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


農村老俗話講:“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這話你聽說過嗎?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瞭解的,因為小時候我家在農村,家裡貧窮,很少買肉吃,即使買肉也是買便宜的部位,這樣的話,同樣的錢就可以多買肉。而整個豬身上的肉,槽頭肉和豬肺的價格最低,但說實話,槽頭肉與豬肺的口感很差,吃不出肉的味道。我記得小時候,家裡買豬肺倒是很少,但只要買肉,買槽頭肉的次數多,因為家裡人多啊,買少了不夠吃,買多了又沒錢!



那時候,我爺爺還健在,父親、母親、我們五兄妹、二伯家的四女兒,全家一起吃飯有九口人,滿滿一大桌人。長期不吃肉肯定不行,父親時不時上街趕場就會買些肉,回家打“牙祭” ,買好肉自然不現實,所以多數會買槽頭肉。大家都知道,槽頭肉口感差,不好吃,於是愛做飯做菜的父母會經常變著花樣做,儘量讓肉變得更香、更好吃。有時候用糟辣椒炒,有時候用蘿蔔燉,有時候與苦瓜或蒿菜一起蒸食。你還別說,變著花樣的做法,槽頭肉吃著也挺香!



“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呢?鯽殼魚,即鯽魚,鯽魚小,刺兒多,特別是有小孩子的家庭,要預防魚刺卡喉。因為吃鯽魚被卡喉的例子不少,並且還有因卡喉而喪命的情況發生。以前農村家庭孩子多,有大有小,大孩倒沒什麼,知道自己吐刺,但小孩子不知道吐刺啊,即使大人幫其取出刺了,難免有取不乾淨的情況,也容易有意外情況的發生。即使小鯽魚通過裹麵粉油炸,也可能有炸不透肉、炸不焦骨的情況,小孩吃魚就會發生危險。所以,農村有小孩的家庭,買魚時都儘量買大條鯉魚或草魚,魚刺容易剔除,這樣對小孩就沒有危險。



大家發現沒有,這句農村老俗話在以前是蠻有生活哲理的。但是對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來說,可以遵從這個哲理,而對我們貧困家庭來說,買魚吃的可能性小,無論鯽魚還是鯉魚草魚,都很少買,除非過年,平時幾乎不買的。買魚要花錢,不如買肉呢,無論優質好肉還是槽頭肉與豬肺,都沒有刺,吃著安全,並且在那個年代中,豬肉比魚肉有營養啊!但無論如何,這句老俗話,講得蠻有道理的!


貴州山妹妹


農村的很多俗話,都是一輩一輩的老者根據生活經驗傳下來的!媽媽從小便跟我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哦!

“割肉不割糟頭肉”,糟頭肉,在我們老家,又稱它為:頸圈肉。小時候可不像現在,天天都有肉吃,那時候只有家裡來人了,才會去割點肉,所以那時候家裡只要來人了,我們小孩別提有多高興了!再熱的天也要跟著媽媽去案板上看看。每次去,媽媽都會吩咐我注意看,說看著爺爺會不會乘我們不注意搭頸圈肉。每次我都睜大了眼睛,真是大飽眼福啊!我那時一直認為這個賣肉的爺爺好似一個魔術師,明明看著他是一刀砍下去的,又麻利的裝進袋子裡,然後過秤,一切都沒問題呀,眼睛睜的很大的看呀!!可是每次回家打開袋子,裡面都有一小塊變出來的頸圈肉。媽媽每次都要罵兩句,又心有不捨的把那一小塊肉扔掉!我問媽媽,這是什麼,為什麼不能吃?老媽說,這是頸圈肉,豬身上的疙疙瘩瘩都在這裡,怎麼能吃,吃了要生病的來!!!後來上學了,知道了,那是淋巴,毒素都在那裡,的確是吃不得的東西!




“買魚不買鯽殼魚”,以前的人,生活大多比較清苦,雞鴨魚肉,難得吃一次,那是要吃肉的來,可像鯽魚,一身的刺,特別是那種小鯽魚,真的除了刺,只剩下內臟了,著實讓人不能好好的吃呀!不過,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知道鯽魚營養高,很多人都會煮鯽魚湯,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幼兒,都可以多喝。


蓮蓮霧


農村俗語都是農民根據長期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來的生活結晶,這其中也有很多關於健康的俗語,“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無疑就是眾多關於飲食健康的一句,這些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但有時候又受到區域和時代的限制,因此也並不是絕對的。

一、什麼是糟頭肉,糟頭肉為什麼不遭人待見:

首先要明白糟頭肉就是人們俗稱的“垃圾肉”,一種豬的脖頸肉,在我們村殺豬匠一般都在脖子處捅刀口放血,而且因為這個部位的肉含有大量的血管、淋巴、腺體,所以糟頭肉也是非常髒的,很容易感染疾病的部位,大多數時候,村裡的殺豬匠都會將糟頭肉割掉扔掉不要。

我在小時候讀書時,村裡有些賣肉包子的會在不良肉攤專門買糟頭肉做包子餡吃,以前物質匱乏,倒也沒覺得不妥,現在想想真的有點害怕。

而且糟頭肉也是容易藏匿細菌和病毒的部位,很難清理乾淨,為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是建議不要食用為好。

從這點上來看,“割肉不割糟頭肉”是對人身體健康著想的經驗之談,有一定的道理。

二、“買魚不買鯽殼魚”在以前,尤其不愛吃魚的北方有一定借鑑意義,但現在人們反而因為鯽殼魚的營養價值,都很喜歡買鯽魚。

鯽殼魚,簡單來說就是貴州人對鯽魚的叫法,就像湖北人稱鯽魚為“喜頭魚”一樣,都是各地對鯽魚不同的叫法而已。

我生活在北方,很少吃魚,在我小時候,媽媽最喜歡買的是帶魚,最不喜歡買的是鯽魚,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帶魚刺少而大,油炸後好吃而不會造成危險;而鯽魚刺多,小刺也多,我媽媽處理不好,我和哥哥時有因為吃鯽魚卡住嗓子的事故,因此我們北方最不喜歡買鯽魚。

後來長大了,慢慢了解到,鯽魚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在南方都以燉湯為主,想來也是害怕吃鯽魚卡住嗓子造成危險,還有就是南方人普遍喜歡喝魚湯,而我們北方人普遍喜歡吃魚肉,因此“買魚不買鯽殼魚”應該也是我們北方人的說法。

其實鯽魚的營養價值相比較其他魚類,反而比較多,像補氣虛、明目、通泌、美容養顏等都是人們熟知的價值,而且鯽魚蛋白質含量高,營養齊全,非常利於人們傷口的癒合。

我嫂子坐月子的時候,我媽媽也會燉鯽魚湯給嫂子下奶,想來鯽魚應該有刺激下奶的功效。

因此,這些俗語,都有一定的意義和道理,但是也要分地域和時代的變化。


李阿冰


農村老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先糾正下問題的一個錯別字,這裡是槽頭肉,不是糟頭肉。


豬肉的品質分類

豬每個部位的肉,品質是有些差異的,就單肉來看,分有四級,大概的先後順序有:裡脊、梅肉、前腿、五花,豬身上有兩塊小裡脊肉質最嫩,大概不到2斤,用來煲湯煲粥最好,所有肉中,屬槽頭肉最差,目前是不給上市銷售的。

槽頭肉的位置和品質

槽頭肉有的地方也叫刀口肉,也就是豬脖子放血的位置,連接豬身和豬頭的肉,是豬身上最差的肉,不過最好的肉也在這,俗稱“黃金六兩”,有的地方也叫不見天,藏在槽頭肉中,如雪花一樣,幾百斤的豬不到一斤肉而得名黃金六兩。所以,物極必反倒是有些道理。

最好和最壞,區分起來也很容易,槽頭肉有一個一個的結痂,是淋巴細胞的彙集地

,淋巴細胞吞噬細菌和病毒,但又不能把它們消化,人吃進去不利於健康,這就是為什麼槽頭肉不給上市的主要原因,也是題主老話“割肉不割槽頭肉”的由來。

槽頭肉,除了是豬淋巴彙集地之外,也是豬一生中各種疫苗和藥物注射的位置,也就是打針的位置,所以肉的品質很差,吃了也不利於健康。

以前這個槽頭肉,幾乎沒人買,但要是丟了,太多不划算,怎麼辦呢?有的屠夫就彰顯了自己“

一刀.切”的實力,每次都能恰好切出和你預期的斤數一樣,啥意思呢?比如你要一斤,他能10次有8次能切的準,特別厲害。然後完事總會割一點槽頭肉給你壓秤,讓你買的肉略微多一點。

買魚不買鯽殼魚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鯽殼魚?它其實說的就是一兩指的小鯽魚,之所以叫鯽殼魚,主要因為這個魚刺多,曬不了乾魚仔,也做不了臘魚,一曬就成了殼,只有刺沒有肉,所以叫鯽殼魚。市場上你找不出烘乾或者曬乾的鯽魚。


為什麼不買鯽殼魚呢?主要兩個原因,鯽殼魚太小刺多,最好吃的方法就是油炸,但古時候油稀少,不可能拿來油炸魚那麼奢侈。第二個原因,野生鯽殼魚繁殖能力強,有水的地方就有鯽殼魚,物以多而廉價,自然買的人少。

今天不一樣了,野生的鯽殼魚,你有多少買多少,非常暢銷,鯽魚的營養價值也被最大化的開發了出來,人們發現鯽魚湯才是鯽魚的精華所在,發奶利器,具豐富的營養價值。因為這個原因,目前市場上的鯽魚價格,將近是鯉魚的兩倍。

總結:時代在變,老俗話的前半句今天還很有道理,但後半句,已經不適用了。


農人解說


農村老話真的是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這句話就是跟食材有關。大意就是上街割豬肉不割豬槽頭部位上的肉,買魚不買小鯽魚。但是,因為地域的不同,各地對食材的偏愛程度也各有不同。

“槽頭肉”一般指的是豬頭與豬身連接的部分,也就是豬脖子。為何會叫做槽頭肉呢?因為豬進食時,豬脖子總是會蹭到豬槽上,因此得名。在老家,殺豬是用殺豬刀從豬脖子斜插入,所以豬槽肉在我們當地也被稱之為“刀口肉”。

為何不喜歡槽頭肉呢?因為這部分的豬肉含有很多氣管,血管。同時還有淋巴腺。我們都知道,淋巴細胞是消滅細菌,病毒的,被淋巴細胞包裹吞噬的這些病菌就會附著在槽頭肉上,因此會殘存著少量有活性的病菌,吃了會影響健康,看著也有些噁心。也因為如此,槽頭肉不被大部分人喜歡。

鯽魚,以多刺著稱,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相當驚人。只要有池塘,一般就能找到它們的蹤影,通常都是一群群的,多而小。在老家,除非家裡有哺乳期的媽媽,會買大一點的鯽魚燉湯給產婦喝,老人說喝了好下奶。普通人家是不會買鯽魚回家做菜的,老人常說鯽魚做菜除了骨頭就是刺!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鯽魚如果處理得好還是非常好吃的。

年底,開塘放水時,常常能抓到一大盆鯽魚。只要把鯽魚開膛處理乾淨後,濾水倒入麵粉裡沾一沾,等到把家裡的煎瞎子煎好後,趁著油鍋正熱,把沾著麵粉的鯽魚倒入鍋中炸,炸至酥脆金黃起鍋。吃起來真的是又香又脆,根本不用挑刺,連骨頭也能嚼碎,每次去串門,抓一把到手裡當零食吃,現在想想都流口水。今年年底回家一定要叫老媽再炸一鍋,只是不知還能不能抓到那麼多鯽魚了!





農工小胡


農村老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經常去菜市場買菜的農民朋友對這句俗語是最熟悉不過了。我們平時買肉買的多了,經驗也就豐富了,都知道哪些部位好吃,哪些不好吃的,比如這個豬身上的糟頭肉,人們都不買的,為什麼呢?


割肉不割糟頭肉

糟頭肉是豬脖子上的肉,豬脖子肉裡面有很多肉瘤,這些肉瘤是病變瘤體或者是淋巴結。肉瘤有很多的病毒的,而且給病豬打針的時候,也是在豬脖子上注射的,所以脖子肉有很多病菌,細菌,藥物殘留等等有害物質,所以吃糟頭肉對我們人體有害,最好不要吃了。曾經,我也看到過新聞報道過,有些肉包子是用糟頭肉來做的,平時我們買肉包子也難以分辨,我也很少買肉包子或者不買的。


買魚不買鯽殼魚

鯽殼魚是指我們平時買的鯽魚,由於有些鯽魚太小了,沒有什麼肉,我們稱為:“鯽殼魚”。我也經常買鯽魚來吃的,不過我每次都是買比較大條的鯽魚的,像比較小的鯽殼魚,我勸你還是不要買了,沒什麼魚肉可以吃,而且還很多的骨刺,比喻買了一條空殼回來,浪費了錢還沒肉吃。不過像比較小的魚也不是說不能買,也可以買回來用油炸的方式,經過高溫煎炸,魚刺也變得酥脆了,比如椒鹽魚也是很好吃的哦。如果是怕上火的朋友就不要買鯽殼魚了。


三農天地


我從結婚以後,就經常出沒菜市場,整日裡跟菜販肉販打交道,慢慢的開始懂得了許多生活中的門道,也開始明白了許多農村俗語裡的意思。像早不割肉,晚不買豆腐說的就是去菜市場買豬肉最好不要一早去買,而買豆腐呢要在中午之前買。那麼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呢?

割肉不割槽頭肉是什麼意思?

槽頭肉是指豬在吃食的時候,脖子蹭豬槽的那塊肉,這塊肉因為長期和豬槽摩擦,肉非常難吃,而且這塊肉淋巴系統比較多,含有毒素,吃了也不健康。所以槽頭肉是不能吃的,我們在割肉的時候就要避免割槽頭肉。

還有一個原因跟生活息息相關,就是槽頭肉如果割來招待親朋好友,就顯得太上不了檯面,往年來說都是逢年過節了,一部分農村老人實在買不起肉吃,所以就買了槽頭肉將就著吃。但是如果拿來招待親朋好友,總是有點太過寒酸,所以割肉不割槽頭肉是從這兩方面來說的。


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

鯽魚豆腐湯很多朋友喜歡吃,那麼為什麼連鯽殼魚也不能買呢?其實不是不能買,這麼說也是因為生活。這句俗語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那麼在以前因為窮,所以平時農民不怎麼吃肉,一般都是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吃,一年也吃不了幾回肉,再買條小小的鯽魚,是不是太寒酸了,估計親朋友好吃著也不舒坦。而且鯽魚魚刺比較多,所以家裡有小孩的還是儘量少買鯽魚,防止扎刺。


綜上所述,農村人很多的俗語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有很多俗語已經過時了,不過這句,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句俗語說出了一些生活技巧,和一些生活方式。


牧野小志


槽頭肉又叫血脖肉,它佈滿了血管和氣管,並且還有淋巴結。大家都知道淋巴結是豬的免疫組織,所以這個地方的肉充滿了毒素。不管是農村自己養的豬,還是養殖場的豬,它們吃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有腐爛的部分。其中的有毒物質就通過淋巴結代謝。


以前生活條件差的時候還有人吃,因為好歹是肉啊,肉可比菜好吃多了。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越來越高,所以就不吃了。但是還是有些不良商家眛著自己的良心賺錢。拿槽頭肉包包子一類的東西,甚至有些超市賣的現成的肉餡也是槽頭肉做的。槽頭肉裡面的一些細菌病毒100℃的溫度可以殺死,但往往還有一些是沒辦法徹底殺死的,這些細菌病毒在人體裡堆積就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大家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哦,永遠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的。


鯽殼魚就是鯽魚,我覺得有很多人不喜歡吃它一是因為肉少,二是刺多。但是鯽魚湯可是下奶的利器。給寶寶熬粥也特別鮮美呢。鯽魚的做法很多,像酸辣鯽魚,泡椒鯽魚,香煎小鯽魚等等。


愛奮鬥的大個子


為什麼說割肉不割槽頭肉?下面讓我們來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槽頭肉? 它是指豬頭與軀幹連接部位的頸脖肉,在我們東北管這個部位叫做血脖肉。


豬的這個部位氣管、血管比較多,而且還有淋巴結(腺) ,食之對人體無益而有害。淋巴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的免疫系統,是很多毒素過濾中心,在豬食用一些變質,有毒有害物質後,毒素就會寄存在淋巴腺等免疫器官中。特別像現在有很多地區養殖戶採取泔水飼餵生豬,這些飼料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以及黴變的細菌毒素,菸酒等,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而"槽頭肉"含有較多淋巴,所以是這些毒素主要的寄存地。在1988年有關部門出臺了一項要求,標準中規定屠宰時要割除"槽頭肉”。

其實槽頭肉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在我們這裡農村有殺年豬的習俗,每年一進入冬季就是屠宰年豬的高峰期,由於比較麻煩所以會邀請很多人去幫忙。在屠宰完畢後會留下朋友食用豬肉,但是我們發現割下來做菜的部位,基本上全部是血脖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槽頭肉,大家也都知道這個部位的肉不好,但也沒有辦法,因為每家都這樣。

但不過我們買肉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去買這個部位,即使買靠近前肘的肉,也會要求把槽頭肉部位割掉一塊,然後再割接下來的肉。

對於說買魚不買鯽殼魚,鯽殼魚在我們這裡又叫鯽魚殼,小鯽魚殼,它所指的就是鯽魚的幼苗,一般多數是指一兩以下的鯽魚。

為什麼說買魚不買鯽殼魚?主要是因為它的個體小刺多,大家經常吃鯽魚,多數食用的時候都是吃些大魚,所以可能感覺不到什麼。但是這種小魚它的刺非常的多,吃起來也比較麻煩,而且它不像大魚一樣能很好的把刺挑出來,這種小鯽魚殼煮熟後基本上挑不出來,所以很容易被扎到,肉又非常的少,導致人都不願去食用它,如果夠買回來多數也是煲湯使用。


其實這種鯽殼魚主要是大家不會烹飪,所以感覺它比較難吃,都願去選擇大的鯽魚。我本人恰恰相反,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小鯽魚。這種小鯽魚買回來後,去鱗去頭內臟後清洗乾淨,放上蔥薑蒜,料酒,食鹽,五香面,醬油給它醃製一下,然後稍控一下水分裹上一點麵粉,放在油鍋中炸,炸至兩面金黃後即可撈出食用,食用的時候也可以灑上一些麻辣鮮。由於在炸的過程中,魚刺已經被炸酥,所以只要把中間的主刺去掉,其它的魚刺都可以食用,而且不會扎人味道非常的美。

如果你不喜歡用油炸,碼好味後用鍋去煎,煎至兩面金黃,酥脆即可盛出裝盤食用。由於這種鯽魚殼個體較小,所以以上兩種方法制作起來比較快速,而且容易入味,是大鯽魚比不了的。不管是任何食材,只要你烹飪的方法絕選對了,那它總有自己發光之處。


農事一鍋燴


這句老俗話應該是北方人經驗的總結。

槽頭肉也叫“血脖兒”“豬頸肉”,不受人們待見,這是因為:其一,是殺豬時放血的地方,通常血淋淋的,使人望而生畏。其二,是白條肉與豬頭的連接部位,屠夫卸豬頭時,刀子故意一偏,半個豬臉帶到了槽頭上,豬頭肉竟賣成了白條肉的價格,但在白條肉掛起時,槽頭經常拖在地上,很髒,極難清洗。其三,是淋巴結分佈最密集的所在,積累了大量毒素。第四,是注射針劑的地方,有抗生素殘留,甚至可能有膿包。第五,肉質總體較肥、鬆軟,囊膪多。故,其價格低廉,售價通常不足其它部位的三分之一,多被部分貪圖便宜的小商販購得,絞成肉餡兒、切成小塊兒,做了包子、餃子、炸醬、肉鬆、紅燒肉的原料,最終還是上了百姓的餐桌。

北方人不愛吃魚、不善於吃魚,尤其是腥味重、個兒小、刺多肉少的鯽魚(鯽殼魚),弄不好,吧唧了半天,未吃到什麼東西,反倒讓魚刺紮了喉嚨,得不償失,哪裡有大口吃肉來得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