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沒有心血管病的人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嗎?

周凱婷


段醫生答疑在線🚀哪些人應該服用阿司匹林🚀

40歲以上的人群,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阿司匹林是預防血栓的重要藥物。但並不是所有的40歲以上的人群都得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對於40歲以上沒有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要根據情況來決定。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又是血栓形成的基礎,所以,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血栓疾病。

已經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強烈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再發生,我們稱之為二級預防。沒有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為了預防血栓疾病,稱之為一級預防。

40歲以上沒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1)年齡≥55歲,血脂升高(總膽固醇≥ 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 )。

(2)年齡>50歲,有糖尿病,有至少一項以下危險因素(①家族中有早發心腦血管疾病(男<55歲、女<65歲發病)、②高血壓、③吸菸、④血脂異常(總膽固醇≥ 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 3.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⑤蛋白尿。


(3) 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良好,有至少兩項以下危險因素:①年齡(男≥45歲或女≥55歲)、 ②吸菸、③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

(4)腎功能不全,eGFR30~45ml/(min·1.73 ㎡)。

(5)不符合以上條件者,有至少四項以下危險因素:①年齡(男≥45歲或女≥55歲)、②吸菸、③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④肥胖(BMI≥28 kg/m㎡)、⑤血脂異常。

段醫生特別提醒:

(1)阿司匹林預防血栓的常用劑量:每天75~100mg,頓服。

(2)服用阿司匹林前,一定要評估出血風險。對於有出血高風險人群,謹慎選擇。

(3)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必須長欺服用,不能隨意中斷。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阿司匹林臨床上應用十分普遍,廣受患者歡迎。很多人都知道阿司匹林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能夠通過抗血小板來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那麼40歲以上,即使沒有心血管疾病也需要吃上阿司匹林嗎?這得分情況說。

1、沒有心血管病的人不代表沒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多不良習慣都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根據2016年的阿司匹林應用中國專家共識,推薦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符合一級預防的患者,若無禁忌症的情況下,可以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100mg/d)作為預防性用藥。阿司匹林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人群總體發病率。這些高危人群包括:①高脂血症:總膽固醇≥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年齡≥55歲;②預計10年內患有冠心病風險≥10%者;③糖尿病患者,年齡大於50歲,伴有危險因素(家族史、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蛋白尿)中任意一條;④血壓控制尚可的高血壓患者。有危險因素(年齡、吸菸、高密度脂蛋白較低)中任意兩條;⑤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等。

2、有腦血管疾病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存在一過性性腦供血不足(TIA)或有腦卒中風險的患者,也推薦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3、無動脈粥樣硬化的健康人,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作為預防性用藥。因為“是藥三分毒”,阿司匹林可以導致胃潰瘍等疾病,所以建議在醫生的綜合評估下合理用藥。

本期答主:吳蘇 醫學碩士


杏花島


40歲以上沒有心血管病的人並不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這是因為阿司匹林用於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效果明顯,因此必須使用。對於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目前還沒有冠心病,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如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肥胖等多個危險因素),應用阿司匹林也可能獲益。但是,對於危險因素不多者,阿司匹林的獲益較小,如果長期服用可能要冒一定風險(例如出血)。所以說,社會上有“40歲以上的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療的首選藥。

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目的是防止血小板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栓,而發生心血管事件。

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除了司匹林,還有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西洛他唑等。這些抗血小板藥物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這是因為其價格便宜,且預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確切,許多大規模臨床研究的結果也支持。

一般穩定的冠心病患者用阿司匹林一種藥抗血小板就可以,每日劑量75~150毫克。阿司匹林通過花生四烯酸途徑抑制血小板聚集,接觸過阿司匹林的血小板不再有聚集功能。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服用阿司匹林者如要做手術,或者拔牙、安裝起搏器等,最好停用阿司匹林5~7天,待新生的血小板足夠多,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復後再做手術,以免出血過多。

已有冠心病或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或減少心血管事件。而對於經過醫生評估屬於冠心病中危或低危者,權衡利弊,可不必長期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服用時間可根據患者個人情況,任何時候均可。  

阿司匹林主要的副作用是胃刺激和出血。腸溶製劑可以減少胃刺激。如出現黑便應及時就醫調整用藥。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大家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認識 ,就是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是估計許多人不知道

哪些情況下使用阿司匹林,哪些情況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到底要用多大的劑量,今天在這裡談談個人看法。

第一 阿司匹林的作用與劑量有關:<100 mg/d時,抑制血小板。這一抑制作用持續血小板的整個生命期(8 ~ 9 d),臨床表現為出血時間延長,所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劑量一般是每天100mg,每天一次。


第二,什麼人群可以或者應該使用阿司匹林。

下列患者不應預防性使用阿司匹林:無任何危險因素年齡≤65歲的女性,高血壓患者但是沒有心血管疾病,也沒有腎功能不全或心血管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不伴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


建議合併有下列三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服用阿司匹林,1.男性>50歲或女性絕經期後、高血壓[血壓要求控制<150/90mmHg、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肥胖、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病史)、吸菸。2.合併慢性腎臟病的高血壓患者建議使用阿司匹林。3.不符合上述標準的心血管低危人群或出血高風險人群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30歲以下或80歲以上人群,須個體化評估。



第三,哪些人不適宜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有出血傾向或者明顯凝血功能障礙的,要謹慎使用,已經有出血的病人 ,絕對不能夠用 ,如果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已經使用了阿司匹林,需要做什麼不急的手術,要停用一週左右 ,或者根據醫生建議。

怎麼樣?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不要忘記點擊“關注”二字再“點贊”一下呀,也可以多轉發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是專業的神經外科從事介入的醫生,會有更多的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乾貨“奉獻”給你的。謝謝。


神經介入戴醫生


阿司匹林是藥品,在治療作用外,就一定會有副作用的存在,我們在使用阿司匹林前需充分評估病情,明確是否具有使用適應症,並注意排出禁忌症後使用。所以,對於40歲以上的人群,是否使用阿司匹林,還有綜合評估病情,在醫生指導下個體化用藥。

一般情況下,阿司匹林的適用人群主要有:①已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者,如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②已有心腦血管手術者,如支架介入術後、先心病封堵術後、射頻消融術後等;③雖無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但具有男性年齡大於50歲、女性絕經後、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危險因素中至少三項,其未來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大於10%,也可考慮使用。



對於40歲以上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一般不需要使用阿司匹林,除非具備以上的適應症。同時,對於有活動性消化道出血、出血體質、對阿司匹林過敏、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孕期最後三個月的人群,應禁忌使用。同時,阿司匹林也不宜與甲氨蝶呤合用。

我們在使用阿司匹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監測有無胃腸道不適、出血、過敏、肝腎損害等副作用的發生,並注意定期複查。如出現嚴重副作用,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或停用。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切勿偏聽偏信。

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關注作者,獲取更多健康知識。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版權©所有,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首先回答一下提問者疑問,阿司匹林服用指徵並不是以年齡為界限,並不是超過40或者45歲就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不是萬能藥,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大家要按照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那麼什麼情況下是阿司匹林預防用藥呢?

醫學上講,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心血管疾病尚未發生或處於亞臨床階段時採取預防措施,通過控制或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預防心血管事件,減少群體發病率。一級預防中部分人群(有指徵)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而【二級預防】,是指對已經發生冠心病和其它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的是改善症狀、防止病情進展、改善預後,降低病死病殘率,同時防止疾病的復發,是在一級預防的基礎上,應用阿司匹林, 轉換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B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干預,促進冠 心病患者的康復,減少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下列人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d)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1.高脂血症患者,TC ≥ 7.2 mmol/L 或 LDL-C ≥ 4.9 mmol/L,年齡≥55歲。

2.10 年 ASCVD 發病風險≥10%,見圖 1。

圖1

3.糖尿病患者,年齡≥50 歲,伴有以下至少 1項主要危險因素: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 歲發病)、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TC ≥ 5.2 mmol/L 或 LDL-C ≥ 3.4 mmol/L 或 HDLC<1.04 mmol/L)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30 mg/g)(Ⅱa,C)。


4.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良好(<150/90 mmHg,1 mmHg=0.133 kPa),伴有以下 3 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 2 項:年齡(男性≥ 45 歲或女性≥ 55 歲)、吸菸、低 HDL-C(<1.04 mmol/L)。

5.慢性腎臟疾病患者

6.不符合以上條件者,同時具備以下 5 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 4 項:年齡(男性≥45 歲或女性≥55歲)、吸菸、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 28 kg/m2)、血脂異常。

更多健康話題,敬請關注《江小麻健康指南》!


江小麻健康指南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壓力隨之增加,加上我們的過度食用高脂和高糖的不合理飲食習慣和經常性熬夜的不規律作息習慣,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服用阿司匹林也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事件。

但,心血管疾病是如何出現的呢?

隨著人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會出現阻塞,人體的靜脈、動脈等血管的彈性也會變差,脆性增加,導致血管易發生破裂。加之,心臟的泵血功能也在下降,機體的代謝變得緩慢。這些都會導致血管的阻力增大,使人體的血壓升高。

人在40歲以後,血管內膜的鈣化及脂類物質等的沉積,血管內壁硬度也增加。這些都導致中年人成為患高血壓以及相關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年輕時預防心血管疾病尤為重要。

阿司匹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服用,但鮮有人知阿司匹林的真正功效和副作用。下面簡短做個介紹。

很久以前阿司匹林作為解熱鎮痛藥的,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關節痛、牙痛等各種疼痛類疾病。後經過醫學家的研發,瞭解到阿司匹林的抗炎和解毒藥用。但是,阿司匹林也用一些明顯的副作用。常見的就是1)胃腸道的反應,比如:服用後會有噁心嘔吐和上腹部的疼痛,嚴重時,還會導致胃腸道的出血和潰瘍:2)呼吸系統的反應,比如: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等,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哮喘:3)肝臟與腎系統的反應:肝臟和腎系統作為人體的排毒器官,大量服用藥劑將會在人體沉積造成肝腎功能的損壞。我們應在飲食和生活作息習慣、自身情緒調控等方面改變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而不是以藥物來緩解和預防。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有:

1、 飲食方面:

1) 多食用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和其他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蘿蔔、芹菜、山楂等);

2) 飲食清淡,少食用蛋黃、奶油、動物內臟和脂肪類豐富的食物;

3) 低鹽飲食(每天攝入量應少於5g)。

2、 作息方面:

1) 早睡早起,順應季節的變化;

2) 避免過度勞累;

3) 睡覺前,熱水泡腳,有條件的可以洗熱水澡。

3、 生活方面:

1) 在生活中,少抽菸,可適當飲酒,但不應酗酒;

2) 每天堅持運動和身體鍛鍊;

3) 保持心情舒暢,不益大怒。培養樂觀、開朗的心態,有自我緩解壓力的方法;

4) 定期進行血壓檢查,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群體。


生命召集令


需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不是年齡所決定是,是根據是否在心腦血管病發病風險來決定的,畢竟阿司匹林是一種藥物,任何藥物除了治療作用外,還或多或少存在不良反應,當服用藥物起不到治療作用時,其不良反應就會凸顯,結果就是得不償失。

首先,阿司匹林之所以能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病的作用,是因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血小板是人體血細胞的一種,當身體發生出血時,血小板就會發揮止血的作用,簡單地說在止血的過種中,血小板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團塊,象堵漏一樣將出血的血管堵住,出血便會停止。

通常我們說的心腦血管病,包括梗死性疾病如心梗、腦梗,還有出血性疾病如腦出血等。梗死性疾病是由於血管中因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而導致,而出血性疾病正相反,如果血小板不能聚集則無法止血,出血性疾病會更加嚴重。所以阿司匹林只對存在發生梗死性疾病風險的人是適用的,而於可能發生出血性疾病的人來說是禁用的,比如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高於160mmHg時,是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否則可能會造成腦出血的發生。

其次,要預防血管的梗塞,要看是否存在發生梗塞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管不存在發生梗塞的,所以無需服用阿司匹林,只有當存在可能發生梗塞的因素時才可以考慮使用,而這些因素也不是單一的一個因素就能決定,需要多方面的進行評估,比如至少要符合以下七條中的三條及以上。

1、年齡大於50歲;2、患者有糖尿病;3、患者高血壓,且血管控制良好;4、血脂異常,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5、吸菸;6、肥胖;7、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發生心腦血管病者。

即使是符合上述的一些條件,還要考慮本身是否存在其它問題,比如是否患者胃、十二指腸潰瘍,是否患者哮喘等。另外現有的資料,不能確定年齡小於40歲及大於70歲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是否能從中受益。

所以,雖然阿司匹林在防治心腦血管病中應用非常廣泛,但並不是人人適宜,更不能看別人用自己也隨意買來服用,一定要請醫生對自己的全身狀況做出評估後再服用。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交留言,一起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阿司匹林是藥而不是保健品,用藥就要有適應證。因為藥物在發生作用的同時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阿司匹林也不例外。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用藥、適合用藥的,有些人甚至還有禁忌證,因此,服用阿司匹林預防疾病是有條件的。

對於患有心血管病而沒有阿司匹林禁忌證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應該的。因為很多臨床試驗研究都已經證實,服用小劑量(75~325mg/日)阿司匹林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病的急性發作和嚴重的不良後果如發生急性冠脈綜合徵、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短暫腦缺血發作、腦梗死等。但是,對於沒有心血管病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是有條件的。從醫學角度說,沒有患病的人預防得病屬於一級預防。阿司匹林用於心血管病的一級預防一直存在爭議。目前國內外專家的共識是,對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可以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預防(一級預防)。

阿司匹林是一種抗血小板藥。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主要是抑制血液中血小板的活性,防止血小板活化引起血液中的凝血物質聚集形成血栓、進而阻塞血管,造成重要臟器的缺血、壞死,以致於危及生命。阿司匹林既然是抗血小板藥,可以預防血栓形成,那麼相對應的就是帶來出血的風險,可以是皮膚黏膜的出血,也可以是消化道、泌尿系的出血甚至腦出血。在這裡,預防血栓是獲益,發生出血是危害,這就是藥物治療的兩面性。

因此,在心血管病的一級預防中(沒有心血管病的患者預防發病),不是所有的40歲以上的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只有高危患者,服藥總體獲益大於危害,才推薦服用;而低危患者,服藥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會抵消獲益,所以不推薦服用。

我國2016年版專家共識建議以下6類人適宜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100mg/d)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級預防):

1. 年齡≥55歲的高脂血症患者,血總膽固醇(TC)≥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9mmol/L。

2.高危患者,是經過評估、未來10年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風險≥10%的人(附評估表)。

注:ASCVD: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C:總膽固醇。

*危險因素包括:吸菸,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

其實,也不是那麼複雜。總結一下,已患心血管病者除外,因為屬於二級預防。高危主要三類人,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血膽固醇特別高的屬於高危,也符合第1條,只是沒有了年齡限制(有點不一致);糖尿病:≥40歲的患者,血脂高到一定水平就是高危(跟第3條也略有不同,但這裡是風險評估);高血壓的患者,合併三項危險因素就是高危,合併兩項危險因素的看血脂水平,血脂高到一定程度就是高危。(血脂水平很重要哦!)

3. 年齡≥50歲的糖尿病患者,伴以下至少1項主要危險因素: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病),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總膽固醇(TC)≥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mmol/L],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4.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良好(<150/90mmHg),伴有以下3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2項: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吸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減低 (<1.04mmol/L)。

5.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醫生經過公式計算的)30~45ml·min-1·1.73m-2。

5不符合以上條件者,需要同時具備以下5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4項: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吸菸、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異常。

上面只介紹了阿司匹林在一級預防的應用條件,阿司匹林還有禁忌證,如果存在禁忌證,一般不宜服藥。但如果因為治療心血管病特別需要服藥,又不是絕對禁忌,那就要權衡利弊,在採取相應保護措施、嚴密監護下用藥。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我曾發表過一篇圖文《走近經典藥物――阿司匹林》,裡面有關於阿司匹林正確服用方法、禁忌症及適宜人群等等。全文以漫畫對話框的形式,不方便放到評論裡,加上因為是用手機評論,無法插入鏈接,實在抱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