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脈亡國時傳到了哪個字?有何依據?

熊貓哥集團董事長


崇禎作為朱棣的後人,崇禎從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手上繼承了皇位,崇禎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名朱由檢,所以可以說明朝亡國時朱棣一脈傳到了由字輩。


我講歷史你來評


朱元璋身為明朝皇帝,子孫眾多,有二十六個兒子。他意識到自己的子孫中肯定有重名,就為子孫定了一個輩分表。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起名都用木字旁,且姓名總共兩個字,如皇太子朱標,燕王朱棣。但是從孫子輩開始,則用三個字為姓名,分別為姓、輩分、五行字。

明太祖朱元璋

皇明祖訓·禮儀章記載,東宮(即太子這一脈)和親王(除太子外其餘兒子封王)的後代,各自以二十字為輩分,二十個字用完了,照例續添。其中,東宮(皇太子朱標)這一脈的二十字為: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燕王(朱棣)這一脈的二十字為: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而姓名中的第三個字則按照五行相生順序循環(木火土金水),如燕王朱棣及其子朱高熾和其孫朱瞻基。

因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讓皇太孫朱允炆接他的班,此時東宮允字輩為皇帝。建文元年,長子朱文奎被朱允炆立為太子。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即皇帝位,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這一脈,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輩分字“由”是二十個輩分字中的第十個字。

1644年,李自成大順軍攻破北京城,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身亡,明朝滅亡。朱元璋給其後代定輩分的時候,一定沒想到只用到第十個字,他所建立的明朝就結束了。


鏡花水月夢而已


宋之魅影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是嘴上喊口號,而是用實際行動做了詮釋。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到1644年朱由檢吊死煤山,明朝國祚276年,歷十六帝。

朱元璋死後,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靖難”之役。四年後(公元1403年)攻入南京,奪得帝位,是為明太宗。那麼,朱棣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這一脈的嗎?

繼朱棣位的是其太子朱高熾,從朱高熾開始到朱由檢十三位皇帝都是朱棣的後代。當然,這期間也出現過兩起皇帝死後繼位的非其子的事例,如朱武宗朱厚照死後因無子嗣,繼位的是其堂弟朱厚璁,朱厚璁其父為興獻王朱佑杬,朱佑杬是明憲宗第四子,是朱棣的後代。明熹宗朱由校死後也因其無子繼位的是其弟朱由檢,他們都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兒子,因此也都是朱棣的後代。

由上可見,自1424年8月朱棣去世,朱高熾繼帝位,一直到1644年明朝滅亡,所歷十三帝均是朱棣的那一脈的。

另外,也可以通過明朝歷代皇帝的名字與朱元璋的命名規則來驗證。

朱元璋為了避免後世名字重複,他要求後世按照“輩行”法則起名字,他為24個兒子的後代世系,各擬定了20個字,每個字為一世。

賜給燕王朱棣一系的“輩行”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我們再來看一下朱高熾以來的十三位皇帝的名字: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景帝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璁、明穆宗朱載垢、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完全與此相符,這也驗證了明仁宗以來的明朝歷代皇帝均是朱棣的那一脈。

當然,以上文中提到的明朝僅限於大一統的明朝,不包括南明王朝。


聊城土男


眾所周知,從古時候起,中國就有記錄族譜的習慣,尤其是一些的王侯世家。

族譜更是不能少。無論是家裡娶妻生子,還是一些大事件總要記上一記。

其中孩子的姓名除了要請人好生算算,名字中該是哪個輩的自然是不能少的。

比如我老公家,雖然族譜已經沒有了,但是這個輩份的字是哪個那麼名字中可能是要有的。而且下面的兄弟也要隨著他的名字起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