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禁止農戶散養豬,不少城裡人卻非常喜歡購買農民喂的散養豬肉,這是為什麼?

霧悟人生851




農村禁止農戶散養豬,卻有不少城裡人喜歡購買農民喂的散養豬肉,為什麼?雖然是有禁止農民散養豬,但是在我們那裡還是有不少農民養豬。有的人養豬是為了掙錢過日子,但現在有不少人自己養豬可是為了年底殺豬的哦。我們那裡有不少人就是這樣,春節的時候一戶人家自己殺豬,自己留下來一點,其他的都被買走了,有的人想買都買不到。

為什麼城裡人喜歡購買農民喂的散養豬?現在養豬戶養豬幾乎都是各種飼料、發酵物等等來餵豬,這樣的豬肉吃起來確實不好吃。而農民自己養的豬,喂的都是青菜、玉米粉、米糠之類的,這樣養出來的豬味道肯定好了。



飼料養的豬,如果是從母豬自己生的豬仔開始算起,大概6個月左右就可以賣了,如果是出了欄的豬仔,一般4個月就可以賣,主要還是看你的飼料。以前我媽養豬,自己養的,喂的都是青菜玉米粉、米糠等等,起碼要八九個月,豬長的慢,肉好吃,但一頭豬也才150斤左右,但飼料豬有180-200斤左右。

我每次回老家,吃家裡的豬肉和在城市買的豬肉吃起來都不同,城裡買的肉都感覺沒香味。現在並不是說禁止農民散養豬豬才少了,而是因為養豬掙不到錢,所以沒多少人願意養了。想吃到農民養的豬,難了。


壯鄉小美






農民小宋


為了環境汙染的治理,在一些地方的農村禁止農戶散養豬,特別是飲水源區域禁止散養生豬。比如我的老家就是引水源的主要區域,在全縣最大水庫的上游,其水庫的水供整個城市裡的飲水使用,家中不準養大型的家畜,特別是生豬是禁止餵養的。



記得在小的時候,也就是七八十年代農村家家戶戶喂一兩頭豬,當時為主要是為了過年宰豬吃肉,當然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收入,那時候喂的豬一般適用農作物秸稈製作的糠加上一些蔬菜,地瓜乾兒等糧食餵豬,豬肉特別的香。

其實在一些農村還是有農民散養生豬,特別對於山區裡的農民家家戶戶還在喂一兩頭豬,比如雲貴地區、四川地區還有餵豬過年殺年豬的風俗習慣。但現在農民喂一兩頭豬不是為了賺取更多的收益,而是為了過年自己放心的食用,自家吃不了再分給鄰居,當然也是賣點錢使用。



由於非洲豬瘟病毒的影響,現在農村散養戶餵豬非常少了,加上環境汙染這兩年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大,也導致了農村家庭散養生豬數量急劇減少。也使得農村家裡喂的土豬的數量越來越少,當然價格也不斷的上漲,畢竟現在好多農村喂的方法還是用農作物秸稈,比如地瓜秧,或者青草、蔬菜餵豬,所以味道還是比較鮮美的。

對於那些養殖場的生豬,或者是大型的養殖場的生豬,他們一般餵養生豬都使用配備好的飼料,尤其現在豬飼料裡面的激素特別多,使得生豬生長的快,辦企業一些養殖戶還使用瘦肉精使得生豬多長瘦肉,這就使得現在的豬肉味道沒有以前的豬肉的味道了,而且顯得有一些發腥的味道。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城市裡的消費者願意購買農村散養的生豬肉,不願意購買養殖戶餵養的生豬的豬肉。



總之,由於今年非洲豬瘟病毒的影響,導致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不斷的減少,也使得豬肉價格不斷的上漲。農業農村部已經下發通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禁養生豬,所以現在禁止農民散養生豬是一種違規行為。

但是現在養殖場餵養的牲畜的豬肉沒有以前的豬肉味道的香,也沒有現在農村散養戶餵養的豬肉香,畢竟飼養的方法不一樣,餵養的飼料不一樣,餵養的週期不一樣,還有餵養的目的也不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城裡人喜歡賣農村散養的生豬的豬肉吃,即便是價格貴一些也願意購買的主要原因。


三農一姐


農村禁止農民散養土豬,為什麼城裡人還喜歡購買農村的土豬肉?

現在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吃的食物也都挑剔了,什麼都講究個綠色,健康食品。雖然國家現在禁止農民散養土豬,認為農村散養土豬會汙染農村的環境。

現在你即使在農村也很難能買到真正的散養土豬肉,除非在一些山區或偏僻的地方,農民會散養一頭土豬,留著到春節殺年豬。

記得小時候我奶奶家就喂幾頭豬,那時候餵豬,還沒聽說過豬飼料呢?都是喂一些麥麩,紅薯葉或豆草面,有時候刷鍋水或剩飯,都是留著餵豬的,喂成一頭豬大概一年左右。記得小時候我奶奶家的豬很少有很肥的,都是那種細長身子,瘦肉率比較高。

現在的豬都是喂的一些激素,兩三個月就能出欄了,而且都很肥,吃著沒有小時候的豬肉香





皖北鄉村生活


口感不一樣唄,養殖場的豬是飼料養出來的,大規模養殖,看中的經濟效益,一天到晚研究它什麼長的快,兩三個月就出欄了,多也就是三四個月,三四個月的飼料豬很好吃嗎?

農村就不一樣了,雖然吃的剩飯剩菜,養殖時間長,在我們老家主要喂紅薯藤,玉米粉,自己吃的豬就單獨養,從來不喂飼料,所以長的也比較慢,我奶奶每年從年頭就開始養,到臘月的時候我們打工回家就殺,期間都是不喂飼料,那肉拿來頓,隔著牆都能聞到香味。

成長週期越長,肉越香,像這種飼料餵養,經濟效率極高的豬肉,吃起來一點感覺都沒有。


山村額赫


說實話我看到這樣的問題火很大,為什麼呢?因為為什麼總是禁止農村老百姓做的事情啊?農村人就不需要生活嗎?養雞 養鴨 養豬 養牛都給禁止了,那麼農村老百姓怎麼生活?是不是以後連種地也會被禁止了呢?

為什麼農村老百姓要散養這些東西?因為他們日子艱苦,沒有多少錢去買肉吃,就算買到了也不一定是放心肉,所以只有自己餵養,不用花錢去買,不用擔心肉的不健康,不用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他們都自己養一些,在特別困難的時候,還可以買幾隻雞,幾條豬換點現金買大米,買鹽吃!

農村自己喂的豬,都是靠糧食慢慢喂大的,沒用過什麼飼料,所以豬肉質量非常好,還不用擔心是不是病豬肉,過年的時候殺條豬,一年吃油也不用擔心了,吃肉也不用擔心了,這是農村多少年傳承下來的,怎麼可以隨便就禁止了呢?

城市人想真正吃到好肉,放心肉也只有到農村去買,在市場上的肉大多是豬場裡的飼料催出來的豬肉,還有可能被不良商販注過水,都是不一定的事情!

所以說不能總是拿農村來說事,農村人也要生活,他們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不容易,要是他們都是有錢人,那都搬到城裡去了,又何必在農村種地呢?



鎮巴三農


高度來答題。

如今的消費者為了飲食健康,情願花高價去買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恰恰是農戶散養的家禽家畜,出產的食物,比較能讓消費者放心,這不難理解,消費者為什麼喜歡農村的散養豬了。



對於禁止農戶散養豬這個話題,說實話不單單我驚詫,估計消費者和農戶都有點不明白啥意思?一方需,一方供。這裡就根據我們當地的情況,說說我的看法。


八九十年代,廣大的農村地區,農戶幾乎家家都養殖一兩頭豬,養殖一年,無論是賣生豬或者是肉,可以過個“肥”年。記得豬被拉走的時候,當地的主人,都會往豬的身上潑些剩下的飯湯,表示對豬的感情,來年養殖,家畜興旺。

到兩千年的時候,家豬和家牛,在我們當地農戶家的地位發生了很大轉變。我發現豬和牛,這種大型家畜,很少有農家養了。要是有,也都變成專業化養殖戶了。主要是人們的掙錢門路多了,按照養殖收益來算,散養一兩頭也不怎麼賺錢,而且農戶也開始注重自己的家居環境,不願意養了。


也許我是“井底之蛙”,不瞭解別的農村地區,農戶散養豬的具體情況。但是根據山區我一個親戚家的情況,也知道一二。山區地廣人稀,他們家每年會養殖一頭豬,主要是供自己過年食用,多餘都加工成臘肉燻肉,孩子們可以分一些保存食用。但是現在他家上輩人老了,孩子們都在外定居,沒人養了。

這樣的話題讓我有點納悶兒!難道說?不讓農戶散養豬的規定是“順勢而為”嗎?因為不用規定,農戶散養豬指定會越來越少,像我老家那裡,規定有何意義?因為幾乎已經沒有農戶散養豬了。



後來經過了解:我們當地不是說不讓農戶散養幾頭豬,而是不讓一些不合格的養豬場生產了,主要是他們真的很汙染環境。附近村子,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蒼蠅整個村子飛,搞村民們都怨聲載道,意見很大。當地相關部門下達通知:汙染水源的必須停產,影響村民安居樂業的,立馬整頓:豬糞不能外排,要求豬場建立化糞池,糞便經過處理之後才行。經過驗收,可以生產。


三農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農民小席,感謝提問!

農村裡所養出的豬,肉質鮮美,口味香甜,而且營養豐富,真可謂是好吃又健康。

農村養豬,一般都不會用飼料,而是用小麥、玉米、大豆、穀子、莜麥、土豆等為主要飼料,另外還有像大豆秸稈,麥麩等。另一方面,農村裡飼養的豬出欄週期長,夏天還可以喂一些青草,這就提高了豬肉的質量。其實,吃過農村豬肉的人都知道,農村裡飼養產的豬肉要比市場上飼料催肥的豬肉好的多,而且沒有腥味,這就受到廣大城市消費者的喜愛。



每逢過年時節,很多城市裡的人就會到農村購買豬肉,備著過年食用。這就使得現在在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多,養殖數量也隨著增長起來。不過,農村的豬肉雖然熱銷,但是對於養殖戶來說也賺不了多少錢,因為農村裡養豬成本高,再加上養殖週期長,而且價格也跟市場價格相差不大,所以利潤就少。


現在,有些農村已經開始禁止大規模養豬了,因為散養豬或者大規模養豬會汙染環境,也會汙染空氣。而小養殖戶,在豬舍建設以及排汙系統達標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養殖。這個禁止養豬的情況也不能太絕對。農村養豬已經是一種生活狀態,每年都有養殖,而所殺豬的豬肉會用特種辦法儲存起來,留著一年四季食用。

農民小席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閱讀指正,如若喜歡,請加我的關注,謝謝!

農民小席


新農民川子為你答疑解惑!國家可沒有禁止散養戶,反而是對那些規模化的養殖戶進行約束,禁止這些人在規定的區域內養殖。但各地的政策並不同,也有一些地方的散養戶被禁止了,但在我們村子裡並沒有這個說法。

很多人都說如今的豬肉吃不出肉味了,也有人稱之所以吃不出這種味道還在於我們的口感變了,變得挑剔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人之所以對山珍海味追求,還在於它們的美味和自然。如今的野菜、土雞等在市場中備受歡迎,之所以人們會選擇高價購買,還在於這些食材的原汁原味,吃起來和肉雞以及蔬菜的差別很大。

所以說城裡人之所以對土豬肉喜歡,實在是因為它的口感更好,吃起來有著更滋美的食用感。在農村中,通常是捨不得殺豬的,一般都是在春節的時候才會殺上一頭豬。農民在餵養的時候,會特意挑選一些豬,喂上一些素食,很少會餵養精製的飼料,並讓豬在外面生活,這樣的話才算是正宗的土豬。

這些豬一般需要1年的時間才能長大,普通的豬5個月就可以長成200多斤,而土豬1年多卻只有100多斤。在年底的時候大家都會殺著吃,也有很多村民以及城裡人購買。雖說價格上要貴上一些,但食用上更安全,不需要擔心激素超標,吃起來更放心。

如今也有很多人專門餵養土豬,然後將其賣到農家樂或者酒店中,利潤比起圈養的土豬來說要高出很多。


新農民川子


散養土豬的味道當然要比那種工廠化飼養的速成豬的味道好的多。養殖週期長、養分積累較為充足、並且還有可能有一定的的運動量,這樣的散養土豬肉當然好吃了。

現在的確在一些地方禁止農民散養土豬,但是並不是一刀切的行為。而是針對那些以盈利性質的小規模飼養、並且養殖場處於居住區、水源地較近有可能造成環境汙染的小型規模化養殖場,對於這類的養殖場是要關停的。並不是說所有的農民都不能在自家散養土豬,那不是扯淡嗎?



所以,題主說的這個情況也可以說是謠言,一些不瞭解政策的人在知道一些小道消息之後散發的一些不正當言論而已,沒有討論的意義。

而且,現在農村散養土豬肉還是比較受市場歡迎的,肉質好、香、緊實,重要的是基本不會存在激素或者重金屬以及抗生素殘留的情況。我覺著這類散養土豬肉的安全性要比市面上的那些冷鮮肉、小品牌的肉製品安全的多。特別是現在的肉類口感真的不敢恭維,有的豬肉甚至能吃出來腥味,您覺著這類速成豬肉能受人們的歡迎嗎?可以說,哪怕散養土豬肉比速成豬肉每斤貴個3塊5塊的,大部分的消費者還是會選擇散養土豬肉的,多花個幾塊錢吃的健康一些、美味一些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壓力的。



所以,散養土豬肉受歡迎也是必然的。只不過很多的散養土豬肉由於防疫等原因很難進入生鮮超市,這也是一個遺憾。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