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臺公安分局民警張臣振:疫情面前 群眾的“保護神”

(河南法制報全媒體記者張東)新春佳節,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本該喜氣洋洋的節日抹上了一筆濃重的灰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開封市禹王臺公安分局民警張臣振作為轄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神”,心繫群眾萬千事,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誓言。

禹王臺公安分局民警張臣振:疫情面前 群眾的“保護神”

“張姐在家嗎?不好意思,這麼晚打擾你們休息了……” 1月26日晚上11點時許,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將醫院后街的一戶人家從睡夢中驚醒。

“小張哦,前幾天我和老太太辦業務,老太太腿腳不方便,還是你幫忙跑到戶籍室把事兒辦成了,還沒來得及給你道謝呢,這麼晚咋來家了?”門開之後,張某一眼就認出來站在門口的民警張臣振。

“停在門口的鄂A的車是你們家的嗎?”張臣振來不及寒暄,急切地問道。在得到張大姐的肯定後,他急忙招呼一同前來的防疫站工作人員對張大姐一家人測量體溫。

“如果需要採購生活用品,就隨時給我打電話,近期就不要再出門了……”在確定體溫均正常後,張臣振耐心地叮囑他們近期不要出門聚會或走親訪友,務必要佩戴口罩,自覺在家隔離14天,堅持每天測量體溫。

“小張你放心吧,我們肯定按照你的要求做,關鍵時刻不會給國家添亂的。”張大姐當即表示理解,張臣振這才放心地離開。

禹王臺公安分局民警張臣振:疫情面前 群眾的“保護神”

春節期間,張臣振只記得手機一直在響,連正常的吃飯時間都無法保證。但即便是這樣,張臣振也沒發過半聲怨言,他說:“比起在武漢最一線同死神爭奪生命的醫護人員來說,我做的還不夠。”

春節停休的一紙命令,阻住了張臣振同家人團聚的腳步,當他跟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春節回不了家的時候,他分明能感覺到父母的思念。大疫在前,善良而明理的父母更是支持兒子的工作,只聽電話那頭父親堅定的說:“你是人民警察,在這關鍵時刻就該頂上去,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家裡你不用擔心,要時時刻刻記住你身上穿的警服和頭頂的警徽。”

禹王臺公安分局民警張臣振:疫情面前 群眾的“保護神”

張臣振所負責的轄區人口較多,在工作中他積極做到群防群治,聯防聯控,依靠群眾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將巡邏隊、治保會、治安積極分子和各個小區的樓長充分發動起來。

“張警官,我們小區有一輛鄂A的車!”“張警官,我們小區有一家人從湖北迴來了,你們來看看吧!”“張警官,我們衚衕來了一個陌生人,我們都不認識,你們來看看吧!”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張臣振穿梭在各小區之間,成了群眾的“主心骨”“保護神”。

禹王臺公安分局民警張臣振:疫情面前 群眾的“保護神”

自啟動部分道路封閉措施以來,張臣振負責的疫情防控值守點,每天都有自發而來的群眾,配合社區辦事處和民警開展工作,對通行人員進行詢問和勸導,極大地提升了網格化工作的效率。在張臣振看來,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和群眾的自發支援就是群眾對公安民警最大的信任和依賴。

看到轄區很多菜市場停業了,張臣振和社區辦事處積極溝通,聯繫多方資源,讓轄區群眾吃上了平價的新鮮蔬菜。

前幾天,有群眾向張臣振反映稱城牆公園有很多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或跳舞或下棋,並且半數人未佩戴口罩。疫情就是命令,必須要防患未然,張臣振第一時間來到城牆公園,通過逐個做思想工作,勸離聚集的老人。同時,他還向轄區群眾講解冠狀病毒的危害及預防知識,確保周邊群眾不再聚集。

現在,每天去城牆公園附近轉轉,已經成為他新增加的一項工作日程。

張臣振於2015年6月參加公安工作後分配至原紅洋樓派出所社區警務大隊工作。2019年6月警務機制改革後,他被分配至菜市派出所。作為專職社區民警的他,不僅埋頭學習案件辦理程序,還承擔了派出所的政保、反恐和消防專幹的工作。

“我沒啥事,趁年輕,多學點兒,多幹點兒!”這就是他樸實無華的口頭禪。

在日常工作中,張臣振的腳步遍佈轄區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家場所和單位。他說群眾工作是自己當一名合格社區民警的力量之源,只有把自己轄區的人、地、物、事都摸清楚了,公安工作開展起來才會有條不紊。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禹王臺公安分局民警張臣振:疫情面前 群眾的“保護神”

2019年底,張臣振在省公安廳開展的社區民警大比武考核中,取得了“全省社區警務工作標兵”的稱號,這是對他一直以來工作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