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湖見聞,藏區人文地理

2019年4月6日,遊羊卓雍錯,簡稱羊湖,位於拉薩市西南100公里。從地圖上看,羊湖好像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頭朝東南,尾朝西北。在崗巴拉山上海拔4800米的地方有個觀景臺,是最佳的觀湖地點,恰好處於龍的脊背。誇張的龍爪,演變成一串串湖泊,群湖之間由狹窄的水道相連,山水環繞,有浙江千島湖的意境,更多了幾分湛藍。觀景臺西南方向直線距離五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高高的雪山,叫寧金崗桑峰,海拔7000多米,終年的雪頂子作為陪襯,成就了羊湖的美名。

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環羊湖自駕,或者騎自行車,分外環和內環兩條不同的路線,但耗時都比較長。最簡捷的玩法是在群湖當中選擇最靠近浪卡子縣的空母錯,環湖一週接近五十公里,既可以讓人們近距離的感受羊湖,也可以深入地參與到大自然當中去。

羊湖見聞,藏區人文地理

上午十點,剛過羊湖檢查站就遇見一位要求搭車的藏族老太太,行動遲緩,衣裳油亮,但頭臉尚算整潔。看樣子她站在這裡很久了,對過往的本地微型麵包車緊張的揮手,可能對來旅遊的車輛本來沒報太大的期望,只是象徵性的抬抬手。我略作遲疑,還是決定讓她上車坐在了副駕駛的位置上。強烈的異味撲面而來,有人說那是“酥油茶”的味道,真是一種聰明的描述。

拉薩的出租車現在全部都是拼客,已成為行業的默許。只要順路,每車最多拼四人,價格與司機臨時約定,所以計價器雖然開著,但也只是擺設了。對長期生活在拉薩的各族人民來說,已經適應了這樣的規則,但給外來的遊客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一位來自四川達州的滴滴司機師傅向我講述,他前一日拉了一位哭泣的女乘客,因為坐出租車被拼了三位藏族老人,實在忍受不了那“酥油茶”的味道,當面嘔吐了出來,受到藏族司機的辱罵。

我有一點兒後悔,不僅因為這個藏族老人不會系安全帶,關鍵是我們兩個完全無法溝通,我不知道她要去哪,她只是用手指著前方,然後默默的誦經。每經過路邊的房子,我都要踩一腳剎車,然後確認她的手勢,最後在一個叫甘巴的村子,她終於示意我停下。下車以後她伸出了大拇指,神情真摯地表示感謝。

羊湖見聞,藏區人文地理

中午十二點,到達羊湖北邊的扎瑪龍村。與賣紀念品的牧民閒談,他養了20頭犛牛,種了幾畝青稞,每年旅遊服務能有幾萬塊錢的收入,此外國家也給一點點補貼,可能與景區的旅遊收入有關。

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犛牛生長比較緩慢,要五六年才能長大,每頭成年犛牛價值人民幣一萬多元。春天種植青稞的時候,犛牛也是耕地的重要勞力。此外還談到,羊湖的水雖然略鹹,但可以用於灌溉青稞。

這個牧民的漢語講得很好,可能與每天接觸大量的遊客有關,這個村子就在觀景臺下面不遠的地方,是整個羊湖地區與現代社會接觸的最前沿地帶。紀念品主要是念珠、手串和蜜蠟之類的佛教用品,其中竟然擺了一把藏刀,長約二尺,是個沒有開刃的真傢伙,這在內地一定會被禁售,在這兒買了也無法帶回家。相對經營紀念品而言,為遊客提供犛牛在湖邊拍照的收入要更多一些。

羊湖見聞,藏區人文地理

下午一點,到達羊湖最西邊的葉色村,省道307在此走了個“幾”字形,即是為了繞行一條給羊湖補水的小河,也是不想錯過這誘人的村莊,向這個山谷裡一進一出正好十公里,否則完全可以沿著湖邊架一道橋。

村裡有個布仁茶館,由兩位藏族女士經營,年紀都不是很大,黑而熱情。拉薩酒店裡的酥油茶都改良了,很適合大眾的口味兒,我每天早上都要喝上兩三碗。但在這我擔心口味兒太重,只敢喝甜茶,味道尚好。藏餐還是不敢點,最後選擇了一盤兒青椒炒飯,姑娘的手藝不錯,我分分鐘吃了個精光,一個米粒也沒有剩下。在答對完我這個唯一的顧客以後,兩位女士繼續編織她們手上藍白結合的毯狀物,說是蓋在被子上用的,手法嫻熟流暢。

葉色村旁邊的小河,是我見到的流入羊湖的第一個水源。難能可貴的是在河道上設置了鐵絲篩網,攔截住了來自村莊的垃圾,要保證湖水的清澈就必須這樣嚴防死守。

羊湖見聞,藏區人文地理

在距離浪卡子縣還有十公里的地方,左轉離開省道307,向卡龍鄉方向前進,不久就來到了空母錯的北岸。這個四十平方公里的湖泊,更像一個港灣,浪花拍打著碎石灘嘩啦啦的聲音,編織在高原特有的風中傳向山巔。有一隻落單的野生岩羊突然出現在視野範圍內,然後又風馳電掣地消失在遠方。

在環湖公路六公里的標誌處,遇到一個牧羊人,他擁有一個山羊與綿羊組成的“混合部隊”,好幾百只聚在一起鋪滿了一個小山坡。這樣的羊群在整個空母錯北岸遇到了三大波,每個牧羊人都和我熱情地打招呼,儘管沒有一句是相互能夠聽懂的話,但我們就像老朋友。我也在心裡盤算我是他們今天遇到的第幾個外鄉人。

下午三點,到達卡龍鄉。村口有戶藏民在晾曬油菜籽,這可能是種子,為春耕做準備。幾位婦女看見有陌生人前來,高聲說了幾句什麼,便有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從屋子裡走出來,他用流利的漢語跟我打招呼,原來他是我能夠與這個家庭溝通的窗口。拉薩市內小學的孩童,從穿戴、談話到吃喝,精神面貌和生活習慣都與內地的孩子無異。他們中的一些人,將來可能會離開雪域高原,到更廣闊的世界去闖蕩,也必將有一部分人留下來守護這詩意的田園。

羊湖見聞,藏區人文地理

在空母錯最東端的加瓦村開始進入牧民道,要橫穿一條小河,為此我曾在地圖上做了一個小時的功課,設計了三個最佳過河點,但實地勘察下來河裡一滴水都沒有,是個季節性的河流,河道里佈滿了灰沙土,車輛奔騰造成的揚塵彌散在寧靜的山水間,就好像白襯衫上染了一滴墨跡,歉疚了好一番。

黃昏的時候,我爬上湖南邊的小山,遼望湖對岸孤單的村莊,巡視今天走過的足跡,這真是個能讓人心靈淨化的地方。正在此時,忽然傳來陣陣的犬吠,有四隻野狗從湖邊向我撲來,我開始和野狗相向奔跑,我的目標是停在路邊的車,它們的目標是我。最後我贏了,癱軟在車裡笑看這幾隻狗能奈我何,領頭的是隻藏獒,其它三隻很瘦顯得不夠威風。記得以前我在青海哈拉湖海拔4500米的地方追過藏原羚,今天在同樣的高度上是野狗追我。沒想到,會以這樣的形式結束羊湖的旅程。

這是一片可以讓人縱橫馳騁的土地,當你對著羊群拍天空,主角卻變成了雪山倒映在水中,處處風景都在不經意間。

羊湖見聞,藏區人文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