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不說暗話,說說農村早餐您那裡都吃些啥?

大別山東哥


家裡安徽的,父母都是鄉鎮的教師,算是農村的吧,自己有個小菜園。早餐都是自己做的。 我印象中從小早餐一直是我爸爸做的,主食一般有下面中的一種 蛋餅,饅頭,蔥油餅等。 喝的有 豆漿,白粥,蛋花湯,八寶粥。 小菜種類比較多 印象深的早上會有一個現炒青菜的,然後 自己家醃製的 酸菜炒肉 酸豆角 鹹鴨蛋等等 。反正雖然我家就一家三口,但是的早餐感覺一直比較豪華。主要都是自己做的,當然也有弊端,老爸經常吃剩飯,不過以後每次依然如此。 我現在也成家立業了,週末等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也會給老婆孩子準備豐盛的早餐,晚餐。 原來做的精緻點,看家人吃的很開心,也是一種幸福


聊天愛呵呵


我是四川這邊的農村的那個長大的,然後這邊的話,我們早上在我記憶當中的話,以前早上特別愛吃那個玉米麵,就是把玉米粥面撒那個鍋裡煮,然後再加一些紅薯煮出來的那個像米糊一樣的東西,我們這邊叫它攪團。

我覺得這是我記憶最深的,以前的早餐。這個也是我最喜歡吃的,然後因為他在就是大火煮完之後,它會有一些東西會粘鍋,站在那個鐵鍋上,在鐵鍋上那個鍋巴是很好吃的,特別脆,然後有一點點韌勁,所以吃起來特別好吃,又帶著一點點微甜。

還有就是我小時候還會做一些,早上家長還會給我們做一些麵疙瘩稀飯。我覺得這個也是非常好吃的,然後就是在稀飯里加了一些,就是調好的麵糊,然後放到鍋裡做成一小條小條的那鍋裡煮,煮完之後那個麵糊就成為一個一個的疙瘩,吃起來嚼起來也是很很好吃,感覺特別清香。

最後一個經典的就是我們的四川泡菜,這是每天早上必吃的下飯菜。








城鄉居


我家裡饅頭稀飯是農村標配,有時候炒個小菜還有點鹹菜,糖蒜。現在都懶得做早餐,很多都是帶著孩子街上吃點,我是河南睢縣的,我們那裡街上早餐還是挺豐富,油條,菜角,胡辣湯,水煎包,煎餅,小米粥,豆沫,包子,豆漿等等現在生活好了,選擇也是個問題,有時候不知道吃啥?我經常不在家,就很想家裡的胡辣湯水煎包,河南燴麵,羊湯。每次回去這幾樣必不可少,還有老媽包的餃子。家鄉的味道,包含了濃濃的親情和兒時的記憶。所以在外就是同樣的早餐,也吃不出那種味道。




雙喜紅娘


嗨!這個我作為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最有發言權了!!!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吧!我來自安徽北部地區,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主要農作物就是麥子了,所以我們早餐離不開面食啦,麵食又有好幾種吃法,一般有饅頭、餅子、包子、麵條、油條、還有一種很薄的麵皮一樣的餅等等太多啦

但是呢,我們早上一般吃稀飯饅頭或者包子油條等等。稀飯就是麵粉加上一點大米熬製的,特別糯香,再加上農村一般都是柴火燒飯,燒出來的稀飯別樣的香。饅頭也一般是自己家裡蒸的,除了發酵粉,其他東西也不會放,整出來的饅頭有種天然的香味,但是放時間久了就不好吃了。餅子是最常見的早餐,一般是在熬製稀飯時候或者熬菜的時候貼在鐵鍋上面,待到時間剛好,把餅子剷下來,這樣做出來的餅子一面是鬆軟的,一面是焦脆的。再夾著炒的土豆絲,那是一個好吃啊。油條作為一種需要大量食用油的麵食,一般吃的比較少,偶爾想吃就去街上小鎮去買,一般1塊錢1根,買5塊錢的還能多給一根。一根是又粗又大,咬一口是酥脆可口。但是由於做油條太麻煩,需要大量食用油,所以一般不在家裡做,想吃就去街上買了。薄餅子是用蒸汽加熱的方式做的,把薄餅子放在蒸汽的籠子裡,熟了一張一張拿出來,卷著土豆絲吃是最好吃的。 麵條一般是晚上吃的比較多,早上也偶爾吃一次,麵條當數純手擀麵好吃,比加工的麵條要好吃的多呀! 當然了,我們皖北地區還有其他很多早餐的方式,我所列舉的說我們那邊比較常見的吃法。

不知道你們那邊有什麼好吃的的早餐呢?







蘇大彬


玉米粥、饅頭、鹹菜。

我家的早餐長年不變,一年四季就是這三樣。這三樣營養不營養的?健康不健康?我不清楚,我就是知道吃這些省錢。農民種地一年的收入微薄,只能省吃儉用,一畝地一年的收入不夠貴人吃一頓低檔次的飯。

玉米粥是自己家種的玉米,拿去加工成玉米麵,一個家庭一年都要吃掉200多斤。早上有半斤玉米麵就夠四口之家吃的,用柴火熬粥,這一鍋成本是4毛錢。

鹹菜是自己醃製的,用白蘿蔔加上鹽,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醃製成功了。一大缸的鹹菜成本在60元左右,夠吃一年的。早上四口之家鹹菜的成本在3毛左右,如果加幾滴香油成本就高點了,5毛左右了。

饅頭原來都是自己家蒸,現在都去買饅頭了,一塊錢兩個。成年男性早上吃2個,成年女性吃1個,孩子半塊,一頓飯4個饅頭左右。

農村四口之家的早點花費是:粥4毛+鹹菜5毛+饅頭2元=2.9元。2.9除於4等於0.725元,每個人農民早上吃0.725元。

這就是我家的早餐。



農村裡的逍遙


從小生活在農村,老家在遵義,我腦海裡好像一直沒有吃早餐的習慣,不過讀書的時候被逼無奈會吃,一般都是糯米飯和粉,糯米飯稍多一些,老實說糯米飯和粉也不算早餐,因為三餐都可以吃,我有時候三餐都吃,不過,我們老家遵義的糯米飯是真好吃,猶記得高中的時候,五中門口每天都有一個老爺爺老奶奶推著車來買糯米飯,他們家的糯米飯是真好吃,3塊到5塊,我一般都是吃5塊的,當然遵義最出名的還有羊肉粉,羊肉粉怎麼說呢,我當中餐比較多,早餐偶爾也吃,去遵義,兩個東西別忘了吃,一個是羊肉粉,一個是糯米飯,有時候位置越偏味道越正,現在好像老家文明城市改造,好多街邊小吃都沒了,大排檔也關了,只能配一個吃牛肉粉的圖了,因為好久沒回老家了,羊肉粉和糯米飯都很少吃到了



毒家指南


棒棒糖來分享一下我一週早餐菜單,看看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吃貨!

民以食為天,我以食為樂!

菜單:

週一:週末完的很晚早上上班起不來,時間緊!麵包為主食、三個煎蛋、三大碗自炸的豆漿,我們家人人平等,我和兒子夠吃了,老公不夠用豆漿補漏!


週二:週一上班累了一天,晚上又玩手機到11點,早上起不來。15分鐘搞定早飯,小米粥熬15分鐘,裡面放點鹼面和6個紅棗。煮三個雞蛋,外加一人一個饅頭,一盤六必居鹹菜!吃不飽的粥來補!


週三:都是過了週三就不愁周天,這天我最容易起床了,起來一般我會提前和麵早上炸油條,配雞蛋湯或者豆腐湯!這個不限量都能吃飽!


週四:疲勞期,起來最起碼要三個鬧鈴。起來煮方便麵的概率比較大,放點菠菜和小蔥算是加菜了。好看又好吃!


週五:黑色星期五,又困又累不想動!大米粥20分鐘,家上六必居鹹菜和一個煮雞蛋草草了事!

週六:起來就8點了,集體去婆婆那裡曾飯,婆婆也習慣了,那就有什麼吃什麼了!清盤行動。


週日:時間富裕好好犒勞自己和家人,早上雞蛋羹、包子或者餡餅、在熬點小米粥!

總結:人生苦短別太委屈了自己,一頓三餐早飯要吃飽、午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少。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吃完飯,都睡了懶覺這樣對身體傷害很大。如果你真的懶得做飯就跟公婆一起住,婆婆不會忍心你們捱餓的!這是我沒羞沒臊的生活秘訣,不外傳的!

我是吃喝拉撒都管的棒棒糖,有事可以私聊我,婆婆都能搞定,沒有什麼我搞不定的!喜歡我就動動小手關注下~

專搶ni棒棒糖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河南農村人,家裡基本以麵食為主。早上基本早餐有紅薯粥,綠豆粥,花生粥,白米粥,八寶粥和胡辣湯,根據各口味的不同會做調整。主食基本就是饅頭,另外根據季節和口味再炒菜,就是大部分的早餐了。

以我家為例,我家早餐喝稀飯,就是隻有水和麵糊做的算是湯的一種喝的,另外季節不同炒菜不同,現在夏天基本都是西紅柿炒蛋,青椒炒蛋,或者青椒炒茄子,青椒炒肉。主食就是饅頭,或者鎮上買的燒餅,有時從地裡挖了野菜或者青菜也會做菜蟒,一張麵皮生的時候包了很多生的青菜,我的最愛我家都叫菜蟒。有時還會做蔥油餅,油饃,韭菜雞蛋餅,洛饃卷菜,每天的早餐不是特定的,但是我家早餐桌上特定的就是稀飯。

我爺爺奶奶家就吃的比較營養了,爺爺奶奶兩個人住,有時是紅薯幹粥,有時是紅薯粥還有時是八寶粥,果我哪天去我奶奶家吃早餐我奶奶會做我最愛喝的白粥。另外還有熱的純牛奶,水煮蛋,和肉類炒菜,主食類就是饅頭,燒餅,或者油條再或者油饃。

我現在沒有在家,在無錫,早餐基本是水煮蛋,水果,跟牛奶。有時不吃,自己懶得做,早餐唯一要做的就是煮蛋跟洗水果,不像在家吃早餐那麼精緻,因為在家我媽或者我爸會做,在這裡都懶得做。

非常懷念家鄉的早餐,尤其想念奶奶熬的白粥,有一種特殊的味道,無論哪裡的白粥都沒有奶奶熬的味道,過年回家我一定天天去我奶奶家吃早餐!


辣椒創業記


我老家湖南嶽陽。

我們那兒早餐種類比較豐富:

華容特色:糯米糰子(蒸,煎),粘米糰子。

麵食類:包子(大包子、小籠包),饅頭,油條,發糕(紅糖,白糖),餃子(蒸、煎),麵條(湯、炒),米粉(湯、炒)。

流食類:粥(稀飯,黑米),豆漿,海帶湯。

五穀雜糧:玉米,紅薯。

喝早酒的下酒菜:各種滷葷菜(豬頭肉,豬耳朵,豬內臟,牛內臟),滷豆腐,滷火腿腸,滷雞蛋,牛骨頭(用刀划著吃)。

我最喜歡吃的是煎糯米糰子,裡面的餡種類也挺多,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胡蘿蔔香乾豬肉餡,經過自家產的菜籽油煎過的糰子外脆裡糯特別好吃!一個不夠再來一個…😋




芷芷芷芷芷兒


看了大家的回答,發現大夥的家鄉吃的都好豐盛,我們那裡簡單多了。

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村子裡比較貧窮,基本每天的早餐就是白稀飯配點鹹自己醃的蘿蔔條,偶爾母親會給我們三姐弟一人煎一個荷包蛋,那別提有多高興了。

隨著生活條件慢慢提高了,早餐也跟著豐富起來,街上的早餐店也開了好幾家,包子、拉麵、煎餅,茶葉蛋,好多小時候沒見過的東西,看起來又都很好吃。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天天早上出來外面吃,但是母親總說外面吃不衛生,沒營養,天天早上煮粥給我們吃。只是鹹蘿蔔乾退出了餐桌,取而代之的是海蠣煎、煎帶魚,時蔬等等豐富的菜餚。

後來離開了家,在他鄉打拼,每天早上都是外面吃,算的辣的甜的想吃什麼再也沒人會在耳邊嘮叨了,但是心心念唸的,還是媽媽煮的拿碗白粥,還有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早餐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