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早茶出了廣東就不對味了?

XGM0913


Hello,大家好,我是喜歡美食,熱愛烹飪,鑽研廚藝的小廚阿騫,這是我關於美食的第239條原創回答,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早茶出了廣東就不對味了?

早茶是一種獨特的飲食形式,就像很多地方有吃早酒的習慣一樣,廣東地區有早晨飲早茶的習慣。特別是一些年紀大的人,買上一份報紙、沏上一壺茶、點上兩三樣點心,就可以在茶樓裡待上一早晨,了卻浮生半日閒。

隨著我國餐飲業的發展,各地菜品的廣泛流通,在廣東經濟的帶動下,廣東的飲食也就開始風靡全國。早茶,因其特有的形式,加上琳琅滿目的茶點,漸漸地出現在了廣東之外的地區,讓你不到廣東就能體驗一把廣東人“飲早茶”的生活,品嚐一下各式的茶點。但是,和在廣東飲早茶不同,在別的地方總會覺得少了一些什麼,味道不對。

那麼,為什麼早茶出了廣東就不對味了呢?阿騫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食材原因

在廣東,茶點的製作肯定是用廣東本地的食材。在別的地方,製作茶點的時候除了一些當地買不到的食材,能買到的基本上都選擇使用本地食材了。原材料的特性不同,做出來的菜品也就不一樣了。記得早些年,北方的廚師到外地表演“龍鬚拉麵”,麵粉都是自己帶,甚至是水都是帶過去的,水土不同,食材會有差異,做出的食物會有些差別。

飲食習慣的原因

在廣東,一般都會說“飲早茶”,意思就是主要是喝茶,茶點只是點綴而已。為的是聊聊天、看看報、消磨時間、休閒一下。而別的地方,沒有飲早茶的習慣,就是“吃早茶”了,主要以果腹為主。再加上就餐環境、服務人員的服務流程、你與周邊食客不盡相同的習慣,導致你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這個早茶也就“變味了”。

口味的原因

各地的飲食口味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地方喜吃酸、有的地方喜吃辣、有的地方喜清淡、有的地方口味偏重一點。廣東菜是出了名的清淡,這個在全國估計都能排得上號了吧。但是,每種食物到了不同的地方,口味都會稍稍有一些調整,以求適應當地人的味蕾。記得有一次有個粵菜師傅跟我說,他們一幫粵菜師傅到安徽六安,老闆要求每個菜品多少都要放一點辣椒。所以,在別的地方吃早茶就變味了。

廚師的原因

廚師是菜品的靈魂,所以很多地方都會招一些廣東師傅去做,但是由於路途、工資等原因,不是每家店都會招到廣東廚師,更別說好的廣東點心師傅。即使招到了,也不會幹很久,生意運轉好了,本地廚師基本上都學會了,這家店也許就沒有廣東師傅工作了。本地的廚師飲食習慣與廣東師傅不同,更偏重於本地口味,就會因地制宜的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對菜品進行一些調整,所以和廣東地區早茶比起來,口味肯定會有區別。

消費觀念的原因

早茶的茶點確實是不便宜,初到廣東的時候,兩個人早茶花了300+,還覺得不怎麼飽。後來再去的時候,慢慢吃、聊天、喝茶、打發時間,吃不了那麼多了,也覺得值得。價格裡面包含了時間成本、服務成本、以及茶點都做的比較精緻,用料也比較上乘。到了別的地方,四個小小的蝦餃賣22甚至更貴,就會讓人覺得貴,即使是包了龍肉在裡邊,也會覺得貴。老闆為了價格更加適應本地,那麼,食材的選擇就不必要那麼考究,工序也可以簡化。所以,早茶變味了~!

好了,關於早茶出廣東就變味了,阿騫的觀點就這麼多。如果您有不同的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碼字不易,覺得本文不錯的話,點個贊再走唄~!我是阿騫,專注美食,每天都會分享一些美食的做法以及小技巧,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哦~!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沒有正宗,只言傳統,廚無止境,精益求精

@Famer許


Famer許


我是在深圳這邊工作的,剛開始來這邊的時候,一聽到吃早茶,我還以為是喝茶了,後來同事帶我去了才知道,原來就是吃早餐,不過這個早餐,可和其他地區的早餐不一樣,這邊吃的早餐

多是些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了,其中就有腸粉,蒸雞瓜,蝦餃,蒸排骨等等,還有這些小吃的口味也是比較獨特的,怎麼說了,感覺早茶的口味多是屬於清淡類型的,外地人一時半會有點吃不習慣,但時間一長,就會習慣這種口味了


要說為什麼早茶出了廣東那邊,口味就不對了,其實在我個人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個現象,是有下面幾個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

口味問題,早茶的口味多是比較清淡的,光從這點上看,早茶要是出了廣東那邊,肯定要做出改變的,為什麼要改變了,那是應為每個地區的飲食習慣是不同的,兩廣那邊的飲食習慣多是講究清淡的

而其他大部分的城市,飲食習慣多是屬於多味的,早茶要是還主打清淡口味的話,那麼能接受的人,就不是太多了,所以為了迎合各地的飲食習慣,改變口味那是必須的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

廚師原因,一般做早茶的廚師,是很少出兩廣那邊的,應為做早茶的廚師,在兩廣地區本就是缺的很,基本上手藝好點的早茶師傅,往往是不缺工作的,而且工資水平還不低,就算是你想從廣這邊請幾個廚師回去

那麼你給的工資最少要翻上一倍左右,不然很少會有早茶廚師,離開兩廣地區的,如果你要用當地的廚師做早茶,那做出來的早茶,肯定不是一個味道了


街角美味


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副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可見,早茶是廣東人放鬆自己的最好方式。

其實,廣東是貿易興盛的省份,是商業之都,代表是西關,上下九與沙面。獨具特色的早茶,其特點不僅僅在於茶樓本身的茶水,更在於茶點豐富。而且,廣東早茶也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場所,不少的生意、交換信息在此完成,也是一個很好的聚會、聊天場所。

廣東早茶講究一個“嘆”字,即享受的意思。這種享受是人之身體精神的愉悅,也是商務往來之必備。

可在其他城市則不然,以我所在的武漢為例,代表是獨立打拼的漢正街。武漢人同樣重視早餐,將吃早餐叫做“過早”。武漢的早餐,以熱乾麵、豆皮、糊湯粉、面窩、歡喜坨等為代表,與武漢碼頭文化密不可分,是重油重口味之早餐,補足身體的需要是最基礎的。

大家哪有時間哪有習慣“嘆早茶”。武漢人常在街頭行色匆匆,吃一碗熱乾麵。即使在店裡,十分鐘搞定一餐早飯。廣東早茶,則是慢慢悠悠,可以呆一上午。

於是,早上你不會看到粵式茶樓中有多少客人,而且早茶餐廳少的可憐,僅僅有稻香等極少數開門,且是用來飽腹的。武漢的廣東餐廳多半注重於晚餐,像金桂皇朝等的點心在九點後會打折扣,這在廣東人眼裡肯定覺得奇怪吧!

武漢的早餐是在街頭小巷,是實惠便宜的熱乾麵等小吃,配得是蛋酒。廣東的早茶是在茶樓,要有格調,是一籠籠的蝦餃、叉燒包,是一壺上好的紅茶或烏龍茶。

很多人說,廣東早茶的技法在外地達不到。不是的。可以達到。但限於食材、限於本地的文化、限於人們的接受上。

原香港麗華旗下的國錦軒關張後,當時的粵菜主廚陳康言自己開了家言記湛江雞的小店,我跟他聊廣東菜在武漢的情況,他說廣東菜依然是小眾的圈子,在保持廣東味和改良適應武漢本土上,他一直困惑。向左,別人說你不適合武漢。向右,別人說你不少廣東菜。

同樣的還有,廣西螺螄粉、桂林米粉,在武漢 ,都要進行改良,是不得不進行的改良。

在廣州,茶樓“陶陶居”三樓的對聯將早茶上升到了精神層面,“陶潛善飲,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飛,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裡光陰。”粵式早茶已經是廣東人的一種精神。同樣,在武漢,香港人蔡瀾稱之為“早餐之都”,說明不同城市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色,又可以做到相互喜歡。

最後,包括我自己,也是廣東早茶的忠實擁躉,在武漢也同樣喜歡吃粵菜呢!

by舒懷


大武漢美食榜


早茶出了廣東就不對味?

這就對了,為什麼?聽我簡單道來。

首先,廣東人嘴裡常說的早茶跟一般常說的早點、早餐有所區別。早餐講究的是快,儘可能在十幾二十分鐘以內結束,甚至打包邊走邊吃。

廣東人的早茶文化講究的是一個字“

”!

這個”嘆”字在這裡不是嘆息 、哀嘆的“嘆”!而是享受、慢慢享受的“嘆”!(不得不佩服中華漢字的博大精深)

既然是享受就必然需要多一點的時間,所以也不需吝惜時間去慢慢品味。最適合週末、週日長短假期,或不著急時間上班的時候,進行的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廣東人嘴裡的“嘆”,他可以是一家人齊聚、朋友之間話聚,更可以是一個人悠哉悠哉的一一獨酌。


每天早上在茶樓門口買份報紙(現在好像都不買報紙,換手機了),進到裡面找個位叫上一壺好茶,然後打開報紙(手機)……等到小二來加第二趟開水的時候,點上兩個最喜歡的點心燒賣 、排骨 、叉燒包 、蝦餃……。

這就是老廣們的“一盅兩件”,到這裡老廣們一天最重要的工作開始了!(養生專家說早餐是最重要的決不能馬虎,這一點廣東人深得精髓!)


如果你一個人可能需要和別人“搭枱”(拼桌),一張大圓桌你可能一個都不認識,但奇怪的是,半小時以後你再看看,這一桌子的人很快就會相談甚歡,怎麼看都像一家子人在家長裡短。

這就是廣東人的一一早茶!


回頭看初到廣東的外地人喝早茶,一進來位子沒坐熱、茶還沒上,馬上點了滿桌的東西,大哥!雖然廣東的早茶食品種類繁多令人垂涎欲滴,但你一下子點那麼多,吃得下嗎?在這方面南北差異的確強勁。

才不管那麼多一輪衝鋒過後!剛好茶上來了,喝口茶(準確來說是漱漱口)。

不用半小時………

老闆“埋單”。


(溫馨提示:廣東人是叫“埋單”不叫“買單”)

這就是北方人的“早茶”!


展盧豐芒


早茶作為廣東的傳統美食,有其固有的文化與歷史,廣式早茶有著分量小、種類多、做工精緻的特點。也符合南方人的務實追求精益求精的性格。

廣州比較出名的茶樓有“點都德”,“廣州酒家”,“陶陶居”。個人比較喜歡陶陶居的出品,那裡的茶水很好。

為什麼說出了廣州就吃不出廣式茶點的味道,我認為第一週圍的人群不像廣州人那樣追求吃的品質,可能就是為了吃飯而吃飯。第二茶樓的裝修風格也跟廣州土生土長的建築不同,模仿的永遠是在模仿。

您覺得呢,如果喜歡可以加關注,瞭解最新濟南資訊,帶您瞭解濟南的吃喝玩樂。


濟南新動態


早茶其實不只是廣東這邊很常見,廣西也有些地方做的還不錯(比如梧州),有機會來兩廣地區玩的話,早茶真的不要錯過。那麼為什麼早茶離開了廣東地區就不對味了呢?原因其實並不是多複雜,大概分為兩大部分吧。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域口味的差異】

一般來講北方人,尤其是越往北越高緯度地區的人們,口味往往就偏向濃重一些,因為寒冷的環境就會讓人容易“自動自覺”的更喜好一些能量更高、滋味更濃重的食物。這並不是近幾十年有了空調之類的家電就能立馬改變的情況,這是經過漫長時間演化、抵抗自然的結果,可以說是“寫在基因”裡面的飲食偏好。

而廣東地區自古炎熱、少寒冬,比如深圳這裡一年至少一半以上的夏天,再冷的時候也很少會低於冰點以下。每年的冬天就跟鬧著玩似得,意思意思就那麼幾天就過去了,所以就不太像北方高緯度寒冷地區人們的口味那麼濃重。這就導致了廣東人的飲食口味相對比較清淡一些,再加上有山有水的地方食材也不那麼容易“青黃不接”,所以好像粵菜因此也就更重視食物本味,相對的少有濃油赤醬或者辛辣刺激的菜式。

這一切造就了廣東地區跟其他地方的口味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是沒有高低貴賤的。就拿我來說吧,我也很喜歡有時間去吃早茶,但是如果跟我的家鄉菜相比只能二選一的話,我應該還是會選擇自己的家鄉菜,哪怕不考慮鄉情之類的因素,單就是生長環境所造就的口味偏好就是會直接影響選擇的客觀事實條件。

所以廣東這邊的早茶如果離開廣東,去到其他較遠的省市是不太好生存的,那麼這個生意要想經營生存下去,就必然要融合一些當地人的口味,那可不就變得“不對味”了嘛。

其次的原因是【手藝好的師傅缺少理由離開廣東】

其實現在信息發達,飲食文化交流十分迅速、便捷,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早茶作為一種豐盛的、相對健康全面的吃法也深受喜愛,按理說哪怕開到外地去,應該也能吸引到喜歡類似口味的顧客,但事實好像並非如此。有些外省市可能也有會餐廳提供“廣東早茶”,但是滋味真的未必能有多好,因為真正手藝好的師傅沒什麼理由離開廣東。

因為廣東人愛吃是出了名的,而且不光是愛吃,廣東近些年的經濟狀況很好,可以說本地老百姓不只愛吃,也吃得起,相對的也更有時間去吃。所以在廣東手藝好的師傅不管是開店做生意,還是找個好的茶樓棲身都不是難事,而且普遍來看廣東的薪資相對又比較高。這就實在是不好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讓早茶做的好的師傅離開這裡跑去外地開個廣式茶樓,這至少在目前看來是不太合邏輯的事情。

所以手藝好的師傅好像普遍沒啥理由離開廣東去開店、工作,那麼外面的廣式早茶“不對味”也就沒什麼不正常的了。

其實吧,現在都不要說廣東之外的早茶“不對味”,近些年廣東內的很多餐廳也都跟著做起了早茶,有一些是真的有點不倫不類,所以說就就連廣東之內的早茶有些都“不對味”了,何況外省市的了。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關於【為什麼早茶除了廣東不對味?】這個問題的解答了,歡迎評論分享你的觀點。

不知道大家有吃過廣東早茶嗎?覺得有哪些比較好吃的呢?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改名太不容易


"飲早茶"在廣東是一種生活習慣,在廣東以外地區是一種飲食需求。

一句"Zou sen(早晨)"脫口而出的問候,既是對每位早上見面的朋友的祝福,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廣東人的早茶,既可以是"一盅二件"悠閒、身心放鬆及亨用美食的個人亨受,也可以是親朋好友,同事之間的一種交流,廣東的"飲早茶"是一種集悠閒、聚會、交流、亨受、飲食於一體的早茶文化。

廣東以外其他地區的人士,去品嚐廣式早茶,純粹是為了亨用廣東早點。出發點不同結果也不同。所以"飲早茶"在廣東會形成早茶文化,在其他地區純粹是早餐,說白了就是填飽肚子。

那麼在其他地區有沒有類似廣式早茶這樣的形式呢?如果算相似度最接近的,應該數江蘇的"揚州早茶"。揚州早茶形成於明清槽運發達時期,是富商、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士族百姓生意往來,邀約聚會、飲茶聊天的一種早茶文化。在揚州素有早上"皮包水"說的是早茶文化,晚上"水包皮"說的是沐浴文化。但是隨著揚州地區的經濟地位的變化,揚州的早茶,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面目全非,不再是品種多樣、精緻美味的美食,而變成了粗製的早餐,實在令人嘆息。

揚州早茶文化的沒落,使廣東早茶文化成為了唯一。廣東早茶文化就象武俠小說中的獨孤求敗。


時空星瀚


在廣東,廣州,佛山一帶早茶夜市。早在十七年前我到過一次廣州中山八路,仁愛醫院傍邊有一個茶樓在二樓。三茶兩飯一夜宵:分早上,中午,夜茶大部份街方都六,七十歲年紀大伯爺公,伯爺婆,一壺茶几道點心圍在一桌,吃自己喜歡的兩個早點,有蒸籠蝦蛟,叉燒包,旦達點心,和小籠包等各式各樣,邊食邊聊相當熱鬧。年輕女服務生穿一色鮮豔的工作服,用推車送到每桌點




單菜普的需要點心,以菊花,紅茶烏龍茶,鐵觀音等茶水倒放食客茶杯裡坐位面前。食客.用食中手指輕叩桌面表示感謝,食客自己選擇兩份點心。服務員會在點桌卡上寫上價格簽名坐號,食客買單憑票單付款服務員來收。廣東人叫:“嘆早茶”是當地一種獨特.傳統社交文化。也當人休閒生活的一種習慣。謝謝邀請!


等待162471053


作為一個廣東早茶的點心師傅,我想說一點,每個地方的消費群體不同,口味也不同,廣東的早茶師傅去到北方做出來的東西也應該以北方人的口味為主,不能蠻幹,就算你有能力有技術做到廣東早茶的口味又有什麼用?人家老闆請你上去北方做早茶,首先你的把營業額做起來,那就必須要按照北方人的口味去迎合他們而去做出一些相應的改變,不然呢?為了保住一份工作,改變是必須的!然後呢就像有些人說的一樣,廣東人喝早茶是一種習慣性的享受,而不是別的地方的人一樣僅僅只是吃早餐性的填飽肚子,說的誇張一點就是廣東之外的人沒有人會認真的花個一兩個小時去吃個早餐,但是廣東廣州市的例外,他們對早茶點心的出品要求很高,不僅僅是吃飽,而且要吃的享受,點上一個點心,從一上桌就要從賣相開始一直評論然後吃了第一口開始說味道,有時還會討論一下做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下廣東人就是廣東早茶最遍地的食神!而面對這樣的一群食神,廣東的師傅的追求就要精益求精了,那出了廣東外的早茶師傅面對一群不懂欣賞自己的出品的顧客,做的點心出品就要慢慢的偏離了,所需要的是弄一個大眾口味的點心出品供給他們那些不懂欣賞的顧客們。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廣東早茶師傅去了別的地方或者東北地區的地方工作,有很多點心的工具設備材料都會和在廣東省內的不同,甚至差別很大,所以做出來的東西也就沒有廣東師傅的那些水準了,有技術也發揮不了了,那些出去外面或者東北地區的師傅又要適應環境和資源以及要了解當地顧客的口味,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而往往那些老闆都不會給那些師傅們太多的時間,沒有生意,一般都會立刻炒魷魚,所以出去外省工作的點心師傅一般做不了多久,,這樣一來他們就要不停的換人然後不同的循環,這樣一來外省外面的廣東早茶一般都不正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