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光腳走路,會有什麼影響?

天下奇聞異事錄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常言道,寒從腳底起。很多寶媽就是擔心寶寶會因為腳受涼,才給寶寶在睡覺、玩耍的時候,都給寶寶穿上襪子保暖。

實際上,讓寶寶光著腳,也並不是全是壞處,它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十分有利的。

-光腳能讓寶寶的感覺器官發育的更好

人腳部有很多神經末梢,經常對腳部進行刺激,能很好的提高人體感覺的靈敏度。

這樣的腳部刺激,對寶寶來說很重要,它能很好的促進寶寶感覺器官的發育,增強寶寶雙腳的靈活性,同時,也能讓寶寶的感官與大腦建立很好的聯繫。

-光腳能讓寶寶的腳發育的更好

沒有襪子、鞋子的束縛,寶寶的腳在成長髮育的時候就不再被禁錮,能得到更好的發育,也能讓寶寶長出漂亮的腳型。

-光腳能增強寶寶的運動能力

腳部沒有多餘的束縛,寶寶會很樂意運動玩耍,這無意間就會增加寶寶的運動量,提高寶寶的運動能力,同時,也能增加寶寶的身體抵抗能力。

-光腳能更好的學走路

在練習走路的時候,寶寶光著腳,能讓腳趾更有利的去抓附地面,增加寶寶的平衡感,寶寶也會走的更加穩當。

而且,寶寶也能通過對地面的直接接觸,能感受到地面的溫度、材質、軟硬,這能讓寶寶更好的感知外界環境。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寶媽們也不用太擔心寶寶的腳會受涼,“解放”寶寶的腳,讓寶寶的腳自由的成長髮育,那樣寶寶成長髮育的會更好。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天放了暑假孩子就散了歡的到處跑著玩,光著腳丫子去茂盛的草叢裡捉螞蚱;將長長的竹竿頂端抹上一層厚厚的麵糊,幹什麼用?當然是粘知了啦,輕手輕腳的,小心翼翼地將竹竿的麵糊粘住知了的翅膀,然後裝進準備好的小袋子裡,由於光著腳,聲音小,粘住知了的幾率就大了很多。等到夏天的傍晚時,經常下冒泡的大雨,孩子們更是興奮了,那是也沒有雨鞋,光著腳丫子就去泥坑裡亂踩一通,濺來滿身的泥點子。

也不去理會家長們的訓斥聲,奇怪的是,我們經常光著腳丫玩一個暑假,但是都不生病,只是腳丫子黑了些。而現在的家長們都不允許孩子光著腳的,說是害怕著涼,怕髒,會有細菌,會摔倒。各種的擔心,於是孩子們夏天也是穿著小襪子,小涼鞋,小腳丫都是很白皙的。但是,科學地說光腳丫對孩子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

來聽聽兒科的醫生怎麼說的:孩子的手腳稍微的有些涼,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手和腳是幫助人體散熱的,而孩子的代謝能力又比我們大人要快,所以,孩子的手腳會比大人的手腳要涼一些。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光腳丫有哪些好處?

1、光腳可以增強體質

炎熱的夏季讓孩子光著腳,對於孩子的健康是有很大幫助的,可以讓孩子的足部血液循環的更加流暢,從而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和抗寒力,也對於感冒等一些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光腳刺激觸覺感官發育

光著腳丫子對於鍛鍊孩子的感官系統是很有幫助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多光腳丫子來進行鍛鍊。等到長到十幾歲時,在進行鍛鍊就很難有效果了。

3、觸覺訓練的好方法

夏天是一個很適合讓孩子光腳丫玩耍的季節,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去沙灘上玩耍,綠綠的草地上用腳丫子接觸一下小草的感覺,在小石子路上走走,這樣可以對孩子的感官系統進行很好的鍛鍊。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的知識。

4、光腳更有利於學走路

讓孩子光腳走路可以讓剛學走路的小寶寶更快的學會走路,而且走的更加平穩,同時可以防止寶寶長成不良的腳型,如扁平足,腳趾內外翻等。

5、讓寶寶足型腿型變更美

沒有鞋子的困束,光腳丫子走路更有利於長成大長腿。同時也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慾,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6、不愛光腳的孩子也不要勉強

其實呢,不是全部的孩子都喜歡光腳丫的,如果孩子不喜歡光腳丫,家長也就不要強求孩子光腳丫了。

綜上所述:在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在夏季光腳可以有效的對孩子的感官系統進行鍛鍊,讓孩子在室內光腳時,要注意地面是否防滑的問題,還要注意地面保持乾燥,保持清潔和衛生,防止孩子被摔倒或者磕碰到。


J媽學堂


寶寶喜歡光腳走路,依我的經驗來看,應該是有好處的。

我女兒和兒子,在家裡一直是光腳的,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並且從未有過因為光腳受涼生病的情況,身體特別棒。

需要說明一下,我們地處北方,天氣比較乾燥,冬天室內有暖氣,但我家裡並不是地暖,光腳踩地上的話還是有點涼的。孩子小的時候我也試圖讓他們穿上鞋子或者襪子,但他們總是脫掉,後來也就習慣了,一直光著腳。

因為孩子身體一直不錯,也沒太關注,後來查了下,光腳走路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比如促進孩子的感官發育,增強孩子的體質等,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但是我讓孩子光腳走路,僅限於室內,並且地面保持乾淨,經常我們家的地一天都需要拖兩三次。在室外是絕對不允許孩子光腳的,一方面不雅觀另一方面也怕小石子什麼的扎到腳。

總之,任何習慣都是一個長期形成的過程,對有的孩子來說,一直光腳,即便是冬天也感覺不到冷,也不會生病;而對於有的沒有光腳過的孩子來說,可能天稍涼一點再光腳就會受涼生病。

所以,對於習慣光腳的孩子不用擔心有什麼壞處,而對於一直不光腳的孩子也沒有必要刻意去改變。


雙寶媽育兒


寶寶光腳走路,有好處嗎?

嬰幼兒到兒童少年,堅持光腳走路都有好處。

這些好處體現在:

有利於腳部的發育

早在100多年前的1905年,就開始了對穿鞋與不穿鞋對腳部結構發育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綜合歷來的研究,總體而言,穿鞋似乎會導致較窄的足部和較低的足弓。這種結構影響的結果是在運動過程中衝擊力更加集中在腳後跟和腳掌蹠球部位

相比之下,赤腳長大的人腳更寬,腳的外側邊緣和腳趾會更加均勻地分散足部承受的壓力

對步態的影響

雖然,沒有充分證據證明鞋子對運動技能的發展或運動中受傷的風險的影響,但邏輯上講,赤足走路通過對步態的影響減少運動傷害風險。

由於足跟是一個堅硬平整的骨面,對壓力沒有緩衝,因而這個部位的神經更容易受到擠壓表現為對疼痛非常敏感。這意味著當人們赤腳跑步時,往往會盡可能避免將壓力落在足跟,而是將壓力分佈在較為不敏感的中間和前腳,更大的吸收面積也就意味著壓力更均勻的分散。

同時,為了避免對足跟的撞擊,腳跨出的幅度不能離身體太遠,就是說步幅不能太大。

相應的,較小的步幅不需要腿的過度伸展,這也就意味著赤腳跑步者膝蓋處有更大的彎曲和更多的足前掌和足趾率先著地、承力。

這樣,就允許圍繞在關節的肌肉幫助控制腳著陸,也可以允許腳踝更具有彈力。

就是說,赤足走路對一個人的步態會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可能會減少運動損傷。

相反,鞋子,尤其是足跟部位帶有襯墊的鞋子,減少了足跟與地面接觸時的感覺。

這樣,穿鞋的跑步者,約75%為足跟率先著地的步態。

這樣就減少了肌肉和關節對沖擊力的吸收,使得壓力通過足跟、脛骨、股骨這些骨結構“硬碰硬”地直接傳導到膝關節和髖關節,從而增加損傷的風險。

在新西蘭的一項研究為這種推理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在新西蘭,有很多孩子從小習慣於不穿鞋走跑。在奧克蘭富裕地區中學男生中有關穿鞋習慣的調查中,幾乎一半的學生(45%)大部分時間都在

赤腳中度過。他們中的許多人可以在不穿鞋子情況下在硬質路面上跑100~3000米的距離。

結果發現,新西蘭的兒童少年學生中腿部疼痛的患病率顯著低於全球其他地區相似年齡的學生。

更多其他好處?

在國內,很多人還會列舉赤足走路的很多其他好處,基本上都極具中國特色。這些基本上都是缺乏證據支持的想當然。


掙脫枷鎖的囚徒


作為一名從事6年兒童保健工作的執業醫師,我想說:科學研究表明,打赤腳利大於弊!

光腳走路好處多

  • 寶寶更靈活更聰明。腳底有豐富的末梢神經,光腳走路可刺激神經發育,進一步刺激大腦神經發育,鍛鍊大腦智力發育。

  • 寶寶走路學的更快。光腳走路讓雙腳直接接觸大地,寶寶更有安全感,更容易鍛鍊寶寶平衡能力,讓寶寶先一步學會走路。

  • 促進寶寶生長髮育。腳底含有豐富的血管,光腳走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兒童生長髮育。

寶寶喜歡光腳丫是有原因的

  • 相比成年人,寶寶更容易出汗,光腳丫子可以幫助寶寶散熱除汗。

  • 光腳丫子能讓寶寶感覺雙腳沒有束縛,更能感受到自由,心情自然更舒暢。


  • 光腳能讓腳直接接觸大地,走路也更穩,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當然,提倡光腳丫走路是有前提的

  • 地表溫度控制在26℃到28℃之間為宜,過冷或過熱都容易傷到寶寶。

  • 地表光滑且不打滑,保證寶寶的雙腳不會被割刺傷,不會容易摔跤。

  • 地表乾淨,保證寶寶雙腳乾淨,避免感染細菌和寄生蟲。也作為一名養育著兩個寶寶的奶爸,如有疑問或話題交流,我在評論區等你!


芊之軒育兒屋


寶寶喜歡光腳走路,會有什麼影響?

說起寶寶光腳走路這件事來,很多爸爸媽媽都很煩心,包括開心爸爸也是這樣。開心在家中就很不喜歡穿鞋,特別是夏天,一回家就把鞋子和襪子甩到一邊,光著腳丫滿家亂跑。為了讓他記著穿襪子穿鞋,開心爸爸和開心媽媽都說過無數次,最終還是沒什麼效果。

那麼寶寶在家裡面光著腳走路有影響嗎?

總的來說,只要是室內溫度合適,地板溫度合適,地板乾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讓寶寶光著腳走路,不僅沒有壞處,相反,還有一定的好處呢。

比如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總所周知,腳上有著豐富的穴位,每一個穴位都對應著不同的身體部位。而光著腳在家裡面跑,就可以讓腳底的不同部位受到不一樣的刺激,從而影響到不同身體部位的發育。常見的就可以促進大腦和感官的快速發育。

比如可以提高寶寶腳部的血液循環。

寶寶的新陳代謝是成年人的2到3倍,所以在同樣的溫度下,他們會更容易流汗。很多寶寶因為一直穿著鞋襪,腳底動不動就出汗,如果沒有及時更換成乾燥的襪子,很容易引起細菌的感染,進而產生腳氣或者別的疾病。如果是光著腳的話,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只要是溫度適宜的話,可以提高寶寶腳部的血液循環,進而促進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整個人更有精神。


開心爸爸的日記


事實上,母親們不必太擔心。在室內溫度和清潔環境的情況下,安全舒適,寶寶可以赤腳走路,不僅沒有影響,而且還有一定的好處。

一:寶寶赤腳走路,通過腳的觸覺可以刺激腳底,促進大腦和傳感器的發育。不同的材質和軟硬的東西可以直接描述事物,寶寶學得更快。

二:每個人都知道按摩腳底對身體有益,但足部按摩不是休閒按摩,有針灸穴位。媽媽與其糾結怎麼給寶寶進行腳底按摩,不如在室內溫度,環境允許的條件下,讓寶寶自己光著腳丫走路,不僅可以養出漂亮腳型還可以按摩腳底。

三:如果寶寶一直穿著鞋襪,一些寶寶的腳底容易出汗,不及時更換,鞋襪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容易產生腳癬。讓寶寶赤腳在適當的環境中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耐寒性。

但是,如果寶寶想要赤腳走路,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環境

溫度很低,地板沒暖氣,特別是冬天,寶寶還需要穿上襪子,襪子的厚度應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和室內溫度來確定。

二:時間

即使赤腳有很多好處,也應該注意時間,不要花太長時間。太冷或太熱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影響。

三:安全

赤腳走路時,請避開周圍的尖銳物體,特別是夏天去海灘時,要注意沙子裡是否玻璃碎片或者其他。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光腳可以增強體質

是的,夏天讓孩子光腳不僅不容易生病,反而有利於足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疾病。

在國外的幼兒園裡,經常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寶寶在老師的帶領下,赤著腳,繞著操場或沿著走廊有組織地進行慢跑,這就是著名的“赤足教育”。

實踐證明,赤足訓練一段時間後,絕大多數寶寶體質增強了,身高、體重增加了,連傷風感冒也很少發生了。

光腳刺激觸覺感官發育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小時候不干預,長大後會無法改變。

0-3歲是感覺統合的形成期,3-6歲是最佳矯正期,6-13歲是彌補期(也許此階段花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但是矯正效果仍然不一定好),13歲感覺統合基本定型,難以矯正。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給寶寶光腳正是進行觸覺訓練的好方法。

這個季節還可以讓寶寶光腳在戶外玩耍,感受沙子、草地、水……


寶寶通過接觸不同質地、不同溫度、不同軟硬的物體,來刺激腳部豐富的觸覺神經,促進感官和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提高身體協調性。

不花錢就能在家做的感統訓練,還要活生生被你禁止!

Oh No,你這當媽的真是太沒有人道主義精神啦。

光腳更有利於學走路

對於初學走路的寶寶:

光腳能讓腳趾更好地抓住地面,不僅不易滑倒,還有助於寶寶學習掌握平衡,讓他學得更快、走得更穩。

光腳可以讓腳部神經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壓力,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變化。

如果學步期穿鞋,這些感覺就會受到鞋的阻隔,寶寶就需要通過低頭看地面來判斷,時間久了就會低頭走路。

光腳時,小腳不用受到鞋子的束縛,腳形可以自然長成,光腳更能鍛鍊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有利於緩衝走跳時引起的震盪,預防寶寶扁平足和腳內翻、外翻等。

所以,學步期的孩子,光腳學走路最好。

很多家長在寶寶學走路初期,就迫不及待的給孩子穿上學步鞋。

可是大部分人都誤會了學步鞋,學步鞋並不能幫助學走路,只是保護寶寶的腳在外不受傷害。

這個季節,正是孩子光腳學走路的好季節。

當然如果學步期的寶寶從來沒嘗試過光腳走路,開始可以幫他穿上個防滑小襪子。

增食慾、促生長

腳底有很多神經末梢,光著腳走路,等於直接刺激腳底,可以促進腳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食慾,促進生長。

穿不穿襪子因人而異。

襪子這件事的爭議,起因於孩子腳丫的溫度。

很多家長一摸腳丫子溫涼,就覺得孩子冷,忍不住給他套雙襪子。

但是手腳涼就代表寶寶冷嗎?

不見得!

寶寶的血液循環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手腳位於血液循環末端,距離心臟較遠,再加上嬰幼兒末稍部位血液循環較差、供血量少,以及皮膚較薄,所以根據手腳溫度判斷冷熱是不準確的。

正確判斷寶寶冷熱的依據是摸頸後,最合適的溫度是頸部溫熱,手腳溫涼。

正常健康的寶寶,夏季一般是沒必要穿襪子的,即便是在空調房,只要不是溫度過低,或是空調口直吹寶寶,光腳是不會導致著涼的。

當然新生兒和早產寶寶除外,他們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自身產熱不足,體表散熱面積又大,需要格外注意保暖,這時候的小襪子還是很必要的。

當然,部分體弱或是身體不適(腹瀉或是感冒)的寶寶,也可以穿上薄棉襪。


在山上種土豆


其實在平整乾淨的地面上,讓寶寶光腳走路好處多多。


小編的表姑是個十足的“養生派”,從孩子一出生起就很注意保暖,生怕受風寒。寶寶腳上的襪子基本沒拿下來過,哪怕是酷暑,孩子穿涼鞋也要穿上一雙襪子。等到約10歲,家裡人發現孩子是扁平足。醫生表示:孩子從小穿襪子,腳部缺乏與外界的接觸,肌肉鍛鍊不到位,學走路時姿勢就不對。足弓發育不良,家長也沒及時發現,現在延續了兒童平足,需要使用足墊矯正。

其實讓孩子光腳的好處還有很多:

一、刺激觸覺感官發育

總把孩子的小腳悶在襪子裡,他的觸覺感官沒有發育好,將來可能會出現感覺失調的問題。手腳都需要一定的刺激,才能形成感覺。因此,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寶寶光腳。在天熱時,可以讓孩子光著小腳丫感受各種材質、溫度、軟硬的物體,比如沙子、草地、水等等。這麼做可以刺激孩子腳部豐富的觸覺神經,有利於感官和大腦發育,還能鍛鍊身體協調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讓寶寶變聰明的好方法。

二、有利於學習走路

當寶寶光腳,它能體會和學習如何用腳趾頭抓我地面,感受地面的起伏和高低變化,這對學習走路至關重要。只有寶寶可以不每時每刻低下頭看著走路,他才算學會了走路。

其次,孩子的小腳丫不受鞋襪的舒服,能在學習走路時掌握正確姿勢,出行足弓的自然形成,能緩衝走跳引起的震盪,預防扁平足、腳內翻或外翻等。

三、有利於增強體質

讓寶寶光腳在草地沙地等安全的地面上走路跑步,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發,會增加肢體的末梢循環,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讓寶寶多吃多長。同時提高身體的抗病和耐寒能力,能預防感冒、腹瀉的發生。

在國外,“赤足教育”挺流行,就是讓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光著腳慢跑。根據相關實踐發現,寶寶光腳訓練一段時間後,大部分的孩子體質確實增強了,身高、體重等都有增加,感冒等也變少了。

讓寶寶光腳的注意事項

雖然光腳的好處很多,但是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要讓寶寶不穿鞋襪,下面這些情況就需要多加註意。

一、寶寶冷暖掌握好

一般來說,只要孩子體溫正常不冷就不需要穿襪子。提醒大家,判斷孩子冷熱的正確做法是摸摸頸背部。只要這裡溫熱,寶寶正常情況下光腳不會受涼;相反潮溼有汗,說明穿的太多了要減少衣服。當然,前提是別讓空調直吹寶寶。

另外,摸手腳不準確,因為孩子血液循環系統發育不成熟,皮膚又薄,離心臟較遠的手腳正常就是涼涼的。對於新生兒,只要室溫維持在 22 攝氏度以上,身體連著腳部穿著連身衣,都沒必要再穿襪子,早產兒或者體質較差的寶寶除外。

二、環境安全檢查好

寶寶不穿襪子時,失去了一層保護,與外界細菌的接觸面積也更大了,所以家長要確保地面的乾淨與安全。釘子玻璃碎石頭玩具等都要清理乾淨,以免扎傷或者劃傷寶寶。寶寶經常走動的區域打掃乾淨,或者直接劃出一塊地方鋪上爬行墊,讓寶寶在上面玩耍和鍛鍊,乾淨又舒適。在寶寶睡覺前清理乾淨小腳,不把細菌帶上床。

如果是在室外,夏季溫度較高,而且細菌較多,不建議讓孩子光腳。

寶寶的扁平足是怎麼回事?

雖說不穿襪子有助於寶寶形成正常的足弓,不過其實大多數寶寶一生下來都是扁平足。兩歲以後的孩子扁平足概率是百分之九十,之後年齡越大,概率越小。成人只有百分之一二十。

這是因為人的足弓是由多塊骨頭組成,它的形成一要靠骨骼的發育,二要依賴關節韌帶的變強和變緊。嬰兒時期足弓受重變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韌帶拉緊會讓足弓成形,這是正常發育現象,爸爸媽媽們不必過分擔心。如果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的腳部依然沒有足弓,家長就要警惕起來,帶去醫院診治。



育兒你造嗎


記得我小的時候就特別不愛穿襪子,總是喜歡光著腳在地上跑來跑去,那時候家裡也不管我,因為我覺得涼了自己就會不在地上玩了,一年到頭也很少生病。

可是現在,看看身邊的人群,親屬,都把自己的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的,生怕凍著,涼著,反倒身體抵抗力弱了,一年到頭很愛生病。直到長大以後,通過了解我才知道,當初就是因為愛光腳,才使得我身體比別的孩子要健康。

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下,寶寶到底應不應該光腳走路。

首先,我們受到了觀念的限制,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到自家的小寶貝光著腳丫,都會念叨:“寒從腳底起,光腳會著涼的,襪子不能脫呀”,這裡不否認寒氣是導致人體出現問題的一種因素,但是這與光腳並不發生衝突,光腳不等於受寒。

想必很多家庭都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那麼穿不穿襪子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通過了解,美國媽媽大部分時間都會讓自家的孩子光著腳丫,這並不是因為她們摳門,在寶寶是否要穿鞋穿襪子的問題上,上至兒科醫生,下到康復師,她們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今天就為大家做一個分享。

第一點:學步鞋要不要穿?

關於穿鞋的問題,很多媽媽都會在寶貝學步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就給自家寶貝穿上。而在美國,運動康復師則會嚴令要等寶寶會走路了才能穿。

這裡會走路的定義,並不單指學步期,而是要寶寶自己能獨立行走,沒有踮腳,且手臂自然下垂,並持續走上一段路程。換言之就是,寶寶和成年人能一樣走路的情況下才讓穿鞋。康復師的觀點是,鞋子的主要功能是保護作用,學布鞋不是為了學習走路,只是保護寶寶的腳在外不受傷害而已。

即使等寶貝會走路了,也建議要讓寶寶時不時的光腳在地毯上、草地、地板上等不同材質的地面走路。

第二點:襪子要不要穿?

鞋不穿,那襪子穿不穿?如果跟老人們說的一樣,萬一著涼了怎麼辦?很多爸媽或許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確實,穿襪子跟戴手套的作用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保暖,但是,既然是為了保暖,在不冷的情況下,能不穿則不穿。

有的時候,爸媽摸寶寶的手腳都是微涼的,就會不自覺的給寶寶添加衣服,其實這種判斷是不準確的,最好的判斷依據應該是摸寶寶的頸後,因為寶寶的血液循環系統還在發展中,血液一般會先供給最重要的內部器官,保證它們有足夠的營養,手腳則是被最後照顧到的,這種現象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寶寶動的越來越多,血液循壞才會得到改善。

第三點:光腳的那些好處

1、光腳有利於寶寶學走路

對於初學走路的寶寶而言,光腳能讓腳趾更好地接觸地面,不僅不容易滑倒,還能有助於寶寶學習掌握平衡,讓他學得更快、走得更好。

2、光腳有利於寶寶雙腳發育

光腳時,寶寶的小腳不會受到鞋襪的束縛,能更自然地生長和發育。光腳走路還能強健足弓,鍛鍊寶寶腳部的肌肉和韌帶,增加腳踝的靈活性。

寶寶在光腳時,腳不受到任何束縛,腳型可以自然生成,可以預防寶寶腳內翻、外翻、扁平足等。腳裸不需要配合鞋子,能夠自由活動,有助於增強腳裸的韌性和靈活性。

3、光腳讓寶寶更健康、更聰明

光腳走路能加快寶寶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寶寶免疫力,還能刺激寶寶豐富的腳底神經,促進他感官和大腦的快速發育。

4、光腳能增強寶寶的感官刺激

在寶寶4歲以前,腳部生長髮育十分迅速,在安全的環境下,經常赤腳走路,尤其是走細沙路,可以很好的調節肌體內的許多功能,因為腳是由肌腱、肌肉、神經等組成的運動器官,腳上有著多種經脈穴位,還有許多與內臟器官連接的神經反應點,通過在細沙中行走,會刺激這些反應點,有利於保持全身血液循壞和促進新陳代謝,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功能,提高肌體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通過光腳走路,神經受到刺激,感官得到鍛鍊增強,對寶寶大腦的記憶力、感覺靈敏性、活力、身體靈活性等都有好處。

5、光腳能增強體質,促進食慾

寶寶光腳,雙足裸露在外,接觸陽光與空氣,通過走路或者小跑,能加快腳部的血液循環,帶動全身的新陳代謝的速度,代謝越快,寶寶的食慾就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就會隨之增強。

6、光腳促進觸覺開發

寶寶的感官發展是大腦發育的一個重要基礎,寶寶通過看、摸、聞、嘗、聽,也就是五感來接受外界的信息,之後傳輸到大腦,幫助寶寶腦部發育,讓寶寶對外部世界形成認知。

而我們人類的腳上分佈著許多的末梢神經,和雙手一樣,腳步的觸覺也是需要考法的,需要不斷的去接觸不同軟硬、不同材質的物體,來刺激它的觸覺。

這時候可能有的爸媽會有疑問,手的觸覺開發或許可以理解,但是腳為啥也要開發。因為走路時,腳掌需要接觸表面來傳輸信號給大腦,如果腳部觸覺開發不好,那信號的傳輸就不會十分敏銳,導致的結果就是成年後或許有些人走路容易摔倒或絆倒。

7、光腳養成更好的走路姿勢

從開始學步起,讓寶寶光腳走,寶寶這時候都會抬頭挺胸目視前方,不會被鞋子或者襪子上的圖案吸引去注意力,能夠形成良好的走路姿勢,而且走路會十分協調,通過光腳走路,腳掌的末梢神經能夠直接感受店面,直接接收到來自地面的壓力,也能更好的去感知地面的高低變化,做出及時的調整,如果穿鞋走,這種感受就會受到阻隔,需要寶寶低頭去判斷地面的起伏變化,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低頭走路的習慣了。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是並不意味著寶寶一直都不穿鞋,我們要依照所處的環境,適時的、有意識的為寶寶多提供一些光腳的機會,多讓他們用腳去好好感受與探知這個新奇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