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患者該怎樣才能預防猝死的發生?

虹羽橘子


說到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預防猝死?這是一個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其實,這個話題我想寫已經很長時間了。今天地鐵上時間比較充裕,咱們掰開了揉碎了給大家說一說這個問題。

1、什麼是猝死?

其實提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的猝死,往往是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的定義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死亡。我國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顯示,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生率是41.84/10萬人。

2、如何預防猝死?

心臟性猝死的預防,關鍵是如何識別猝死的高危人群。比如說有些發生過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復期頻發室性早搏,就可以推測其猝死機率相對較高,要特別注意。同時除了對於一般危險因素的重視之外,還要重視平時複查心電圖、Holter、心臟彩超等檢查。

藥物預防猝死上來說,一般對於冠心病、心梗後的患者、擴張型心肌病、長QT綜合徵等疾病患者,選擇β受體阻滯劑可以有效預防猝死,也就是美託洛爾、比索洛爾這類藥物。而對於一些心律失常的患者,有些可以做射頻手術,有些需要口服胺碘酮,有些可以植入ICD來預防猝死。

總之,猝死也不是說就是無因之果,猝死患者常常可以找到一些基礎疾病導致了猝死的發生。其實,預防的根本還是心細的發現前期症狀,必要時正規就診治療原發病。


張之瀛大夫


心血管病患者該怎樣預防猝死的發生呢?

  1. 定期體檢:心血管病患者應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可以及早的發現疾病,及時的治療,減少猝死的風險,除了做心電圖以外還要做心臟超聲檢查,以及冠狀動脈CT檢查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心臟超聲檢查可檢測到心臟結構異常的疾病,而冠狀動脈CT或冠狀動脈造影可檢測出心臟血管病變的情況。
  2. 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會使機體處於應激狀態,使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使原有心臟病加重。即使原來沒有器質性心臟病也會引發室顫的發生。所以,每個人應該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節奏和工作時間,不可過快過長。每天有一定的休息和放鬆時間,緩解疲勞和精神緊張,使心臟及各臟器功能得以恢復。
  3. 良好的生活習慣 :
    戒菸、限酒、平衡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吸菸、過度飲酒、高脂飲食及肥胖會使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顯著增加。大量飲酒及情緒激動會使血壓升高,心臟缺血缺氧加重,而戒菸限酒、平衡膳食、控制體重、定期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4. 堅持服藥:堅持服藥治療。常常有些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自覺病情好轉或認為疾病已經治好,自行將治療藥物停止使用,從而使冠心病、高血壓病持續進展或惡化,在一定外因作用下,如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就會發生心臟猝死,有些人因工作忙而忘記服藥或忘記帶藥,也會使病情加重。因此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患者應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認真對待治療。

心腦血管患者,突發猝死的機率很高,平時生活中一定要好好注意!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對於明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只要能按照正規的治療,正規服藥,定期複查,長期監測,健康生活方式,那麼都會有效控制病情,預防猝死。

猝死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心臟病,其次還有部分腦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心臟病猝死最常見的是心肌梗死以及惡性心律失常,腦血管猝死常見就是大面積腦梗死或腦出血。

猝死,並不是大家想想的突然嘎嘣一下就死了,猝死目前常見的理解是不可預知的疾病在24小時內的死亡。簡單說就是沒想到咋就死了,但前提是肯定是疾病導致的,而不是意外導致的,時間也是發病後24小時內,也不完全是嘎嘣一下就沒了。

只有嚴重的心臟,比如室顫、或者心肌梗死導致的室顫、或心血管最大的左主幹突然閉塞,這些心臟會嘎嘣一下死亡。如果不在醫院立即除顫,幾乎是沒救。但還有一部分猝死有一個過程,比如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腦梗死腦出血,即使搶救了,但沒有成功也叫猝死。

心腦血管疾病如何預防猝死呢?我們既然已經確診了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猝死的辦法就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進一步加重,因為心肌梗死和腦梗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血栓形成,堵死血管,會引起猝死。

那麼問題就歸結到血栓問題,換句話說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猝死,就是要預防血栓。血栓是斑塊破裂造成的,那麼預防血栓先得預防斑塊加重。總之,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猝死,根本就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加重,以及斑塊破裂形成血栓。


第一、健康生活

如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加重及斑塊破裂呢?我們先簡單說說斑塊,按照老百姓的說法斑塊就是大家說的血管垃圾,這種斑塊是長年累月逐漸堆積在血管內部,被血管內壁包裹著,越積越多,直到某一天在某種刺激下,血管再也無法包裹這些斑塊了,沒辦法斑塊就會擠破血管內壁,擠破血管內壁後就會形成血栓;血栓就是血管內部的血塊,突然形成的血塊很容易堵死血管,在心臟就是心肌梗死,在腦血管就是腦梗死,堵死血管後就會引起心肌壞死心律失常猝死。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長期抽菸喝酒,久坐不運動,不健康飲食,肥胖,熬夜壓力大,或者發現三高不有效控制。漸漸的血管垃圾就會越積越多,直到斑塊破裂。那麼預防斑塊首先就得戒菸,戒酒,堅持有氧運動,控制體重,低鹽低脂低糖飲食,規律作息,發現三高積極正規有效控制。

第二、正規藥物


那有人說沒有藥物嗎?當然有,對於明確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肯定需要長期服藥,只有正規服藥才能預防斑塊加重,才能預防斑塊破裂形成血栓。他汀就能降低膽固醇,減少血管垃圾形成,他汀還能穩定斑塊,防止斑塊加重,防止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阿司匹林能預防血栓形成;所以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長期的服用他汀及阿司匹林,這是最基礎最基本的治療。而且實驗研究證明,阿司匹林和他汀確實能預防心肌梗死,能預防腦梗死。

第三、定期複查

對於明確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在醫生指導下,定期複查,查看血壓是否達標,血糖是否正常,心率是否理想,血脂及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否達標,尤其低密度脂蛋白是否低於1.8。同時監測藥物副作用,早發現早治療。對於藥物無法控制的心絞痛,是不是要介入支架或外搭橋等治療。

第四、最後的機會


如果發現胸痛,一定及時急診,切莫耽誤,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如果發現失語、四肢無力、半身不遂、偏癱等等腦血管疾病跡象,必須及時就診,因為時間就是生命。

總之,心腦血管疾病要預防猝死,唯有做好以上四點。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所有,翻版必究!】


心血管王醫生



心腦血管病患者,有的人是不是睡著了有突然驚醒的情況,驚醒然後又繼續睡去。

如果有這種情況,不要以為驚醒了又繼續睡就是。

如果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那是因為你心肌缺血、血流不過去造成的,你醒過來了表明你還活著,你沒醒過來的話是不是就這樣過去了。


在我們的身邊是不是經常會有人說,某某某昨天看起來還是好好的,吃得飯走得路,一切正常,晚上睡一覺就過去了。

其實,這種情況很多時候是心臟驟停、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原因造成的,這些病與我們心腦血管老化有很大的關係的。

我們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樣。水管時間長了會有水垢,水垢多了就堵水管。

血管也是如此,血管裡的垃圾多了,使我們的管道變窄,到一定的時候就堵住了,如果堵到大腦就形成腦梗;如果堵到心臟就形成心梗;如果堵到你致命的地方,你就沒命了。

心腦血管病患者,每晚睡覺前喝50ml,可預防猝死,要堅持但不過量。


那麼,這是什麼東西呢?

這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紅葡萄酒。 這種紅葡萄酒必是用紅葡萄釀出來的,而不是勾兌的。

為了喝到放心的紅葡萄酒,我們不妨自釀紅葡萄酒。


其實,自釀葡萄酒很簡單。

方法:

1.買優質成熟的紅葡萄(每年8月葡萄成熟期的葡萄釀出的酒口感好);

2.將紅葡萄用剪刀從紅葡萄蒂處一個一個地剪下來(注意不要剪破了);

3.將剪下來紅葡萄用鹽水浸泡十分鐘消毒後,將紅葡萄清洗乾淨,晾乾;


4.將紅葡萄搗碎,6斤紅葡萄加1-2斤白糖或者冰糖,攪拌均勻;

5.裝入酒缸,密封;

6.3天后攪拌一下,讓紅葡萄與糖充分混合; 7.夏天7天、其餘季節10天左右(如果想酒味濃點可以更久)將紅葡萄渣過濾後,將酒避光密封保存即可。



注意事項:

1.一定是紅葡萄;

2.千萬不能把紅葡萄摘下來,一定要用剪刀剪下來,因為剪下來的紅葡萄在浸泡和清洗時才不會灌生水進去汙染紅葡萄;

3.糖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糖尿病患者少糖)或者口感酌情增減;


4.時間可根據酒味的濃淡延長;

5.最好是陶瓷或玻璃容器;

6.一定避光保存。

紅葡萄酒的功效: 防止腦血栓、保護心肌預防心臟病、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抑制脂肪吸收、預防糖尿病、減少患老年痴呆病的危險等。

紅葡萄酒雖好,也不可貪杯哦!物極必反!!!

再說一遍:每晚睡覺前喝50ml可預防猝死。

最後祝各位身體健康!開心快樂!


我是虹羽橘子,喜歡中醫、愛養生。如果此文對你有用的話,你的關注、點贊、轉發、評論是對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真心謝謝!

(圖片來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非常感謝!)


虹羽橘子


中國的心血管疾病佔世界首位。

傳統的飲食習慣損害著人類健康。由其是中國的老百姓,對飲食存在誤區。

餐桌上飲食直接關乎到人們的健康。

想要健康,不生病或少生病,就要充分認識飲食對每一個都非常重要。

現今,由其是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每個人。

世界衛生組織很早以前號召人們,關愛生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提出了"健康就是金子”就是希望人們要像對待金子一樣珍愛生命。

現今心血管疾病是當前重中之重,那又是什麼引發的呢!

主要是吃出來的。另外是遺傳因素。

更另人擔憂的是,心血管疾病年輕化,兒童高血壓,高血糖不佔少數。

所以我代表醫學屆呼籲要普及醫學教育,全面提高國民健康素質。讓人人都知道健康要從自身做起,按照文明的生活方式,才能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身體一旦失去健康,在先進的醫療高科技都無法使受損的身體恢復原來的狀態。只能"無可耐何的花落去"!

健康的飲食是要規律三餐,早吃好,午吃八分飽,晚少吃七分飽。

主要是暈素搭配,多吃綠葉蔬菜,五穀雜糧。少吃肥膩,油炸、膨化食品有規律的運動,多動少靜。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

水是生命之源,每天適量飲用開白水。

白開水可以防治很多疾病,使血液流通,避免腦中風,預防心腦血管阻塞等疾病的發生。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天保持一天6~8杯開白水。水,對高血壓患者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水,可以使糖尿病增加身體內色氨酸含量。總之水是天然的良藥。

世上流傳一些格言,閱後多多益善。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某婢膝奴顏。蓋志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

故性氣情冷者,受享亦冷薄;性氣和心暖之人,其福也厚,其澤也長。

我的解答完畢。請大家分享!

謝謝頭條平臺推薦首頁!





洋藝孫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預防猝死?

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猝死,但是這些人大多有基礎的疾病,為了更好地預防猝死,今天我來普及一下猝死的相關知識。

1.什麼是猝死?

顧名思義就是指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死亡者從出現不舒服到死亡的時間非常短,其中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

2.為何有些人會猝死?

一般猝死者多有潛在疾病或者基礎疾病,可能在說話、看視頻、吵架、喝酒、吃飯、大小便、吸菸、洗澡、走路、睡眠等情況下死亡;一般多有誘因,如狂歡、憤怒、緊張、恐懼、過度勞累;

3.如何預防猝死?

從上面我們知道猝死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心血管疾病,我們的預防主要針對心血管疾病:
  • 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很多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這些基礎疾病的存在本身就增加了猝死的風險,因此我們需要儘量控制這些疾病;
  • 清淡飲食:應該低鹽低脂低糖低能量飲食,每天吃鹽不超過6g,不吃油炸或者動物內臟等食品,不吃甜品或者糖果,不吃垃圾食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因為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可以保護血管內皮,而且其中的膳食纖維可以抑制人體對脂肪、糖類的吸收,可以有效降低猝死風險;

  • 堅持鍛鍊身體:都說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適當的鍛鍊可以增強血管功能,而且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從而降低猝死的風險;而且運動也可以使我們放鬆心情;


  • 保持合適的體重:我們都知道肥胖者容易血脂異常,這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間接增加了猝死的發生率;
  • 保證充足的飲水:足夠的飲水可以防止血液粘稠,而且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降低心血管意外;
  • 保持良好的心態:良好的情緒有助於保持血壓的穩定,降低猝死的風險;
  • 避免熬夜:熬夜可使血壓升高,增加猝死的風險;
  • 戒菸酒。

最後小結:引起猝死的最常見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因此我們需要預防心血管疾病,具體的不是如上所述。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國內每年有54萬猝死案例。

其中絕大部分是心源性猝死。。

而心源性猝死者,多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後者來勢最猛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了。

當冠脈血管斑塊破裂,血栓形成之時,血管被堵塞,心肌供血阻斷,非常容易誘發室顫心臟驟停。如果心臟驟停發生在院外,由於公眾掌握心肺復甦的比例很低,也不能就近獲得自動體外除顫器來施救,所以院外心臟驟停存活率不到1%。

而要預防猝死的發生,其實就是預防冠心病心梗的發生,你需要控制冠心病的一些高危因素,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因素,只有控制這些高危因素,才能減少延緩血管的病變,從而能預防猝死發生。

健康飲食,多些運動,該吃藥的時候吃藥,不要硬抗。一旦有胸痛等可以心梗發生,應該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到達醫院後遵從醫生醫囑,快速展開診療,也能減少死亡的發生。

答主:急診夜鷹


急診夜鷹


心腦血管疾病多發在45以上的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現在醫院裡60%以上的患者都是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是佔到了75%,心腦血管疾病可怕之處是患者一旦確診,就需要有很大的自律性,外加藥物控制,否則患者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

一旦確診為心腦血管疾病,可能需要長期抗戰,以目前的醫學發展來看,想要將所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恢復是不可能的,最多可以全部控制穩定,或者說部分患者可以恢復健康,一旦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那麼醫生首先要告知患者的就是健康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脂、少糖、多吃蔬菜水果,然後要檢查長期服藥,阿司匹林和他汀只是基礎,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相關併發症增加其他藥物進行控制,並且需要戒菸限酒、適量鍛鍊、減輕體重,這些就是患者最常聽到的金玉良言,以上這些並非治療手段,而是控制手段,就是將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以內,然後減緩血管狹窄的速度,穩定斑塊。

心腦血管疾病怎麼發生猝死呢?

心腦血管疾病90%的患者都是因為心腦血管出現有硬化、狹窄、堵塞等症狀,導致患者心腦器官出現嚴重供血不足、供氧不足,到心細胞(組織),腦細胞(組織)由於長時間缺血缺氧壞死的情況,導致患者出現猝死。

心腦血管疾病要怎麼預防猝死的危險呢?

首先要從根源找到原因,預防患者心腦血管出現問題:

1、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出現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對血管與器官損傷最大的疾病,所以患者是時刻控制自己的血壓,必要時可以藥物控制。

2、控制血脂

心血管疾病當中要關注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當中的斑塊問題,這就需要控制患者的血脂指標,而且血液當中的雜質過高,也會導致患者血管發生硬化。

3、控制血栓

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患者的“動脈斑塊”,無論患者是有斑塊基礎,還是沒有斑塊基礎,都要預防斑塊惡化,或者是斑塊破裂,這就需要讓患者在控制血脂指標的同時,還要讓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血小板凝聚。

4、規律生活

有心腦血管的患者在生活當中要有一定的自律性:

控制情緒:不能有較大的情緒波動,過喜過悲均不可取。

規律飲食:不能暴飲暴食,可一頓少食,一天多餐,遵循低脂、低糖、少鹽的飲食習慣。

合理運動:不能有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但是也不能不運動。

上述這些要求如何全部做到,雖然不能完全排除猝死風險,但我們可以將危險係數降到最低,達到另一種意義上的安全。


羅民教授


心腦血管病患者的常聽到的“猝死”通常指的是心源性猝死,即心臟驟停。該如何預防,請看“問上醫”原創繪製的醫學漫畫。

心源性猝死是啥情況?

猝死其實就是“因病突然死亡”,這六個字精確涵蓋了猝死的三大要素。

我們都知道心臟就像一個收縮型“水泵”,血液能夠通過血管在身體中循環流動,維持器官的正常代謝和功能。

如果它出了問題,比如患上冠心病、心肌炎等,再加上平時不良生活習慣,情緒等方面的原因刺激

心臟突然失去了泵血功能,血液循環停止,器官無法正常工作就會導致猝死。

今天我們就用心源性猝死病因中最常見的冠心病猝死,來舉一個栗子。

冠狀動脈是環繞在心臟周圍的血管,血液通過它給心臟輸送氧氣等營養物質

由於三高(高血壓、血脂、血糖)等原因,在這個通道四周的牆壁上可能存在著一些,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形成的斑塊,全稱動脈粥樣斑塊。

這些脂肪團就像是不定時的炸彈,一旦破裂,就會立即在相應的血管通道,激發凝血功能,瞬間就能形成血栓堵塞通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遇到熬夜,劇烈運動、情緒很激動等誘因

心臟超負荷運轉,但是營養輸送通道堵塞,供給跟不上就會導致急性心肌缺血

突發的心肌缺血會造成,心臟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代謝紊亂,進一步引發惡性心率失常,比如室顫。

此時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心肺復甦,或者復甦失敗了,心臟徹底失去泵血功能,血液循環停止

器官失去營養供給的動力來源,無法正常工作,於是就會猝死。

猝死該如何預防?

冠心病猝死大概佔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所以我們先來說說預防冠心病猝死的

四道防線。

(1)第一道防線:防止冠脈斑塊形成

科學飲食、堅持運動、摒棄惡習等,(最重要的就是戒菸),還有就是控制三高。

(2)第二道防線:防止斑塊破裂

如果已經有了斑塊,此時需要適量使用調脂藥物,定期去醫院檢查。調脂藥物通常是帶有“他汀”這兩個字的藥物,如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3)第三道防線:防止室顫發生

如果斑塊破裂,發生了急性冠脈綜合徵,為了防止室顫發生一定要牢記8個字:靜、臥、服藥、呼救。

(4)第四道防線:心肺復甦

撥打醫療急救電話的同時讓患者平臥,為患者實施持續的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患者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猝死患者發病前,身體會發出細微信號,比如心悸、胸悶、頭痛、眩暈、嘔吐等,最典型的症狀是胸痛

總結

猝死看似不可預防,但從生活習慣、情緒方面作調整,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體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發生幾率。




關於心腦血管病與預防猝死問題我來回答一二。

這是兩個問題,心血管病猝死較多見。腦血管腦血栓,腦溢血能猝死嗎???有腦猝中一說,腦溢血突發不救治也是拖至數小時以後死亡。而冠心病就不同會當即死亡叫猝死。提問題,提得不夠準確!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屬非炎性病變,引起的冠狀動脈血管壁增厚、變硬,造成血管腔狹窄或堵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產生胸悶及心絞痛,嚴重者造成心肌梗死或猝死。

起病原因???

我總強調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壽命”

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方面,性格暴燥,易怒。急性子,急三火四,心急如焚者多因情緒緊張,這樣的人在有冠心病的前提下,會引發心血管痙攣導致猝死。改變性格,改變心態,防止心血管痙攣引起冠心病突發是何等重要哇!

我強調的另一句是“習慣決定壽命”

習慣中包括1.飲食習慣.2.運動習慣3.工作習慣4.作息習慣等。

飲食習慣???

俗話說“病是吃出來的”!此話一點不假,血管中的垃圾、病變,哪一樣不是吃進來的??哪一樣不是通過嘴引進體內進入血管的??多吃肥膩脂肪油脂過高的食物及動物內臟,會造成很多血管垃圾沉基於血管之中,最終形成硬化物堵塞血管,這是必然的。有冠心病的人為防猝死,首先要改變飲食習慣,多吃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膩。

冠心病年輕化???

如今冠心病開始年輕化,青年人胡吃海塞現象嚴重,肥胖者越來越多,這些人,少有對冠心病的防範意識,因此,在健康教育中,要加強和提高飲食衛生知識的意識!只有提高防範冠心病意識,才能防止冠心病發生,又何來猝死呢!!

運動習慣

有很多人不論男女老少都染上了手機病,坐在各種場合聚精會神的看微信,坐久了不運動,吃進的東西熱量不能消耗,最終堆積於皮下,變成厚厚的脂肪,(幹吃不胖者除外)或吃多不運動或少運動者吃進的食物垃圾積於血管(包括瘦者)。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引發冠心病的發生。因此,要加強適當的活動,俗話說活動,活動,想活,你就得動!

另外,活動要因人而宜,因身體狀況活動而宜,要因年齡狀況活動而宜。

尤其在老年人活動中,有的在參加舞蹈培訓、排練及演出中,猝死的人也時有發生。這是因為無知造成的,不知自身身體狀況,選擇了不適宜的活動方式而導致猝死。因此,中老年人要了解自已的身體狀況選擇並養成習慣,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是至關重要的。

工作習慣與作息習慣???

目前國內,中青年猝死率也在攀升,一天到晚工作狂,夜熬心血猝死的有之。亦有白天胡吃海塞,晚上久坐成宿熬夜,玩遊戲,玩電腦,玩手機成隱,亦有猝死在電腦桌前的,年輕突發心梗的日趨增多。不論幹什麼,休息是保證健康的重要條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關於如何預防猝死,離不開我上述所說。最重要的是加強防範冠心病發生的意識,才能在生活各種習慣中預防,才能更好地避免冠心病猝死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