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時光裡的農村石臼,舂米搗豆子的利器,孩子們的玩具之一

現如今的農村,有很多老物件都消失在了歲月的車輪之中,比如縫紉機、收音機、風箱、大梁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等等,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在之前的農村也很常見,它叫做“石臼”。

“石臼”是用石頭鑿成,形狀似碗,口為圓形,上大下小。

老時光裡的農村石臼,舂米搗豆子的利器,孩子們的玩具之一

在老臨沂人嘴中,這個器具又叫做“兌”,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也許是不同地區之間的方言導致的。

通常來說,農村裡的石臼,都會埋在地下,然後只留一個口,再找一根粗木頭,前頭鑲上一根往下的木棍,作用是搗碎石臼裡的東西;後頭橫著鑲上一根木棍,然後在橫放木棍的兩側加上兩塊石頭,使木頭尾部懸空。

老時光裡的農村石臼,舂米搗豆子的利器,孩子們的玩具之一

如果想舂米或者是搗豆子,就把這些糧食放進石臼裡,然後站在木頭尾端,輕輕向後一壓再鬆開,這樣一來前端鑲上的木頭,就會搗石臼裡的糧食。

這樣的方法省時省力,比起自己拿著棍子去費力的搗,要輕鬆的多。

在臨沂農村,石臼這種工具,一般是用來搗豆子,搗碎之後的豆子可以用油炒,還可以做成臨沂人最愛的“豆沫子”。

老時光裡的農村石臼,舂米搗豆子的利器,孩子們的玩具之一

所謂的“豆沫子”,在臨沂方言中念做“deng沫子”,在80後和90後,甚至是70後的童年裡,這是常見的一種美味。

“豆沫子”就是用洗乾淨的黃豆放在石臼裡,搗碎之後和地瓜葉子或者是榆樹葉子,結合在一起,做成的純綠色的食物,當時可能覺得沒有肉好吃,但是放在現在這個講究養生的時代,絕對是主流美食。

老時光裡的農村石臼,舂米搗豆子的利器,孩子們的玩具之一

“石臼”除了可以搗東西之外,還成為了孩子們的玩具,孩子們往往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站在木頭尾端,看著木頭一起一落,那個興奮勁簡直太舒服,雖然最後免不了得被家長拽下來訓斥一頓。

而現如今,這種石臼基本上已經見不到了,還被很多愛收藏的人收去儲存,有的還被人們找去當成了裝飾品,養養花、弄個盆景,美不勝收。

老時光裡的農村石臼,舂米搗豆子的利器,孩子們的玩具之一

只不過早些年,人們踩著木頭搗石臼的場景,再也見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