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願合併本科,怎樣區分二本和三本大學?

慶blessing


1.要看改變之前的招生計劃,錄取批次就很容易區分

2.來頭條諮詢問答

3.弱的二本的好的三本比較,有可能三本民辦院校更有優勢,教學質量就業更好

3.對老二本院校來講是一種鞭策,要更努力,不能對付,不能忽略教學質量

4.對三本院校來說,是好事,同一起跑線競爭,讓更有能力和實力的院校脫穎而出,而不受錄取批次影響


霸道化學張大福


目前,高考改革,越來越多省份高招錄取批次合併,本科三批次與本科二批次合併為新本科二批次(河北、河南、安徽、山西等省),本科一批次與本科二批次合併為本科批次(遼寧、山東、廣東等省只設本科批次與專科批次)。

寫在前面:我國高校屬性分為三類,公辦、民辦、獨立學院(中外合作院校)等,民辦院校和獨立學院絕大多數屬於三本院校。

面對批次合併,本科院校變得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難題之一:如何區分原二本院校、三本院校(獨立學院、民辦院校)?

我給大家介紹兩種方法:

第一種:陽光高考網(教育部唯一指定高考信息平臺)查詢法

第一步:登錄“陽光高考網”,點擊打開“院校庫”


第二步:輸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第三步:點擊打開“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即可看到簡介,“獨立學院”字樣

第二種方法:查看招生專業學費,一般而言,三本院校學費較高,是普通二本院校學費的4~5倍。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通信工程專業16000元/年)

下圖是公辦院校學費:國家財政支付,相對較低,以2017年蘭州交通大學為例,本科專業工科類4700元,理學類4300元。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2016年高考,包括河北省在內的許多省份實施二本、三本合併同一批次招生,也就是說,以後就沒有三本了,統稱為二本。

這一招挺有欺騙性的,滿足了很多人的虛榮心理。特別是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各個大學的歷史和收費情況,但是知道二本出不如一本,三本不如二本這個簡單的道理。孩子學習不好,本來二本是無望的,突然取消三本,大家都是二本,對有些家長來說,還是有點“意外之喜”的。

明白人都知道,合併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換湯不換藥而已。學校還是那個學校,學費還是那個學費,三本並沒有因為榮升二本,而降低了哪怕一毛錢的費用。所以,家長的高興不過是狗咬尿泡-空歡喜而已。

2016年高考那年,我一個認識的朋友,他家孩子就被這樣一個“二本”錄取了。我一聽校名就知道是原先的三本。我告訴他,這是三本。他很不高興的說:不是三本,就是二本。我問他,學費幾何呀,他說每年一萬元。我就呵呵笑了,既然他願意做鴕鳥,我又何必揭穿呢。

那麼,二本三本合併後,應該如何區分以前的三本呢?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的出來。

一,看學費。公辦高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本和二本,除藝術類特殊專業外,普通專業學費一般都是3500-6000元不等。而三本高校因為是民辦性質,以掙錢為目的,學費普遍較高。一般來說,學費在10000元/年以上的都是三本無疑了。

二,看簡介。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學校都會發一本《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果學校簡介中隸屬教育部、某某省字樣,一般都是公辦高校。如果學校簡介中有“民辦”、“校企合辦”、“獨立學院”字樣,一般就是過去的三本。如果指南中語焉不詳,打開電腦問問度娘好了。

三,看校名。如果校名是“某某大學某某學院”,基本就是公辦民助性質的三本了。最難區分的就是純民辦高校,如“某某省科技學院”,不瞭解真相的,還真以為是公辦二本。遇到這種情況,上網一搜就真相大白。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隨著國內大部分省份招生批次的合併或者說取消三本招生,三本院校搖身一變成了二本招生的學校。但是我要說的是三本二本院校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的明顯的,對於高考志願填報期間的考生的考生來說,更要慎重選擇二本與三本院校。

有一點比較名確的是,雖然三本二本招生合併了,但是三本院校依舊是換湯不換藥,學費較二本院校要昂貴許多。因為大家都知道三本院校大都是民辦籌辦的院校,沒有教育部的資金的支持,學費比二本院校要貴上一萬將近。

另外一點就是公辦和民辦,三本院校都屬於民辦高校,這也是區分二本和三本之間的區別。並且這一點很明顯,很容易區分。

再者就是分數方面,即便是三本二本招生合併了,但是其招生的分數變化並不是很大。或者說如果分辨不清,可以查閱往年的招生分數進行分辨。

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就讀三本院校的確有些難以負擔,畢竟學費方面一年一萬多,再加上生活費等花銷,的確比較吃力。所以考生在選擇的學校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分清二班三本院校!

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榮耀NLP


專科包括高等大專院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三本屬於本科。專科的學生可以通過專升本成為本科。


目前各省的高考政策各有不同,但是大趨勢是向著本科批次線合併的方向走的。當前各省的錄取批次線不完全相同。一般我們說一所大學是一本、二本還是三本大學主要看她在一個省份的錄取批次線,如果一所大學處於第一批次錄取的行列,就說她是一本大學,其它以此類推。除此之外,三本大學有兩個明顯的標誌就是是一些獨立學院或者民辦高校以及學費昂貴(排除一些一二本大學的中外合作專業或軟件工程等專業)。



目前有一些省份還保留著本科三個批次的錄取控制線(這個控制線只對本省的學生起作用),比如陝西省,吉林省等。


有一些省份進行了二三本的合併,因此在錄取的時候有第一批次線和第二批次線。這種情況下,導致一些原先在第二批次招生的高校進入第一批次招生,第三招生批次的高校進入第二批次招生。

此時相應的批次線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相應的省份有山西省、河北省等。


另外,還有一些省份將一二三本的高校的高招錄取合併為本科批次線,此時只有一條本科線(分文理科),比如山東省、廣東省等。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本科批次線的合併是一個大趨勢,官方的解釋是讓更多高校在同一個平臺同臺競技,同時也給考生更多選擇的機會。相信在以後高校的發展過程中,二三本高校的區別會越來越小。


貝魚


首先回答,三本不是專科!三本是本科第三批招生學校,也就是民辦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是正兒八經的本科,本科和專科的區別是學制四年與三年,本科有學士學位,專科沒有學位等。


的確,現在全國的二本和三本很多已經合併成二本,除了陝西省等,當然合併是大趨勢。不過原來的三本合併進了二本招生成為了現在的新二本,但是三本院校對人們的印象很深一時半會消除不了,就像985、211高校那樣,已經在人們心中形成一個記憶習慣,的確我們也有必要要將他們區分,最主要的原因是學費!因為三本即是本科第三批招生院校,為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組成,一般都是社會出資,沒有國家財政的支持,所以學費一般要高出公辦二本2倍。而且,民辦高校很大一部分就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民辦高校在辦學上參差不齊,也很不錯的,也有比較差的,在招生和學科建設規模上也離公辦本科有些距離,而且民辦高校一般是沒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還是有,很少,鳳毛麟角。所以選擇了三本有一種給人花錢買分讀本科的感覺。


關於怎麼區別民辦和獨立學院(原三本)很有必要,此前有些省份在沒有設置一本二本的區別,只有本科批時,一所名叫某某大學某某學院的獨立學院超過了其某某大學(985)的分數線。這裡要說明,獨立學院,一般是一所比較有實力的院校與企業、政府等社會團體合作辦學的本科,並使用該大學的名字,而且一般採用民辦並且比較獨立的形式運行所以我們一般也認為他是民辦高校,但是舉辦方高校或多或少會給予一些幫助和優惠條件。比如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合辦的獨立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其實也很好辨認,一般以某某大學某某學院為組合是獨立學院,以某某大學(校區)的還是本校(具體可以去了解),以某某大學某某分校也是獨立學院,不過也有部分為本校(比如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這還是東北大學本校)詳細的可以去網上查找詳細資料。


還有分辨民辦高校,民辦高校,與獨立學院不同,一般就是某某學院的組合,但是名字很多與舉辦的企業有關,或者是比較小的地名比如:文華學院、東湖學院,而且武漢學院也是民辦高校,所以在填報時還是要去查詢一下最為保險,不過一般公辦二本的校名為(地名)學院、地名+專業的組合,比如湖北經濟學院、長沙學院為公辦的!不過也有武漢工商學院、長沙醫學院這樣命名的民辦高校,也有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這樣有民辦味道的公辦本科,所以具體的還是要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等。


以上僅代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謝謝!


異加一點


首先說一下二、三本是考試院為了錄取方便而設置的投檔錄取批次,但是隨著推行時間較長,而在廣大家長的心目中,形成了二、三本的概念。二本泛指普通公辦院校,三本泛指民辦和獨立學院。

二、三本合併之後,家長可以通過幾種途徑進行區分。

1、家長們可以登錄陽光高考網查找相關的院校的招生章程。

2、家長可以通過學費多少,初步分辨二、三本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除外)

3、家長可以登錄院校官網查閱

4、家長可以登錄教育部網站,下載學校名錄。

特別提醒:三本不是專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評論交流。

我是高考志願規劃師趙老師,歡迎大家關注高考前哨站,瞭解相關報考知識。


高考前哨站


三個方法

1每個省都有高招雜誌,找到以往的高招雜誌(二三本合併之前),高校名字一般不會變,一對比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2學校名字後邊一般帶有學院的大部分都是原來的三本,但這個方法不絕對,也有部分原來二本高校名字也叫學院!

3去學校官網主頁查看學校簡介,原來三本高校辦學性質都是民辦高校!


湖北中弘教育


隨著越來越多的省份進行批次合併,三本也必將成為歷史!

三本,本身就不是官方說法!是大家對於獨立學院和民辦大學的統稱,官方成為“本科三批”,所以合併本科批次之後,就不會有三本的說法,但是民辦大學和獨立學院的存在,是客觀事實!

於是,在合併批次之後,有些考生就會犯一些低級錯誤,最典型的是2017年浙江一高分考生(距離浙大差4分),誤將原來的三本院校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誤認為是同濟大學的浙江分校,而報了這所三本院校。雖然可惜,不過據說後來拿了8萬獎學金去了同濟大學,如果是這樣,真是因禍得福了,當然這是題外話。

事實上,這種“低級失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區分三本和二本院校的方法很簡單:

1、看學費:三本院校一般是二本院校學費的2倍以上;

2、看名稱:三本院校多數是獨立學院,會有**大學**學院的名字;

3、看性質:教育部網站、陽光高考網站、官網等多種途徑都能查到;

4、看報考指南:這是人人必備的報考資料;

只要用心,很容易區分,最後明確告訴你,三本是本科,不是專科!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目前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特別是高考錄取制度的改革,本科二批次和三批次合併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截至2018年全國有80%的省份都進行了錄取批次的合併,本科三批次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批次錄取制度是人為設定的,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錄取批次。比如有的高校在某些省份招生的是本科一批,而在另外一些省份招收的是本科二批是常有的事情。

分批次錄取主要是因為之前的高等教育不發達,學生的入學率比較低,高等教育還處在精英化的階段,並且大部分學生對於大學的專業和院校瞭解的不是很多,為了防止高分考生落榜,提高錄取工作的效率。

在高考錄取制度改革之前,大部分省份的錄取批次主要是分為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本科批次分為本科一批次、本科二批次、本科三批次、提前批次以及專科批次,其實專科批次的錄取也經過一次改革,之前專科是分為專科一批次和專科二批次的。

不過,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多種錄取批次設置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

人為的將學校分為不同的層次,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部分院校的發展空間和考生的選擇範圍,而用人單位在招聘以及考生選擇院校時,也會下意識的將院校分開檔次。

進行錄取批次的合併,增加了考生的選擇範圍,以浙江省為例2018年投檔結果統計,普通類第一段志願投檔率達到99.8%。

但是,本科批次和合並也增加了考生的選擇難度,特別是大部分省份的志願填報時間安排都相當的緊湊。

在2017年的時候天津大學在黑龍江錄取分數線只有459分,只比黑龍江一本分數線高了四分,還不如當地的某些二本院校錄取分數高。這種志願“踩雷”的事情,在各個省份都有發生。

錄取批次合併之後,考生和家長在面對這麼多學校的時候,可能沒有足夠的長的時間去了解,有些時候僅僅是看校名,根本分別不出校園的優劣。

所以,如何區分對於院校的檔次進行區分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本院校和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院校,整體上來說,都屬於普通高等學校的教育系列,頒發的畢業證和學位證都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證書”,但是三本院校的錄取的辦學性質上會有一定的差別,三本院校一般都為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

獨立學院一般是由公立院校和一些民營企業共同出資組建的大學,之所以是獨立學院,是因為學校有獨立的校園,獨立的辦學設施,在教學上和管理上相對獨立,並且進行獨立的招生。只不過是獨立院校在師資力量配備上,往往和母體院校有一定的牽連性。

但是也有一些三本獨立院校,在辦學經驗成熟之後,會和舉辦方脫離關係轉為民辦的普通高校。

獨立院校和民辦高校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學費比較貴,一般學費一年的學費最低是在1萬元以上。

三本院校的辦學資金都是依靠捐助和收取學費獲得,另外不少三本院校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因此學費一般都十分的昂貴。

過並不是所有的獨立院校和民辦院校,都是三本院校,不少獨立院校和民辦院校在經過教育部批准以後,可以在本科二批次以上進行招生,比較典型的比如像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等。

因此,整體上來說,判斷是三本院校還是二本院校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

1、查看學校的辦學歷史和百科介紹。

2、參考在錄取批次改革之前的錄取數據

3、根據網上公佈的民間高校排名。雖然,民間的高校排名會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出入,但是可以大致反映學校的實力和情況。

期望我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