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經典著作中對兩性方面的描述,十五六歲的孩子適合看嗎?

三國之蔡先生


對於大量經典著作中對兩性方面的描述,十五六歲的孩子適合看嗎?作為家有小兒初長成的我來說,看到這個問題,很願意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性是個讓人難以啟齒的敏感話題,可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卻是爸爸媽媽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不尷尬又不搪塞的回答孩子關於性的各種疑惑,讓不少爸爸媽媽都感到頭疼。

在大量經典的著作中有關兩性的描述,古典的有《紅樓夢》,《金瓶梅》,還有不亞於前兩本的《金屋夢》,都有多處關於兩性的很直白的描寫。而現代的呢,更是多得數不過來,最有名的當屬《白鹿原》、《挪威的森林》,還有《廢都》等等。作為家長,當然擔心孩子閱讀此類作品會有不良的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處理呢?

我認為,在網絡時代,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早已不是談性色變的時代,因為現在的孩子發育過早,即使家長處處小心謹慎地避免孩子接觸或者閱讀有關兩性方面的書籍,但是好奇心強的孩子,也會或多或少的閱讀,只要家長正確地給予指導,而不是一味的搞封閉途徑,相信孩子不會與父母的意願相悖的。

要知道,能稱得上經典著作的即便是有兩性描寫,也是屬於文學性較強的作品,因此我們閱讀點應該在文學性而非性描寫這一點。


昨夜星辰昨夜風jk


不請自來

作為一個80後的農村人,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

小時候還很窮,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現在豐富多彩的夜生活,那個時候還會經常停電。一到晚上除了上床睡覺,基本上也沒有可以做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閱讀的啟蒙應該是連環畫,像燕子李三,楊家將,西遊記,還有霍元甲。都是在小夥伴之間互相傳閱。好像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節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始接觸文學作品。不過最開始的時候,接觸的都是演義小說,比如楊家將,岳家家,童林傳,還有三俠劍。當然那個時候嘛,好多字也不認識,不認識的情況下就自己查閱字典,一邊查字典一邊看書。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接觸了一些世界名著,比如說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然那個時候想看一些中國的文學名著,文言文方面的也看不懂,所以說只能看一些白話文方面的書籍。

初中的時候,也就是十三四歲開始接觸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反正都是在小夥伴之間互相傳閱,雖然說看不懂,但是無非就是看個熱鬧唄。

16歲那年,我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部小說y羊的門。這部小說裡面有大量的,關於性方面的描寫。不過在那個時候看來這些性的描寫也無非就是讓人有一些遐想,但是也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因為那個時候畢竟已經青春期了嘛。

總的來說,閱讀書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量的知識都是從書籍中汲取過來的。會不會對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造成影響,主要是取決於他對這些文學作品的理解。

當然呢,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也不會有太深刻的理解。但是可以豐富他們的閱讀知識。


swd013


十五六歲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換句話說已經發育成熟,具有完善的性能力。這時候不讓他接觸性教育,好比是他拿著一把壓滿子彈的槍,你不告訴她如何射擊,他自己摸索鼓搗,很容易傷到自己,或者其它誰誰。即使做父母的嚴防死守,不予理會,也只是掩耳盜鈴,有了互聯網和手機的社會,沒有人能阻擋年輕人瞭解性與愛的樂趣。

至於名著裡描寫性愛的文筆,大可不必在意。著名作家梁實秋很小時候也看金瓶梅,他說,他也沒有因為看這樣的書,變成一個色鬼。本人十幾歲也在學校裡看過大藪春彥的書,滿篇都是性和暴力,並沒有因此變得不可控制,反倒更期待美好的愛情。更看了少年維特的煩惱,也沒有因為失戀,就動了不活了的念頭。

如果可以,父母可以主動推薦一些名著,看的多了,自然能夠知道愛與性的豐富多樣,不會因為所知有限,而對愛和性生出成見或偏見。


何茶趣


我來回答。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孩子們看到或接受性方面內容已經不是多難的事,和網絡上鋪天蓋地此方面內容,文學作品中性描寫反而是最輕的,經典作品中此類描寫更是作品內容本身需要,並非為性而性。

國外的比如“查太萊夫人的情人”“挪威的森林”,國內的“白鹿原”等,如果刪除這方面,作品就不完整。

至於對於青少年,我們習慣的方法是矇住眼睛捂住耳朵,很少能正面向他們傳授兩性知識,越這樣他們越好奇,不如教育他們如何分辨正常兩性關係和色情。

其實兩性關係放到陽光下沒什麼神秘,我們每個成人都是這樣一步步過來,當時上一輩也視其為洪水猛獸,我們小時看電影中有親吻鏡頭,師長也大驚失色,現在想來,殊為好笑。


胖油胖故事燴


性教育易早不易晚,經典著作有沒有性直白描述,家長還可以掌控,但那些隱藏在網上的色情內容,孩子們找到可比家長要容易的多,你說孩子會不會有不適合看的想法。

孩子到了青春期,如果家長什麼也不說,把男女的生理差別、兩性知識捂得死死的,懵懂的他們一樣會產生強烈的好奇,主動去找這方面的資料,至於會受到什麼影響,相信家長們也能清楚,畢竟都是過來人。

在中國,由於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直以來總認為性是一件羞於說出口的事,對自己的孩子總是遮遮掩掩,甚至還會對學校的性教育持反對意見,導致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對性要麼充滿好奇,要麼非常噁心,很難正確對待這件事。

實際上,越是發達國家,對孩子們的性教育越重要,在這些國家的人們看來,性沒有什麼好奇的,人人都會去做的事,越是瞭解的多,就越不會好奇,在遇到性也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所以很多國家,性教育都非常早,方式也很新穎,讓孩子很清楚的明白性是一個什麼東西。

像我們鄰國日本,看上去色情行業發達,但他們性教育也同樣發達,日本小學每年會開展一個1-2小時的特別講座,主要針對男女生身體的區別、月經和懷孕的原理等進行講解。

到了初中,每年同樣還會安排一個1—2小時的特別講座,不過內容有了質的飛躍,著重教育學生們如何進行安全可靠的性行為,並傳授避孕、性病等知識。除此之外,日本的每所初中、高中內都設有 “協助者協會”, 由各性知識專家、學者組成,專門負責向學生們提供各種性諮詢、性教育。


王醫生談精神病


大概是福樓拜說過“沒有通姦就沒有偉大的文學作品”,還有一句話應該是家喻戶曉的:“愛情是永恆的主題”。也就是說,讀經典無法迴避兩性描寫。怎麼辦呢?那就不迴避。

其實,即使不讀文學經典,孩子也會多種渠道接觸到有關兩性的內容。

從好的方面說,文學經典畢竟是在嚴肅地對待兩性描寫,只要正確的理解了作品,是有利於孩子包括愛情觀在內的思想觀念的培養的。

當然,我們擔心的恰恰是孩子心智尚不成熟,不能正確理解。家長可以做點什麼呢?

第一,幫著做一定的甄別。甄別內容的途徑很多(萬能的網絡等),實在不行,自己先讀一遍好了;

第二,與孩子多交流,在必要的時候,給一定的指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願意交流,只要家長願意平等交流;

第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經典讀物,即使孩子看了一些不良讀物,最後,勝利的還會是經典。因為,讀多了,孩子的辨別力與鑑賞力,自然都會提高;

第四,相信孩子,允許孩子走彎路,重要的是成長。我們不可能讓孩子一直生活在無菌環境中。病菌既沒有那麼可怕,也不都是壞處,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鄭光赫


我覺得沒有什麼適合不適合的!

文學作品反映的現實生活,雖然有加工有提煉但基礎還是在於真實的生活,請問真實的生活中又有誰能繞開“性”這個話題??當然啦,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除外。咱們說得是普羅大眾。

其次,請問哪個孩子以後可以完全繞開“性”這個問題呢?恐怕沒有吧?當然了,那種極為特殊的極個別人群除外。既然文學作品繞不開,孩子們長大時也自然離不開的問題,還有什麼可質疑的呢?

其實,在我國,特定的情況是,絕大多數人都缺乏性方面的教育,人們都羞於啟齒這件事。所以造成了這方面的知識缺失,孩子們只能從其他途徑來獲取。文學作品總比那些黃色資料(諸如視頻、書籍等等)要好的多吧?這種擔心我覺得不必要,做好引導就好了,不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當你用一雙色迷迷的眼睛去看這個社會的時候,那麼將會是無處不色情,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的那一顆心,它是不是色滴!


蕭蕭班馬鳴994


當今社會。經典名著沒有哪個孩子會看。現在要說能影響孩子的。肯定不是這麼經典名著。要說十五六歲的孩子。獲取這方面的知識。只要他手裡拿著手機,你想還是難事嗎,家長能夠正確的引導比什麼都好。


清心Is


經典不適合看,其他的更不適合。性的朦朧、兩情相悅的含蓄,是人類幾千文化努力培養的,應當珍惜。


鐵根述評


題主問題很好。

很多人不知該給孩子看什麼,甚至我們自己在青春期、青春前期也是被動接受,毫無甄別的。

在我們迷茫時,又增加了“名著”這一干擾項,就讓我們更加懵逼了!

涉性圖文、視頻,從來都有“描述”和“說明”之分:我覺得孩子小時候表現出對兩性、生殖知識的求知慾時,就給他們看科普類的,比如講精子的故事《小威向前衝》等有趣的樂卡通,長大點看科普片《青春期的生理常識》、《結婚》等,而且貫穿於孩子成長過程。

等到十五六歲時,有了客觀的科普圖文視頻打底,什麼樣的描述性的誘惑內容都不能撩亂孩子了,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很強的免疫力。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4324185185932255"}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