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答記者問全文,濟南人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自1月24日濟南市首次出現確診病例,截至2月4日12時,濟南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25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現均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累計已排除疑似病例25例,現有疑似病例14例,正在隔離檢測治療。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31人,其中10人轉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05人解除醫學觀察,其餘116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現就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濟南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相關負責人。

1.問: 我市如何貫徹落實好“四個百分之百”?

答:一、堅決把好入口關,對從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重點地區來濟人員,一定要百分之百攔住。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原則,從發現源頭入手,阻斷擴散渠道。在高速公路、國省道出入口設立檢查站,認真落實 24小時聯合防控、嚴防死守,對所有來自湖北的車輛,一律進行勸返;對確實無法勸返的,採取留觀措施,並進行核酸檢測;對發熱病例一律進行隔離。

二、堅決把好排查關,對從武漢已經入濟的人員,要一個不漏、百分之百地做核酸檢測。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對轄區內有武漢居住史、旅遊史的外來人員,要持續進行摸排篩選,對抵濟時間尚在14天之內的,要百分之百進行核酸檢測。要按照“五早”要求,依託發熱門診和傳染病直報網絡,持續強化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樣病例哨點醫院監測工作。

三、堅決把好隔離關,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要百分之百隔離,並做好醫學觀察。凡是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症病例及無症狀但檢測陽性者有密切接觸的,都要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各區縣必須設立單獨管理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不得與湖北來濟人員的集中觀察點共同使用。對涉及個人的有關資料信息嚴格控制使用範圍,防止信息洩露。

四、堅決把好防控關,對村、社區和小區的防控隔離措施,要做到百分之百落地。健全街鎮、村居疫情防控工作網絡,實行網格化防控,確保不留死角。立足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充分利用手機短信、戶外大屏、公共交通工具、移動電視、村村響農村廣播站等,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形成群防群控濃厚氛圍。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和倒查制度,進一步壓實各級工作責任,堅決杜絕遲報、漏報、瞞報,確保各項防控措施不折不扣落實落地。

2.問: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我市擴散蔓延,在我市各區縣設立了重點人群集中醫學觀察點,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答:濟南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要求,各縣(區)至少設置一個集中醫學觀察點,規模應能夠滿足本縣(區)隔離集中觀察人數需要。觀察點應遠離人群聚集區、區域相對獨立、交通便利,附近有空間可以停靠車輛。觀察點建築不能使用中央空調供暖,建築物大廳及生活房間必須通風良好,各房間須有向外開啟的窗戶。大廳、走廊及房間應該為瓷磚、水泥等硬化地面,不能鋪設地毯。必須設立醫學觀察人員生活區、管理人員辦公區,兩個區域應有效的隔離。需設有放置各類防護用品、消毒藥械的倉儲間、生活垃圾暫存間。其中生活垃圾暫存間應設置在遠離生活及辦公區域的位置。隔離醫學觀察對象所住房間內應有獨立的衛生間。

隔離醫學觀察對象應做到單人單間。每天有專人送三餐,用後的餐具由服務人員先進行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劑浸泡),然後再清洗或丟棄(一次性)。護士對被留置人員每日上、下午各測一次體溫,並記錄。隔離醫學觀察對象如出現異常自覺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立即向轄區管理人員報告,管理人員電話報告120,由 120 轉運至定點醫院。隨後,護士進行終末消毒。

3.問:春節假期結束,市民集中返崗,民工返城,請問對機關、事業、企業等集中用工單位做好防控工作有什麼指導性意見,以避免病毒傳播?

答:機關事業和企業等集中用工單位做好防控,關鍵是做到七個“必須”:

第一,必須落實主體責任。各用工單位必須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制定本單位防控工作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與轄區指揮部、街道、社區建立暢通的聯防聯控機制。

第二,必須排查職工流動信息。排查每一名職工及其親屬假期期間流動情況和健康狀況,尤其是要明確是否去過武漢、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是否接觸過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建立詳實準確的人群排查信息登記表並上報所在社區。對省外返濟人員,自到達濟南之日起,必須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14天。凡出現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及時報告並第一時間聯繫120轉運至定點醫院就診。

第三,必須把好單位健康監測關。嚴控人員往來,嚴格外來人員登記。在單位出入口,設立體溫監測點安排專人對進入人員體溫測量,體溫超過37.3℃,要立即離開工作場所,到發熱門診就醫。

第四、必須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用人單位應行一次徹底的消毒清潔。工作後,應注意開窗通風,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避免使用中央空調。辦公區域、公共區域、電梯、餐廳、洗手間等重點區域要定期消毒。提倡人人戴口罩上班,從事公共服務的人員必須戴口罩;要設立專門的廢棄口罩收集容器,統一回收,規範處置。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洗手間應配備肥皂或洗手液等。

第五,必須改進單位管理模式。不搞人員大量聚集的活動,暫時關閉職工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儘量不召開現場會;提倡居家辦公、網絡辦公、電話辦公;如有食堂,應儘量採用簡餐制,分批錯時就餐,必要時可取消集中就餐區。減少電梯使用,5層以下辦公人員提倡步行上下樓;提倡員工自駕、自行車、步行通勤,儘量不坐公共交通工具;單位班車、公車要實行每日消毒和用後消毒制度,鼓勵停開班車。

第六,必須抓好健康教育。開展全員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控知識宣傳,提升個人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

第七,必須做好防控物資準備。要按照所在轄區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設備、設施、口罩和消毒物品儲備;各類物資要符合國家標準。

4.問:對於居民來說,採取哪些措施可以更有效的防護自己遠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答:“常通風、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是最簡單好記的防護措施。在疫情暴發期間,市民們應儘量減少外出,儘量不接觸野生動物和禽鳥類動物,更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外出佩戴口罩,與人接觸儘量保持1米以上距離。居室多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用紙巾或衣服捂住口鼻。注意勞逸結合,平衡飲食。

要提高自我發現能力,如果最近雖無外出史,也未去過疫區,或者接觸過發熱、咳嗽的病人,突然出現發熱、或咳嗽等症狀,建議充分利用正規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或互聯網醫生,及時電話諮詢,確實需去醫院就診要戴好口罩等防護設施。從醫療機構或人口密集場所回來後,可以用75%酒精、免洗的手消(可以隨身攜帶)等進行個人消毒。

5.問:我市如何規範航空入濟乘客管理流程?

答:所有航空入濟乘客都要進行健康登記,並實施分類管理。密切關注自湖北來濟的乘客,以及抵達機場時發熱的乘客,嚴防輸入疫情。

對來自湖北的乘客均視為可疑病例,立即由 120 負壓救護車轉運至集中醫學觀察場所隔離觀察,同時進行必要的核酸檢測。飛機航空艙內空調有高效微粒過濾裝置的,與發熱乘客同排及前後各三排乘客、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員及其他與該乘客有密切接觸的人員為可疑病例密切接觸者;無高效微粒過濾裝置的,艙內包括機乘人員所有人員全部為可疑病例密切接觸者。

對來自湖北以外省市的乘客,全部予以體溫檢測,按照發熱與非發熱乘客予以分類管理。對所有發熱乘客,均視為可疑病例,立即由 120 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市級定點醫療機構規範診治。其密切接觸者按“判定標準”暫作可疑待定,實施集中醫學觀察。

國內航空入濟乘客體溫監測、健康登記、名單彙總及相關人員轉運等工作由機場負責。密切接觸者的判定、流行病學調查和採樣由機場所在地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

6.問:社區出現病例分哪幾種情況?

答:我市落實以社區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指導發現確診病例的社區科學有序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減少公眾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風險。

社區出現散發病例是指在社區居民中,出現 1 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出現續發病例。

社區出現暴發疫情是指在社區居民中,14 天內在小範圍(如一個家庭、一棟樓同一單元等)發現 2 例及以上確診病例,病例間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社區傳播疫情是指在社區居民中 14 天內出現 2 例及以上感染來源不清楚的散發病例,或暴發疫情起數較多且規模較大,呈持續傳播態勢。

7.問:社區出現散發病例或暴發疫情的社區如何科學有序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答:社區出現散發病例或暴發疫情時。採取“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策略,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社區的管理:落實社區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嚴格小區入口登記和體溫監測,加強小區環境衛生治理。

2.病家的處理:在進行確診病例及密切接觸者轉運的同時,由病家所在地的區縣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對其家庭內部進行終末消毒並關閉居所,嚴禁人員進出。

3.樓宇電梯/樓梯的消毒:由區縣疾控中心專業人員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對病例和密切接觸者轉移的電梯/樓梯進行消毒處理,並停運電梯。

4.隔離健康監測:對病例所在樓幢所有住戶實施隔離健康監測,限制外出。由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對其開展為期 14天的居家健康監測。

5.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對社區內其他居民開展健康教育,發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明白紙,消除恐慌情緒。

8.問:社區出現傳播疫情的社區如何科學有序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答:社區出現傳播疫情時。採取“內防蔓延、外防輸出”的策略,要立即組織專家對疫情的傳播進行研判。根據流行病學關聯和疫情播散範圍,確定採取強制管理的辦法和範圍。除實施以上措施外,必要時可採取社區封鎖措施,限制人員進出,臨時徵用房屋等。

9.問:社區疫點如何科學有效的做好健康監測?

答:由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護士對被監測的住戶每日上、下午各測一次體溫,並記錄。同時由社區人員每天兩次對進行健康監測的單元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健康監測對象如出現異常需自覺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立即向轄區管理人員報告,管理人員電話報告 120,由 120 轉運至定點醫院。隨後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終末消毒。

10.問:社區疫點如何做好物資和生活保障?

答:社區疫點對進行健康監測的人員要進行嚴格管理,限制其外出並由專人負責。所在社區要負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餐具儘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專人指導住戶定期進行通風換氣並保持室內的衛生清潔。所有生活垃圾均放入黃色垃圾袋,按照醫療垃圾進行處理。

(記者 劉芳 通訊員 高詠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