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家辦公是否會影響效率呢?依然有待考證

“在家肯定比辦公室安全、安心。”一位員工告訴記者,前幾天收到公司通知,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2月3日至7日啟動在家值班機制。

在家辦公與平時辦公有何不同?該員工介紹,“公司為支持遠程值班,視頻和會議功能用起來很方便,我個人感覺整體溝通效率還是很高的。”

有的受訪者則認為,遠程上班的工作強度主要取決於個人的工作風格,以及領導的思路。自己小組的領導會制定一個工作表,每個組員要定時向其彙報進度,在老家時完全沒有上班的心情,但是回到北京的出租屋裡之後,就多少有了些上班的狀態。

還有觀點是遠程上班並不利於創造性工作:“今天第一天上班感覺比平時還忙,文山會海,大大小小的會議十幾個。”會議之外,最難的是在遠程辦公環境下,難以開展需要發揮創造力的協作內容,只能夠開展事務型的工作。

部分受訪者則表示,在線辦公溝通上成本有點大,沒有面對面時順暢,一件事情需要反覆說明,否則可能存在誤讀的情況。在一位大企業員工看來,在家辦公的前提是公司的員工要足夠自律,做到不在公司也能保持辦公狀態。

他表示,公司的管理者時常會擔心手下的員工在家偷懶,“在家辦公的效率高低,取決於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

經此一“疫” 在線辦公能否成為新風口?

1月25日,華為雲旗下的WeLink宣佈免費後,當天就新增了5000家企業/單位用戶。各大企業也爭相免費開放資源:釘釘向1000萬企業免費開放在家辦公系統;騰訊打包免費開放了7款“遠程辦公工具包”;字節跳動的飛書,免費開放全部遠程協作辦公服務;蘇寧科技免費開放“蘇寧豆芽”遠程辦公系統;還有云學堂、小魚易連等企業服務公司也免費開放了眾多服務 。

那麼,在特殊的疫情環境下,曾經作為辦公輔助工具的在線辦公軟件能否成為必需品?在疫情過去後,又能否成為新風口?

整體來說,在線辦公軟件主要包括會議、消息、郵件、文件和數據管理等要素。無論全球,還是國內,有很多廠商都可以提供類似的服務。只不過有的廠商選擇從細分領域切入,有的則通過平臺的方式統一運作。國內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玩家有阿里釘釘,騰訊企業微信、騰訊通,以及後起之秀字節跳動的飛書。

從全世界來看,遠程辦公在歐美國家普及率較高。招商證券在近期發佈的研究中提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美國超過八成企業引入了遠程辦公制度,已有3000萬人在家中遠程辦公,佔美國工作人口的16%至19%。曾任職於國內大型通信企業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而言,協同辦公軟件主要作為聊天工具、打卡工具及人事管理工具等存在,像釘釘和企業微信等辦公軟件主要面向沒有開發能力的中小企業,國內許多具有開發能力的大公司使用的協同辦公軟件都是由自己公司開發的。

協同辦公軟件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安全性是協同辦公軟件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招商證券在研究報告中稱,歷次危機都會催生新的行業風口,在本次疫情暴發後,企業對於遠程辦公的需求劇增,華為WeLink、阿里釘釘、騰訊會議、字節跳動飛書等均推出了一定時長的免費舉措,加速培養用戶習慣。

據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僅有180萬名遠程辦公員工,而到2014年,這一數據上升到360萬,九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2012年至2017年,我國遠程辦公平臺市場規模呈現較大的增長,2017年遠程辦公規模達到60億元,同比增長68.07%。2012年至2017年市場年均複合增速達到95.52%。微軟大中華區Microsoft 365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鄭弘亦表示,即使不在疫情的當下,遠程辦公也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越來越多跨地區的團隊合作,以及總部和分部日常來往都催生了遠程辦公的需求和場景。在這背後,需要有更好的系統和底層技術架構支持。

此外,隨著網絡速度的提升和雲計算服務的普及,推動了遠程辦公的發展,但對於企業用戶而言,與一般消費者不同,需要更具備安全性、易用性,以及可管理的產品,這三者缺一不可。鄭弘亦告訴記者,對企業用戶並不能只關心價格。雲辦公時代已經到來學會在家營造工作的儀式感這份《在家遠程辦公指南》趕緊mark起來吧!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肺炎當前的無奈之舉成就了遠程辦公,在家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這個春節,還有許多人的故事來不及述說。但每一個奮鬥時刻都值得被記錄,疫情終會過去,希望我們能儘快回到自己的崗位,希望社會能儘早恢復原有的秩序,想一想那些至始至終堅守在防疫第一線上的人,我們哪還有理由不努力工作。

2020雖沒有辦法重啟,但低開高走,一定會越來越好!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