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所體現的東西是什麼?

gupeijun


藝術體現的當然是藝術本身。

藝術本身是什麼呢?

  • 先說術,術最容易理解,無非是技法、技能、知識、經驗等等。

  • 藝則是創作者精神層面的某些特質,譬如說情感、性格、本能、直覺、情緒等等。

  • 那麼藝術,就是在藝術家某種精神主導下產生了創作衝動後,憑藉自己的特殊技法,譬如繪畫技法,來釋放這種衝動的過程。就好像我們餓了,就會產生要吃的衝動,憑藉自己做飯的技能,幫自己解決飢餓問題的全部過程。

  • 當然,解決飢餓的過程與藝術還是稍有不同,完成前者只有自己能體會到“我飽了”;而完成藝術後還會有個作品留下來。

如果你的藝術水平高,你的藝術作品就有價值

  • 藝術家的精神境界高於普通人,意味著他在情感、性格、本能、直覺、情緒等等諸方面一定有某個點凸出於他人,但不是怪異、偏執的凸出,而是比普通人更明確、更鮮明、更強烈或者更有趣,總之,他表達的這個點能受到大眾的認可和歡迎,那麼你的藝術品味就高;當然,如果大眾一時不認可,也不意味著他的品味就低,這有個認識新事物的時間差。譬如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至今大多數中國人仍然不能理解和接受。

  • 加上藝術家高超的技法或技能,就一定能成就一件雅俗共賞的好作品嗎?也不盡然,創新超前的技法同樣有被理解被認同的困擾,譬如黃賓虹當年就說過:“我的黑山黑水山水畫要等50年後才會有人喜歡”。

藝術是個表達的過程,藝術品是表達的結果;藝術人人都可以玩,就像寫日記,可以不顧及別人的評價;藝術品卻有好壞高低之分,就像寫論文,是否被別人認可很重要。


聞道深般若


藝術體現出的東西就是藝術價值,藝術的價值在於,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和藝術風格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上的教育性。藝術作品不但要有藝術價值,而且還要有社會價值。



一、藝術就是要體現出藝術作品不斷地發展和繁榮,藝術家以自己的審美情感和藝術風格創作出藝術作品,反映了時代感的新風貌。藝術進行創作,要有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體現出藝術作品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藝術的需要。



二、藝術家創作出的藝術作品,要運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藝術風格進行藝術創作,遵循客觀事實是的原則,體現出真實反映社會生活中各方面的典型畫面,對藝術品的主題思想作出合乎實際、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闡釋,以推動藝術的繁榮和發展。



三、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要表現主體思想和藝術特色,才能深刻地吸引人們的讚美,體現出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滿足人們對藝術的審美需要。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需要通過社會上的影響力、深受人們的喜歡、具有藝術魅力無限性,才能體現出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


黃智637


藝術體現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體現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體現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性顯現。是指存在於一切藝術作品中的美,是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審美目標、審美實踐要求和審美理想的指引,根據美的規律所創造的一種綜合美





歲月歌聲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或誇張,或抽象,或逼真,或唯美,可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盡情地表達你所想體現的東西,把你的思想感情越是發揮的淋漓盡致,越能展現藝術的魅力!凡你所想,盡情釋放,只是不能低俗和反動。


偶爾隨風


藝術所體現的東西簡單來講就是思想、情感、觀點、審美的表達方式。藝術家可以表達,普通人也可以表達。比如一個小孩在吹蒲公英玩,如果什麼也不想只是一吹那就只是吹,但如果他嘗試著不同力度不同角度吹或者跑著吹、站著吹,然後感受和欣賞著不同的效果,那也可以叫藝術。


蔡叔叔講畫


藝術品都是藝術家用靈魂創作出來的,每個藝術品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藝術品所表達的是藝術家對這個世界某一部分的理解與看法。很多人看不懂藝術品,那是因為不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每個可以稱作為藝術的,都是有靈魂的,是這個世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生物品!


離開北上深的人


藝術是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讓人們更容易產生共鳴。

藝術包括繪畫、雕刻、建築、音樂、文學、舞蹈、戲劇、電影等。

藝術是語言重要補充方法,就像講話中我們會用大聲代表生氣,用笑聲代表開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來傳遞給對方。所以,每件藝術品都應該有它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同時,藝術也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天鵝城事


我倒覺得,藝術的本質是你畫我猜。

首先要講明白,為什麼你的畫我願意猜,甚至你涼涼了幾百年我還願意費心去猜。

必要條件是這畫有價值。

給藝術品附加價值的方法有許多,工程工藝、原料、歷史附加,技術附加,市場稀缺,輿論炒作等等不一而足。

有人說藝術是美,會說某某宏偉的跨海大橋就是藝術。

這都不全面。

美是一種情感反饋,是猜的結果。

當猜的過程結束,那麼對一個特定生命個體來說,藝術就已經死了。

至於說藝術不朽,是基於群眾數量趨近於無窮,是指宏觀上的不死,而不是微觀上的不死。

再美的美女,再好的藝術作品,你翻來覆去摩擦一百遍,一千遍。一定只會是一種折磨。

橋只是橋,因為你感受到它的價值,才讚歎為藝術,是因為充分解讀(猜)了它。

現在我們思辨一下,同樣設計,同樣工藝的兩個珠寶,左邊的是人工玻璃,右邊是天然鑽石。請大聲地告訴我,哪邊是藝術品?

好,再來,兩顆一模一樣的寶石,一顆是昨天從廠裡拿出來的,另一顆是秦始皇王冠上的。請大聲說出來,哪邊是藝術品?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它是藝術品?而其他的青銅劍不是?

不管這畫是人工還是天成,價值才是人去解讀的原動力。

只強調價值,那鈔票是不是藝術品?美元是不是藝術品?

不是,因為只有價值不夠,尤其是可以復刻的價值不行,其不構成去猜的動力。

因為你已經十足瞭解它。

信息不對稱是藝術的生命前提。

價值+信息的不對稱=畫

而猜的過程,形成藝術的體驗。無論這是人工或是天成。

在get到這種情感體驗之後,這幅畫被稱為藝術品。

解讀造就了藝術,而信息不對稱則成為藝術的壽限。

紅樓夢只有半本,所以才成就如今的高度。

越是熟悉,越是普遍,其藝術性越低。其實如果你去北上廣深隨便逛一下,其高樓大廈遠勝古代的阿房宮,然而也就那麼回事。

但只追求解讀障礙,會不會給藝術延年益壽呢?

答案顯然不是。

現在很多自稱藝術家的人都錯誤理解了藝術。

他們故弄玄虛,抬高著閱讀門檻,又或者是今個提取這個明天抽象那個。比如把女人的生殖器投影在花卉的形狀上,等等,傻叉得不行。

這樣,與眾不同的東西最後確實是做出來了,但是完全失去了去猜的價值。當受眾變少後,口耳相傳中能疊加的未來價值也失去了。

說句不好聽的,我拉的屎也是與眾不同的那一坨。但你願意費心去猜猜它的哲學意義麼?

光影聲樂形態只是表現方式,我認為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清晰圈定目標人群,並瞭解對象的教育背景、情感構成。從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設計開口,並引導他人通過這個開口,與作品進行情感聯接。

產生了情感共鳴的過程,正是猜的過程,也正是猜的過程,才孕育出轉瞬即逝的藝術。

我憤怒,我覺得你也會因此憤怒,所以我創作,並希望你能體會。

我悲傷,我覺得你也會因此悲傷,所以我創作,並希望你能體會。

我歡樂,我覺得...希望你能從作品中體會。

從真實的情感出發,這才是藝術家的正確方式。

並非無病呻吟,裝個小比,秀技,然後自嗨一下,順便再搞個涉世未深的愚蠢妹子。

延申探討

芭蕾是藝術麼?

廢話。

芭蕾就是把人生最精華的,最苦痛的,最興奮的,濃縮成一個爆竹,炸給你看。

舞者要練很久,然而卻沒多長舞臺生命,是將自己人生的一長段,短暫卻絕美地浪費掉。

這種浪費的義無反顧賦予芭蕾的核心價值。

小時候應該學過課本,賣油郎。他倒油的熟練技術,也是生命化作的。

生命的耗費,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最高價值。

於是便有了解讀的慾望。

於是藝術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