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2月2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在隔離病區工作幾小時後,北京援鄂醫療隊隊員曾憲紅的臉上被口罩和防護服勒出深深的印記。


這是曾憲紅作為北京醫療隊隊員來到武漢的第8天。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2月2日上午,醫療隊隊員臨時駐地,曾憲紅提前將早餐掛在值完夜班的隊友的房間門口。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出發去醫院前,隊員對曾憲紅進行體溫檢測。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等擺渡車間隙,曾憲紅提醒隊員們醫療注意事項。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7點56分,曾憲紅登上前往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擺渡車。


一週內,北京醫療隊協助當地開設了 3 個病區,其中 2個病區很快住進大量患者。隨著收治數量的不斷變化,人員與設備的分配隨時在調整中,除了在隔離區內開展護理工作,曾憲紅幾乎每天都要開會、與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對接交班等情況。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曾憲紅在前往隔離病區的電梯內沉思。


曾憲紅是北京同仁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在臨床已經幹了32年。1月25日,醫院突然發佈援鄂任務,曾憲紅沒有猶豫就報了名。


“新冠感染者不斷增加的時候,我就有預感,北京或許會向武漢增加援手,當時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真的到了這一天,是一種義不容辭吧。”曾憲紅說。她本身就在呼吸科工作,且2003年在一線參加過SARS抗疫,去最危險的地方提供幫助,她有強烈的使命感。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1月27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出發支援武漢前,曾憲紅的愛人與她告別。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曾憲紅朋友得知她支援武漢後,發信息讓她注意休息。


SARS時期的經驗,讓曾憲紅在這次抗疫時多了份信心。17年前,曾憲紅前往定點醫院支援,心中還有一絲恐懼,這一回她相信,只要防護到位,不會造成感染。在同仁醫療隊的群裡,她會叮囑年輕的同事們,歸來後好好睡覺、好好吃飯,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不讓疾病有可乘之機。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抵達隔離區的清潔區後,曾憲紅在更衣室戴上第一層口罩。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曾憲紅穿上防護服。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曾憲紅整理防護服。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曾憲紅幫助其他隊員用膠布封住防護服領口的縫隙。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戴上手套後需要用膠帶將連接處封住。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穿好防護服後,需要再穿上隔離衣。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穿好隔離衣後,隊員幫助曾憲紅在面部口罩的縫隙處貼上膠帶。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隊員幫曾憲紅戴上第二層口罩。


很多細節體現著這位防疫老兵的經驗之處,當年在SARS時期,戴著護目鏡在隔離區操作,鏡片內部起霧是常態,曾憲紅的技巧是,佩戴之前先用手消液或洗滌靈擦拭眼鏡、用幹紙巾清潔一遍,這樣鏡片能始終保持清晰。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隊員們將姓名寫在隔離衣上,方便互相辨認,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曾憲紅“全副武裝”後走向患者病區。


在病房中,看到患者的痛苦,曾憲紅總是希望能多做點什麼。“平時雖然也有重症患者,但畢竟每天有親友探視,有肢體撫慰,進入到隔離的環境,人是會非常孤獨的。”感受到患者的無 助,曾憲紅和同事們盡力與他們多溝通交流,也在琢磨更多心理支持的辦法,希望為患者建立信心。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在防護衣寫上“加油”字樣是鼓勵患者的一種方法。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曾憲紅在病區內照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


曾憲紅與家人每天通過視頻報平安,也會收到很多關懷叮嚀的短信。“大家都希望能早點回家。但既然來了,就有和疫情奮戰到底的覺悟和信念。”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從醫院回駐地的擺渡車上,經過幾個小時的工作後,疲憊的曾憲紅在車上一言不發。


戰疫老兵曾憲紅:幫孤獨的隔離者重建信心

△ 回到駐地後,曾憲紅和愛人視頻報平安。


-The End-

攝影:新京報記者陶冉

文字:新京報記者戴軒

版面圖編:劉晶

校對:付春愔 陳荻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