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多家公司績優基金放開大額申購 更多在路上

農曆鼠年第二個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出現小幅反彈跡象,不過算上春節前後的市場調整,上證綜指已累計下跌接近10%,重回2700點區間。

非常時刻,基金公司除了用自有資金積極申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向市場傳遞信心之外,不少基金更是打開大額申購,一方面可以為基金補充彈藥,利於基金經理逆勢佈局,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基金業績受到贖回的衝擊;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弱化疫情對市場的短期衝擊,看好A股中長期走勢,引導基民理性投資。

多隻基金放開大額申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昨日A股市場大幅下行,今日暫時企穩,未來引導逆勢資金馳援市場,多家基金公司昨日晚間起陸續放開大額申購。

興全基金昨日公告,自2020年2月4日起,恢復接受對興全合泰混合基金單個基金賬戶單日申購(包括日常申購、定期定額申購)、轉換轉入累計金額超過1萬元的申請。去年12月27日,興全合泰一度暫時超過1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申請。

好消息!多家公司绩优基金放开大额申购 更多在路上

不僅興全合泰,興全基金也在同日恢復接受興全商業模式混合基金五萬元以上申購,興全輕資產混合基金大額申購金額也恢復至10萬元以上,興全合潤分級混合基金大額申購限制金額也從之前的2000元大幅上調至1000萬元。

交銀施羅德基金今日也公告稱,考慮之前限制大額申購的因素對基金資產運作的影響已經減弱,為了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從2月4日起,恢復交銀施羅德新動力混合基金的大額申購。

好消息!多家公司绩优基金放开大额申购 更多在路上

東吳多策略靈活配置混合、東吳安鑫量化兩隻基金也擬於2月6日起恢復大額申購,信達澳銀新起點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曾在去年10月31日起暫停2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該基金決定於2月7日恢復大額申購業務。

更多基金公司正在緊急討論中

不僅上述幾家快速行動的基金公司,更多的基金公司也在緊急討論是否要放開旗下基金的大額申購。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今天所在公司也在對是否放開大額申購進行討論,預計很快就會討論出結果。儘管市場何時觸底很難確定,但目前大概率處於底部區域,放開大額申購可以讓基民適時分批逆勢佈局,放開大額申購也便於基金經理分批買入估值合理的公司。

“昨天很多基金公司贖回量很大,經過春節的疫情信息發酵,投資者對A股開市出現調整也有了心理預期,去年獲利較多的投資者希望鎖定利潤的心態可以理解,但確實,包括基金公司在內的多數機構都認為現在跌出了“黃金坑”機會,大家均預判短暫衝擊過後,市場仍將恢復常態,基於這一邏輯,基金公司勢必要放開大額申購,引導客戶理性投資,低位佈局。”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據其瞭解,事實上,今日正在銀行渠道首發的一款偏股型基金首日認購資金情況也較為理想,大幅好於此前渠道理財經理的預期,該基金年前就進行過銷售預熱,部分認可基金經理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也依舊堅持底部佈局。

不給,也有基金公司人士稱,目前還沒有放開大額申購的打算。在他看來,目前其他基金公司放開大額申購,更多可能是出於對當前點位及後市走勢的預判,認為現在是較好的佈局時機,經過充分調整,是較便宜價格買入質優標的窗口期。也有基金公司反饋,目前旗下基金大額申購金額均限制在10萬級別,影響的多是機構投資者,並不影響個人投資者分批認購,因此目前也還沒有接到放開大額申購的通知。

A股市場中長期仍有較大吸引力

博時基金表示,短期來看,儘管有政策支持,A股行情或仍將由疫情形勢所主導,市場普遍關注和等待疫情拐點。從風險角度看,考慮已有的調整幅度,如疫情沒有超出預期的利空發展,A股市場的下跌空間已較為有限,短期將逐漸走出恐慌情緒。在A股大跌的情況下,今天外資由淨流出轉為淨流入180億元,表明外資對A股的投資價值較為認可,側面印證當前A股調整幅度已足夠。綜合來看,疫情仍只是我們社會和經濟活動的階段性擾動,而且將主要體現在一季度,中期來看A股投資機會有較強吸引力,投資者或可考慮逐步加大A股配置力度。

睿遠基金董事總經理趙楓分析,從歷史經驗來看,疫情結束後消費和產出會出現補償性的反彈,因此對很多上市公司而言,其損失可能最多是半年的自由現金流。如果我們假設標的公司永續增長2%(相當於長期通貨膨脹率的假設),貝塔等於1,那麼在10%的貼現率水平下,當年自由現金流水平減半對其價值的影響大約是-4%。如果標的公司的成長性更好些,假設未來十年有10%的自由現金流增長,然後再進入2%的永續增長,其他條件都不變,那對公司價值的影響降低到-2%。雖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算,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短期的損失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對長期價值投資者來說,可能是非常好的買入機會。

中銀基金認為,短期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可選消費及週期板塊面臨更大的調整壓力,而與經濟預期關聯度弱且受益於流動性寬鬆預期的醫藥及科技板塊將相對抗跌,鼠年首個交易日的A股表現也初步證實了這一點。而一旦疫情出現明確的緩和勢頭,則需要重點關注前期承壓較大的可選消費及週期板塊的反彈機會。此外,傳媒、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目前估值相對合理,未來景氣有望繼續修復,投資者也可適當關注。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