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1月26日,許多家長都接到了來自家校群的一條信息:今晚9時30分,央視新聞頻道,白巖松主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現場直播,邀請鍾南山院士介紹疫情,請轉發通知學生、家長、和老師屆時收看。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事後證實,這是一條不實信息,當晚9時30分,央視也沒有播出以上通知的內容。據說當時就有很多媒體闢謠,但由於大家普遍對疫情非常關注,這條信息還是得到了很大範圍的傳播。

昨天,一個戴著防護面具和口罩,自稱是來自漢口疫區醫護人員,在朋友圈發佈視頻說武漢已有9萬人感染,引起很多人關注。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很快,就有熱心的網友扒出,視頻裡的醫生是假冒李逵的李鬼。

前兩日也曾有一個叫“魔女小稀”的網友,在微博上發佈疫情恐慌信息,在社會上迅速發酵,最後被證實為虛假消息。

一條條謠言,讓原本就緊張的抗疫鬥爭變得更嚴峻,不時地引起人們的恐慌情緒。謠言不僅消耗抗疫急需的社會資源,更消耗著人們抗疫的信心。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謠言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輕易相信謠言?我們該怎樣抵制謠言,不讓謠言傷害我們?讓我們從法國教授卡普費雷所著《謠言》一書中,探尋答案,弄清謠言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謠言

在漢語中“謠言”被釋義為沒有事實根據卻廣泛流傳的消息。我國法律上的“謠言”被定義為經證實的虛假信息。

這本書中對謠言也有界定,它說謠言是一則消息,它具有三個本質特徵:通過非官方渠道發佈;傳播速度極快;可能為真,也可能為假。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謠言的來源

一則謠言通常會有一個源頭,這個源頭有很多種:

看似專業的發言。總會有這樣的專家或那樣的專業人士,引經據典發表一些言論,這些“專業”的分析有時候就成了謠言的源頭。

人們私下談論的話語。當人們無意中聽到別人談論的消息時,總會傾向於將聽到的內容當作談論者的觀點傳播出去,變成了謠言的源頭。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擾亂人心的事實。一個事實突然發生了,但有的人對事實瞭解不全面,或做出了錯誤的解讀,就匆忙傳播了出去,成了一則新的謠言。

當然還有錯誤而不自知的見證、幻想、誤解、人為故意散步、無惡意發佈的未經證實的信息等,都是謠言的源頭。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會傳播謠言

首先是因為謠言一般是個新聞,總給人帶來新鮮的信息,它就像一個社交貨幣,人們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對新的變化茫然無知,所以也就樂意傳播它。

有時是謠言引起了人們的好奇,人們希望通過與人不斷交流求證真相,客觀上卻起到了不斷傳播謠言的作用。

也有的時候,我們只是把謠言當作說服別人的論據。比如媽媽經常會用“吃菠菜更聰明”的謠言來說服孩子多吃菠菜。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謠言也常常被當作社交話題被廣泛傳播。當親戚朋友在一起時,各自的事情不便談論,那麼廣泛流傳的謠言便被當作話題,起到交流感情的作用。

如果謠言的內容很有趣,哪怕它荒誕不經,人們還是願意談論它,傳播它,只是因為它能給人帶來樂趣。

曾經有一個鋼廠傳出這樣的消息,一個工人在鋼爐邊幹活時他的隱形眼鏡熔化了,他的視網膜也燒壞了。消息一傳出,隱形眼鏡的銷量大幅下滑。最後眼鏡廠家去調查,真相只是那個工人在幹活時隱形眼鏡掉了,他摸索了半天又重新戴上。這樣一個小事竟傳出了被熔化的結果。

仔細想想,隱形眼鏡的熔點要比面部肌肉所能承受的溫度高得多,怎麼可能熔化呢?只是聽起來有道理,人們便願意相信,肆意地傳播了。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會相信謠言

謠言傳起來像一陣風,所到之處皆望風披靡。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願意相信謠言呢?

謠言讓我們覺得來源可靠

你的身邊是不是總會有些人傳出新的信息,還神秘地說是來自內部消息,讓人不由得不信。還有網絡上的一些信息,要麼來自一些大號,擁躉眾多;要麼消息有了那麼多的點贊量,我們也就願意相信它是真實的。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謠言看起來無關利害

當一個信息沒有明顯的利害關係,只是中性地反映一些問題時,我們更願意相信它是真的。

這裡需要說的是對我們無關利害的信息,卻有關他人利害,可能對事人造成巨大的傷害。如果我們能夠以心換心,體會別人的感受,就會知道傳播謠言是非常糟糕的事。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謠言存在真的可能性,看起來經得起考驗

很多謠言憑常識並不能辨別為假,感覺更像真的。有時候謠言還伴隨著一些證據,不由得人不信。還有的時候,我們潛意識選擇了相信它,便會自覺地把看到的一切都解釋為證據。

《呂氏春秋》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個人的斧子丟了,懷疑是鄰居的孩子偷的。於是他就觀察那個孩子,看他走路、說話、動作,怎麼看都像一個賊。後來,他又找回了斧子,再看鄰居的孩子,就不覺得他像偷斧子的賊了。

人們在傳播謠言時也一樣,常常會不自覺地為謠言補充一些證據,讓它變得更可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添油加醋”的過程。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謠言多次被重複,三人成虎

謠言在流傳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有說服力,讓更多的人願意相信,這更一步促進了它的傳播,傳得多了,人們就真的相信了。

《烏合之眾》一書中寫道: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該怎樣阻止謠言,降低謠言帶來的傷害?

謠言往往背離現實,在傳播中不斷扭曲,造成壞的影響,也會給當事者造成很大的傷害。那麼我們該怎樣阻止它,降低它的危害呢?

認清謠言的角色分工,不要成為謠言的傳播推動者

謠言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會承擔不同的角色。有挑唆者,挑起謠言相關的問題;有引導者,控制輿論導向,引導謠言傳播;有普及者,相信謠言並說服他人;更有推進者,積極地推動傳謠,讓謠言迅速擴大流傳。

如果我們都能瞭解謠言的機制,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很有可能相信謠言的,也很有可能傳播的是謠言”,這時候我們才有可能阻止對謠言的傳播。有警醒意識,讓自己不成為傳播謠言鏈條上的一分子,是每個人的義務。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改變謠言的形象

多年以前,法國奧爾良就流傳著當地服裝店販賣白人婦女的謠言,雖多次闢謠卻效果不佳,令當地的服裝經營者百口莫辯,損失慘重。

後來有經營者說這是有人利用謠言排斥猶太人(經營者中有不少猶太人),這是歐洲的反猶勢力正在抬頭,是納粹殘餘的體現。

經過這樣的重新界定,謠言顯而易見的是惡意中傷,形象改變了,自然也就沒人再傳了。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打擊傳謠行為本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國內就不時出現大量謠言。為了制止謠言,政府製作了很多前方戰士的大幅海報,並寫道:他們能不能回來,取決於大家會不會到處傳言,洩露軍事信息。他們把傳謠定性為“不愛國”進行打擊,取得了大眾的支持,謠言很快被制止。

同樣在這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傳謠一樣會嚴重危害我們的社會安全,為社會所不容,理應受到打擊。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打造闢謠陣地

社會要有專門的組織或部門經常對謠言進行反擊,打造長期反謠陣地。通過經常為群眾輸送抗體,提高人們的辯謠、抗謠水平,讓謠言沒有生長的土壤。

現在社會信息發達,謠言傳播迅猛,闢謠也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打造優質節目,吸引更多人參與,讓傳謠者越來越少。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及時公佈權威信息

謠言的本質特徵之一就是通過非官方渠道發佈,多在熟人之間、群體之間廣泛傳播。要想根治謠言,官方及時發佈權威信息,非常重要。

很多時候,謠言產生於人們對信息的渴望,這讓一些“權威”人士有機可乘。政府的公信力無容置疑,官方發佈的權威信息就如陽光一樣,讓謠言這樣的陰影無處躲藏。

非常時期,讓《謠言》告訴我們,“謠言”的真相是什麼?

謠言止於智者。當此全國人民奮力抗擊冠狀肺炎的非常時期,不信謠,不傳謠,是一個人的自我修養,也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對你來說無關痛癢的消息,對他人或許是利刃。放棄了些微聊勝於無的娛樂,成全的是他人生活的平靜。制止謠言,從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