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樣告訴一個八歲小朋友吹牛和造謠的區別?

mhj780916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家庭的希望,所以孩子的成長、教育一直是自古以來的話題!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成長、習慣、言談舉止跟所處的環境有所影響,不光是父母,爺奶,他學校接觸的同學,周圍的發小,其他朋友親戚,也會有影響的

如果說小孩說的是大話,可能是虛榮心在作怪,或者小孩子不懂事瞎吹牛。大人聽聽笑笑,加一引導要。

如果說小孩子造謠,這我感覺不合適,這都屬於心機了,有惡意、有目的性的,如果大人知道了,讓他一次成功,他可能還會再有二次,對他的心理成長不好,建議及時制止,循序善誘,不行就動手打[捂臉],(誰小時侯沒有捱過打)



笑容掩飾你的憂傷


八歲的小孩子還在懵懂的年紀,不要給他講什麼大道理,直接實踐帶入就好了,比如他吹牛說可以打倒我,然後實踐一下,我把他打趴下[耶],這就是吹牛,然後第二天我不小心讓車撞了,小屁孩給別人說他把我揍了一頓,出手有點重,最後跪地求饒才放過我!!!


看到他人笑快樂育自己




愛舞之吾


許多時候,孩子能要求好自己遵守各種規則,而且,在同伴出現違反規則的現象時能予以制止。吹牛和造謠是他們現在無法理解的一個思想,孩子處於集體生活中,交往、處理事情的技能同樣很重要。我們在引導孩子管理、督促好自己的同時,也要注意發現孩子們處理事情的方法是否妥當,讓他們知道、學會正確的處理事情的方法,這樣才不傷害彼此的友誼。

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一個孩子自從他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享受中國公民的所有權利了,因此他也應該承擔起所有的責任,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他的成長不僅有身體和智力方面的,還有人格和人品方面的。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各方面的條件以及正確的引導,使其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

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孩子剛會走路,但還走不穩,孩子摔倒了便大哭,媽媽會說:“地真壞,打它。”孩子碰到桌子上了,媽媽會說:“桌子真討厭,誰讓你碰住寶寶的頭呢。”孩子玩玩具不小心夾住手了,媽媽會說:“不要這個玩具了,總是卡住孩子的手。”等孩子大一些,和鄰居孩子發生矛盾了,媽媽會說:“他不和咱玩就拜拜,有什麼了不起的。”孩子上學了,書本忘帶了,媽媽對孩子說:“對不起,寶寶,媽媽忘把書給你裝進去了。”孩子成績差了,媽媽會說:“都怪我,我沒有給你聽寫”。

孩子在學校和別人打架了父母去向別人認錯,諸如此類很多現象,家長充當替罪羊的角色,久而久之,孩子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嗎?答案當然是:否。板凳絆倒了孩子,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對待方式,而不同的對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徵:中國的家長是打板凳,安撫孩子,孩子學會的是推卸責任,抱怨他人;美國的家長是“沒看見”,不去幹預,孩子學會的是爬起來走,獨立性強;日本的家長是批評指責,孩子學會的是承擔責任,尋找原因。為什麼在社會上那麼多的孩子犯了罪還不知道是自己的錯。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看過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就講了作者是怎樣教育孩子對待摔倒這件事的。

每次孩子摔倒或者被什麼東西碰倒時,他並不說:“寶貝,它把你絆倒我們打它。”而是說:“孩子,不哭,你把它碰壞了,它肯定比你還疼,讓我們安慰安慰它?”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非常好,培養了孩子有顆善良心,時刻為別人著想。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的責任感,是孩子該做的一定不要替代和包辦!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學會承擔,讓孩子學會承受磨難和挫折;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著獨立的人格和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將來孩子長大後,在家庭、在單位、在社會都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教孩子儘自己該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樣 孩子才會有一個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教主君


吹牛

多數情況下都是對自己能力的誇張,多數是無關他人的。是一種炫耀的心理,是一種虛榮心。


造謠

多數情況下是對事實的胡亂編造,無中生有。造謠者具有一種作祟心理。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俗話說:睜眼說瞎話



有我在心


具體到真實生活中事情上給他舉例分析。

吹牛個人認為其實本身對自身及身邊的人沒有特別大的危害,其危害程度就像生活中汽車違停交警叔叔會警告或是貼罰單一樣。他嚴重一點最多是違規1。

再說一下造謠,它本身的危害就要大的多得多。無論是對自己而言還是其他人而言均是如此。它屬於我們常見的闖紅燈、酒駕甚至是醉駕,不是簡單的違規而是違法。他上升的層面其實就很明顯了,這些將不會是警告或是簡單罰款了而是可能蹲牢。

最後總結一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自家孩子的理解能力具體到他容易理解的事物上引導他自己去理解認知。



咚咚颯


事件:小明媽媽給小明瞭一塊糖。 吹牛:小明媽媽給小明一百塊糖! 造謠:噓,小明媽媽讓小明給隔壁王叔叔送了一百塊糖!



田原ym


小孩子沒有認知,靠想象說,主觀上沒有惡意,又或直觀看到的事,他會如實說,古時就有小孩嘴裡吐真言。

對於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引導,發現孩子經常說不著邊際的話,或者無中生有的話,就必須給你糾正了。

嚴格來說,個人認為,吹牛和造謠是孿生的,孩子經常那樣,有很多因素,比如家庭教育缺失,環境造成,過多接觸不利心理成長的人或者事等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其他成員也同時做著鏡子作用。

身邊有個成人,從小跟他外婆一起生活,他外婆跟自私自利,從我認識這個成年人嘴裡知道他外婆自私自利,比如和孩子搶著吃,把自己認為好吃的藏起來,不孝順長輩,自己明明做錯的事,從不認為自己做錯,晚輩頂嘴,她會添油加醋的告狀,為說鄰居的閒話,添油加醋告訴別人,自己做了點事,也會添油加醋說自己怎樣能幹,這就是典型的吹牛和造謠。

我認識的這個成人,現在也有家庭子女了,雖然是個男士,但他能把他外婆這些告訴我,可見這個人肯定受了他外婆影響,學會嘴碎,再就他離婚了,告訴別人,是他老婆不好,但事實是他自己出軌在先,從別人評價裡,說他和他外婆一個模樣,一個男人,幾乎沒朋友,我也很多年不聯繫他,負能量太多的人,誰都不願意接觸的。

所以,對於孩子,我們首先做好自己,充實自己的知識,開拓視野,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無鹽有顏


簡單的告訴孩子吹牛是把小的誇成大的,少的誇成多的,然後舉個簡單的例子,讓孩子形象的理解吹牛的意思。

例如,誰都知道雞蛋比拳頭還要小,某人卻說家裡有個雞蛋比臉盆還大。那這就是吹牛。

而造謠則是把沒有的,不存在的說成存在的。

比如 ,某人家裡丟了東西,就說是鄰居偷的。沒評沒據就亂猜測,下結論。很顯然是造謠。

相信,你舉例子之後,孩子會理解它們的區別。


心不染塵


吹牛是不損害別人的,造謠會損害別人的。

吹牛是說自己,造謠是說別人。

吹牛是虛榮心,造謠是害人心。

吹牛是誇大事實,造謠是改編事實。

吹牛是影響一個人,造謠影響一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