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讚美讓人失去了解自己的機會,善於生活者都擅長一種本領

《莊子》中記載了一則很短的故事:

陽子到宋國去,住在一家旅店。

旅店主人有兩位小妾,其中一人美麗,一人醜陋;醜陋的受主人寵愛,美麗的卻受到冷落。

陽子詢問其中的緣故,旅店主人說:“美麗的自以為美麗,我卻不覺得她美。醜陋的自以為醜陋,我卻不覺得她醜。”

陽子說:“弟子們記住,行善而不要自以為有善行,到哪裡會不受喜愛呢?




這段話的意思並不複雜。

一個人有兩個妾,一個相貌美麗,一個相貌醜陋。結果這人對美女很冷落,對醜女卻非常寵愛。

一般人會奇怪,怎麼會有這種人呢,好像弄反了吧?

答案很簡單,他說:美麗的以為自己美,我卻不覺得她美;醜陋的以為自己丑,我卻不覺得她醜。

為什麼呢?原因也很好理解:

一個人美麗而自以為美麗,自然就有一種驕氣,覺得你看我外表長得比別人好,很高傲;

相反,一個人外表醜陋,她知道自己丑陋,性格上反倒會比較溫柔,比較謙虛。

老實講,人跟人相處久了,外表真的已經不重要了,每天看很熟悉了,長得再好看又能怎樣?

譬如很多人奇怪,英國查爾斯王子怎麼會喜歡卡米拉超過戴安娜呢?

戴安娜長得美,全世界都知道;卡米拉上雜誌,恐怕要好好化化妝吧。

但是查爾斯王子選擇了卡米拉,會不會與“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有點相似之處呢?

這個我們不好妄加評論,不過有一點卻是大多數人認同的:

人與人相處最主要是看意氣是不是相投,氣息能不能相通。

如果你謙虛、溫柔,氣息自然容易與人相通,誰不喜歡跟謙虛、溫柔的人相處呢?

反之,你覺得自己有各種優越的條件,因而產生一種驕傲的態度,別人也不會願意接近你。




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孔子最崇拜周公,但他說,即使你有周公那樣卓越的才華,如果你驕傲又吝嗇,其他部分也就不值得欣賞了。為什麼?

因為驕傲代表自我中心,喜歡跟別人比較;吝嗇代表不喜歡幫助別人,再有才華也只不過是四個字:自私自利。

這樣一來,別人又怎麼能夠欣賞你呢?

傅佩榮:讚美讓人失去了解自己的機會,善於生活者都擅長一種本領

莊子對這種情況很瞭解。

他說,一個人長得很美,如果沒有人告訴她,她也不會覺得自己美;

如果有人跟她說,哎呀,你長得真美,她就忽然開始喜歡照鏡子了,喜歡跟別人比較,最後她的美就只剩下外表了。




今天這個社會,非常重視廣告、媒體,各種宣傳使人目不暇接。

這樣一來,有些俊男美女其實蠻委屈的。

因為他們長得漂亮,大家看他們都看外表,他們也被迫重視自己的外表,以致於沒有時間照顧內心。

或者有些人內涵不錯,但根本沒有機會表現,就是因為外表太過靚麗了。

但外表是不可依靠的,一個人到了一定年紀,還要靠長得英俊或是美麗來博得名聲,是不可能的。

人到一定歲數就必須承認,歲月不饒人,要明白更重要更恆久的,是內在的修煉。

人要能認識自己,知道自己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麼。

因此,跟別人來往時,要儘量減少別人對你產生的影響。

如果經常有人對你說,哎呀,你長得很美或你很帥氣,反而對你是一種誘惑,讓你失去了瞭解自己的機會,忘記了要耕耘自己的心田。

一個人不論外表美還是醜,最後還是要回到內心去立足。

傅佩榮:讚美讓人失去了解自己的機會,善於生活者都擅長一種本領

所以陽子最後跟學生說:“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你可以做好事,但不要老是念念不忘自己做了好事,這樣你到任何地方去,誰不歡迎你呢?

這就像老子所說的“自伐者無功”,自己誇耀自己,功勞就談不上了;你不誇耀自己,別人反而會記得你有功勞。

一個人越是謙虛、內斂,別人越喜歡說你有什麼樣的成就,這是一種人性的自然狀況。

因為你的謙虛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威脅,沒有什麼壓力,他可能很樂於承認你的成就。

相反,你自吹自擂、自誇自大,別人看到你就有壓力,覺得有威脅,反而不願意承認你有什麼傑出之處了。

西方有句格言:“善於隱藏者,乃善於生活者。

一個人善於隱藏,他才善於生活。

你如果不隱藏,稍微有點什麼本事就表現出來,你馬上就會被人家連根剷除。

這種例子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越有才華、頭角崢嶸的人,往往第一個被人家擺平。

相反,那些平平凡凡、你不知道他會做什麼的人,反而一個個過得很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