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旁邊一位家長說,“讓孩子那麼優秀幹嘛?將來他只會離你更遠”,你怎麼看?

一切隨風 จุ๊บ


我覺得我就屬於比較自私的媽媽,我不要求孩子學的多麼好,出國留學或者在大城市發展,遠嫁…上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回來我身邊挺好的,要不我就成了空巢老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我給她看著孩子我覺得很溫馨幸福


願此生與君共度


坊間有句話:優秀的孩子是給別人養的。關於這觀點,先分享一個案例,從孩子和父母兩方面分析一下:

我有一個同事,兒子從小就是學霸,優秀的孩子是母親的驕傲,同事姐姐就一直在旁人的羨慕中生活著。直到兒子出了國,好幾年看不見人影。前幾天聽說,兒子借到上海出差的機會,回到了小縣城。第一天,同事把親戚聚在一起,全家吃了頓接風宴。接著的幾天裡,就見不到兒子的影子了,各種應酬。終於,老孃拿出了娘威,才在要離家的兩天,兒子陪了老孃幾天。

1,從孩子來說:優秀的孩子們都是大城市甚至國外讀了書了,他們見了世界,開了眼界,他們認知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更加嚮往,他們的水平也決定了他們有能力在外面過得更好。

2,從父母來說。我們這一代,家裡更多的是獨生子女,唯一的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情感寄託。孩子離家遠了,我們更多要考慮一下是自己老了怎麼辦。過年過節,家裡冷冷清清怎麼辦?很多現實的問題就在眼前。

但是,孩子不是我們情感的附屬,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迫切需要的是學會愛和強大,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幸福著孩子們的幸福,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

至於老了去養老院還是僱保姆,等老了再考慮吧,把自己保養好,其他的,順其自然吧。


靜待花開122293612


電視劇《小歡喜》裡有一句臺詞:成績好的孩子只是路過的,成績不好的孩子是來報恩的。確實,優秀的孩子很可能會離父母更遠,尤其是小城市的家庭。因為他們不甘於自己的才華被掩埋,志向也更遠大。相反,成績不好的孩子則更願意在家附近發展。

以我自己為例,我和我哥當年都考上了211,都算是成績不錯的,但現在各自成家,都在離家鄉千里之外的地方。我在學校工作,每年寒假時間充裕,還可以慢悠悠地回家探親,我哥在企業工作,春節休息時間短,已經連續好幾年沒有回過老家了,現在,他又外派到英國工作,這幾年更沒法回家了。所以,我對電視劇裡的這句臺詞深有體會。

不過,如果把這個結論反過來說:為了讓孩子不遠離自己而拒絕讓孩子變優秀,這種想法對嗎?我認為當然不對。我作為父母,也不會對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

首先,這樣的想法是非常自私的。父母培養一個孩子長大,是要讓他飛得更高,而不是僅僅培養一個能為自己養老送終的奴僕。更何況,父母百年之後,孩子還有大半段人生旅程要走,不讓孩子有優秀的素質,怎麼保證孩子過上優質的生活?就算是古人常念“父母在,不遠遊”,但真正千古留名的人,沒有幾個不是遠離家鄉的。今年過年的時候,同學聚會,其中一個同學在成都上學,畢業後本可以在成都找工作,但因為家裡的一些特殊原因,他回到家鄉一個鄉鎮中學當老師,日子倒是比較舒服,但只要是跟同學們一起,他都總感覺自慚形穢,感覺自己的人生過於單調,充滿遺憾。倒不是因為他不喜歡教師這個工作,而是他原本有一顆渴望飛翔的心,現在卻被家庭的鎖鏈禁錮著。我認為,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其次,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短視的。那些留在父母身邊的人,很多是因為不夠優秀,所以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有一天,生活逼得他無路可走,他同樣會選擇離開父母,去外面打工。相反,越是優秀的人越有機會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傳說梁朝偉心情不好可以飛到倫敦喂鴿子,然後再飛回來,一個優秀的、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可以選擇經常回老家看父母,也可以選擇在現在生活的城市給父母一個新家,可以帶父母旅行,可以保證父母的醫療。這難道不比那些雖然在父母身邊但卻無力為父母做什麼的人強嗎?幾年前我們擬引進一名教授,其老家就在學校附近,這位教授此前離家很遠,但他可以做到每年回家4-5次(甚至都不用自己掏錢),更關鍵的是,如果他想回老家離父母近一些,他隨時可以辦理調動。這就是自由。

最後,把孩子強留在身邊,換不回美好晚年。什麼樣的孩子喜歡留在父母身邊?除了少數真孝順的,其餘多半都是啃老族、媽寶男。父母捨不得孩子遠行,孩子也捨不得父母的這個窩,父母永遠把孩子當孩子,孩子也永遠不會長大。父母不從孩子生活中退出來,時不時去幹涉孩子的生活,這必然會導致很多現實矛盾,比如婆媳矛盾等等。或許,當年父母千方百計想要留在身邊的孩子,到頭來成為想送都送不走的瘟神。倒不如與孩子保持一段距離,自己過自己的生活,這樣或許過得更滋潤。我老家裡就有不少表哥表弟,初中畢業就輟學,現在要麼在家務農,要麼到廣州深圳去打工,在外面可能2-3年不回家,孩子成留守兒童;在家待著就整天麻將,家務也不做,父母生病了也就是帶到鎮上醫院去看看。這樣的父母,能感到幸福嗎?

所以,只有孩子真正優秀了,自立了,懂事了,成熟了,孩子和父母才會終身受益的,才會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所謂“成績不好的孩子是來報恩的”只不過是父母的自我安慰,孩子當然是越優秀越好了。


高校人才真經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我也聽別人對我說過,我們一個鄰居跟我說:“笨一點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以後他飛不遠,就在父母身邊,能照顧你,優秀的孩子都跑到了天邊,你夠都夠不到啊!”

這位鄰居說完,還跟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的上司就一個孩子,去英國留學了,一年到頭都不怎麼回來,他快60歲的老爹一年飛兩次英國去看兒子,所以,這個上司跟我的鄰居抱怨:“孩子培養那麼好沒用,到時候你還得追著他。”

我一個朋友當老師,她的觀點也和這位上司的觀點如出一轍,原因是她看到她的一個同事的“悲慘”經歷,每年過年都是老兩口子過,孩子在國外,顯得特別淒涼。

現在我們孩子還小,可能體會不到孩子長大了,飛走了的淒涼,恨不得把孩子永遠都抱在懷裡,因為孩子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的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所以,孩子不在我們身邊,去尋找他的理想和生活了,我們才會“失魂落魄”。

中國的父母對孩子太好了,過了頭,就容易失去理智,孩子與父母終究會漸行漸遠,這就是長大,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都不該阻止孩子去按照他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非要把他們捆綁在自己身邊,這不是愛,是自私。我們也要漸漸學會找回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填補孩子長大後的空缺,不至於讓自己因為無事可做思念成疾啊!


沛澤媽讀心理


我認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對。說它有一定的道理,是因為有些孩子很優秀,但家住窮鄉闢壤,一個叫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和施展才華的舞臺,故鄉安置不了肉身,只有離家鄉,別父母,遠走高飛,漂泊到異地他鄉去工作。說它不完全對,是因為;

一、要看孩子在哪些方面優秀。除了外交型人才和自然科技方面的高端型人才需要在國外工作、學習深造和發展以外,其他行業,如從政、經商、辦企業等,都可以在離父母較近的本地方、本區域工作和發展,不存在孩子優秀,就會離父母更遠的問題。


二、要看孩子優秀到什麼程度。如果是一般的優秀,自然就會離父母更遠;如果是孩子非常優秀,在政界的職級較高,或者在企業是董事長、總經理、CEO、大型企業高管,年薪十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就會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居住和生活。因此,孩子那麼優秀,將來只會離你更遠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三、要看孩子的優秀是否全面,即品學兼優。自古就有父母在,兒不遠行之說。

如果孩子只是學習優秀而品德不優秀的話,那麼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與父母同城工作和生活,也會找出各種理由不去孝敬和贍養父母的,甚至會出現在國外花光父母所有積蓄後,將父母遺棄在大街上,或者海歸後又變成了啃老族。如果品學兼優的話,即使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和父母在同城一起生活,也會想方設法,在精神上慰籍父母,經濟上支持父母,生活上通過請保姆等方式幫助和照顧父母的。

因此,孩子離父母更遠,不是優不優秀的問題,而是優秀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即品學兼優的問題。


至善成仁


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我的學霸同學,當年考上清華,後又去美國讀碩士,博士,學的是大氣專業,和航空航天事業有關,非常牛氣,家長父母都以他為傲。但是他父母在該盡享天倫之樂的時候卻有一肚子的苦水:同學定居美國後,老兩口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但是怎麼都適應不了,加之我同學堅決要丁克,直接剝脫了他們當爺爺奶奶的權利,所以老兩口就回國自己頤養天年了,有時他們也後悔:兒子就是為別人養的,早知這樣就不給他讀那麼多書了!我們安慰他:你兒子不是平凡人,他有自己的特殊使命:為人類事業做貢獻多偉大啊!社會需要他。

對比我們這些同學,普普通通一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和溫馨的小家,守著父母,其樂融融。小日子也過的很幸福。

那怎麼評價哪種生活方式最好呢??中國式父母多少還是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但子女畢竟是獨立的,他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且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正因為有優秀的人才衝在前,推動社會的進步,才有我們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現在我培養兒子就希望他能成為優秀的人!能為社會做更大貢獻的人。而我完全可以自己好好過!

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能有自私的想法,孩子不是我們的財物,他根本就不屬於你!在這裡分享一首紀伯倫的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看完這首詩,一切都釋然了。孩子們勇敢地飛翔吧!家長們,勇敢地放手吧!


三小姐說


我太太所在的學校,靠近著名的南京大學,很多老師,特別是退休老師,家人都是這邊的教授。她經常去看望這些離退休老師(其中有8人屬於離休幹部,每年去探望兩次)。

很多老師的孩子都常年生活在美國,因為那個時候知識分子的孩子才有條件或者意識去國外留學,因此留在當地工作、成家。而把老人留在國內。

上週她去南大陶谷新村看一個當年的勞模老師,她84歲。老伴近90歲,原來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們住的房子,一直沒有裝修,還沿用著八九十年代的老式傢俱,爬樓,沒有電梯。老人家孩子在美國,很少回來,他們一直是老兩口相依為命,他們說孩子去了國外,實際上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了。講到這些,淚眼婆娑。

很多老師和教授的孩子,原來大家都羨慕他們的孩子學業有成,在美國學習工作,成家立業,現在這些老人到了晚年,特別渴望著孩子能回到身邊。老人身體好,能夠自理的時候還好說,最可怕的是生了病,甚至一些老年痴呆,床頭無人照應。

目前尚沒有什麼兩全的辦法,畢竟他們的兒女也有工作,也有自己的孩子。很多中國的老人並不習慣去國外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各種困難,有些老人便選擇住在了養老院。


君無戲言博主


我姨不止一次聽過這樣的話,她兒子考上了青島的一所學校,畢業後留在了青島。所以鄰居或者熟人親戚朋友見了都會說她,孩子那麼優秀幹嘛?他離你那麼遠,你這是給別人養了個兒子啊!我姨笑笑或者嗯嗯附和一下。我的看法是:

一、父母一般都希望自己孩子優秀,看到孩子過的幸福父母就很高興了。

一般父母不怕兒子離自己遠,一般父母也不會阻擋兒子前進的步伐。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有個別父母是自私的,孩子優秀了,他想從孩子身上索取點什麼,希望孩子給自己點錢。那是因為父母也有難的時候,如果不是難,他不會輕易向子女開口。

二、一般人看到孤苦伶仃的老人在家,而兒女在外的時候,就會對老人新生憐意,繼而發出“讓孩子那麼優秀幹嘛”這樣的感嘆!

但是父母內心是不會後悔培養出了優秀的孩子離自己遠了,所以希望在外的孩子能夠常回家看看父母。同樣也有在父母身邊守著的孩子讓父母生氣的。自己家孩子不優秀時,有些家長也會自我安慰說讓自己孩子那麼優秀幹嘛越優秀離自己越遠。但如果自己孩子真的要離開自己,父母也不會阻擋。

總之一般父母不會因為孩子優秀了就會離自己遠了而阻礙孩子的發展。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幸福。


育兒成長法


其實這確實是一件兩難的事。

身邊這樣的例子挺多的。我住的小區這邊有很多很多的退休老人,他們的孩子很多都在國外,你能感受到他們來自的孤單和寂寞,以及生病時沒人陪伴的心疼。

樓下一位老太太今年86歲了,兒子和女兒一個在美國成家了,一個法國成家了,而且都已人到中年,老頭去世後老太太獨自一個人住,早些年剛退休的時候,老頭兒還在,年紀還不算太大,每年還能往美國和法國跑一跑,現在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了,即便他是想出門,估計飛機上也不會讓她獨自一個人上。

兒女跟她商量說送她去養老院,她不願意去,嫌那邊都是年紀大的人,沒有朝氣,老看著別人生病或者老去心情也不好。自己在一個人住在家裡面,請了一個阿姨在為她服務,兒女也不能常回來,歌裡唱的《常回家看看》,於她而言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這只是我身邊眾多例子中的一個,這樣的情況不乏其人。

可能我自己還沒有到這個年齡,但是我其實每一次回去的時候聽都聽我爸感慨,那些兒女靠在家門口的,有什麼事情隨叫隨到,我們現在離得雖然不算太遠,但好歹總不是那麼方便,如果孩子當時沒有上大學,個個都在身邊,也不至於有如此感慨。

也許當初看別人家孩子上大學,自己家孩子還上不了大學,確實心裡還不太舒服,但是到了七八十歲自己什麼都幹不動的時候,還是覺得孩子留在身邊越近越好,所以每次我爸說到這個話的時候,總是感慨說忠孝不能兩全,當然,這是老話,現在可能在內涵上有失偏頗,到理基本上是這樣。

偶爾在看到新聞裡面有報道說孩子在國外或者是在外地,父母獨自在家,突然走了家裡面都不知道的情況,前幾天還在頭條上看到有老夫妻兩個,老頭是老年痴呆,老太太因為摔了一跤,突然去世,老年痴呆的老頭兒就沒人服侍,最後被發現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多天,如果兒女在身邊的話,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晚景如此,想想真的是悲涼。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站在兒女的角度,那些當年出息了的兒女,他們在國外也是人到中年萬事忙,外面要忙工作,家裡面要忙兒女,能夠留給父母的時間可能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有的時候想想究竟是讀得書好還是不好,順其自然吧!


蘇小妮


這事我現在天天想,我們這裡有一個老太太,前幾年老兩口,老頭心臟病手術,老太太摔斷腿,女兒在美國,老兩口各住院女兒沒來,去年老頭去世了,鄰居老頭也去世了,她們兩成一家子了,互相照僱,可都八十多歲了,病了怎麼弄,我看到她們受罪,孩子真得靠不住,我家女兒叫孩子學習優秀,去年九歲出國比賽,我心想她對孩孑比什麼都重要,將來她也不管我,昨天問我媽你去哪裡了,我回老家,當年我在農村還看大兩侄孑和一個侄女呢,人要往遠處看,不要看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