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源多為住校的學校外宿生的成績真的比不過住宿生嗎?為啥老師多建議住宿反對走讀?

羞畫麟臺


這個完全不是絕對的。當時我們班上考得最好的幾個同學,都是走讀生。但是對於學校而言,當然是全部住宿好,這樣方便統一管理而且更容易瞭解學生的動態,不容易出問題。但是,走讀和住宿都是各有優略的。最終決定還是以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有關。

先說走讀的好處,一般學校晚自習到10點結束,走讀生回去後還可以繼續學習,而且家裡有學校更好的條件,例如可以藉助各種電子設備輔助學習等,家裡比學校安靜,能更集中精力學習,而且家裡條件好,休息,食宿也會比在學校好,而且走讀沒有住宿生那麼多人際交往,免去很多處理同學之間矛盾的麻煩,特別是女生,集體住宿難免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矛盾。

再說住校的好處。如果自己是一個自我約束不是特別強,自我管理不是很好的學生,還是建議住校為好。住校接受學校統一管理,只要跟著學校的要求走,就不會出現大的差錯。而且周圍學習氛圍好的話,也能鞭笞自己不要放鬆,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性學習氛圍。住校也可節省更多走讀浪費在路上的時間。而且沒有那麼多外面的誘惑,可以更專注於學習。

所以沒有絕對的好壞,就看自己如何對待學習這件事。


大家一起學中醫


這個我認為不一定。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還是靠自己的認真、勤奮、好問、好答,勤思考。當然住學校的好處多一些。

一、學校實行住宿制,晚上肯定有晚自習。在晚自習的時候老師會講題目,不懂得也可以問老師,這樣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成績。一般走讀生最後一節晚自習是不上的,學校也怕學生回家太晚會有安全問題。這樣走讀的學生就少了問問題的時候或者和同學討論問題的時間。


二、 住學校受老師管著,在校外住就要靠自己的自覺性了。家裡會有很多誘惑的東西,例如電視,電腦,手機,要忍住不玩才行。還有家長可能覺得孩子辛苦還要搞點夜宵吃吃,這樣就無形中減少了學習的時間,學習的氛圍也沒了。

當然住校外生活方面會有大人照顧,只要你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合理安排時間,自制力強的話,那麼你的學習成績也不會受影響。


保保的明天2


住校生多的學校一般都實行封閉式管理,學校對學生管理較嚴格,會禁止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學生只有專心學習,住校對於那些缺乏良好習慣的學生來說,有約束作用。

如果學生自律性高,有規律的學習習慣,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自主安排,回家又很方便,那在家住更好。

一、在家有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可彈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二、可以獲得家的溫暖,能得到父母情感上、衣食生話的支持,遇到問題可及時獲得幫助。

三、在家還可請別的老師輔導,對弱科也可有針對性的補差。

無論住校與否,不好一蓋而論,關鍵在於學生自己,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至於老師要求住校,則有多方面考慮,如從學校來說便於管理等,從班級來說利於統一思想。


綠刺柏


個人覺得因人而異吧,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孩子高中等於戰場上的決戰了,一個班全是和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是相當大的。如果父母有一個能做思想工作的,我覺得還是走讀好。來回浪費的那點時間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我女兒正好才上高一,十點接回來,十一點半洗漱睡覺。每天接女兒路上都會和我聊一些學校的事、學習遇到的困難…

前幾天她很高興的說今晚四節自習課,我一節半就把家庭作業做完了,剩下兩節半的時間研究不懂的東西。如果是住校生,聽不懂就聽不懂了,想找老師問是不可能的(我女兒說高一沒分文理,一個老師上五個班,問問題要預約時間)。走讀生可以回來用手機電腦搜出來研究。

我女兒讀的是省重火箭班。她宿舍分得很好,六人間(一般都是八人間),位置也很清淨。據女兒說,她們宿舍有個女生拿過什麼詩詞大獎,軍訓住校那段時間特別崇拜那個室友…以至於軍訓完了,想住校,最後被我說服了。後來我女兒說那女的心機很重,背了一書包課外書去,沒事就講書裡的故事,那些室友最終沒頂住誘惑,每晚都偷偷看一點,而她自己卻說這些書我都能背了…我馬上就給女兒說:這類心機婊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把別人影響了,別人發覺上當肯定不會給她講題;別人如果繼續下去,哪有精神聽課?又怎麼講題?還以為高中是初中,研究幾本資料就什麼題會做了。

這類互相影響的例子還有幾個,我就不講了。這是發生在火箭班的事,這些孩子在初中自律都是沒問題的,但她們始終還是孩子,沒有家長指引,怎麼過得去這個坎?高一掉了隊,用什麼能補得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