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結婚後,受我熱情的燒炙,他那一顆冷如冰雪的心,稍稍為之融化,所以我們在蘇州天賜莊那一年的生活,倒也算得甜蜜。——蘇雪林

面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式婚姻,她無力反抗,只能屈從;

然而,兩人之間新婚燕爾的甜蜜卻也遠遠超乎意料;

終於,封建婚姻的弊端爆發了,夫妻二人之間築起了一道道牆,堵住了自己的內心,也阻擋了走進對方內心的路。

於是,二人終於分道揚鑣了,面對名存實亡的婚姻,她可曾後悔過?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文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才女的身份,她是眾人羨慕的鄰家女子,只是誰也不會想到,她的愛情,是如何的坎坷無助。她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雖然婚姻還在,卻早已失去愛情的甜蜜,直到晚年,她後悔了。

她是蘇雪林,她的一生,是怎樣的一生呢?


一、年少的反抗

蘇雪林出生在一個思想陳舊的家庭。她的祖父是一知縣,在當地守護著一方小小的天地。

蘇雪林的母親更是一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舊女子,她專制、重男輕女,對於蘇雪林,祖母更是有著嚴格的掌控欲。

蘇雪林4歲的時候,就被祖母強迫裹了小腳。在當時思想已經十分開放的時候,蘇雪林一直因為自己裹小腳而感到恥辱,以至於後來一提起來,蘇雪林都會感到十分羞愧。

不僅在裹小腳的方面,在學習方面,蘇雪林的祖母更是對她嚴加看管。年幼的時候,蘇雪林曾經在私塾讀過兩年的書,後來輟學。輟學在家的蘇雪林對上學十分渴望,但是祖母受重男輕女還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的影響,一直不讓蘇雪林去讀書。十分想要獲得知識的蘇雪林只能偷兄弟的書讀。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15歲的時候,蘇雪林進入了青春期,開始為了自己的意願而抗爭。那年,她以自殺為要挾,終於得到了祖母的允許,她進入新式女子學堂讀書。儘管進入學堂的時間很晚,但是蘇雪林十分聰明,再加上她認真刻苦,因此在學校蘇雪林的成績十分優異。1917年,蘇雪林畢業了,因為表現良好,蘇雪林被留在學校任教。

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學校招生,蘇雪林很想進入更高的學府,繼續深造。此時祖母再次表示不贊成,盡力為自己爭取的蘇雪林與祖母起了很大的衝突,雙方誰都不願意退讓。在這個局面還沒有解決辦法的時候,蘇雪林的母親站出來了。

母親很贊成蘇雪林的決定,於是她揹著婆婆偷偷將自己陪嫁的40個銀元塞給了蘇雪林,留作她的求學經費。有了母親支持的蘇雪林踏上了求學之路,也正因為母親的支持,才有了後來的才女蘇雪林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二、包辦婚姻

在蘇雪林的眼中,母親是義無反顧支持自己的人,正因為母親的存在,蘇雪林開始踏上了自己成功的旅程,所以蘇雪林十分感謝母親。也正因如此,蘇雪林對母親十分孝順,幾乎言聽計從,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婚姻大事。

蘇雪林16歲的時候,聽從了自己母親的命令,與擁有富商家庭背景的張寶齡訂婚了。兩人同歲,因為父母的命令,雙方都不得不從。後來,蘇雪林到國外讀書,她與張寶齡也從來沒有見過面。

蘇雪林29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十分嚴重幾乎危在旦夕,母親想要親眼看到蘇雪林獲得幸福,孝順的蘇雪林立馬回國,不想讓母親留遺憾的她決定接受這段包辦婚姻,於是,她與張寶齡成婚了。不久之後,母親就病逝了。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三、初婚甜蜜

結婚之前,蘇雪林與張寶齡從來沒有見過面,更別說二人的感情基礎了。但蘇雪林與張寶齡剛剛結婚,兩人都有著對對方的新鮮感。他們一起在東吳大學教書,利用自己的工作以外的時間,他們一起開墾荒地、吟詩作畫,感情十分甜蜜。後來,張寶齡的家庭分割財產,張寶齡獲得了一筆不小的財產,於是他在蘇州買了一塊地,因為這是張寶齡與蘇雪林的新房,所以張寶齡十分上心,他還親自為他們的新房畫設計圖,將他們的愛巢設計成船的形狀。

那時新婚的他們無疑是甜蜜的,因為他們都享受著跟對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那時的他們,眼中有彼此的存在,有對對方的愛戀。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四、婚姻衝突

只是,好景不長,包辦婚姻的弊端最終還是顯現出來了。

隨著雙方瞭解不斷加深,蘇雪林漸漸發現,張寶齡性格十分孤僻,嚴重缺乏生活情趣,他的性格十分冷漠,兩人之間沒有共同話題,因此也難以溝通。不僅如此,張寶齡還十分大男子主義,因為孃家生活不寬裕,蘇雪林總會每月補貼孃家人一二十元,但張寶齡因為這件事情十分不滿,因此總是無緣無故地對蘇雪林發脾氣。

蘇雪林曾抱怨道:

“錢是我教書所得,並未用他一文,他卻妒恨得像心裡有火燃燒一般,刻難容忍。世間竟有這樣的男人,實為罕見!”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後來,兩個人之間的爭吵也越來越多。

蘇雪林一直試圖逃離張寶齡,所以她四處奔走教書,與張寶齡聚少離多,本就沒有感情基礎的兩個人感情更加單薄,他們結婚24年,真正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只有三四年,對於他們來說,儘管兩人在名義上仍是夫妻,沒有離婚,但是夫妻關係也僅僅只停留在名義上,至於兩人的婚姻關係,早就名存實亡。

後來,蘇雪林去了臺灣,而張寶齡則留在了大陸,兩個人就這樣各擇一城,各自終老,身處兩地的二人也沒有書信聯繫,兩人就這樣各自生活。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到死都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20世紀60年代初,張寶齡去世了。蘇雪林在老年時期回憶時,感到十分自責,也十分內疚,她說:“我對不起張寶齡,對他照顧不到,還把他一人留在大陸。”

其實,對於蘇雪林和張寶齡兩個人來說,他們誰都沒有錯。錯的只是在封建時代的封建禮教,他們兩個都是傳統包辦婚姻的受害者,他們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相遇,那時的他們,都不懂得如何愛對方。而當他們真正懂得的時候,卻早已經年老,也早已經分隔兩地,再無相見之可能。

他們之間的感情,惟有遺憾二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