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臨大“疫”有靜氣

今年過年,“疫情”成為了全國人民的焦點,貫徹著“病毒”、“隔離”、“封城”等詞彙,伴隨著復工延期、地方禁行、院校停課等硬性要求,這個年大家過的並不好。

每臨大“疫”有靜氣

就在去年1月27日,我首到武漢旅遊,品嚐熱乾麵,漫步沿江大道,兩遊江漢路,在黃鶴樓上一睹荊楚風光,心情叫一個美。

每臨大“疫”有靜氣

而今年,別說旅行,連家人聚會都有染病風險,層層的檢疫檢驗、頻繁的體溫檢測、忙碌的醫務人員,伴著疫情愈加嚴峻,滿世界、滿屏的焦慮,人的心情就像正弦曲線上下交替。

每臨大“疫”有靜氣

而本次疫情不同非典,不僅僅是病毒特徵,而是網絡時代,信息的高速共享、急速傳播對人帶來的多維度影響。

每臨大“疫”有靜氣

那麼如何面對疫情帶給我們的焦慮。

你的焦慮從哪裡來?

正常工作受影響。

可能部分學生群體,期盼著假期自由、祥和的生活,但對於筆者這樣的工薪階層,停工意味著沒有收入,若再染上病,可謂貧病交加。

個人需求難滿足。

趕上新婚,雖然能預約領證,但拍不了婚紗照、辦不了婚禮、度不了蜜月的婚,那真不叫結婚,搭夥過日子罷了;比如學車、考證,進程能延期,生命延不了期。

社交活動受限制。

原定的同學聚會、探望親人、老友相見,均不能兌現,年前訂不到飯店,年後沒飯店可定。

網絡疫情廣頻出。

客觀上病毒悄然無息、了無蹤跡的傳播,主觀上個別人員閒來無事、造謠生事,擾亂人心。

面對封閉我們該怎麼辦?

要心平氣和。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非典疫情、汶川地震、馬航失逝,每隔幾年似乎都有一些大事影響著我們,無論自然的、人為的,都屬我等百姓難以抗拒,因此要懷平靜之心,坦然面對,“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臨大“疫”有靜氣

找點兒事做。

宅在家不能出去,咱可以練練廚藝給妻子家人孩子做點好菜;難得有安靜在家沉思的時候,寫寫日記,反思一下年前的工作,查漏補缺;路不通,網絡一直通,公開課、在線教育的資源全部看完估計要五十年,在家充充電,為日後復工做準備。

每臨大“疫”有靜氣

多陪陪家人。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難得有長期在鄉的機會,一家人好好相處,聊聊天說說心裡話,多交流感情,他們是我們最需要溫暖的人。

每臨大“疫”有靜氣

靜等好消息。

立春到,“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見過風雨,就體會不到撥雲見日的快感,疫情會隨著冰霜化去,心情也會隨著草木盎然,我們能做的就是樂觀、堅持和等待。

每臨大“疫”有靜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