升任。

康熙為了籠絡年羹堯,甚至將年羹堯的胞妹指婚給雍親王胤禛。甚至胤禛之所以能成為雍親王,都是為了加一個側福晉的資格,給升任的。

和《雍正王朝》不一樣的地方,年羹堯到四川之前,是從未掌過兵的,主要負責的也都是鄉試考官,甚至都未曾在各部任過職。

這說明什麼?康熙刻意將年羹堯這個與軍隊毫無半點淵源的文官放到四川,目的就是對盤踞西部的清軍整體不滿意。

年羹堯用了12年的時間,實幹加苦幹,不但熟悉了四川全省情況,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而且很快利用斡偉生番羅都等掠奪寧番衛的機會,開始涉足軍隊,和嶽鍾琪的父親嶽龍升一起掌兵,負責剿撫。

最終通過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展現出了自己驚人的軍事才華。在康熙60年,成為了川陝總督,把手伸到了整個西北,利用蕃人之間的矛盾,平定了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

年羹堯進階的過程,有康熙的影子;但更是年羹堯自身努力的結果。

年羹堯治軍,在《雍正王朝》中,有比較典型的例子,比如“去手”。很顯然年羹堯統帥的軍隊執行力之所以高,是因為他建立了一套區別於清軍正常體制外的,嚴刑峻法和內部重金獎賞制度。也就是典型的“大棒加金元”。

不是年羹堯所屬部隊的戰鬥力真的有多高。而是他通過了自己的那套獎懲制度,規避了清軍中原本的體制病。但是他的這一套,實際上在明末的遼東,是非常有流行的。李成梁當年玩的就是這套“家丁制”。

遼東鐵騎的兵員收入是超過正常明軍士兵幾倍的,而且是足糧足餉;戰死安家費也是超過普通士兵幾倍;對軍屯、戰利品有內部分配的權力。這些都是保障戰鬥力高的原因所在。年羹堯從一開始“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到後來目空一切,貪腐縱深。實際上,他要維護的不僅僅是私利,而是他自己一手打造的這個區別清軍原有體制的新的格局。

而年羹堯之所以敢於違背清軍的制度,搞這一套,源於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對他的支持。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雍正即位的時候,讓渡給年羹堯的權力,甚至超過唐代的節度使。但是當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之後,雍正是無法容忍這種年羹堯私搭亂建的治軍方式的。

軍隊是朝廷的軍隊,絕對不能成為年羹堯的私人軍隊,否則就會走明朝遼東的覆轍。所以年羹堯必然悲劇。

年羹堯死後,嶽鍾琪帶兵屢屢受挫,要發兵,就跟朝廷要糧餉。雍正抱怨,“若是年羹堯在,何曾如此?”而嶽鍾琪平定雷波土司為亂後,雍正又擔心嶽鍾琪走年羹堯老路,便又不斷敲打嶽鍾琪。

所以只要康熙和雍正支持,讓渡決策權給年羹堯,年羹堯就能成為西北的戰神,就是一代名將,反之亦然。如果這個機會給的嶽鍾琪,那麼可能現在的故事就是嶽鍾琪與雍正。


炒米視角


必須是!年羹堯必須是雍正第一將!

提起清朝的皇帝,很多人都會想到康乾盛世的康熙和乾隆,或者是末代皇帝溥儀,其他的皇帝雖說也被人們熟知,但是卻不及前面說到的三位名氣大。不過要說清朝功績最大的皇帝,康熙和乾隆並不算最為厲害的兩個,因為在他們兩個中間,還夾著一個超級工作狂的雍正。

雖然雍正在位時間並不長,可是論功績的話,他算得上清朝皇帝裡面最大的一個。別的不說,康熙去世的時候,國庫虧空幾百萬兩白銀,而到了雍正去世乾隆接班的時候,國庫是正的七千萬兩白銀。而且雍正的攤丁入田,改土歸流也是為清朝中後期的統治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此外,雍正在武功方面也不比老爹康熙差,西藏青海的叛亂大大小小那麼多次,都被一一化解,而在這裡面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年羹堯。

年羹堯作為雍正初期極度寵愛的大臣,和隆科多兩人組成了雍正的左膀右臂,由於他戰功卓越,雍正封他為撫遠大將軍,負責西北軍政事物。有人說年羹堯是靠著他妹妹上位的,因為他妹妹是雍正皇帝的老婆。可是為何雍正那麼多的小舅子,就年羹堯一個當上了撫遠大將軍,他有何過人之處?

當年青海叛亂,年羹堯帶著大軍去平定,走了幾天人困馬乏,於是年羹堯就下令軍士們就地安營紮寨。可是安完營老年也沒讓手底下的士兵閒下來,他給部下下令說,今夜休息,明日進兵。不過在進兵前每個人需要帶著一塊木板和一大把草。手下的參將不解,可是因為老年說一不二,所以就沒人敢問,執行下去就行了。到了第二天,軍士們除了帶著武器之外,手裡一人還拿了一塊木板和一大把草。他們面面相覷,難不成大將軍讓我們用這兩樣東西和叛軍打仗麼?

於是隊伍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慢慢前行,誰都不知道年羹堯在搞什麼鬼。忽然在行軍途中前方探馬來報,在隊伍的前方出現了塌子溝了。這塌子溝是啥?這是滿語直接音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大泥坑,用現在的術語來講就是沼澤了。這下士兵們帶的木板和草可派上了大用場,年羹堯下令士兵們先把一把把草扔到泥坑上,然後再鋪上木板。不一會,在泥坑上竟然鋪出了一條道來,士兵們踩在上面,一點都不會擔心自己會掉下去,很快老年就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通過了大泥坑。

叛軍本來想著年羹堯行軍的路上會遇到大泥坑,這樣就會嚴重延誤清軍的行軍時間,他們就可以好好的準備應付。可是不想年羹堯神機妙算,早就探明瞭路上的地理環境,提早準備了木板和草。所以叛軍們怎麼都沒想到年羹堯會這麼快,老年也是三下五除二,將叛軍乾淨利落的收拾掉了。由此可見,年羹堯雖說是武將,可是人家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在智謀方面,可比那些滿清武士強多了。而且他也知道該怎麼打仗,兵貴神速,勘察地形,他一個都沒少,所以雍正皇帝才會那麼喜歡他。


波瀾不驚的世界


先來看看他的官職,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太保,一等公,身為臣子這種職位可以說到達頂峰了。按照滿清的官位排序來說,在往上升的話就是王爺了,鐵帽子王,攝政王了。

他對於平定西藏,青海的叛亂立有大功,在康熙時期就已經官至川陝總督,二等公,雍正登基後,更是依偎左膀右臂,後來,又因功升為撫遠大將軍,一等公。

不管他的死因是什麼,他立下的戰功是無法抹殺的,雍正在殺他時也是再三考慮,怕落下個‘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聲。


二牛歷史觀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年羹堯是因為戰功走向仕途高峰的,但其實他並不是武將出身,而是和大多數夢想入仕的人一樣,自幼苦讀四書五經,考取功名,幸運的是他年紀輕輕就進士及第,得以入仕,且被康熙看重,三十歲之前就已經官至巡撫。

康熙賞識提拔的知遇之恩,年羹堯十分感激,並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擔任巡撫期間清正廉潔、勵精圖治、施恩一方,因此康熙對他更加另眼相待、寄予厚望。

準噶爾入侵時,還不是將領的年羹堯,負責後勤工作,不能上陣殺敵就盡己所能保證軍隊的衣食住行,年羹堯再一次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後來年羹堯入京覲見皇帝,皇帝以弓箭相贈,以示嘉獎,恰逢此時有地方叛亂爆發,年羹堯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平定了這場叛亂。

康熙看到了年羹堯的能力,也為了表彰他的功績,任命和當時的撫遠大將軍一起執掌軍務,請注意這個時候的年羹堯還沒有被任命為將軍。

年羹堯被任命為撫遠將軍是在雍正繼位之後的事情,在雍正還是雍親王的時候就看中年羹堯的能力,有意拉他入夥,而年羹堯也很看好雍正,兩人一拍即合,雍正還納了年羹堯的妹妹為側福晉以穩固聯盟,自此年羹堯鞍前馬後,成了四爺黨的核心人員,雍正對他是也是非常信任倚重的。

雍正繼位後不久,青海發生叛亂,雍正便正式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叛亂,年羹堯不負所托,出色地完成了平叛任務、大勝而歸,得到了雍正的嘉獎,年羹堯撫遠大將軍的名號也自此響徹九州大地。

那麼,風光一時的撫遠大將軍到底是什麼段位的軍官,在清朝的地位如何呢?

撫遠大將軍,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安撫遠方百姓的將軍,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方發生了叛亂,那麼撫遠大將軍就要前往此地平定叛亂,而在這個平叛的地方,撫遠大將軍是擁有最高權力的政治軍事長官,雍正讓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足可以證明雍正對他的絕對信任乃至軍事能力的高度認可。

清朝的撫遠大將軍,先後一共有九個人擔任過,年羹堯是撫遠大將軍中出身最低的一位,其他的八位撫遠大將軍中,有六位都是清朝的皇室成員,即使不是皇室嫡系,也是皇室宗親,屬於愛新覺羅家族;另外兩個都大學士出身。

大多有皇室宗親擔任的職位,可見撫遠大將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也印證了當時雍正對年羹堯的信任與倚重,年羹堯也靠著撫遠大將軍的職位混得風生水起。

需要注意的是,撫遠大將軍是清朝特有的武將職位,是皇帝在戰事中為了平定叛亂臨時任命的一個職位,因為這個職位是臨時任命的,所以撫遠大將軍沒有品級。但在當時來說,撫遠大將軍的權力非常大,這個職位掌管著所轄地方的全部軍政大權,且有獨自處理軍中事務的權利,年羹堯執掌撫遠大將軍時是在西寧,所以他掌管西北邊的一切事務。

清朝的軍事重心在西北,西北常年重兵集結,年羹堯則是領兵作戰的最高統帥,當時有些大將軍只是虛設的職位沒有真正的兵權,而年羹堯絕對是掌握軍政實權的大將軍。

年羹堯從擔任撫遠大將軍起,事業逐步攀升,獲得了雍正的信任和倚重,平定了西北之亂之後,更是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風光,人啊在順勢得意的時候難免會頭腦發昏,年羹堯仗著功高開始得意忘形、貪贓受賄、結黨營私、草菅人命,最要命的是雍正覺得他藐視皇權、功高震主,綜合了大臣們彈劾年羹堯的幾十條罪狀,將其下獄,最後在獄中悄然的結束了這位權臣的生命!


慧眼尋歷史


雍正時期,清朝對外用兵的次數不多。大的用兵有兩次,第一次是雍正元年,青海羅卜藏丹津起兵造反。第二次是雍正六年,新疆準葛爾部叛亂。

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是年羹堯在西北指揮,朝廷取得勝利。征討新疆準葛爾部則是雍正指揮,嶽鍾琪和傅爾丹領軍,連吃敗仗,無奈講和。

年羹堯影視形象

因此稱年羹堯是雍正時期的第一將,並不為過。

年羹堯是進士出身,在成為四川巡撫後,協助十四子胤禎平定西藏叛亂,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堯二十一歲就高中進士,康熙四十八年,剛三十週歲的年羹堯就成為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康熙五十六年,西北策妄阿拉布坦起兵反清。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帝任命十四子胤禎為“撫遠大將軍王”代父出征,同時年羹堯晉升川陝總督,協助胤禎平亂。此時年羹堯還不足四十歲,正式成為最高級別地方長官。

雍正授予年羹堯總管西北軍政大事之大權,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

雍正初年,青海羅卜藏丹津利用大清王朝皇權交替朝政不穩之時,起兵造反。雍正帝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率兵平叛。

雍正帝影視形象

年羹堯成為大清王朝歷史上第一位非滿洲親貴的“大將軍”。為了順利領軍,雍正皇帝給年羹堯抬旗晉爵,直到一等公爵,這已經是異姓臣子最高爵位。又為了戰事進展順利,雍正皇帝授予年羹堯總管西北軍政大事之大權,年羹堯成為當時真正權傾朝野的西北王。

雍正影響形象

正是由於雍正帝的信任,年羹堯在西寧以空城計誘使敵兵退兵。後指揮大軍掩殺,大敗亂軍。最後階段,年羹堯下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各路兵馬遂頂風冒雪、晝夜兼進,迅猛地橫掃敵軍殘部,大獲全勝。

文說

雍正皇帝的信任和放權,年羹堯的軍事才能得以充分施展。單論軍功,年羹堯稱為雍正時期第一將,實不為過。


愛冬的文


年羹堯,是雍正初期極度寵愛的大臣,由於他戰功卓越,雍正封他為撫遠大將軍,負責西北軍政事務。

青海叛亂,年羹堯帶著大軍去平定,走了幾天人困馬乏,於是年羹堯就下令軍士們就地安營紮寨,後來將叛軍乾淨利落的收拾掉了。由此可見,年羹堯雖說是武將,可是人家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在智謀方面,可比那些滿清武士強多了。而且他也知道該怎麼打仗,兵貴神速,勘察地形,他一個都沒少,所以雍正皇帝才會那麼喜歡他。

*發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他這人是權臣,不能簡單用忠奸來定性。有的人即使手上不乾淨,也不能代表這人就是大奸。不就是想搞點錢麼,這都是人之常情。

具體到這個人本身來說,他是有點太狂了。他是漢軍旗出身,祖輩是滿人的包衣奴隸,到了他這一代是雍正沒登基前的家臣,所以到了雍正朝他混的很好。但這一切都是他的主人給的,不能代表他自己就多牛逼,他也就一家奴而已。正因為他忘記了這一點,所以最後性命不保。

年羹堯發展到最後到處裝比,給平級的總督巡撫傳遞公文,他能以下達命令的口吻寫信;見到王公大臣,人家主動下馬給他行禮,他連馬都不下直接無視。你這麼裝比又不能掙一毛錢,人家也是權貴,主動和你做朋友你都不願意,你為何這麼吊?


多多77535446


老年確實是雍正手下第一干將。但是此人太過於攬權貪功,到了最後功高震主,封無可封。如果他能夠把功勞平攤,讓一些親信將領,功臣勳貴也沾點光,也不至於到了最後都沒人幫他說話,死的時候孤身一人上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