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海外安全有問題嗎?

留學雜誌


3月15日新西蘭重大槍襲事件,3月25日加拿大留學生綁架事件,短短10天內,就發生了兩起重大的海外安全事件。出國在外的華人,我們有強大的祖國為自己保駕護航,但是我們也需要學會提升自身的海外安全意識與技能,為自己的海外安全負責!

海外華人,如何保證自身的海外安全呢?

海外秋季大規模的開學季即將到來,準備到海外深造的學生們在不斷收到OFFER的欣喜之下,非常有必要重視海外個人安全問題,因為生命無價。要抽出一段時間系統地進行專業的學習,懂得識別危險、逃避危險、機智反抗,保全自己,也讓家人放心。

預防是最好的保護,“防禦島”依託多年來中外安全專家研發的“個人防禦行為”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推出的出國安全教育共五大版塊,包括在線視頻、專家直播、音頻紀實、資訊定製及情景模擬,讓留學生們安全留學,平安回家。

其中針對海外恐怖槍擊逃生,防禦島有專業的學習指導。


防禦島


自我保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最大限度的避免自己暴露在潛在的危險環境中才是避免受到傷害的最高奧義。

新到一個地方,一定要先向local的人詢問安全區和不安全區,譬如一些美國的黑人街區或者是有著貧民窟的街區相對都是危險的,而且夜晚的時候,儘量不要獨自外出,相伴而行是最保險的。如果一定要外出,也一定要選擇熱鬧的街區或者熟悉的區域,而不要輕易嘗試建築工地、林間小道、黑暗的弄堂或者巷道。這就是最大限度避免自己接觸潛在的危險的辦法。

除了現實中要避免暴露在危險中,在線上也要注意個人隱私,不要輕易在社交網絡上暴露自己的地址、電話、個人行蹤,以防止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

一個人在外留學,很多時刻都是要孤獨的度過的,可能要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去吃飯,或者一個人去戶外運動,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異鄉人或者遊客。這一點其實很容易做到,語言技能要掌握的還可以,而且在走路的時候要顯得自己對於附件非常熟悉,不要東張西望像一隻迷路的小鹿,在和陌生人經過的時候,要顯得自信,不要望著對方的眼睛眼裡充滿著驚恐或者害怕,而是應該微笑。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是有自己的舒適區的,與愛人之間的舒適區一般是0.3m,與同事之間的舒適區會在0,5-1m之間,在空曠的環境下與陌生人之間的舒適區會大於等於2m。一旦有人突破這個舒適區,你就要開始慎重起來。

除了這些,對於女性來說,必要的一些器具也是需要的,譬如說強光手電、甚至防狼噴霧,而且,要學習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和自救的技巧和要領。


蒙歌先生


留學生在海外真的又那麼危險嗎?

推薦下文給樓主看,看對你是否有幫助

中國留學生兇案更多是熟人作案

在美國,涉及中國留學生的命案最近幾年來確實是呈增長的趨勢,但這與在美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長不無關係。2015-2016學年,留美中國學生人數達到近33萬,佔到全美留學生總人數的32%。在我來美國讀書的2000-2001學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萬和10%。隨著人數的增長,以前寂寂無聲幾乎透明的中國留學生群體開始在美國生活的各個層面上留下痕跡,在罪案方面,留學生不只更經常的承擔了受害人的角色,也更經常成為施暴人。比如2009年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學生楊欣被斬首的案件中的兇手朱海洋是她的同學兼追求者,2014年的愛荷華州立大學學生邵童命案中兇手就是她的同學及男友李向南,2015年洛杉磯中國留學生被綁架凌虐的案件中幾名施暴人也都是中國留學生。事實上,這也完全符合美國罪案的普遍規律,至少對殺人案來說,美國司法部之前公佈的一份研究已經表明,80%的殺人案中兇手都是受害人生前就認識的熟人。熟人施暴其實也是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律,上述發生在美國的案件中並沒有任何因素決定它們只能發生在美國。

留學生示威

當然,美國的確存在中國不存在的危險因素,比如槍支氾濫,剛剛發生在紐約一所醫院的槍擊案中,華裔女醫生譚倩怡就是死在因為被開除而懷恨在心的兇手的亂射中。但每個國家在公共安全方面都有其獨有的危險因素,來美國不見得會死於報復社會的極端分子的槍下,就像不來美國也不能保證不會變成土質炸彈的炮灰或砍柴刀的刀下冤魂。

因為各國對犯罪門類定義的差別和各國人在報案與否方面的文化差異,國際罪案數字統計對專家來說也是個頭疼事。根據相對權威的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的近期數字,中國的謀殺率在2014年是0.74,這的確是個讓人相對放心的數字。

我並不是想說美國是個安全無虞的天堂,我想說的是安全問題沒必要成為讓不讓孩子來美國留學的決定性因素。統計數字顯示出的宏觀圖景跟輾轉在宏觀世界裡的個體生命往往南轅北轍,而年輕人遠離家鄉在外讀書危險係數總會大過呆在父母羽翼下的安樂窩裡,這一點在美國和在中國都是一樣的。

當然,對於初來乍到者,瞭解一些基本的防身之術還是有必要的,但這方面同樣也有很多誤區。比如最近國內關於美國安全問題的討論中很多人在強調“好區”和“壞區”的分別, “好區”和“壞區”的確有天壤之別,有些地方大白天的子彈橫飛並非誇張,但這樣的區本身華人就很少,服務、餐飲、娛樂全都幾近於無,中國留學生其實根本就很少有機會涉足。所以“別去壞區”的規勸就像在說糖甜鹽鹹一樣是句沒用的實話,況且國內流傳的“壞區名單”很多早就在貴族化的高度發展中過時了。再比如“看面相”,這方面的苦口婆心大多指向穿得吊兒郎當,走路前搖後襬的黑人。即使拋開政治正確問題,這條秘笈也容易釀成大禍。章瑩穎案中的嫌犯,完全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條特徵。

“章瑩穎案件”嫌疑人


西洋參考


大概多少會有吧。

我是15年從法國回國的,15年1月的時候在巴黎辦一些回國手續的時候,剛好發生了查理報社襲擊事件,雖然離我那隔了兩個區,但呼嘯的警車,救護車,以及慌忙離開的人群還是讓人感覺到心裡很不踏實。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思考國內外的安保區別,國內別說火車,就連地鐵都有安檢,儘量把事件扼殺在源頭。而國外呢,你從法國坐個火車出國,進站從大門一路上車自助打票,出站的時候不說安檢,可能連個邊防都看不到,就這麼一路走出去一個檢察人員都沒。自由確實自由,方便的確方便,在那次恐襲之前,我一直認為這是個好處,然而之後德國英國多處發生恐襲,我想這就是弊端逐漸凸顯吧。


所以如果最近有人諮詢我安全問題,我會說,肯定沒國內安全,但也不是那麼不安全,運氣沒那麼差基本也不會出個啥事。但你要真是怕死,說真的,別出去了,還是國內最安全。


PS:歐洲這邊如果說是恐襲嚴重,非洲那邊就乾脆是本地人為非作歹了。有個朋友去馬裡學非洲鼓,剛好下榻的酒店被一群匪徒包圍了準備劫持人質,還好他當地學鼓認識的人拼命保護他把他藏起來才躲過一劫,只不過之後他回憶起這段事情更多的是表達對當地人保護他的那種感激,倒沒覺得被劫持是多大回事。


killttt1987


到國外訪學留學,本來是一件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的好事。但層出不窮的留學生遇害事件的發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平平安安地出國,平平安安地回家。

留學生遇害事件頻頻發生,那孤懸海外的遊子該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這裡有一些小tip,希望能夠幫到你。

1、租房儘量選擇安全係數高的區域

最好的情況是不要在外租房,申請學校提供的宿舍。如果實在無法申請到宿舍,在外租房時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切記。有些房屋便宜是因為它們不安全或處於高犯罪率區,在財力能承受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名聲較好,較安全的地方居住,可以將較多中國人居住的地方作為優先選擇。當然這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身在國外,最好不要獨自居住,與朋友合租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減輕房租的負擔,同時也方便彼此照應。

2、國外生活切記要低調,少炫富

一些中國學生買豪宅、開跑車等炫富行為給華人打上了“有錢”的標籤,因此華人在國外很容易成為犯罪分子搶劫和綁架的“目標”。在外留學期間,要低調一點,合理安排自己的財物。同時,夜晚最好不要獨自出門。外出時應儘量不攜帶大量現金,降低被“盯梢”的風險。

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

由此學業及生活壓力,以及語言不通等問題,在外留學相較於國內往往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尤其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由於文化差異等原因,融入當地社會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正是因為這種融入無力感和時刻感受到的壓力,像無法抗拒的潮水一樣,把中國留學生推擠到一起,也讓這種看起來很美的留學生活,充滿了種種不安定的因子,留學生群體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因此,出國留學應該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與不同國家同學打交道時應多給予對方一些尊重,以免產生不必要誤會,也更有利於自己融入當地。


元龍解局


北京外國語大學出國人員培訓部預科老師教你幾招:

一個人走路不帶耳機

平時逛商場還會看出口有哪些,一個人走路不帶耳機,看看周圍有沒有什麼奇怪的人,有沒有人跟蹤。走地下停車庫和晚上走路特別小心。冬天天會黑的很早,儘量儘量不出門。

凡事都要多留個心眼

安全問題只要自己多注意就好,“凡事多留個心眼吧,不要傻傻的,什麼都告訴別人,什麼都相信別人。”

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弱

儘量避免晚上出門,出門的話也是開車出去,並注意鎖好車門。

不要發自己的定位

國外的同學們,更要提高警惕,“不要單獨和網友見面,也不要告訴新朋友自己的住址。剛到一個新地方可以發圖片分享心情無可厚非,但儘量不要發自己的定位。”


小貝教育


安全問題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涉及面很廣。如果是問留學海外的安全問題,應該很肯定的說“有”。其實就算是在國內,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有些是可以估計得到的,有些則是無法預料的。所以,在這方面糾結我個人認為是沒有意義的,與其費心費神去擔憂這個,還不如利用這些時間來總體規劃自己的留學時光,以及適當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社會環境、禮儀習俗、政策措施、辦事流程、安全防範等等。這些東西在網絡上都是可以找得到的,生活中很管用、又很實用的,甚至不妨把他們存到你的手機裡、電腦裡,經常看看,提醒一下自己,防範於未然。不要把國內的一些習氣帶到國外,畢竟國外不同於國內。國內有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保護著你,讓你安全無慮,但在國外就只有你一個人,你要獨自面對的事情太多,承受的壓力也更大,這就需要讓自己一方面學會放鬆,另一方面要學會細心觀察,多看多聽多思考多學習,只有細心+小心=安全。


嘰裡呱啦大俠


以下是hoolilaw特別為留美學生整理的“美國留學安全”方面的10大問題,希望同學們引以為戒,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或者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1、女生安全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在海外遇害的中國留學生中,女性的佔比超過70%。女性留學生在海外的安全問題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歷時兩年全球關注的章瑩穎案,兇手即將迎來最後審判。當案件細節被曝光,我們無不憤怒兇手的殘忍與無情,更加難以想象章瑩穎同學當時的痛苦與無助,家人得知真相的悲愴更是無以言表,而如果這一切可以早一點預防,可能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建議所有在美留學生,尤其是女生,晚上10點以後不要一個人獨自上街,睡覺的時候要注意關好門窗;租房的時候要避開治安混亂的地區,不要攜帶大量現金;在參加party或者在酒吧等地方,不要隨便接受別人遞來的煙或者飲料。

2、校園霸凌問題

美國心理健康相關數據表明,40%-80%的學生表示⾃己在學生時代曾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校園霸凌事件多源於對於種族、身體缺陷、性取向歧視。

2015年,洛杉磯三名女中國留學生施虐案件發生,三名施暴暴者最終分別被判處13年、10年、6年有期徒刑,刑滿釋放後立刻被驅逐出境。多名未成年學生因間接參與該事件亦被定罪。無論是霸凌者還是被霸凌者,校園霸凌事件從來不是單一個例,它真實發生在中國留學生的身邊。

3、住宿安全問題

在美國,18週歲以下留學生必須按照規定入住寄宿家庭,縱使是年滿18週歲的留學生,也有想要通過寄宿家庭邁入新環境的過渡階段。

新的環境新的夥伴新的監護人,因為文化和行為的差異,行動和心理上的不自由,難免產生分歧和不愉快;因為寄宿家庭人員背景水平的參差不齊,更會產生一些矛盾,甚至被寄宿家庭無理解除合同,導致孩子不得不離開自己的住所,在找到新監護人之前暫停學業,而這些問題往往是家長無法想象的。

調查顯示,46%在美留學生都面臨過房屋糾紛等問題,作為租客,你可能遇到不負責任的房東或耍無賴扣押金的房東;做為二房東,也可能遇到不省心的租客,例如拖⽋房租或噪⾳擾民等。

留學生在校外租房,首先要跟房東確認好租房合同的每項細則,避免“入坑”;同時要選擇治安好的房子,最好住在距離地鐵站或學校近的地方;此外平時外出或者睡覺前記得檢查電源、煤氣、門窗等安全;

4、飲酒問題

在美國飲酒的合法年紀是21週歲,也就是說21週歲以下是不能碰任何酒精飲料的;美國法律規定,任何未滿21週歲的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飲酒,已經年滿21週歲的人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未滿21週歲的人提供酒精飲料;美國法律規定,買酒要出示ID;美國規定在公眾場合飲酒也是違法的;有些同學為了喝酒不惜鋌而走險,自己製造假ID或者擅自造假年紀,殊不知這不僅會受到學校的開除,嚴重的將會被判最高一年的監禁。

5、個人隱私安全問題

在美國一些個人信息一般是不公開的,比如社會安全號、生日、出生地、父母姓名、家庭地址、家庭電話等等。這些信息往往被用來驗證個人身份,如果洩露了,那麼對方很容易冒充你的身份。因此,留學期間,需要尤其注意保護好個人的隱私。此外,還需要注意在線隱私安全問題,為安全起見,建議儘量不要在電子郵件裡傳輸個人隱私和財產相關信息。

同時,還應該對自己的財產信息和重要文件進行保護,財產信息包括:銀行賬號、信用卡號、信用卡過期日以及各種在線賬號的名稱和密碼。一旦發生意外,例如丟失帶有其他個人重要信息甚至銀行卡等的錢包,需儘快打電話給銀行或信用卡公司掛失,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重要文件如護照、I-20,這些重要文件最好自己保留好其複印件。一旦丟失,會引起非常大的麻煩。

6、交通駕駛問題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88%在美留學生有車一族都遇到過各類潛在交通案件風險,80%在美留學生都可能面臨不當飲酒產生的風險。交通事故、違章停車、超速駕駛等這些問題輕則會受到罰單,重則會被吊銷駕照,甚至成為黑歷史。

7、郵箱詐騙問題

Phishing是這些年來比較常見的垃圾郵件製造者的行騙手段,這些郵件經往往偽裝成是從銀行、信用卡公司,或者網上交易支付公司發來的,要求收信人在指定的網頁更新或確認信息。這些郵件經常用威脅的語氣,比如表明你不確認的話就會取消賬號,又或者利用抽獎作為誘餌,吸引收件人訪問信中指定的網頁,而實際上上所有此類郵件均為偽造。

8、“謹言慎行”問題

因為中美文化的差異,中國留學生在公眾場合發表不正當言論,或與同學、朋友發生口角被送進精神病院的事情在美國屢見不鮮,更有甚者被警察逮捕出庭受審。比如有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威脅教授說“複習很努力,如果期末不給好成績就會報復”而被遣返事件;

只因一句“我不喜歡這個學校,只是臨時掛一下身份”的微信聊天記錄在入境過海關時被查而遣返回國……一位姓張的華裔女留學生,一天在回家路上因為某事與朋友爭辯,言辭頗為激烈。氣急敗壞之下張同學說了一句:“那我死了算了。”於是對方馬上報警,張同學被關進精神病院被迫呆了五天……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謹言慎行”,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在社交網絡上也要注意“謹言慎行”,此前因在社交網站上張貼持槍照的N同學,威脅說如果掛科就效仿當年槍殺多人的中國留學生L,後遭到校方開除,槍支被沒收,並於發佈不當言論的兩天後被遣返回國。事後,N在社交網站上表示,自己“並不想惹麻煩”,而且“並不清楚當年發生了什麼”,但為時已晚。

9、夜晚出行問題

在美國,要儘量避免夜晚出行,很多犯罪活動都是在夜幕籠罩下發生的。如果有緊急事情必須要出去,最好找熟識的男同學陪同。如果是在校園中,可以叫校車護送,美國大部分的校園是提供校車護送服務的。如果學校沒有校車護送,又找不到人陪同,那就儘量挑燈光明亮的地方行走或者逆行。在校外打車的話要注意前排座椅是否放下,座椅縫隙中是否藏人。如果有機會,記得將車牌號拍下發給朋友和家人,最好是在車上與家人保持通話。

10、警察盤查問題

在美國,公民可以合法持槍,因此美國法律授予警察現場執法和自保的權力。為了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警察在面對匪徒時有權開槍擊斃對方。曾經有留美學生在面對警察問詢時,因為急於拿出證件證明身份而被警察舉槍警告。在國外如果遇到警察詢問盤查,一定要積極配合,不可一味爭辯甚至拒捕,否則可能惹禍上身。

以上各類問題時刻發生在留學生的身邊,而留學生在處理此類事件的過程中,往往都處理劣勢或被動地位。特別是一些需要律師協調處理的案件,由於很多中國留學生對於美國律所和律師相對比較陌生,法律行業壁壘高,信息不對稱,律師收費標準又極不透明,形成在傳統法律行業中律師通常處於主動地位的局面。留學生在與律師“談判”的過程中,難免遭遇“行業內”的“門外漢”,相當被動。而hoolilaw的目的就是解除這一壁壘,幫助留學生提前排除安全隱患、專業處理各類案件、解決相關問題,還留學生一個安全、健康、積極的留學生生態圈,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hoolilaw


留學生出國可能會面臨各種問題,最常見的比如:

1、學生身份不能維持(①學術警告/留校察看②被抄襲/抄襲/替考③和同學發生衝突④遭遇學校聽證會不正當對待⑤成績不達標⑥當轉專業或學位發生時,未能獲得新的I-20)

2、人身安全受到威脅(①失聯,國內親人聯繫不到你②不清楚室友/寄宿家庭背景③和朋友吵架被“好心”鄰居舉報④妨礙治安被起訴)

3、日常生活無意識犯法(①房東無故索要高額賠償②罰單/賬單繳納晚了③交通違規被起訴要上庭④參加聚會飲酒被起訴⑤社交發表不當言論)

由於留學生嚴重缺乏法律常識,同時在美國沒有家人的保護與幫助,發生以上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後果可能難以控制。

hoolilaw法律保護計劃專為中國留學生設計,為即將前往美國學習和已經進入美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提供法律保護和權益保障服務。hoolilaw法律保護計劃涉及法規培訓、法律援助、人身安全保障和就業保障四大服務板塊。實現從樹立留學生法律意識,防範法律安全隱患,到實時提供專業法律諮詢服務,對接專業律師正確應對風險,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的全過程法律保障服務。

目前hoolilaw美國作為全美流量最大的中國留學生線上法律服務平臺,在2年時間內已為在美中國留學生提供超過65000次線上法律保護服務。

在美國健全且複雜的法律環境中,留學生需求法律保護和權益保障的實例屢見不鮮,法律已逐漸成為留學生涯的剛需。hoolilaw法律保護計劃讓學生順利留學美國,學會利用法律維護個人合法權益,“不踩坑不出事不受侵害”順利完成學業,成功經歷留學與生活雙成長,完成蛻變。

針對留美本科、高中及更低齡人群,根據留美高中、本科學生群體年齡低、就讀時間長、缺乏安全保障等相關問題,hoolilaw為即將就讀或已經就讀美國本科及更低齡的中國留學生量身設計“法律保護A計劃”,實現從樹立法律意識、防範安全隱患到處理法律相關問題的全過程式法律服務,並提供更主動的人身安全保障服務。

針對留美研究生及尋求工作人群,根據留美研究生學生群體就讀時間短、社交範圍廣、考慮實習就業等相關問題。為即將就讀、已經就讀美國研究生及畢業正在尋求工作的中國留學生量身設計“法律保護B計劃”,防範海外生活安全隱患、處理無意識觸犯或遭遇的相關法律法規問題,提供從SSN、CPT、OPT申請輔導到就業諮詢輔導,推薦實習就業機會到H1B工作簽證申請的一條龍留學就業法律服務。


匆cng那年


東京中野區,24歲的江歌,在公寓門口被捅了十幾刀,因為失血過多而離世。嫌疑人是江歌室友劉鑫的前男友。當晚從車站一直跟蹤劉鑫到家,卻用刀在門口殺死了前女友的室友劉鑫。

劉鑫的前男友已經被定罪。當時緊縮大門見死不救的“某閨蜜”也是被各種網友問候了“祖宗十八代”。

江歌的事件於最近再次刷屏。。章瑩穎的事件也是一直“穩坐”留學生的“頭條事件的前幾名”的寶座。。

再加上恐怖襲擊、被迷姦、被賣到某地成為他們這輩子最感到屈辱的人物(性奴)、被性侵、學業不過跳海自殺等。。。

總結下來,大師兄不得靜默許久。。老生常談的問題——

安全問題。生命問題。

今天不講道理。講故事。

“防火,防盜,防前男友。”

關於愛情,額,這玩意兒,沒理兒。江歌的事件讓大師兄想起來了一些久遠的事情——

而這樣死於男友之手的女性,網絡上比比皆是。

跟蹤,騷擾,毀容,殺全家……從什麼時候開始,愛情,這件原本給人以安全感的事情,變得如此險惡。

剛入大學時,大家開玩笑說:“防火,防盜,防師兄。”

剛出國時,有人說:“防火,防盜,防同胞。”

現在,女性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防火,防盜,防前男友。”

分手就毀你容,分手就殺全家,分手就自殺……男友變成前男友,前男友變成跟蹤狂,變成恐嚇者,變成兇手。

就連小師妹前幾天還跟大師胸吐槽來著,她媽在得知她談戀愛之後,特意囑咐:“如果想和這個男孩在一起,可以挑挑他的毛病,督促他;如果準備分手了,一定把所有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或者推給父母,只說這個男孩的好話。

一定不要讓他記恨你。

——只因小師妹的母親看了那些女留學生在外被前男友殘忍殺害的真實新聞。

當然,你反駁大師兄“我家二狗子的性格我最理解,他不是那麼變態的人。”這句話,大師兄自然也能明白你的心情。

但,大師兄前面說了,愛情這玩意兒沒理。

畢竟是兩個人,就算再瞭解,也必須有最基本的防人之心。

更加當然的,大師兄並非故意挑撥各位情侶之間的關係,也不是教你們莫名懷疑自己的男友以及。。前男友。說了,性格使然,如果你覺得他性格哪裡不對(偏暴力方面的,冷靜下來卻又表現的不太像正常人方面的),恩——請遠離他,有多遠離多遠。

“防火,防盜,防同胞。”

能解釋這句話的真正意義的事件,怕是江歌的事“足矣”了吧。

再講件大師兄好基友曾經遇到過的事件:

曾經在巴黎的時候,他的Thinkpad R60(就是那款散熱器噪音猶如飛機起飛般的機型)主板壞了,於是他就在當地華人社區網站上找了一家修電腦的店鋪。

去的時候店主可熱情了,聊東聊西,答應他一週就能取。一週之後,他去店裡拿機器,店主收了錢給我包好。他想開機試試,發現電池沒電,店主說店裡也沒充電器,只好作罷。等他回家充了電,機器還是不能啟動,覺得不對的他就把電腦拆開看了一下...

CPU、內存條都被摘走了,主板還是我那塊壞掉的主板... 再去店裡的時候店主用某地方言推三阻四還威脅他說我詐騙...

那可是他準備論文、考試、留下了無數調查和整理之後的資料的電腦啊!在他第四次去到那家店,威脅說如果不給他硬盤,他畢不了業就會起訴他們的時候,店主才不知道從哪裡摸出了那塊硬盤,跟我說:

給你修電腦的人跑路了,我們只找到了這個。

鬼才信你,修電腦的人就是你好嗎?

這件事後,大師兄的基友看每一個同胞的時候都快自帶“被害妄想症”的節奏了。。

再講一個:剛來英國的時候,大師兄好不容易有個同胞的室友,感到真心爽high,

親人啊,終於能有個說人話的老鐵了啊。。

結果在我連幫他付了兩個月的房租後,Emmmm,他媽的搬家了,美名其曰“我基友終於來了,我要去陪他!老鐵我走了啊,你自己一個人加油!”

你問大師兄然後呢?

然後——

大師兄被拉黑,錢追不回來。從此以後就好像大師兄的生命裡面都沒出現過他……

……種種自身經歷來談,其實很多去國外的人,都會沒來由地對同胞們有一種「天生的」信任感。

尤其是初來乍到的時候,我們總會去想那些前輩們會不會給我們更多的幫助。然而尷尬的是,我們剛剛去的時候,會被那些「老前輩」騙...

所以提醒各位不要相信那些來路不明的「中國同胞」,你跟ta沒那麼熟,ta也沒那麼值得你信任。騙你、害你的很多時候正是血濃於水的「同胞」。

特別是錢財方面,你可以借他錢財幫助他解決一時的困難,但也只是一時之間。錢財也要量力而行。

畢竟自己還要靠錢來活命不是嗎。

也請不要小白的相信所謂什麼代寫以及能幫你訂機票的人。親——那些真的都是騙子,這個社會,除了你爹媽,真的沒人願意幫你做任何事。

“防…其他各種危險”

1.和純學生一起住。比如你這個房子裡都是學生,那就安全些(只是一起住,跟前面大師兄遇到的那種人物時,就請避免過多的交流)。住房也不要太偏,有能力的情況下,房子大多選擇市中心或是城內居住,儘量避免太偏僻的郊區什麼的。

2.不要獨自在深夜出沒(路過)紅燈區、流浪漢聚集區、醉鬼聚集區。請儘量保持【宿舍】—【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

在兩點一線之間,老鐵們要在平時保持觀察,瞭解周邊環境,在腦中形成緊急預備方案,在遇到危險時,有哪些空間可以成為自己的避難之所。

如果發現自己被跟蹤,要出門買菜或者拿外賣,也請儘量找個人陪你。你沒有主角光環,還是不要去冒險了吧。

圖中紅色區域是英國的政治中心區域,政治地標性建築包括:英國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小黃瓜”(30 St.Mary Axe/Swiss Re Building),以及市民聚集地:倫敦眼(The London Eye),碎片大廈(The Shard),特拉法爾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牛津街(Oxford Street),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這些地帶都極可能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

在英國已經啟動“脫歐”程序的當下時局,一切與政治有關聯的公共場所,為了安全,都儘可能避免前往。圖中黃色區域是倫敦的Camden Town,屬於老城區,市集聚集地,人群較為混雜,治安管理相較其他區域相對薄弱,儘量避免前往。

3.帶著任何一樣防狼工具,再小也好,也請帶著。

大師兄從不認為妹子帶這些有什麼太大用,受害人也說自己一秒鐘就被控制住了,這種事還是要回到“偵查預防”的早期預警上。

當然,如果本著有就比沒有強的心理,如果有信心的話,不要帶刀,槍炮,爆炸品啥的,警察抓到你不好解釋,會遣返。

大師兄推薦錘子,尖嘴鉗,剪刀,木工刻刀這些。一個是萬一起了衝突,在警察到來後不會說你非法持有武器和管刀,你可以解釋這是你“學習用具”。下面推薦幾樣“工具”:

(高分貝噪音,雖不能對襲擊者造成直接傷害,也會嚇跑對方或者給自己爭取時間。)

(迷你強光手電,

沒事時可以當普通手電走夜路用,

有襲擊者時候請用手機晃對方眼睛,

適合喜歡夜裡泡圖書館或者出去玩的女生,)

4.地鐵是倫敦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遭受恐怖威脅的可能性較高。

老鐵們如果需要乘坐市政交通,請提前規劃路線,並選擇其他機動性強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車,公交車等),遇險可隨機應變,不至於困於車廂或人群之內。

最後再總結一遍:

1. 早報警,保平安。

2. 絕對不開門,誰來也不開。

3. 記得讓可靠的人知道自己的行蹤,前提是這個人可靠。

4. 出了事兒,先保證自己的安全,再去幫助別人。

5. 兜裡別老揣個刀子。一是嚇不住人,二是容易傷到自己,三是衝動起來控制不住自己,四是碰上警察就遣返

6. 冷靜對待,別刺激別人,也別束手就擒,找機會逃命才是正路。

7. 不行就分。學習老外思維:“碰上有病的前男朋友就報警,哪怕是現任也報警。”因為英國警察雖然對偷竊搶劫沒興趣,但是對生命安全的大事還是很重視的。

我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生命珍貴。遠離一切危險“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